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2070 12
2012-04-18

东方经济学导读12:义利统一

http://mdyblog.blog.163.com/blog/static/106150119201231803812299/ http://q.163.com/dongfangjj

义,(宏)大利也,(宏)大价值也这里的宏大伟大的意思,不是大小的意思;如大禹的大是伟大的意思,不是大小的意思。

有些哲学流派,也有类似的说法,“义,利也”。但是,“利”是一个如此宽泛的概念,以致,不适合用来简单地解释义。如有的,接着,解释利为享受好恶,从而变成享乐主义。所以“义,利也”,什么也没说。解释后的外延,远远大于 被解释事物的本来外延。

孟子的解释是:义者,宜也,也就是办事合乎道理,合乎方法。这里并没有解释完,重点是“合乎道理,合乎方法”的具体含义。

所以,首先加一个大,而且强调是宏大伟大的意思,后面在具体展开。接着从内容上进一步解释为价值。价值是什么,在《东方经济学》有解释;简单而不严格地说就是生命。

义”、“利”其背后的本质都是“价值”。“义”、“利”,是价值的一种反向映射。“义”、“利”,的划分,是人为的划分,属于策略层面的东西。所以,“义”的本质是一种生产工具,是主观的东西,而非客观的。

所以,从泛哲学的角度,谈“义是什么”,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是本体论作祟。应该说,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工具,并以“义”这个本来毫无意义的名区别之。“名,别之谓也”。

Snap1.gif

人类为什么需要大费周折,创造“义”这么一个东西呢?这可是需要成本的。答案就是,用来生产价值。创造并使用“义”,能给人类带来价值增量。一个没有道义的社会,其生产效率会相应极大地降低。

比如,“不偷盗”是所有文明中最基本的义。相反地,就是“偷盗”,这说明,之前“偷盗”个社会大生产带来很大的问题,带来很大的价值减损。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来,“偷盗”对动物来说,是很普遍的,不是什么羞耻的事,相反是一种生存本领。于是,人类创造力“不偷盗”,并用“义”这个泛名区别之。这样提高社会的生产效率。

根据相关性定理,个体利益,个体自己就知道区争取和维护,所以,社会不必,另外为之再花费成本,当作“义”,否则,反倒使得社会的总价值减损。

相关性定理来自经济学方程,所以受限于经济学方程,所以不应该反过来违反经济学方程。

但是,实际中,相关性定理一旦用于实际生产,往往独立的运行着,脱离经济学方程的约束。这个问题的来源,是生产工具(资料)的不完善,即构成人的资料存在不完善。如生物DNA演进远远落后于人类意识的发展速度;人类知识不完善;人类理智基础系统不构完备;等等。

这样,相关性定理,在实际运作中,往往突破经济学方程指示的那个相态。从而使得社会总价值减损。这就是孔子说的“过犹不及”。而经济学方程指示的那个相态就对应于孔子说的“正”。偏离这个“正”,都会是价值发生减损。

为了减少人类在 相关性定理作用下,“过度相关性”而导致人类总价值的减损的概率。人类需要创造一种生产工具。 人们创造出来了,并将“义”这名关联于他。这就是义的由来。

这就回答了人们,关于为什么义不包含单纯的个体利益,之包含集体利益。 因为,个体利益不需要另外设计一个工具,人类在相关性定理作用下,自动会创造。而集体利益,很可能遭到 过度相关性 的破坏。所以,包含集体利益。同样的道理,并不是所有的集体利益,都需要用“义”这个工具来保护起来。那些,没有危险的集体利益,就不用纳入“义”的保护。

个体利益,一般称为私利。义利对立讨论是,一般都是这个意思。

注意,集体和个体是相对的。这样以和私利也是相对的。某事在一对关系中是义, 在另一对关系中又是私利。

如,相对个人,家庭是集体。维护家庭相对维护个人利益,是义。家庭选对国家来说,又是个体;维护家庭相对维护国家利益,又是私利。对维护国家利益相对对维护世界利益又是私利。

