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削”实质上是一种自由交换
黄焕金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认为资本对劳动存在剥削,因而需要“剥夺剥夺者”。在他看来:在C+V+M中,资本家无偿占有了剩余价值M,而M本来是工人创造的,因此本来应该属于工人劳动者的。他这样计算出这个观点:假设资本家雇佣工人,每天给予的工资V为100元,但是,工人每天只要做5小时的劳动就可以替资本家弥补他给予工人的这部分支出。但是资本家还要强迫工人延长劳动时间,每天达到6、7、8…小时,这些多于5小时的剩余劳动时间所产生的劳动结果,就为资本家占有了。
这是马克思剩余价值的焦点,也是他的剥削理论的实质情况。
但是今天我们对这一情况可以作一个新的解释,工人所作出的这个“剩余劳动”,实际上是与资本家进行一种自由交换,即工人用给资本家“劳动剩余”来换取资本家给予工人的“就业机会”,即劳动剩余交换就业机会。如果一定要把这种情况称作“剥削”,也可以,即工人同意接受资本家的剥削,以换取资本家给予就业的机会。因此对剥削也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更没有必要“剥夺剥夺者”。因为这是自由交易的结果。
也许有人说,“就业机会”是什么?它算什么东西?但是就业是民生之本,一个人要么自己创业而就业,要么依靠别人创业而就业,总之,都需要就业。世间没有什么“救世主”好让人不就业不工作就可以有长久体面的收入。那么,假设在一个机会均等的公正社会里,人们既有创业的均等机会,也有依靠别人创业而就业的均等机会。这样,如果一个人选择了自主创业,自己当老板,那么他必定在这种创业里获得比在别人那里就业更高的纯收入。相反,如果他选择了在别人那里就业,那么他由此所获得的纯收入应该要比他自主创业更好一点。这样,接受资本家“剥削”的就业形式也具有一种可能性边界,即根据就业者个人的特点,这种就业要获得一定量的收入,才是成立的,如果低于这个收入,那么他就有可能退出就业,而选择创业。如果人们更多地选择创业,那么数量扩大了的资本家(因为人们更多地都把创业必定使资本家数量及企业增多)所找到的工人就业必定减少,就不得不提高工人工资。
比如我们在现实中经常见到的:一个司机自己买部汽车跑运输,与替别人开车跑运输,两者之间的比较使这个司机具有了选择。如果自己要车,那么各种风险都要由自己承担,有可能获得的收入大一点,但一旦出事,或者各种费用增高,则他就会感到压力增大,收入抵偿不了耗费。但如果替别人开车,那么虽然收入少了点,但是不用冒各种风险,车坏了也不需要他担心与支出,他只稳拿一笔工资。但是司机替别人开车当然需要为车主创造剩余价值,否则谁会雇请你开车?谁为你创造这个就业机会呢?在现实中确实有不少人因不胜负担而放弃车主地位,甘愿做别的车主司机的事情。
也许有人说我们把所有资本家的资本统统没收,搞生产资料公有制,这样,工人就不需要受剥削了,就可以“不折不扣”地获得自己的全部劳动结果了。但历史已经证明,人们从来没有找到一个可以达到这种既定目标的实现公有制的形式,没有找到切实可行的公有制实现形式,于是只好把国有制当作公有制了。但是国有制又很难避免地滑向国家资本主义,即国家凭借手中掌握的实权而与民、与社会争抢利益。国有制使工人丧失了选择权,工人不能以自主创业来与资本家(此时的资本家是国家)讨价还价。
有人还会说,马克思早就设定工人是无产者,因此这里竟然以为工人有创业的条件与机会,这不是反马克思吗?确实,马克思认为工人劳动者具有两种“自由”,一种是选择职业的自由,另外一种是“一无所有”的自由,这种一无所有的自由使得工人必需依靠出卖劳动力才能生存,同时,他们出卖劳动力所获得的工资收入,只够维持再生劳动力之需,根本没有剩余用以作为创业的资本。这是马克思的理论的基本设定。但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那怕是工人,也积累了一些收入剩余,这些剩余就有可能被工人转化为他们创业的资本金。另外,今天的融资条件要比过去方便得多,只要有好的项目,就不难获得初始的创业资金。今天的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不正是这样出身的吗?李嘉诚不也是以贫寒之身达成今天的超级富有吗?因此,马克思的这些基本设定,并非是有效可信的,除非有强大的外在力量硬是要将工人定格在“无产者”的地位与状态上。
