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行天地有形外,玄通万物无形中。
 
    在中国浩如烟海的书籍中,国外被人广泛翻译和阅读的一本书就是《道德经》。在西方社会,《道德经》比儒家经典更受欢迎,少说也有40多种译本。除《圣经》以外,任何书籍在数量上都无法与《道德经》相提并论。
    德国杰出哲学家尼采说:“《老子》的能量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它就像一口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俄国文学泰斗列夫托尔斯泰坦言:“老子教导人们从肉体的生活转向灵魂的生活。顺应自然法则即生命,即智慧,即力量。我良好的精神状态,归功于阅读老子。”
“道德经”之精要
第一个要点:道是宇宙的本原
道是天地万物存在的根源 ,也是一切存在的始源。
第二个要点: 道的基本特性
从无的维度看,天地万物从无到有,很玄妙;从有的维度看,天地万物从有到无,亦很玄妙。天地万物,它们永远都处在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的周行不殆的永恒过程之中。道“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第三个要点: 道是蕴含有的无
“生”和“死”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假定此人活100岁(即活36500天),那么此人活一天即减寿一天。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写道:“生命的否定实质上包含在生命的自身之中。生就意味着死。”由此可知,生和死“同出而异名”,无和有也是“同出而异名”。道作为无,不是排斥有的无,而是蕴含有的无。
那么,无中蕴含的有是什么呢?老子认为,道正是因为蕴含“精”,才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才能无中生有,直至生出我们生活在其中的多彩纷呈的大千世界,最后又“复归于无物”。如此循环往复,永无止境。
第四个要点: 道是观察和认识天地万物的总纲
“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从无到有,例如鸡蛋变为小鸡,对于小鸡来说是从无到有,很玄;对于鸡蛋来说则是从有到无,亦很玄,这就是“同谓之玄”。而且,从无到有、从有到无又处在同一过程之中,这就是“玄之又玄”。
为什么说玄之又玄是众妙之门呢?众妙者,天地万物变化之妙也。从宇观到宏观再到微观,从广大到精微,万事万物,一切的一、一的一切,无不处于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变化之中。道的本性就是永远处在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周行不殆的运行中。理解这一点,就把握了道之要害,从而也就掌握了观察和认识天地万物的总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