我不是相对主义。

义和私利的区分,还与具体(生产)条件相关。这不是事情自己的固有属性。不能绝对把某种事情说成义还是私利。

如上面是的偷盗抢夺,一种生产资料的非情愿转移。我们称之为不义,受到义的谴责和惩罚。

但是,同样是生产资料的非情愿转移,一个腐朽的社会末期的“打土豪分田地”,却是义举。

还有,在不同文化体系中,同样的事情,是义还是私,是不同的。这是因为,“义”只是一个局部的策略,必须受制于整个生产体系策略。在一种文化中成为义,在另一文化体系中,不特地需要他来保护对应集体利益,或这本来就没有改利益了,或保护不了,或成本太高。

在义和私中,义是主角。私利只是被相对出来的。人类只是为了“义”对应的集体利益而创造造出“义”这种生产工具。而私利对应的是相关性定理。

义”是一种生产工具,所以“义”的设计,必须考虑可行性。

义和私利,不一定冲突的,有时义举,也会带来私利。

具体到底怎么区分呢?

具体区分,来自经济学方程。简单来说,义举就是能极大的提高社会大生产的生产效率;而且如此难得以至必须用一种表示伟大的名来鼓励之。

价值F=F(X1,X2,...Xi,....)

F=P+U

U为私利, P为公利。

Fi=∂F/∂Xi

Ui=∂U/∂Xi

Pi=∂P/∂Xi =  ∂P/∂Xi  -  ∂U/∂Xi

Ki= (∂F/∂Xi) / (∂U/∂Xi)

  = Fi/Ui

  = ∂F/∂U

KPi= (∂P/∂Xi) / (∂U/∂Xi)

  = Pi/Ui

  =  ((∂F-∂U)/∂Xi) / (∂U/∂Xi)

  = (∂F/∂Xi) / (∂U/∂Xi)  - (∂U/∂Xi) / (∂U/∂Xi)

  = Ki -  1

Fi > V0   (前提条件1)

V0是社会生产边际效率换算过来的广义效率,正值。

就是说,前提条件,这种生产,不需不低于社会边际。否则一定不是最优的,从而违反经济学方程。

∆F足够大 (前提条件2)

这就是义不管小事。(相对地不值得)

│Ki│ 越大,越可能被设计为义。绝对值相同,负值的优先,这表示Ui<0,从而这种行为越需要义的鼓励。用│KPi│ 也可以;而且简单设计的话,可以不考虑符号,因为Ui<0,则│KPi│ 必然变大(加2),从而│KPi│=│Ki│+1

Ui> 0 时, │KPi│=│Ki│1

Ui< 0 时, │KPi│=│Ki│+1

注意,Ui< 0 并不是义的目的,义的目的是F越更优。只是Ui< 0时,更难得,受到的阻力越大。

事实上,Fi不变时,分母│Ui│越大,│Ki│越小。

这个数值只作参考。到目前为止,义的设计还没达到如此精确。

在义的设计中,考虑的是行为和行为的推动力、行为及推动力的效果。图中,一个箭头从义指向生产劳动。

义的设计是事前行为,这时价值还是未知的。这在《东方经济学》中称为设计模式。

所以上面的价值F是设计模式估算的价值。当知道更接近实际时,自动修正估算公式,从而保证总是已知最准确的公式。

设计模式必须用到概率,所以《概率论》是《东方经济学》的必修课。人不是不存在的神,不能提前知道实际结果,只能根据已有经验估值。

这里,价值计算,不能就事论事,局限在事物本身的狭窄范围内。一是因为经济学方程是社会大生产其价值是社会大生产的全部价值,事物会引起大生产的其它环节的变化,从而对于的价值变化斗要计算在内。同时,由于是设计模式,我们只能采用概率来计算概率加权价值。

以前几年讨论的大学生(张华)勇救救掏粪工人而光荣牺牲为例。

一般说来,一个大学生的可能价值比掏粪工人的可能价值大,这是不用置疑的。

但是,经济学方程考量的是社会大生产其价值的全部价值。其它生产环节引起的价值变化都要计算;对以后的生产引起的价值变化都要计算;

这2种价值,都要计算。

按照义的设计,是鼓励更多多这样的行为得以发生。即,以后任何人落水,都尽可能有人救,即提高这种概率p0,从而提高社会可能的总价值。

可以知道,中国这么大的国家,每年有多少落水者。这就于不救的价值之差,是非常巨大的。也就是救的可能价值增量非常大。

Fi=V0*p0

再计算Ui.