另外,对于还没有初始积累的人来说,以自己的劳动剩余来换取就业机会,又算什么坏事呢?也许有人说,如果你不是在私有企业就业,而在国有企业就业,这种企业的“公有”性质就不用你作这样的交换了,你的劳动剩余将会“不折不扣”地归你所有。但是,在这类国有企业处于市场竞争的情况下,你在其中的处境可能也不一定会比在私有企业更好,而在这类企业处于国家给予的垄断地位的情况下,尽管你的处境好多了,但却因这种垄断而造成对别人、对社会的损害。因此,当你因垄断而获得好处时,你同时也很难避免垄断所导致的损害。比如今天的医疗行业大多处于国有垄断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医院的医生有获益。但当这些医生或者其家属患病时,也会受到这种垄断的损害。实际上我们已经看到了这种情况的出现。比如在国有经济领域,那些处于竞争行业的国有企业难以维继,工人工资发不出,下岗待业,情况甚至还比不上私有企业的工人。而在电信、银行、石油、电力等国有垄断行业,工人们的日子相当不错,看来很符合马克思“劳资合一”的思想。但是,这种良好的状况却是以垄断,以社会公众的利益遭受损害为其存在前提的。因此,国有企业的好的状况,并不代表整个社会经济与全体社会公众也处于同样好的状况,除非国有企业所获得的垄断利益,会有效公正地转化为全体社会公众的福利保障基金。
2007/12/21
正如hhj你知道的,历史上资本主义的诞生是在经济力量和国家力量共用来消灭小生产或者小农经济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因此在起源上讲,它的诞生并不是那种能和“自由”联系起来的“和谐”的“契约”和“公平交换”的形式。在资本主义充分发展并占有统治地位了以后,它能充分发挥社会的生产力,这就会出现你所举的“卡车司机”的例子——就算个人再具有生产资料,社会也不可能退回小生产者经济的时代,资本主义是目前最适合大工业的生产方式(如果暂时不讨论经典的计划经济的话)。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它存在的客观的生产力需要。至于未来社会将如何重铸个人所有制,那只能留给历史去解决。
至于你说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流动性问题。首先,在整个社会中,目前来看这种流动是相当少。工人阶级的子女由于缺乏足够政治资本,社会资本,和且受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想和拥有大量这种资本的资产阶级家庭竞争白手起家几乎是不可能的。(顺带说一下,盖茨在创业阶段,他老妈就投资了他200万美元,据说)也就是说,就算不考虑遗产问题,资产阶级的子女也更容易成为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的子女更容易变成无产阶级。这个问题外国有专门的论文讨论,居然还建了模型,我看到的是英文的,所以不知道那个作者的名字怎么翻译。其次,无论这个流动性有多大,这个社会总是存在两大阶级,按照传统的说法,一个是食利者阶层,一个是劳动者阶层(我觉得这种说法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这两大阶级的利益冲突是不可避免,而且这两阶层的存在是由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产生的,不会因为有流动性就能消除。
至于你说的是否要剥夺剥夺者的问题,你要看马克思所处的时代。在那个时代,不只马克思一个人站出来批判资本主义制度,马克思只是他们当中最伟大的一个罢了。举个例子,当你的周围都是当下臭名昭著的黑煤窑的时候,你也会站出来批判这个制度。马克思和共产主义运动是时代的必然产物,也就是在共产主义运动和30年代那场大危机的推动下,马克思看到的那个“万恶的”资本主义,如今至少在发达国家已经灭亡了,在当今,传统的剥夺者在多大程度上已经被剥夺,是见仁见智的事情。
说句题外话,lz和仗义执言其实都挺激进的。这样的心态容易遮蔽你们智慧的双眼哦~~
至于你说的是否要剥夺剥夺者的问题,你要看马克思所处的时代。在那个时代,不只马克思一个人站出来批判资本主义制度,马克思只是他们当中最伟大的一个罢了。举个例子,当你的周围都是当下臭名昭著的黑煤窑的时候,你也会站出来批判这个制度。马克思和共产主义运动是时代的必然产物,也就是在共产主义运动和30年代那场大危机的推动下,马克思看到的那个“万恶的”资本主义,如今至少在发达国家已经灭亡了,在当今,传统的剥夺者在多大程度上已经被剥夺,是见仁见智的事情。
----------
如今至少在发达国家已经灭亡了??????????
