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去了一下香港,发现在仅仅一界之隔的香港和深圳,物价相差竟然如此悬殊,比如说同样是雪碧,只是包装不同,在香港要16港元,而在大陆只要3人民币,矿泉水香港要12港币,大陆却只要2人民币。在运输成本如此之小,而香港最为自由港,两地贸易壁垒相当低情况下,为什么物价差异这么多。我真的很费解。如果考虑地租的因素,那么相差也很悬殊。如果在此间套利的话,应该是个很好的生意。很不明白到底是为什么。
以下是对许多朋友回复的总结,以方便大家清晰便捷了解,我对一些回复提出了我个人的不同观点
许多人在回复过程中认为是固定成本、市场规模的差异导致了价格不同,我个人认为这种理由是站不住脚的,固定成本的差异,导致的价格差异只能在不能贸易的情况下。也就是说,即使两地有成本差异,只要有价差,也存在某一商家进口大陆的产品,从而降低价格获取更大利润的激励。因此所谓工资成本高。房租贵这些都是站不住脚的。
许多人说套利之所以不能进行,是因为税收。首先,香港是自由港,他是不会收进口税的,对大陆也一样。第二,香港本土是没有上面提到的雪碧生产厂家、矿泉水生产厂家的,一般也靠进口。第三,我们国家入世后,平均进口关税税率约为百分之十几,这远远不能够解释两三倍的差价。第四,我们国家是鼓励出口的,一般出口都是退税,对于这些产品不退税已经算好了,没有理由征收出口税。第五,香港长期作为大陆产品的转口地,本来关税水平较低,(实际上基本上没有出口税,除非部分资源型产品),加上2003cepa,两岸基本上就是一个货运自由来往的过程。
还有些人说例如雪碧这种产品,也许是作为总公司控制销售渠道,可以采取的价格歧视,一方面这个价格歧视事实上不可能在两地之间维持,另一方面也不能解释这么大的价差。还有,为什么像娃哈哈这种国内公司没有开拓香港市场呢,他不能形成什么价格歧视,因为他在香港现在是没有市场。
还有人说,可能是两地的产品价格质量不同,那么对于相同的雪碧来说这也不能解释,还有对于替代性超强的纯净水、矿泉水也是没有道理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21 19:19:10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