主要是,施救者牺牲的概率p1。其它情况下的概率对应的Ui分量可以忽略不计。

Ui=V1*p1。实际中,p1其实一个和小的量,远小于p0。

现实中,施救者牺牲的概率是很低的。只是,那些成功的大概率,没有人报道罢了。

Fi远大于 │Ui│。

                                  mdyblog.blog.163.Com   2012.4.17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4-18 20:40:17
前面的呢。。。这样看的不太明白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8 23:11:32
玄一无相 发表于 2012-4-18 20:40
前面的呢。。。这样看的不太明白哎
我的博客中, mdyblog.blog.163.com
我准备陆续 搬过来。
不过这个论坛, 总喜欢 审查;  其实没什么的,莫名其妙的 出不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9 12:11:42
mdyblog 发表于 2012-4-18 23:11
我的博客中, mdyblog.blog.163.com
我准备陆续 搬过来。
不过这个论坛, 总喜欢 审查;  其实没什么的 ...
呵呵,就当做是有延迟好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9 23:44:09
玄一无相 发表于 2012-4-18 20:40
前面的呢。。。这样看的不太明白哎

《东方经济学》导读 。主体

《东方经济学》导读

http://mdyblog.blog.163.com/blog/getBlog.do?bid=fks_087067092095087064084085083069072087081069085083086066085095

http://q.163.com/dongfangjj/

2012.3.5 于北京


1.引言

2008年和同事讨论农民和程序员工资问题。他认为可用需求理论确定。但是我知道需求理论是自我论证的伪理论,不可信。 我相信的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但我也知道,该理论存在问题,还不能真正确定劳动价值,即异质劳动的价值比较的哥德巴赫猜想;甚至很多人因此怀疑该理论。讨论不了了之。这个问题不妨称为农民和程序员问题。

2010,有事闲下来了,但脑袋闲不住,于是以前以前搁置的问题都自动冒出来。买来全套《资本论》4本,中央的一些材料研究。就是想知道这个哥德巴赫猜想。

2周后,得出了基本答案。然后继续以批判眼光研读《资本论》,计算,期间也写过博客(可惜看客太少,就不再浪费时间了)。

另一方面,我很早以前,一直有个疑问。有西方经济学,为什么没有东方经济学,既然西方经济学不使用中国,为什么没有人写出中国的东方经济学。

通过研读《资本论》,觉得,其存在不足,尤其和中国的悠久文化不能很好的结合。

于是,我研究东方(中国)文化和哲学。

然后,开始写作,这时其实,东方经济学还没有具体内容,只是有个异质劳动的价值比较的答案。需要不但展开。


2.隐忧

虽然是马克思经济学的升华,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但是,和马克思经济学、马克思哲学、马克思历史观、马克思真理观,存在天壤之别。

我很担心,不能在大陆发表。正在试着联系出版社。(看看吧)



3.《东方经济学》是大一统经济学。

大一统经济学,西方人也做过努力。我从《东方经济学》分析,他们失败根本原因在于西方文化的根本错误。也就是从西方文化,不可能解答这个问题,从根本上就错了。

包涵生产、生活、哲学、战争革命、哲学、文化、技术、科学、真理、知识等等。


4.《东方经济学》包涵哲学经济学。

和所有的问题一样,当进行到一定的深度,必须从哲学上出发,必须从哲学上得到支撑。


5.按照 《东方经济学》和东方悠久文化

经济学的本质经世济民


6.经济学的目标

1) 描述经济活动中的事和物。要求广泛、清晰(分清楚,不含糊)。尽可能地涵盖经济活动中所有事物。不能排除太多的事物。不能只研究商品,和商品交换;不能排除非商品、商品交换之外的活动。广泛性对下面同样适用。概念要清晰;不同的概念对应不同的事物;不同的事物对应不同的概念(一个概念不能在不同场合对应不同的事物,一个事物不能在不同场合对应不同的概念),即正名。

