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464 12
2023-12-23
根据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要创造出高于自身价值的价值,也就是剩余价值。劳动价值=劳动力价值+剩余价值。第二部类的劳动价值=第二部类的劳动力价值+第二部类的剩余价值,第二部类的剩余价值=第一部类的劳动力价值。推导可知,第二部类的劳动价值=第二部类的劳动力价值+第一部类的劳动力价值。劳动力价值就是劳动者的工资,它是由劳动时间决定的,所以第二部类的劳动价值等于两大部类的所有劳动力的劳动时间。

价值等于劳动时间是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假定,所以第二部类的劳动价值其实就是价值。这样,价值就是第二部类的劳动价值。价值是活劳动创造的,也就是第二部类(生活资料)的劳动力创造的,第一部类(生产资料)的劳动力价值是从第二部类的剩余价值中产生的。为保持两大部类的均衡生产,第一部类的劳动力也要为自己创造剩余价值。

既然价值是第二部类的劳动价值,价值也就是第二部类所有消费品的价值,亦即所有劳动力的价值就是第二部类消费品的价值。劳动力的价值就是工资,所以工资等于所有消费品的价值。为了让所有消费品都能卖出去,所有工资应该等于所有消费品的价格。于是,总价值必然会等于总价格。总价格等于总价值,总利润等于剩余价值,是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两大基本条件。

第二部类产生剩余价值的目的,在于产生第一部类,也就是产生生产资料。两大部类的剩余价值就是两大部类多余的生产资料。由于农业的进步、工业的进步以及人口出生率的提高,这个世界有越来越多的闲置或潜在劳动力。这些没有工作的劳动力和那些过剩的生产资料结合起来,就会诞生新的两大部类。生产资料不是为已经实现就业的劳动力准备的,而是为了没有实现就业的劳动力准备的。

剩余价值形成的是新的资本,新的资本必须和新的劳动力结合。过去,资本本身只是中间产品,它不能直接创造价值,也就是它不能直接生产生活资料。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兴起,两大部类的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一部分资本越过了劳动力,不再是中间产品。即使没有新的劳动力,它们也可以独立的创造自己的价值。这种价值和生活资料的价值没有本质差别,彼此共生,相互替代。

举例来说:酒店是资本,只要把房间租出去,就有源源不断的租金;文艺作品是资本,只要不断的翻印或者重播,就有源源不断的版权税;景点是资本,只要开发旅游资源,就有源源不断的门票;技术是资本,只要工厂掌握了核心的技术,就有源源不断的更多利润。

原来,工资就是劳动力价值,所以工资就是劳动时间。我们可以用自己的“劳动时间”分光整个社会的用“劳动时间”制造出来的所有生活资料;现在,整个社会有很多不同于传统意义的生活资料,它们不是用现在的“劳动时间”制造出来的,而是用过去的“劳动时间”制造出来的,你用当前的“劳动时间”不能分光所有的生活资料的。换句话说,劳动力不能用代表真实价值的工资,分光这个社会所有的生活资料。

要想分光这些生活资料 ,劳动力的收入必须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真实的劳动时间,第二部分是哪些参与生活资料创造的资本创造出来的“时间”,也就是整个社会总价格高于总价值的差额,我们称之为虚拟的劳动时间。这样,每个劳动力的收入都包括两部分:真实劳动时间的收入,虚拟劳动时间的收入。

虚拟劳动时间的收入,是不能进入工资的,因为工资只代表真实时间。要让虚拟劳动时间的收入,进入劳动力的收入,只有国家二次分配。如果国家不想进行二次分配,那么整个社会的生活资料就过剩了。要消灭过剩,国家需要扩大公开开支,用过剩的生活资料养活从事社会公共事业或者基础设施建设的劳动力。

国家是怎么取得劳动力的使用权的呢?就是土地出让金。国家支付给这些劳动力的工资,来源于土地出让金。这些为国家工作的劳动力用自己拥有的“土地出让金”交换普通劳动力手上的产品,这样,我们每个劳动力的手上都包含了“土地出让金”。

土地出让金包含在房价之中,你只要买了房子,就等于购买了政府的土地。为了让你买土地,应该给你提高工资,但是前面讲了,工资是真实时间,是你实际工作的效率决定的,不能轻易改变。变通的办法,就是用贷款的方式,为你提供土地。

表面上看,土地是你买的,未来你有钱了,你再买一块新的土地还给国家。事实上,国家出卖土地,就是为了安置那些为国家工作的劳动力就业。目的已经达到了,还需要你还吗?不需要!为了让你少还甚至于不还,土地价格要不停的升值。你借了100平的土地,因为土地升值,未来只要还50平就好了。这样,你就会看到这样一个景象,房价不断的升值。怎么才能做到房价不断的升值呢?就是土地一定要限量供应。

总价格高于总价值,它其实是经济体的一种不平衡,是经济结构不健康的表现。最终,随着政府扩大公共开支,新的劳动力价值就补充进来了。这样,价值形态就发生了变化,新的劳动价值=第一部类的劳动力价值+第二部类的劳动力价值+从事公共建设或基础建设的劳动力的价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23-12-23 12:04:35
第二部类的剩余价值=第一部类的劳动力价值。
---------
瞪眼胡说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3-12-23 12:32:39
为了让所有消费品都能卖出去,所有工资应该等于所有消费品的价格。
---------
你让资本家吃S去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3-12-23 18:45:05
存钱有两种,企业的和百姓的。我们今天讲讲第二种。我们现在的银行,是月度结算制度。你当月的工资,就是你当月创造的生活资料的价格。理想状态下,你挣多少钱,其实应该花多少钱。由于各种商品的使用频率是不同的,日常只有超市的那些东西,是你每个月要买的,所以你挣的钱,不能代表你真实的消费。比如说你挣的钱,一定要有房子的钱,只有在一个无限延长的消费时间段内,你才能看到,你的挣的钱,就是你花的钱。

