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社会主义国家消灭了剥削阶层,但是整个社会的理论基础是将人性同质化的方式来看待,并且用道义期望来等同与现实,而这种同质化与人性的客观特性是有差异的。而社会主义早期,会将人性脸谱化和阶层化,这种线性思维一开始是必要的,但是一开始定下的基调以后就积重难返了,这种积重难返最后是以暴力斗争而终结,社会纠偏的方式是以暴制暴,中国文革的结束就是这种人性线性化和刚性化的再均衡结果,而后人性开始回归到一种较自然的状态。
整个经济体系的动力机制和矛盾机制都在于社会制度与人性的匹配,而资本主义在分配上出现了问题,而社会主义在创造上出现了问题,就在于两大制度对人性的研究和驾驭都不够完美。资本主义纵容人的贪婪,将动力机制推升到一种高负荷的水准;而社会主义节制人的贪婪,以公平为核心,但是这牺牲了整个社会的动力机制。在此我们暂时将贪婪中性化。如果能够在公有制框架下导入私有成份,可能能够调和这种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