2) 度量经济活动中的事和物。要求,首先是准确全面、广泛,其次是直观好用。尤其是人们获得的总福利,劳动和物品带来的福利增加,分配价值,交换比例。

3) 解释经济活动经济现象。要求客观、公正、准确、广泛。尤其是价格形成机制。

4) 评价经济(包刮分配价值)的优劣,指明社会历史发展趋势。要求客观、公正、准确、广泛。尤其是福利、劳动、资源、分配。

5) 指导经济活动。要求尽可能正确、公正、有效、广泛,能指导人们获得最优的福利。

6) 经济预测。

7) 好的理论还能推动经济自动向好的方向前进。

8) 确定分配价值,评价分配价值的公平性和效率性。要求客观、公正、准确、广泛。这也是政治经济学的范畴。



7.读《东方经济学》注意事项

1) 将货币驱离经济学核心。尽量少用到货币。货币只在专门的分之中提到。人们对货币的滥用,是货币主义和重商主义的余孽。货币象一个妖精一样,就在下一个路口等着引诱迷惑研究者的心智。【用货币很方便,但往往是受误导。对研究者,货币就象个垃圾桶,什么都可放进,进而获得一个方便易用的名字“垃圾”,同时丢失了所有的属性。】

2) 将商品交换和交换价值驱离经济学核心。代之以更广的分配和福利价值。商品交换和交换价值的局限是重商主义的余孽。

3) 将价格(交换价值)驱离经济学核心。价格只是一种待分析、解释、优化的复杂历史现象。

4) 本理论采用一元二层价值体系,即福利价值和劳动价值(体系)。

5) 尽量和意识分割开。的确有意识参与时,把意识部分单独分出来当作另一种客观研究,如当量系数,剩下就是客观,这样的理论更客观科学。【完全用意识替代客体很方便,但往往是受误导。对研究者,意识就象个垃圾桶,什么都可放进,进而获得一个方便易用的统一名字“垃圾”,同时丢失了所有的属性。】

6) 需要概率论的知识。


8.关键1: 价值的定义。

完全不同于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经济学。这两者都不是价值本身,而只是价值的权数。


9.关键2: 经济学方程。

其它理论都由其推导出来。如生产定理、边际定理、相关性定理、价格、意识、真理。


10.经济学三角形。

xxxx.gif


     经济的中心是价值。但是价值的创造过程有个策略。价值的创造和分配存在公平问题。西方经济学的价值,其实不是价值,只是策略层面的一个拙劣的无奈策略的权数(数值)。而马劳价值,也只是一个权数,基本处在分配领域,而且自己不能确定确定的比值(也就是马克思经济理论从根本上就不是完整的理论)。

社会的发展表现为结构性(负熵)不断增强。社会的发展最革命的因素是生产工具,到目前为止的人类,最革命的生产工具是意识。

经济学不是一维的,而是多维的。

这里人类所有的知识获得了平等的对话机会。



11. 关于真理、知识、意识

这里完全否认了马克思列宁的彼岸真理、绝对知识、绝对客观、意识和客观的关系。这里对意识有了全新的更准确的认识。

真理是价值的子集。 真理的基础是价值。

而价值也需要一个锚。这个锚来自自然的巧妙的自我证明。

到此,我们知识体系有一个锚,从而能够得到一个稳定的形态。从而,完全不需要马克思的彼岸真理、绝对知识、绝对客观,而这些,马克思列宁从来就没有清楚的证明过。相反,从《东方经济学》对真写问题有清楚明确的答案:这些都是到目前为止的人类无法证实或证伪,而这并不会给我们经济、知识体系、真理体系带来根本的破坏。因为我们可以从价值出发的。

当然,《东方经济学》更反对实用主义和虚无主义这些庸俗的理论。具体见本书。


12.这里完全否认了马克思的一般和具体的问题。

马克思的一般和具体的问题,是完全给予西方哲学,本体论。几乎是黑格尔哲学的翻版(如此绕圈)。

从东方哲学,从《东方经济学》,这个问题非常简单,非常清晰。

这里,“白马非马”又得到分析。


13.道德和法律:

