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420 2
2011-08-25
两年前,分析家网友在本论坛发了以下一道反“剩余价值论”的征解题:

----------------------------------------------------
剩余价值论能不能否定?那就看看下面的例子:
    老板租了个房子,弄了一作坊,雇佣工人a和b,工人a负责做产品,工人b负责制造a所需要的工具.
    这时候C=房租40+产品原料20+工具原料10=70, 产品价值为200,工资:a40+b40=80,则剩余价值为50.按“剩余价值论”,剩余价值50, 由工人a、b共同创造,每人25....
    后来,因技术革命,老板可从市场购买价格50元相同的工具,只需要继续雇佣工人a,将工人b解雇。 这时候C=房租40+产品原料20+工具50=110,V=a的工资40,产品价值仍为200,剩余价值仍为50。
    按“剩余价值论”,剩余价值50, 就变成全由工人a创造
    由于工人b不在了,老板增加了C,减少了V,工具本身没有改变,工人a的劳动技能、时间、强度.....劳动生产率毫无变化,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就能多一倍?...这理论,是不是荒诞? 如果你解释不了,还要相信,不知这是出于无知还是别有用心?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创新发展区 版,详细出处参考: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87736&page=1&from^^uid=2165057


对这道所谓的难题,其实只要对产品的价值构成进行数学分析,立刻就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具体解法如下 :

1、在原有生产技术条件下,已知:
   不变资本C=房租40+产品原料20+工具原料10=70
   可变资本V= a(40)+b(40)= 80
   产品价值W = 200
   剩余价值M = 50
由此可求得:
    劳动耗费 L = a(1)+ b(1)= 2
    价值产品(价值增值)N=W(200)- C(70)= 130
    劳动的货币表达比率j = N(130)/L(2)= 65
    剩余价值率r = M(50)/ V(80)= 0.625
    不变资本包含的积累劳动Lc = C(70)/ j(65)= 1.0769
    必要劳动Lv = V(80)/ j(65)= 1.2308
    剩余劳动Lm =L(2)-Lv(1.2308)=0.7692
    体现在产品中的总劳动Lt=Lc(1.0769)+L(2)= 3.0769
    产品价值结构表达式为
       W(200)            C(70)          V(80)         M(50)
    ——————  = ————— + ————— + ——————
    Lt(3.0769)     Lc(1.0769) Lv(1.2308)  Lm(0.7692)

2、在技术变革使生产技术条件发生改变后,已知在生产过程的起始点上有:

    不变资本C=房租40+产品原料20+工具50=110
    可变资本V = 40

    由前述1的结果,劳动的货币表达比率j = 65,可求得:

    不变资本包含的积累劳动Lc= C(110)/ j(65)= 1.6923

在生产过程的终点上有:
    劳动耗费L=1
    产品价值W=200
    体现在产品中的总劳动Lt= Lc(1.6923)+L(1)= 2.6923
    劳动的货币表达比率j'= W(200)/ Lt(2.6923)= 74.286
    必要劳动Lv= V(40)/ j'(74.286)= 0.5385
    剩余劳动Lm= L(1)- Lv(0.5385)= 0.4615
    用货币表现的产品的不同价值成份再现的交换价值如下:
    不变资本C'= Lc(1.6923)* j'(74.286)= 125.71
    反映必要劳动的价值V=40
    反映剩余劳动的价值M= Lm(0.4615)* j(74.286)=34.283
    产品价值结构表达式如下:

    W(200)      C'(125.71)         V(40)      M(34.283)
    ————  = —————— + —————— + ——————
    Lt(2.6923) Lc(1.6923)   Lv(0.5385)   Lm(0.4615)

    剩余价值率r=M(34.283)/V(40)
                       =Lm(0.4615)/Lv(0.5385)=0.857

几点说明:

1、在以上例解中,由于技术变迁,劳动的货币表达比率j发生了从65到74.286的突变。其影响是,不但提高了工人劳动的价值产品生产率,而且使体现在不变资本C上的物化劳动Lc的货币表现发生了从110到125.71的溢价跃升。

2、必须指出,影响不变资本C的溢价(C'-C)的因素不但有技术变迁,还可以有生产资料的市场价格波动(本例中没有给出这一条件)。但这决不意味着资本创造了什么价值,而是体现在不变资本上的物化劳动的以货币形式反映的价值表现发生了改变。这种情况,马克思称之不变资本的价值游离(见《资本论》第三卷中有关成本和利润的论述)。

3、在这个例解中,不变资本的游离价值(C'-C)与剩余价值M一道构成资本的利润R。但是对资本来说,只要是能赚到利润,区分不区分剩余价值和游离价值是无关紧要的事情。正如对利润是由生产资料买卖的市场差价带来的,还是由剥削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带来的,两者也不加区别一样。隐藏在这种价值表面形式后面的秘密,对掩盖资本的劳动剥削关系正好是有利的。

4、由本例解可看出,当生产发生技术变革时,如果工人的工资不相应提高,即使资本使用的工人人数减少了,资本的剥削程度反而还会提高(本例中,剩余价值率由0.625提高到0.857)。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8-25 19:52:54
支持原创 支持精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26 05:34:41
说明如下问题:
   科学的进步,生产资料对提高生产率的贡献度越来越高,
   人类逐步从繁琐的生产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从事
   更有意义的创新工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