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媒体上的出镜率最高的人即是主角的原理类似,一个人的心理上纠结最多的问题即是其主要心理冲突,一个单位的人际关系上最常见的矛盾同样是其主要矛盾。经过观察,我发现,一个人也好,一个单位也好,甚至一个国家也好,分蛋糕(即,已有财富的分配和即期消费)与做蛋糕(资源的资本化与公益性使用)的矛盾始终是一个最让人焦虑的主要矛盾。
就一个人来说,追求短期内的享受---花开堪折只需折,确实具有极大诱惑力;另一方面,花时间来发展自己、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也是人的理想追求。但是,二者常常产生冲突。当然,有些活动是能同时实现这两个目标的,例如,像当年的陈景润一样既对学习有浓厚兴趣也很努力地学习;例如,像巴菲特一样对钱生钱既有兴趣也很努力。
就一个单位来说,人力物力财力还有权力是用于更具公益性更具长远性更具公平性的事业,还是用于更具本位主义更具短期性更具个人主义的分配,始终是一个时刻面临而又不得不做出选择的两难问题。
综合上述两个矛盾的四个方面,下面我们从个人做蛋糕(A)、单位做蛋糕(B)、个人分蛋糕(C)、单位分蛋糕(D)四个维度来概括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各种情境。
第一,   AC:个人的做蛋糕与分蛋糕的焦虑与单位的现实无关-,个人存在心理疾病;一个人的行为不与环境挂钩--不管是极其上进还是极其懒惰,而是“自导自演”或者说全是捕风捉影,那么,其心理一定不健康。不过,这种人是比较少见的,因为纯粹因为过去情境的伤害或者说与单位因素完全无关而临时发作的神经症是少见的。
第二,   BD:一般人对单位的做蛋糕与分蛋糕的抉择没有发言权,单位存在制度疾病;单位的健康如同心理健康,需要协调与平衡,当然,极为聪明理性与正义的领导可能会让一个集权或寡头统治的单位显得很和谐,但是,这只是暂时的,人亡政息是其必然规律。所以,没有民主的单位肯定是有病的单位。
第三,   AB:单位和个人都是上进型做蛋糕的,是一种创业型情境;这是一种理想主义的团队合作情境,上下同心其利断金,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这种组织类似延安时期的共产党组织。但是,完全忽略分蛋糕肯定是不可持续的,应该与时俱进。
第四,   CD:单位和个人都是短期利益追求者,是典型的末日情境;那些快要破产而又管理混乱的国营企业就会出现这种乱象,那种王朝快要灭亡时期的朝臣心态就是这种现象,那种道德崩溃法治混乱的处处假冒伪劣毒的社会就是这般摸样,这种情境下产生的的结果必然是人人损人利己但人人损人不利己。
第五,   AD:单位消极、个人积极,是好人主义情境;单位的机制并不利于资源用于做蛋糕,或者说并不利于公益的、长远的、集体的利益最大化使用;但是,大多数弱势群体因为惯性和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依赖理性而尽力维持一个单位的良性运转。这是社会和单位常见的状态。
第六,   CB:单位积极、个人消极,是群氓主义情境。单位的机制是具有生机活力的,但是,大众的短视、愚昧、从众行为导致了一种无政府主义的状态,尤其是刚刚从末日情境中走出来的群众可能因为“暗适应”的原因还没办法适应光明的环境。例如,一个新生的民主组织可能会经历一个混乱的阵痛。
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历史情境应该是上述六种情况的结合,就像六面骰子,但肯定不是均匀的。我们的单位是什么情境呢?这,要依靠我们自己的选择和努力。什么是理想的情境呢?我们的答案是:个人与单位在做蛋糕与分蛋糕的取向上能协调而不走极端的情境就是好的社会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