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区域经济学
4699 8
2005-02-23

摘要:在东部大发展,西部大开发的格局中,中部地区难免有“塌陷”之虞。中部地区必须痛定思痛,形成合力,以战略性的眼光和勇气,并以佩鲁的增长极的理论为指导,在中部地区培植经济增长点,继而带动周边区域及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中部六省 增长极 武汉 郑州 长株潭

东部沿海地区继续扮演着经济发展的急先锋的角色,而西部也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大开发的热潮。而地处腹地的中部六省(包括:山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近10年的发展却发展滞后甚至停滞不前,难免有“塌陷”的感觉。在这种大的背景下,中部地区更应该深入思考,积极探索,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一、中部六省的战略意义

首先,它是全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关键部位。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到本世纪初,中国的改革开放也到了攻坚战的阶段,其难点和焦点就在于国有企业的改革。原因在于,这类企业传统体制惯性大,历史包袱沉重,经济效益低,转产改革难,人员冗余甚重。而中部六省又恰恰相反恰恰是国有企业居多,大中型老企业又多是主力部队。这就决定了中部六省既是技术改革的重要目标,又是经济改革的艰难地带。这就要求既要大九阔斧的进行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体制改革,又要在稳定中求发展,处理好冗余人员的问题,处理好下岗工人再就业的问题,处理好人民群众的福利待遇问题,这都是关系改革成败、社会稳定的关键,而此也恰恰是改革滞后的难点所在。

其次,它是全国各产业的有力支撑和支柱。今后十五年,我国的产业结构将向着更高级发展,这是产业结构发展的总趋势,也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产为结构优化的进度和进程,关系到中国能否在国际市场立于不败之地,关系到中国产业的总体走势。在这一进程中,中部六省的巨大作用将从二个阶段体现出来:一是就现状而言,中部六省雄厚的产业基础,是全国整体产业结构的有力支撑;二是就其自身而言,中部六省的产业结构本身也需要不断的发展和优化,这样才能适应市场而生存发展。

再次,它是全国大局稳定的重要的地区。稳定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大前提,没有稳定做基础,改革就是一句空谈。中部六省之所以重要,一是在于它居中的地理位置,二是在于它对全国经济协调发展和合理布局的重大影响,三是考虑六省为数众多的贫困人口的现实。特别是一些革命老区,在战争年代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巨大的牺牲,而在建国多年以后,经济发展仍十分落后,人民生活仍然十分困难,这不能不令人忧虑。

也正是基于对此问题的认识,在2004125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首次提出了中部崛起的提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鲁志强认为,这是继五个统筹以后,中央针对中部塌陷(发展速度落后于西部、发展水平落后于东部)现象进行宏观调控的又一个举措,表达了中央试图尽快解决这个焦点问题的决心。

二、中部六省的落后现实

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中部六省的落后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从1980年到2003年,东部地区在全国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从50.2%增加到了58.86%,而中部地区在全国范围内的地位是下降的。反映在人均GDP水平上,1980年中部地区人均GDP相当于全国平均数的88%,1990年下降到83%,而到了2003年,中部地区只相当于全国水平的 75%。中部与东部的GDP差额比已增加了6倍。而西部大开发使原本落后的投资增长速度大大高于中部。1998年,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1.2%,比中部高16.8个百分点,200117月,西部投资增长20.1%,又比中部高2.5个百分点,中部成为全国投资的锅底

从居民收入看,2002年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城镇居民收入中,中部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369元,比西部低183元;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排名前10位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东部8个,西部2个,而中部一个没有。

三、中部六省经济发展的优劣对比分析

(一)中部六省的发展优势:首先,中部地区独有的区位优势,既可以利用东部地区的资金和技术,发展高加工业,又可以依托西部地区发展市场,同时又可以充当东西部地区物资交换、技术交流的纽带和桥梁。其次,中部六省具有不可替代的资源优势和基础产业优势。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和输出的要地,也是我国主要的原料和初级产品的生产和加工的基地,还是我国环境容量最大、净化能力最强、开发前景最好的地区。在基础产业方面门类齐全,具有比较突出的基础产业的优势。再次,中部地区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和良好的教育环境,具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型企业为内容的科技支撑体系。

(二)中部六省的发展劣势:首先,资源优势受挫,产业调整困难重重。中部地区长期被锁定为资源产地、原材料基地、农产品生产基地,价值存在双向流失,资源优势被动转为劣势。产业结构调整方面,中部与东西部有很大的同构性,致使产为调整也困难重重。其次,虽然中央最近提出“中部崛起”的新战略,但在改革开放以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政策缺陷”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中央的政策不就“东倾”,就是“西斜”,对中部地区的利益照顾甚微,导致中部地区人才和资本的流失也非常严重。再次,东部地区经济之所以发展迅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非国有经济的迅速发展,而中部六省深陷于国有经济效益不高、国企改革步履沉重的泥潭中不能自拔。

四、关于中部地区快速发展的战略简析

关于中部地区快速发展的战略,有很多文章都有过精彩的介绍和分析,比如中部地区要走一条新型的工业化道路,鼓励信息产业和高科技的发展,制定相关政策吸引人才,加强区域的软硬环境建设,积极塑造区域形象,吸引外资,等等。