法律是道德的子集。

法律的本质。

法律本身根本就没有西方人所宣称的神圣性(这种神圣性只是一件皇帝的新衣)。


14.人类的本质区别

马克思说是制造和使用工具。这时错误的。鸟儿也能制造和使用工具:造房子。

人类的本质区别是意识这种生产工具的大量的使用,甚至完全以来这种生产工具。而正是生产工具的大量使用,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劳动效率,从而使人类脱颖而出。

而且,《东方经济学》认为,意识也不是人类所独有的,这里是量的区别,只是人类对其依存度,远远超出其它生物。

至于,制造和使用工具只是其一个推论,而不是问题的根本。根本在意识这种生产工具。


15. 生产要素:全要素

马克思经济理论的问题,注意力几乎完全集中在劳动里上,其价值完全定义于劳动,而且到逝世自己都不知道如何计算。

中国前30年就因此受到巨大的伤害(措辞值得商量)。

其实,从《东方经济学》看,不能只关注劳动力。《东方经济学》强调包刮劳动力在内的所有要素,这样才可能是经济学方程的最优解。

当然,《东方经济学》完全反对西方经济学的全要素理论,这只是掩盖对劳动人民的遮羞布。

这里,劳动具有地独特的特点,必须单独考虑。在经济学三角形中独自占有一角。考虑全要素只是策略层面的策略,即蛋糕如何做大。而本质,劳动力和其它要素不通约。

(后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9 23:47:42

(续上, 《东方经济学》导读  。主体)

16. 关于物理经济学


17. 生命的意义


18. 东西方文环对比

《东方经济学》告诉我们,东方文化才符合人类的发展。而西方的文化的出现、存在和发展是人类的灾难。


19. 情感、爱情、婚姻、家庭、贞操、性的本质


20. 为商业正名:(纯)商业也是一种别无二致的生产劳动


21. 私有的本质

西方的私有理论完全是对经济学私有的歪曲。


22. 货币

马克思将货币定义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这时根本错误的。是肤浅的认识。

货币的本质是用于商品流通的符号。即流通工具。货币的本质不是商品,而是符号。

马克思关于货币天然是金银的解释,也是肤浅的。马克思从金银物理特性解释。

《东方经济学》告诉我们,根本原因才经济本身,在所有可行的货币符号中,金银货币符号是最廉价的,从而劳动效率最高。廉价的判断标准是单位流通成本,即流通单位价值的商品的成本(劳动力和自然资源)。具体见本书。


23. 目前价格的形成机制

价格不不是价值,也不是马克思说的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东西。价格是策略层面的东西。具体见本书。

24. 目前价格的形成机制,存在巨大的问题。


25. 目前价格的形成机制,货币贬值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这是机制的问题。

     虽然,可以通过行政来强行拉回来,但几乎没有那个ZF会这么做,而且不会解决实际问题,。

26.《东方经济学》得出一个惊人的推论:

女人,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存在形态,将很快不复存在。

《东方经济学》告诉我们女人的来历。

从《东方经济学》分析,女人,作为人类的一种存在形态,其存在的必要性,正迅速消失,因而这种存在形态,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存在形态,将迅速消失。

不是说消灭女人。而是人类子孙的存在形态的明智选择。在《东方经济学》, 男人和女人只是一种存在形态的分化和区别,这种分化和重合,始终在经济学方程的指引下。

当然,人类可以拒绝;不过结局就像恐龙一样被其它物种分支所代表掉。

27.《东方经济学》和儒学

经济学方程和儒学的“正”的理念完全吻合。

任何一种行状,都存在一个“正”,都存在“过犹不及”的问题。

28.《东方经济学》和易经

经济学方程和易经的理念完全吻合。

经济学方程是时刻都在变化。现阶段的结果,变成下一阶段的初值,从而引起方程的变化,甚至是巨大的变化,牵一发而动全身。

29.《东方经济学》和国家

马克思认为,国家是分工和私有制的产物;国家本质上是一种阶级的统治;会随着阶级而消亡。

这是极其浮浅的认识。

《东方经济学》告诉我们,国家(ZF)的本质是一种生产工具。社会的发展表现为结构性的不断增强。发展到一定程度,人类创造了国家这种生产工具。这种生产工具是一种经济组织,用以极大地提高社会劳动效率。(反观索马里,就知道这种工具正常工作的重要性)

