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4470 31
2012-04-05
   一个问题:“效用最大化”有明确的定义吗?


  看到人们经常使用“效用最大化”作为一个论据来解释各种问题。但这个“效用最大化”有明确的出处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4-5 22:20:51
1、效用就是打分或者排序。人类用打分法、排序法表达效用,已经数千年了。从论语、诗经中,不难找到类似的表达。

2、效用最大化,就是消费者对物品的评分最大化。我们常说“最满意”、“百分之百满意”之类的词语,前者就是序数的效用最大化;后者是基数效用最大化。

3、如果有效用函数(离散的或者连续的),效用最大化就是效用函数的因变量的最大化。我们常见的效用函数是离散的。

4、如果考虑风险偏好,对于风险中性的人,效用与金钱收益的数量正相关,他的效用数量可以直接用金钱的数量来衡量。也就是说,对于这部分人群,效用最大化可以用金钱收益最大化来衡量。经济分析中常常假设行为人是风险偏好中性。

5、在现实生活中,消费者追求的不是单纯的效用最大化,而是“约束条件下的效用最大化”。预算、道德、法律、环境等等,都是人类行为的约束条件。

6、最后,给出你的命题的答案:经济学中没有“效用最大化”的直接定义。首先,“效用最大化”是一个经济学假设。也就是说,经济学允许你改变这个假设。否则,他就把效用最大化设为定理了。其次,效用最大化也是有定义的。这个定义时用数学来做的。若假设消费者消费两种商品,则效用最大化可以定义为:

s.t.     M=PxX+PyY
max   TU=f(X,Y)

上述定义,平迪克、萨缪尔森的原版教科书中都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5 22:26:46
为什么要审核?就因为我写了个平迪克、萨缪尔森?

莫名其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5 22:33:29
bangfu999 发表于 2012-4-5 22:20
1、效用就是打分或者排序。人类用打分法、排序法表达效用,已经数千年了。从论语、诗经中,不难找到类似的表 ...
  从你的说明里,看出效用最大化没有具体的规定了。

  “1、效用就是打分或者排序。人类用打分法、排序法表达效用,已经数千年了。从论语、诗经中,不难找到类似的表达。”
  你上面这个说法,异议不大。效用就是一种感受,当然,用排序来说明这种感受更能说明问题。

  “2、效用最大化,就是消费者对物品的评分最大化。我们常说“最满意”、“百分之百满意”之类的词语,前者就是序数的效用最大化;后者是基数效用最大化。”
  对你这段表述,可能异议较大。首先,这个最大化是代替别人表述的。因为我们无法知道别人是否效用最大化。在具体使用这个效用最大化时,是容易出问题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5 22:58:19
够不理 发表于 2012-4-5 22:33
  从你的说明里,看出效用最大化没有具体的规定了。

  “1、效用就是打分或者排序。人类用打分法、 ...
——————————
因为我们无法知道别人是否效用最大化。
————————————————————
效用最大化是受预算约束的,同时,也是相对的。比如在你的班级中,若老师对你的综合表现的满意度最高,说明你在这个班级中给老师带来的效用最高。这里的约束是:你的综合表现和你的班级内部评比。

因此,只要考虑到效用最大化的约束性和相对性,我们刻意知道任何人的效用是否最大化。

假设你给你的情人买订婚项链,你给她三个选择:白金的、黄金的、珍珠的——

1、如果你不差钱,她可能选择了白金的,并对你表示感激,那么可以说明白金的可以使她效用最大化。
2、如果你很差钱,她可能选择了珍珠的,并对你表示感激,那么可以说明珍珠的可以使她效用最大化。
3、如果你赤贫,她可能啥也不要,并安慰你,那么可以说,她在项链和你的感情的取舍之间获得效用最大化。

当然,还可能有其他情况。比如,如果她是一个骗子,她的效用无论如何都不会最大化,因为她不考虑你的预算约束条件。所以,她在你发现之前,还要继续骗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5 23:07:37
bangfu999 发表于 2012-4-5 22:58
——————————
因为我们无法知道别人是否效用最大化。
—————————————————— ...
  
  以交换为例来说明一下。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很多时候的交换,并不考虑效用的最大化。比如:去邮政发邮件。或到银行去办业务。只所以不考虑效用最大化,因为没有边际替代可参考。自然也就没有效用最大化的问题。

  所以,用效用最大化来解释交换的目的,我认为是有问题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