我认为,中部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充分认识并理解佩鲁的增长极理论,在国家政策扶持的大环境下,实行非均衡、有先有后的发展,先发展的地区通过自身的扩散效应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这是因为,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下,如果把有限的资源放到一个面上,作用会很小,甚至长远的看没有什么作用,而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到一个点上,则会大不相同,这个点会以相对丰富的资源支持来快速的发展,待一定时期自身具有相对优势以后,又会通过其自身的扩散作用拉动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我个人认为在我国当前的大环境下,应用增长极理论来指导实践,是一种理性的选择。

基于对增长极理论的认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李善同认为,中部地区的优势在于地理位置,中部应该是天然的东西南北的交通、信息、产品、物资、金融等经济生产要素和生产成果的汇集和扩散中心。她认为,无论中部的中心城市或者城市集群中心最终会圈定是谁,中部要突破,则必须尽快地建立一个类似东部的地区中心。但是,谁将会是中部地区的中心呢?中央重点提携“中部”的利好消息传来,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河南、山西6省,谁将成为领袖?

湖南很早就提出了“湖南向南”的概念,大有加快融入“大珠三角城市群”的意图;山西拥煤自重,“挟资源以图经济”;安徽显然在地理位置上,更倾向于“大长三角城市带”;江西又早早跻身于西部大开发中成为享有优惠政策的一员;而农业大省河南与拥有长江的“鱼米之乡”湖北,在经济形势上,显然还缺乏更有力的竞争手段,湖北省更是仰仗九省通衢、交通便利、信息发达的武汉,摆出一副中部崛起舍我其谁的姿态?

对此,理论界意见不一。我则认为,中部六省可以形成三个增长极,具体说来,即武汉、郑州和长株潭地区。其中,当首推武汉,郑州次之,最后是长株潭地区。

之所以首推武汉,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的理由。武汉自古以来就是九省通衢,交通发达,是长江、汉江交汇这地,有舟楫之利,更兼长江大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使得京汉、粤汉连成一地,再加上现代化的铁路和公路的主干道都基本通过武汉,真可谓地利之极。其次,武汉有着良好的农业基础,更有着“湖广熟,天下足”的美誉,且工业基础好,门类齐全,矿产和自然资源都非常丰富,科技实力雄厚,智力资源集中,有经济起飞的良好基础。并且,早在2000年,中科院课题组的一项研究就得出结论:以武汉为核心的长江中游经济圈,正在成为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区后,中国第四个快速发展的经济增长极。2002年初,联合国发表各国城市发展前景报告,武汉在中国最具发展前途的25个城市中排名第六。以上资料表明,在积极扶持、发展中部经济的大环境下,武汉应首当其冲的成为中部经济发展的一个脊梁。

其次,郑州应成为中部经济起飞的第二个增长极。这自然源于郑州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其自身战略意义的重要性。郑州处于我国东西交汇之处,是我国交通的中心,是全国铁路、公路的重要的交通枢纽,它处于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的中部,郑州北站还是亚洲最大的编组站,郑州已有两个二级铁路港,京广铁路、京九铁路和107106105等公路主干道的物资需要在郑州上桥,港、澳及东南亚地区的主要物资也主要从郑州上桥。另外,郑州地势平坦,幅原辽阔,人口稠密,资金技术相对密集,全国百强县有99家集中在这一区域。以郑州为支点带动周边地区发展,不仅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而且还有一定的政治意义。众所周知,郑州所在的河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而且还是一个人口大省,所以相对来说是一个贫困的省份,部分地区的农民生活十分的困难。我们就是要通过郑州经济的窗口作用,来进一步改善郑州及周边地区的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居民收入,营造一个经济日益发展、社会更加稳定的良好局面。

最后,长株潭和其“一点一线”的区域应成为中部地区的第三个增长极。所谓“一点一线”是指以长株潭为一点,107国道、京珠高速、京九铁路沿线的岳阳、长株潭、衡阳、郴州为一线。长株潭和“一点一线”地区土地面积分别仅占全省13.3%和36.8%,人口分别占全省14个市州总量的18.8%和44.3%,实现的GDP分别占全省14 个市州总量的33.2%和59.7%。65%的大中型企业、90%以上产值过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都集中在这一地区,全省24户“十大标志性工程”企业占了17户。这“一点一线”是湖南省经济的主轴,也是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延伸。正是由于这“一点一线”的存在,才使得长株潭的扩散效应得以更好的发挥,从而带动湖南省及其它周边省市经济的共同发展。所以说,积极的发展长株潭地区的经济是有积极意义的,目前,湖南省委省政府也在中央精神的指导下积极对长株潭的经济一体化加以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以期尽快提升长株潭整体经济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开发开放中部经济的战略思考 郭文轩、张廷建、杜书云《经济经纬》1995年第2

2、经济发展战略西移中的中西部经济发展战略 张铱强 《机械管理研发》第3

3、武汉经济区的优势分析 朱江《国土经济》1994年第3

4、河南“开放带动”战略的重要战术选择——营造环郑州经济圈 《中国软科学》 1996年第3

5、网上资料:人大经济论坛

[此贴子已经被dreamdiy于2005-6-27 17:49:54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2-24 12:59:00
建议转载学术论文的时候把原文出处注明一下,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2-28 19:42:00
这是本人写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3-2 13:36:0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3-3 10:43:00
boysina ,是你写的,那正式发表没有嘛,如果已经发表了也请注明一下刊物和期数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3-3 20:13:00

中部不能算一个整体,泛谈没有什么可操作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