存款制造了你的消费等待时间,只要这种消费品不是你每月都需要的,它就需要等待。现实中不是一个人,而是很多人。有人等待,有人不等待,也有的人是刚刚好,也就是把自己所有的钱都花完了,一分钱不欠,一分钱也不存。绝大多数人,都是前两种人。有人存,就有人贷。此外,还有一种特殊人群,永远存钱,不借钱,算是食利阶层吧。

2022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元,人均消费支出24538元。可支配收入等于最终消费和储蓄,全国人口141175万人,14.11×(36883-24538)=174280,计有17万亿的收入被我们老百姓存进了银行。银行理应把这笔存款,贷给买房的老百姓,所以这个17万就是老百姓购房的钱。

存款中包含了购房首付。因为你的房子还没有建设完成,所以首付不能算消费支出,只能算存款。扣除30%的首付,约有12万亿可贷。2022年,全国住房开发投资10万亿,这是开发的成本。购房款等于开发成本加土地出让金,17-10=7,推算全年土地出让金是7万亿,与事实相符。为什么央行要制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呢?正是因为存款中包含了你的首付,所以商业银行才不能把你的存款都贷出去。

17÷3.6883÷14.11=32.66%,推算2022年的购房支出占全部可支配收入的33%。同理,15.56÷3.5128÷14.1260=31%,推算2021年的购房支出占全部可支配收入的31%。根据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在2023年9月3日发布的文件,2021年全国居民购房支出占总收入的比例达到34%。两个2021的数据基本吻合,说明我们的推算方法是正确的。购房支出占总收入的三分之一,得到很多国家长期以来实际经验的论证,是刻在老百姓骨子里的消费习惯,它是不会轻易的发生改变的,所以它也是我们判断房价走势的重要依据。

有多少钱的存款,就可以卖多少钱的房子。老百姓的存款是生活资料,不是生产资料,这个钱是不能借给企业的。如果存钱的人多了,但是没有人愿意贷款买房怎么办?银行会调低利率,降低贷款首付。如果还不行,地方政府会发行地方债,买下你的存款。地方债用于地方建设,就需要雇佣新的劳动力,这些新的劳动力就会创造新的买房需求。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买,我们总有办法去卖房子。

地方债是需要还的,它不能用税收还,只能用土地出让金还。地方债务只不过是地方政府提前支付的土地出让金而已。一般来说,当年的借债不能超过当年的土地出让金。2022年,全国新增地方债约5万亿,小于土地出让金7万亿。如果借债超过土地出让金,那就势必造成入不敷出,债务的窟窿越来越大。

随着经济发展,有越来越多的富裕家庭都拥有金融资产,包括各种股息、红利、理财、存款等。这些金融资产代表了真实价值,对应社会真实存在的生活资料。它们的最终去向都是银行的存款,所以银行必须在扣除首付后,把它们全部转化成房贷。我们普通的老百姓感觉自己的存款很少,很久都攒不到买一套房子的钱,其实你根本就不用攒,因为富人们有大笔的金融资产,你只要支付给他们利息就好了。

2021年,土地出让金87051万亿,商品房待售面积51023万平方米;2022年,土地出让金66854万亿,商品房待售面积56366万平方米。待售面积增加,土地出让金反而减少了2万亿。这说明整个金融业的利息收入至少要减少2万亿。投资行业也受静态投资回收期6年的影响,利息减少2万亿,相当于资本估值至少要减少12万亿,也就是说金融投资行业至少有12万亿的亏损。

继恒大之后,中植系也垮台了,更糟糕的是整个金融业对未来的预期不佳。房地产业的萧条,影响的绝对不是住房的本身,而是整个的经济形势。房价越低,老百姓越不买房,政府的土地出让金就越低。不仅仅是没有钱搞基础建设了,欠的债务也还不上了。更重要的是,整个社会的存贷关系被破坏了,利息率越来越低,经济效益变得越来越差。

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在致力于打击房地产的“泡沫”,打压房价,结果却发现,我们实际上是在制造一个更大的“泡沫”。根据央行2019年的调查,中国有一套住房的家庭占比是58.4%,两套住房的家庭占比是31%,三套以上住房的家庭占比是10.5%。户均住房拥有套数1.5套。换句话说,中国至少有30%以上的城镇住房,根本就没有人住。我们倾注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其实不过是在制造过剩。

改革开放40多年了,很少人还停留在刚需买房,早过了那个时代了。改善性购房,不是生活必须品,土地没必要放量。香港这个地方很有意思,就是他的土地一直限量供应,导致了寸土寸金,房价非常贵,但是香港人很有钱,经济很好啊。虽然说房子是用来住的,但是更重要的,它是用来建立经济体平衡关系的。土地放量,房价下滑,经济就要开倒车。有时候,政治正确的事情,在经济上不一定是正确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3-12-23 21:47:09
叶风尘 发表于 2023-12-23 18:45
2022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元,人均消费支出24538元,全国人口141175万人,计有17万亿的收入被我们老 ...
居然还能忽悠到一个更傻的,哈哈哈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3-12-23 21:56:06
第二部类的劳动价值=第二部类的劳动力价值+第二部类的剩余价值,
既然价值是第二部类的劳动价值,价值也就是第二部类所有消费品的价值
-------------
叶FC显然不明白第二部类劳动价值和第二部类产品(消费品)价值的区别!

第二部类产品价值=第一部类转移来的价值+第二部类劳动价值=消费品价值

连价值转移都不知道,还在这里“根据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