看看90开始的日本,看看98年东南亚,看看不前的欧洲,看看美国的网络经济破灭和现在的次贷危机.和即将到来的全球经济衰退.
看看世界的不和谐.
资本主义的进步作用几乎已经到头了.
你还蛮华勒斯坦的嘛~~不要误会,我说的是,那种资本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已经灭亡了,更替的是一个更高级的资本主义制度
HHJ关于创业和被雇佣的边界分析,很有启发。
岭南学院有个朱教授,他也提出了一个观点:在当代经济中,资本可以雇佣劳动,劳动也可以雇佣资本。
正如hhj你知道的,历史上资本主义的诞生是在经济力量和国家力量共用来消灭小生产或者小农经济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因此在起源上讲,它的诞生并不是那种能和“自由”联系起来的“和谐”的“契约”和“公平交换”的形式。在资本主义充分发展并占有统治地位了以后,它能充分发挥社会的生产力,这就会出现你所举的“卡车司机”的例子——就算个人再具有生产资料,社会也不可能退回小生产者经济的时代,资本主义是目前最适合大工业的生产方式(如果暂时不讨论经典的计划经济的话)。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它存在的客观的生产力需要。至于未来社会将如何重铸个人所有制,那只能留给历史去解决。
至于你说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流动性问题。首先,在整个社会中,目前来看这种流动是相当少。工人阶级的子女由于缺乏足够政治资本,社会资本,和且受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想和拥有大量这种资本的资产阶级家庭竞争白手起家几乎是不可能的。(顺带说一下,盖茨在创业阶段,他老妈就投资了他200万美元,据说)也就是说,就算不考虑遗产问题,资产阶级的子女也更容易成为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的子女更容易变成无产阶级。这个问题外国有专门的论文讨论,居然还建了模型,我看到的是英文的,所以不知道那个作者的名字怎么翻译。其次,无论这个流动性有多大,这个社会总是存在两大阶级,按照传统的说法,一个是食利者阶层,一个是劳动者阶层(我觉得这种说法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这两大阶级的利益冲突是不可避免,而且这两阶层的存在是由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产生的,不会因为有流动性就能消除。
至于你说的是否要剥夺剥夺者的问题,你要看马克思所处的时代。在那个时代,不只马克思一个人站出来批判资本主义制度,马克思只是他们当中最伟大的一个罢了。举个例子,当你的周围都是当下臭名昭著的黑煤窑的时候,你也会站出来批判这个制度。马克思和共产主义运动是时代的必然产物,也就是在共产主义运动和30年代那场大危机的推动下,马克思看到的那个“万恶的”资本主义,如今至少在发达国家已经灭亡了,在当今,传统的剥夺者在多大程度上已经被剥夺,是见仁见智的事情。
某些人想建立一个十全十美的社会,最终只有使人类社会陷于灾难之中。没有任何十全十美的人类社会,当左派们借口资本主义是一种“万恶”的东西时,他们同样甚至产生出比资本主义更可恶的东西!
只要一个社会能够尊重人权,那就不错了。
今天许多人不远千里跑到沿海受人剥削,是什么原因?是因为他们在自己的原住地已经被过去的国家主义剥削得几乎一无所有了。他们宁愿让资本家剥削,也不愿过上公社化的生活。这说明什么问题。
我的意思是想强调:不要让传统的“剥削”理论防碍我们寻找扩大就业民生之路。
HHJ关于创业和被雇佣的边界分析,很有启发。
岭南学院有个朱教授,他也提出了一个观点:在当代经济中,资本可以雇佣劳动,劳动也可以雇佣资本。
感谢先生理解与支持!
今天许多人不远千里跑到沿海受人剥削,是什么原因?是因为他们在自己的原住地已经被过去的国家主义剥削得几乎一无所有了。他们宁愿让资本家剥削,也不愿过上公社化的生活。这说明什么问题。
我的意思是想强调:不要让传统的“剥削”理论防碍我们寻找扩大就业民生之路。
当然,只要是整体中的成员能在社会总生产率或社会平均生产率提高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中“符合帕累托改进”——或即劳动者比原来“更好”的过程,即使“剥削”程度不变存在也是一种进步,的确现实中绝对的“无剥削”是不存在的,只有在社会制度的监督机制越来越透明化的过程中逐渐接近,当公平与效率两者都向“更好”的过程趋向“符合帕累托最优”与“无剥削”时,也就是向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过程!
