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克莱何以能够操纵利率? 作者:英国作家
菲利普•欧格 为英国《金融时报》撰稿
这件事具有颠覆性。
我们已经习惯了如下说法:无能、贪婪和傲慢导致了此次银行业危机。
然而,自由市场的核心参考指标受到有组织、系统性的操纵——巴克莱(Barclays)试图操纵一种基准利率的消息揭示了这一点——让我们看到了全球银行业截然不同的一面。
试图扭曲伦敦银行间拆借利率(Libor)这种行为背后的傲慢程度令人无法理解。现在我们迫切需要对全能银行模式提出质疑。利用有组织的市场欺诈行为进行交易的消息,暴露了银行宣称将有效管理全能模式的说法的巨大漏洞。现在看来,银行更有可能一有机会就钻这种制度的空子。
我们必须搞清楚是不是好几家银行结成正式或非正式集团合谋行事。如果是这样的话,这种有组织的市场操纵行为将会让人们再次怀疑银行业中是不是存在卡特尔组织。如果一个市场被操纵,其他市场难道能够幸免?监管者必须再次审视那些缺乏价格竞争的领域,例如新证券的发行,以及其他似乎一直存在价格保护现象的资本市场业务。他们需要对场外市场的价格形成方法,以及参与者回报可能很高、透明度相应较低的“暗池”(dark pool)进行考察。
管理控制似乎已经缺失。我们必须弄明白个中缘由以及这种现象有多普遍。这不太可能只发生在一家金融机构,因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英美很多所谓的蓝筹股企业,最高管理层不是看不到、就是未能制止大量极其恶劣的行为。虚报隔夜借款利率、将风险管理从一种企业控制机制转变为一个利润来源,违规销售结构性衍生品等等,这些做法都是一个行业失去控制的征兆。
这些行为只是未经批准还是未被发现,这并不重要。它表明,采用现行结构的银行是无法控制的,网络泡沫时期导致首次公开发行(IPO)被操纵的那种被扭曲的文化从未消失。大到不能倒?现在看来,“大到无法管理”和“大到无法监管”同样也是十分紧迫的问题。
我们必须做好三件事。首先,我们需要重新评估银行的综合业务结构。将众多互不相容又互为关联的活动纳入一种单一、多变的结构,这非常不可靠。在英国,由维克斯(Vickers)领导的银行业委员会出于谨慎起见,提出将零售银行业务隔离开来,这是正确的路线,但银行业无法控制信息流动的事实说明,有必要实行更普遍且正规的隔离手段。
其次,对监管者和银行业监督者来说,出发点应是对银行家的说法采取怀疑态度。他们应厌倦听到这样的话“那是过去,现在不一样了”。高级管理层似乎不知道或者不关心公司内部发生的事情。因此,要重获公众的信任,银行业必须负起举证的责任。
这点在眼下尤其重要,因为该行业及监管者都在探索如何实施有关衍生品和自营交易的新规定。银行业监督者最好不要给管理层留下过大的自主空间,力求制定大胆、简单、易于理解、可实施的规定。作为Libor问题的补充,英国银行业协会(British Bankers’ Association)的作用确实会永远摧毁该行业的自律说法。该协会的目的本应是确保公平竞争,但他们明显不够警醒。
第三,该行业必须严肃对待企业文化变革。这意味着要进行薪资改革,废除那些助长腐败行为的古怪激励举措,并制定与业务模式相符的道德规范。告诉员工客户至上,事实上却根据他们为公司创造的利润发给他们报酬,这样做是毫无意义的。高级管理层必须明确表示,公司要把维护市场诚信和客户利益作为第一要务。公司利润和个人薪酬是这种行为的结果,而非动因。
在旧文化中成长起来的一代是否会施行这些彻底变革?这非常值得怀疑。
菲利普•欧格著有《贪婪的商人:投行如何玩转自由市场游戏》(The Greed Merchants: How the Investment Banks Played the Free Market Game)等书
译者/梁艳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