百思不解《资本论》,不懂就问马克思(系列图片 9)
工人独自劳动时,“其他条件相同”?
马克思说:“如果工人每天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平均代表 6 个物化劳动小时,那末,工人要生产这个价值,就必须平均每天劳动 6 小时。如果他不是为资本家劳动,而是独立地为自己劳动,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他平均一天同样要劳动这么多小时,才能生产出自己的劳动力的价值,从而获得维持或不断再生产自己所必需的生活资料。”(资本论,第一卷,p.242-243)
评论:工人为资本家劳动时,资本家提供了“昂贵的机器”(p.237),所以他劳动 6 小时就能创造出一天生活资料的价值。但是,工人“独立地为自己劳动”时,怎么可能“其他条件相同”?工人自己也去买一台“昂贵的机器”?显然,工人在“独立地为自己劳动”时,不可能具备相同的“其他条件”,不可能使用“昂贵的机器”,劳动 6 小时不足以创造出一天生活资料对应的价值,假设需要劳动 24 小时,他才能创造出对应一天生活资料的价值。而他在资本家的工厂里只要劳动 12 小时,就能够获得一天的生活资料,所以,对资本家来说,工人上班 12 小时,存在 6 小时剩余劳动时间;但是对工人来说,上班 12 小时,剩余劳动时间反而是负数,-12 小时。八小时工作制道理一样。
观点:正因为剩余劳动时间是负数,工人才会愿意受雇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