可参看我的:《[原创]我对所谓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定义 》一贴。
今天许多人不远千里跑到沿海受人剥削,是什么原因?是因为他们在自己的原住地已经被过去的国家主义剥削得几乎一无所有了。他们宁愿让资本家剥削,也不愿过上公社化的生活。这说明什么问题。
我的意思是想强调:不要让传统的“剥削”理论防碍我们寻找扩大就业民生之路。
应该说你的命题没有错,但是涉及剥削这个敏感问题还是应该对剥削有理否直接表个态,当然着又涉及到剥削的评价标准是什么的问题。
当然,只要是整体中的成员能在社会总生产率或社会平均生产率提高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中“符合帕累托改进”——或即劳动者比原来“更好”的过程,即使“剥削”程度不变存在也是一种进步,的确现实中绝对的“无剥削”是不存在的,只有在社会制度的监督机制越来越透明化的过程中逐渐接近,当公平与效率两者都向“更好”的过程趋向“符合帕累托最优”与“无剥削”时,也就是向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过程!
可参看我的:《[原创]我对所谓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定义
》一贴。
天真了吧,被西经骗了吧?如果劳动者比原来“更好”只是增加1%,而资本家增加99%,这也是“符合帕累托改进”的,是不是?你认为这种增加也合理吗?
如果按照平均化规律,劳动者和资本家的增加率都差不多,这才是合理的。
天真了吧,被西经骗了吧?如果劳动者比原来“更好”只是增加1%,而资本家增加99%,这也是“符合帕累托改进”的,是不是?你认为这种增加也合理吗?
如果按照平均化规律,劳动者和资本家的增加率都差不多,这才是合理的。
我说的是兼顾公平与效率两者嘛!资本家在我的理论中也是劳动者的一员,如果工人比原来“更好”只是增加1%,而资本家增加99%,这也是“符合帕累托改进”的,但不“公平”失衡——即“剥削”太离谱!这是不符合迈向我认为的“共产主义社会”前进的社会结构的!
请参看第8楼的论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23 10:49:48编辑过]
帕累托改进是静态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认为到一定阶段,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对工人阶级是有害的.危机的时候可能工人得到的香肠不但没有了,而且到水深火热的境地.而帕累托改进只看到香肠和火腿的静态结果.
帕累托改进怎么是静态的观点了?说说看,愿闻其详!
我是说相对静态.明显有更优的进步方案的情况下选择次优的方案就是落后.是退步,所以剥削式的所谓一过性的进步就是狭隘的进步,是愚人的进步.这种进步不值得称扬!
明显有更优的进步方案的情况下选择次优的方案就是落后?那么您说的有更优的进步方案是否是帕累托改进的状态?如是,难道您是万能全息的上帝?能一步登天?!达到帕累托最优?!要知道现实中“帕累托最优”是只可接近不可绝对实现的。这就像现世中要实现绝对意义的共产主义社会一样!
帕累托改进到帕累托最优过程:是一个系统控制调节从相对无序到相对有序、从相对混沌到相对优化的动态回馈的过程!这个过程有时也要试错!您的人生行为难道不也是这样一个过程,没有范过错,总是能达到帕累托最优?!一步登天?!!?真搞不懂号称懂得西方经济学精粹的老姐您怎会有这样的理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23 22:01:51编辑过]
进步当然是量变到质变一步一步,但是我现在强调的是有两个方案,一个是更优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一个是现在的(实际上越来越坏的),的就算是次优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你还称颂后者就是愚蠢的,这种选择是反动的和愚蠢的.
做学术要严慎,不要动不动就自以为是(唯心)的下决定,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好坏不是你我说了算,而是看计划者对社会整体成员的生产、需求信息较全面还是社会成员(市场主体)对交换双方的生产、需求信息较全面而定。前者可实行计划经济较好,如后者则市场经济较好!不明这一点,单纯吹销计划经济才是反动(反社会整体成员的愿望)的和愚蠢的!
