迂回生产(Roundabout production) :迂回生产是指先生产生产资料,再用生产出来的生产资料去生产消费品。
迂回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迂回生产的过程越长,生产效率越高.庞巴维克1889年提出迂回生产理论,迂回生产就是先生产生产资料(或称资本品),然后用这些生产资料去生产消费品。认为先制造生产工具,再生产产品的“迂回生产”办法,更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生产工具和资本品制造行业的出现和发展也就成为分工深化的必然要求。
迂回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迂回生产的过程越长,生产效率越高。现代生产的特点就在于迂回生产,但迂回生产的实现就必须有资本。所以说,资本使迂回生产成为可能,从而就提高了生产效率。这种由于资本而提高的生产效率就是资本的净生产力。资本具有净生产力是资本能带来利息的根源。
马克思评述:这种劳动力的生活状况降到了【劳动者】的平均正常水平以下,正是这种情况使它成为资本的特殊【高效率使用】部门的广泛基础…… 它不断地从大工业和农业的过剩者那里得到补充,特别是从那些由于手工业生产被工场手工业生产打垮,或者工场手工业生产被机器生产打垮而没落的工业部门那里得到补充。它的数量随着由积累的规模和能力的增大造成的“过剩”【劳动者】的增长而增加。但是,它同时又是【劳动者】中会自行再生产和繁衍不息的要素,它在【劳动者】的增长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大于其他要素。实际上,不仅出生和死亡的数量,而且家庭人口的绝对量都同工资的水平,即各类【劳动者】所支配的生活资料量成反比。【科学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个规律…… 使人想起各种个体软弱的、经常受到追捕的动物的大量再生产。
——№859引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705页,第1段。(44-740至741-1)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七篇——资本的积累过程——第二十三章——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4.相对过剩人口的各种存在形式。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写于1872年3月18日)
迂回生产从积极方面而言,可以提高生产效益,而对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运作的经济来说,用于生产资本品的资源必须从消费品生产中转移过来,也就是说,社会必须牺牲一些当前消费以生产更多的资本品,从而在未来获得更多的消费品,未来消费品的更加丰盛需要现在作出牺牲。
马克思评注:《[《资本论》第一卷手稿其他各章的散页]》(127—145)中马克思支持了莱文斯顿否定国债的代际转移的观点。莱文斯顿说:“[国债制度的辩护者]妄想把目前的花费推延到将来,妄想可以为了满足现在这一代的需要而把重担加在后代身上,他们主张荒诞无稽之事,仿佛人可以消费尚未存在的东西,仿佛人可以在粮食的种子播在地里以前就吃这些粮食……我们的政治家们的全部智慧归根到底就在于把财产从一个阶级的人手里大规模地转到另一个阶级的人手里,就在于建立一笔用来奖励假公济私和盗用公款的巨额基金。”对此,马克思指出,“B实际上或表面上借给A以商品,A为此可以给B一张未来产品的债券,因为总是会有未来的诗人和音乐家的。但是,A和B加在一起都消费不了未来产品的一个原子。任何时代都得自己支付自己的战争费用。相反,工人却可以在本年内完成后三年的劳动。(此处可以国债是可以置换为消费的)”
不完全生产:Pascal Christian Stiefenhofer于2009年在《一般均衡与完整的生产市场》提出完整生产概念。马克思则提出资本扩大再生产是一种不完备或者有缺陷的生产类型。因为,生产的条件同时也就是再生产的条件,故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下的生产是一种不完全的生产。同样毫无疑问,生产的资本主义形式和与之相适应的【劳动者】的经济关系,是同这种变革酵母及其目的——消灭旧分工——直接矛盾的。但是,一种历史生产形式的矛盾的发展,是这种形式瓦解和改造的惟一的历史道路。
——№462引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535页,第6行。(44-561至562-第3行)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四篇——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第十三章机器和大工业》9.工厂立法(卫生条款和教育条款)。它在英国的普遍实行(写于1872年3月18日)
资本现在表现为生产和流通的统一
——№1458引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第263页,第1段。马克思《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下册——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1[手稿后半部分]资本章[结尾]第三篇——资本是结果实的东西(利息、利润、生产费用等等)(A)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1)利润率和利润额。利润率的下降》写于1857年10月-1858年5月。
完全生产:在一个集体的、以生产资料公有为基础的社会中,生产者不交换自己的产品;用在产品生产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不表现为这些产品所具有的某种物的属性,因为这时,同资本主义社会相反,个人的劳动不再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而是直接地作为总劳动的组成部分存在着。于是,“劳动所得”这个由于含意模糊就是现在也不能接受的用语,便失去了任何意义。
——№228引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20页,第10段。(25-18-2)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写于1875年4月-5月初
两个等价公式
迂回生产=不完全生产;直接生产=完全生产
原始社会生产:迂回还是直接生产?抑或原始社会劳动:迂回还是直接劳动?
马克思的最终结论
在这个转变中,表现为生产和财富的宏大基石的,既不是人本身完成的直接劳动,也不是人从事劳动的时间,而是对人本身的一般生产力的占有,是人对自然界的了解和通过人作为社会体的存在来对自然界的统治,总之,是社会个人的发展。现今财富的基础是盗窃他人的劳动时间,这同新发展起来的由大工业本身创造的基础相比,显得太可怜了。一旦直接形式的劳动不再是财富的巨大源泉,劳动时间就不再是,而且必然不再是财富的尺度,因而交换价值也不再是使用价值的尺度。群众的剩余劳动不再是发展一般财富的条件,同样,少数人的非劳动不再是发展人类头脑的一般能力的条件。于是,以交换价值为基础的生产便会崩溃,直接的物质生产过程本身也就摆脱了贫困和对抗性的形式。个性得到自由发展,因此,并不是为了获得剩余劳动而缩减必要劳动时间,而是直接把社会必要劳动缩减到最低限度,那时,与此相适应,由于给所有的人腾出了时间和创造了手段,个人会在艺术、科学等等方面得到发展。——№1380引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第218-219页,第2段。马克思《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下册——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1[手稿后半部分]资本章[结尾]第二篇——资本的流通过程[结尾](E)资本的循环和周转(c节结尾)。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10)固定资本的发展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标志(b)资本作为生产的统治形式随着资产阶级社会的发展而解体》写于1857年10月-1858年5月。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