至于阶级性,那是再具体阶段的次要特性。不然不能理解农民起义,象割韭菜一样,推翻一个政权,又建立一个政权,周而复始。原因大家都知道,我们离不开这种生产工具;我们要做的不是废止这个工具,而是让他正常工作。

国家的本质再经济领域,而不是政治领域。

所以不会随着阶级而消亡。

按照《东方经济学》社会结构性的不断增强,国家这种生产工具的重要性越来越大,国家的范围和作用越来越大。

按照《东方经济学》,两次世界大战的根本缘由是,经济学方程,其历史地位好比春秋时期。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国家的边界越来越大,这样才能得到更好的劳动效率。

国家的边界是由相关性定理决定的。具体取决于生产力,生产工具,交通水平,通信水平。当这些调价达到相应水平,经济学方程要求国家的范围业达到相应水平。

后面是否出现战国时代,这取决于人类的智慧,取决于是否会出现孔子这样为人类福祉而奔波的崇高人物。而统一战争是最后的选项。不管方式如何。秦始皇一同天下是历史的必然,这是有经济学方程决定的。

30.评物理经济学

物理学和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不是一个层面的东西。即研究对象完全不同。

比喻,谱曲写在纸上。物理学研究的是纸张墨水,经济学研究的谱曲的内容。

我们不能说谱曲的本质就是纸张, 谱曲的本质就是墨水。

所谓的物理经济学,还是回到物理学的范畴吧。

所谓的信息熵。这纯粹是愚弄世人的“皇帝的新装”。和资本主义神会天赋人权、封建社会的君权神授、古希腊的胃和手理论一样,用来掩盖剥削本质。

首先,社会的发展表现负熵的增加(熵的减少),即逆热力学过程。这种负熵对应于社会的结构性。

这和西方鼓吹的信息熵毫无关系;所谓的信息熵是虚无的东西。正因为虚无的东西,剥削阶级可以为自己赋予无穷的信息熵,从剥削劳动者变得天经地义了。

那么这个负熵来自何处。

一般我们讲熵增原理,指的是一个自治系统。否则没有任何意义。

而我们的地球生命系统,是个典型的非自治系统。所有的负熵,都是由于非自治性,都是来在系统之外;都是来之太阳。

就是太阳的辐射能量,阻止地球的熵增过程。

我们要感谢的不是那些骑在劳动者头上作为作福的剥削阶级;如果要感谢就感谢太阳吧。

而且即便如此,也不能把价值和这种负熵等价,这是谱曲和纸张的关系。

30.相关性定理

相关性定理来自经济学方程。属于策略层面。

《东方经济学》中,从本质上将,价值只存在于整体。没有独立的个体价值。个体价值寓于集体价值。

在策略层面,这个价值被相关性定理分割为不同的单元,物种、国家、民族、种族、省市县乡村、家庭、个体。

这里,私利性被中性的技术名词相关性所代替。而道德层面的自私依然保留(过度)。

按照相关性定理,相关性是非常重要的,非常必要的,不可随意抹杀;当然其前提是不破坏经济学方程,就孔子说的过尤不及。不能象马经那样,随意抹杀相关性。

注意,相关性定理来自经济学方程,从属于经济学方程,受经济学方程约束。

31.极化定理

极化是指性状的集中,是逆均匀化过程。对应于结构化。

32.奇异解(贬义)

不幸的是,经济学方程产生奇异解的概率远大于优解。

33.乱序执行定理

当物种的知识和理智相对于问题非常无知知时,乱序执行定理就会起重要作用。

对早期人类及其它问题,乱序执行定理占据决定地位。

对人类,在文明震撼期,乱序执行定理占据主导作用,人类知识因此发生重构。

34.根据经济学方程,物种(人类)是看不见对手和终点的无休止的竞赛

当看到对手,那只是临时的对手,而且只在存亡判决之时。

35.看不见的手

看不见的手,就是经济学方程。

36.适合读者

最适合的读者是宰天下者。为其提供一个根本的,全面的,准确的视域。

也可为普通人提供一个根本的,准确的视域。

同时,为所有人提供一个豁达而有进去的处世观。

。。。 。。。

2012.3.5 于北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