另,您说:现在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实际上越来越坏的),的?!如何论证的?!愿闻其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23 22:19:02编辑过]
做学术要严慎,不要动不动就自以为是(唯心)的下决定,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好坏不是你我说了算,而是看计划者对社会整体成员的生产、需求信息较全面还是社会成员(市场主体)对交换双方的生产、需求信息较全面而定。前者可实行计划经济较好,如后者则市场经济较好!不明这一点,单纯吹销计划经济才是反动(反社会整体成员的愿望)的和愚蠢的!
另,您说:现在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实际上越来越坏的),的?!如何论证的?!愿闻其详!
对遗留下来的狂热的左派残余,我们有什么好说的呢?我们不必要花太多力量去纠正他们的这种因意识形态迷误而形成的固执的偏见。
社会主义民主计划经济不需要神的完全的信息,社会主义民主计划经济还没有实现过.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实际上越来越坏的),不断出现的危机就是明证!并不需要学术论证!
社会主义民主计划经济还没有实现过?能否介绍一下?
我当然是不相信有神的完全的信息,但您所谓的“社会主义民主计划”就能比社会中个别人、组织的“自主计划”更优越吗?!
有哪种社会主义民主计划出来的政策是完全符合民意的?能否举个例子?不然,我出个社会模型用您的“社会主义民主计划经济”来实验一下敢不敢?
难道你不认为:帕累托改进到帕累托最优过程:是一个系统控制调节从相对无序到相对有序、从相对混沌到相对优化的动态试错、评估回馈的过程!您自身作为一个人体控制系统表现出来的人生行为过程难道不也是这样一个过程,没有范过错、失过败,总是能达到帕累托最优、恰到好处?!一步登天?!!?老姐!您如果能了解点控制论等方面的知识是不会这样的理解的。
当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个别人、组织的“自主计划”的盲目性也是有的,不断出现的危机正是这种个别人、组织的“自主计划”的盲目性投机生产的放大体现,但实际上不可能是越来越坏的,如果真是如此,那么,整个资本主义经济怎会越来越繁荣昌盛的呢?因为他们在发展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也注意到了个别人、组织的“自主计划”的盲目性、无政府主义的缺陷,因此,通过各种市场现象提前诊断出社会市场经济供求失衡的政府也慢慢学会了评估、回馈、计划、实施宏观调控或干预社会市场经济供求失衡,使社会市场经济供求逐渐转向正轨、合理、供求平衡的道路上来!
当然,这些政府的宏观调控或干预都是不需要学术论证(计划过程的),不不需要学术论证的政府的宏观调控或干预又是个什么样的行为?!您又说不需要学术论证(计划过程的),又说实现“社会主义民主计划”的经济,这不是等于说您的矛可以刺穿世上任何的盾,又说您的盾可以挡着世上任何的矛吗?!

“剥削”实质上是一种自由交换
黄焕金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认为资本对劳动存在剥削,因而需要“剥夺剥夺者”。在他看来:在C+V+M中,资本家无偿占有了剩余价值M,而M本来是工人创造的,因此本来应该属于工人劳动者的。他这样计算出这个观点:假设资本家雇佣工人,每天给予的工资V为100元,但是,工人每天只要做5小时的劳动就可以替资本家弥补他给予工人的这部分支出。但是资本家还要强迫工人延长劳动时间,每天达到6、7、8…小时,这些多于5小时的剩余劳动时间所产生的劳动结果,就为资本家占有了。
这是马克思剩余价值的焦点,也是他的剥削理论的实质情况。
但是今天我们对这一情况可以作一个新的解释,工人所作出的这个“剩余劳动”,实际上是与资本家进行一种自由交换,即工人用给资本家“劳动剩余”来换取资本家给予工人的“就业机会”,即劳动剩余交换就业机会。如果一定要把这种情况称作“剥削”,也可以,即工人同意接受资本家的剥削,以换取资本家给予就业的机会。因此对剥削也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更没有必要“剥夺剥夺者”。因为这是自由交易的结果。
---------
马克思早就说过,交换是等价交换.剥削到的剩余价值不是发生在交换当中.“剥夺剥夺者”不仅仅是为了消灭剥削,还是为消灭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这个矛盾和剥削是有机联系的.交换是"自由"的等价的,是资产阶级客观主义的思想.其自由性是庸俗的(资产阶级不但经济学庸俗,一切意识形态都是庸俗的)
当前高管上百万的年薪是剥削,还是等价交换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