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1604 6
2012-01-02

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既没有轰轰烈烈的政治运动也听不到气壮山河的口号,老百姓各自忙着自己的营生,举国上下升平祥和。就在这看似平静的年代,中国却实现了一次起死回生的大变革,中国的经济体制在人民不知不觉的过程中由计划经济转变成了市场经济。

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不是人们主观设计计划的产物,而是国家政策激活了商品,市场,企业,企业家和科学技术五个经济要素以后出现的成果,激活五个经济要素的实质就是承认企业通过市场合法交易获得的利润都是企业的合法收益也是企业家的合法收益,从而取消了“资产阶级”的这个提法,这就是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最根本的区别。

人们通过市场按商品的市场价出售他们的商品从而获得利润,这是人们普遍参与的经济行为,它的合理性也从来没有被人怀疑过,但是若问,商品为什么通过市场交易实现的市场价值总是一个大于其生产成本的价值量呢?这就很难说清楚了。不能破解这个问题也就不能说明市场经济的合理性,因此本文首先要探讨的问题也就是这个问题。

根据马克思有关商品价值的设定,商品有三个价值量,即: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的生产价值和商品的交换价值。商品的生产价值就是商品的生产成本,商品的交换价值是商品的市场价格,唯独商品的使用价值大家就不知道是什么性质的商品价值量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商品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价值量,由于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没有明显的形态,因此不为大家所认识,但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却是决定商品得以存在的必要条件。有关商品使用价值的性质陈述如下:

凡是商品的产出必有商品的耗用,因此商品的生产必须投入生产价值。商品的生产价值系由固定资产的折归,原材料成本,劳动工资以及各种生产费用所组成。商品的生产价值就是商品生产过程中被耗用的各种耗用商品,按它们的耗用量和市场价值(也即它们的交换价值)测算出来的价值量。商品作为产出商品的耗用商品时它们都将随   产出商品的产出而被耗用而消失,按它们的交换价值测算出来的价值量就成了产出商品的生产价值。产出商品出售后实现的交换价值就是这批耗用商品的使用价值。产出商品的交换价值必定大于它的生产价值,因此耗用商品的使用价值也一定大于它的交换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虽然不直接构成商品生产商明确的收益,但是它却是决定商品市场需求的一个量值。具有一定生产价值的商品也必须具有一个大于其生产价值的使用价值。没有使用价值的商品就没有市场需求,使用价值小于生产价值的商品也不可能有市场供应。

确认商品使用价值和生产价值的性质就能进一步探讨商品是如何通过市场交易产生它的交换价值的了,这就是本文要探讨的第二个问题。

市场是人们从事商品交易的场所,市场不论大小,也不论它经营交换的商品是何类商品,参与交易的人只有两种区别,即:卖方与买方。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卖方买入他所需商品的最高价值,商品的生产价值则是商品的卖出方出售他供应商品的最低价值。

商品的交换价值定于某一价位时,凡是使用价值大于或等于这一价位交换价值的市场需求都能进入市场成为市场的有效需求量,凡是商品生产价值小于或等于这一价位交换价值的市场供应都能进入市场成为市场有效的供应量。商品的市场需求大于供应时,其交换价值就要上调,供应大于需求时则要下调,因此商品的交换价值就是商品的市场供,需达到平衡时的一个价值量。商品的交换价值是一个不断变动的变值,它是随商品市场需、求量的变动而不断调整的价值量。

商品的使用价值因商品使用人的不同而不等,商品的生产价值也因商品生产商的不同而不等。商品交换价值不断上调的过程中,凡商品使用价值较低的用户就将被淘汰,商品交换价值不断下调的过程中商品生产价值较高的供应商也将被淘汰,这就是引发市场经济新陈代谢机制的原理。

商品的产出和耗用是同步的,耗用商品的交换价值是测定其产出商品生产价值的依据,产出商品的交换价值则是测定其耗用商品使用价值的依据。商品的使用价值和生产价值则是通过商品的市场交易确定其交换价值的依据。商品三个价值量之间这种相互确定其价值量的关系称之为商品价值的互锁关系。通过商品价值的互锁关系我们就能清楚的看到商品的三个价值量都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而共同发展的价值量。商品三个价值量的计量值也都是市场通用的法定货币值。

商品的生产价值是商品产出时投入的价值量,商品的使用价值则是商品耗用时释放的价值量。商品的这两个量值是组成商品内在对立统一的两个量值,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决定商品经济性质的量值,即商品的经济价值。

设商品使用价值,生产价值和交换价值的代码分别为A、B、C,商品经济价值的代码为E,则E=A/B。

商品的经济价值E决定商品的生产利润和商品的市场需求,因此商品的E值是决定商品兴、衰和存、亡的一个量值。E大于或等于1的商品生产是盈利性生产,E小于或等于1的商品生产就是亏损性生产,一切商品生产商无不为追求其产出商品的高E值而努力,决无例外。因此E= A/B 就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通过提高商品的E值去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是一切企业获取合法利润唯一的途径,通过高E值新产品的开发去实现高额度利润更是企业获得快速发展和成功的普遍规律。

市场经济是亿万人共同参与的活动,人们追求财富的微观行为决定国民经济的宏观趋势,国民经济的微观现象与其宏观趋势是统一的。企业的经营业绩积累成国家GDP的总量,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商品品种的增长与国民经济的繁荣是一致的,人们追求财富的本能汇合成推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永不枯竭的力量。

商品生产都是生产利润的过程,没有盈利的商品生产是不能成立的。商品生产者为谋取较高的利润就必须重视提高其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必须实现较高的商品使用价值。商品生产的利润并不是商品生产必然的产物,这只能是商品经营者经营业绩达到良好条件时的成果,因此商品经营人通过合法手段获取的合法收益都是他们应得的收益,否定他们收益的合理性也就否定了市场经济。

中国30年的改革催生了中国的市场经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总于使中国摆脱了百年的积弱,展现了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应有的气势,这在世界经济普遍低迷的今天中国的成果显得格外的耀眼,但是我们也应当清醒的认识到我国的改革还只是起步阶段,有关市场经济的理论探讨几近空白,我们若不能及早破解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我们必将失去继续改革的主动权,也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认为引发世界经济危机的病毒不会侵入中国。

经济问题是国家的大事,为了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深入探讨市场经济的理论问题应当是人们普遍关心的热门话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1-19 12:21:36
能否举些例子论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0 00:12:30
上面的解释啰嗦,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胡乱交织,不知所云。
改革开放前,计划经济将劳动力、资源、流通、交易统死,同时忽视货币的作用,因此,生产积极性低、产出低、物价低。
改革开放后,生产要素放开,公司、法治界定了市场主体的权责利,也就是解决了总供给约束;但更重要的是总需求约束,因为它决定了利润空间,也就是货币供应、有没有钱。
在经济启动阶段,一般是总需求拉动总供给,使就业增加,产出增加,商品丰富。
但仅靠货币供应却走不远,货币供应量过猛,必然引发恶性通胀。
持续增发货币,却会导致滞涨,根源在于利润的存在和债务货币的本性,具体的解释可以参看我的博客文章。
中国GDP的快速增长,恰恰是加入WTO后,其原因在于资本的本性,因为美国国内已经陷入滞涨,没有了利润空间,而中国的劳动力、土地、原材料非常廉价,所以才发生了产业转移。以低成本的中国商品出口到美国的高物价市场,当然有利可图,可以用资本如水来比喻,它总要流向洼地,最终实现利润平均化,然后中国被同化,也象得了三高一样,只能向外转移产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0 15:16:40
马克思的经济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2 18:31:46
二楼,我告诉你,这篇文章是一位八十几岁的老人的研究成果,请问你有什么资格去批评。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论,认同也好,不认同也罢,你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言论,但是你没有资格这样评判别人。自以为是文化人一样的留言,我看你真的很没素质,连最起码的尊重都不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30 02:01:39
没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