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8566 57
2012-07-14

由于马克思是从“商品”中推导出价值概念的,所以,几乎所有马克思主义学者,都认为“价值是商品经济的范畴”。[1]但这是一个错误,马克思从商品中推导出价值,并不等于说,唯有在商品关系中价值才会存在。每一个人,既可以象马克思那样从商品交换中推导出价值概念,也可以从完全不同的角度,比如没有任何商品交换的产品自给自足状态下,推导出价值概念。只要你牢牢把握住本质性的“价值概念”,(与马克思相反)“从价值概念出发”,就可以做到。从历史发展的情况看,那种“没有商品交换的产品计划经济并没有价值问题”的观点,曾经是一种严重的历史性错误,因为它使原施行计划经济的国家不得不放弃违反价值规律的计划经济,转而向商品经济转化。计划经济为什么要向商品经济转化?就因为劳动产品是具有价值的物品,它需要通过等价交换来实现这种价值;这种价值并非你强行取消商品交换制度就可以消失的。所以,马克思虽然从商品中推导出价值(这无可厚非),但并不等于说价值只存在于商品及其交换机制中,没有商品就没有价值问题。这是一个很值得提出来的重大问题。



[1] 陈岱孙。陈岱孙说:马克思认为“价值是商品经济的范畴。它只是在商品生产的历史条件下,才能被创造出来,而且表现为仅仅与这种生产条件相适应的商品生产者的生产关系……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商品经济,作为价值存在的一定历史社会条件,发展到了最高点。一切劳动产品都成为商品。一切生产者的社会关系都要通过价值而表现。社会生产关系更进一步完全为物的关系的假象所隐蔽。”(陈岱孙:《从古典经济学派到马克思》,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10月,第88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7-14 09:40:05
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但我也认为价值是商品经济计划的范畴,根子还是在价值的如何定义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14 10:10:43
价值是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一种主观意识。客观世界有多大,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就有多广,客观世界就形成无数的被反映对象,提供了众多来源,再经过人的意识处理,从而产生价值概念。

商品仅仅是一个方面的来源而已,本人《价值的来源》一文里有具体叙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14 13:04:19
价值与商品经济的关系,是马克思自行定义的结果。如果不采用他的定义,则价值可以存在于任何社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14 17:01:02
价值是一种社会关系,只存在于私有制和分工的社会里。是人和人的关系,在分工的社会里,人们必须交换自己的劳动才能生存,通过交换劳动产品来实现,商品也是生产关系的物化,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14 18:30:53
      效用是人类评价财富自然功能的尺度,它可以分别计量各类财富,是财富评价的第一尺度。价值是人类评价财富社会功能的尺度,它可以合并计量不同类的财富,是财富评价的第二尺度。如何区别效用尺度与价值尺度的不同呢?可以从它们的计量方式上找答案。人类对效用的计量只能分开计量,很难合并计量。比如:几个馒头、几斤苹果、几件衣服、几间房子、几本书、几部汽车······对效用的计量单位主要采用单名数,单位名称也是因为财富品种的不同而五花八门,难有统一的计量单位。如果要对这些效用单位进行加总,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请问,一个馒头+一件衣服+一部车=?为了在同一件事情中(商品交换)同时计量两件不同的财富(交换物),效用单位是不适用的。为此,人类才发现了一种运用于交换的计量单位——价值。它把所有的财富都转换为社会一般劳动的时间,并且对它们进行比较和加总。人类对价值的计量必须采用复名数,单位名称是两件财富的对比关系。比如:一件衣服=一百个馒头,车的价格是二十万元/每部(计量单位中含有货币单位和车的计量单位)。
    因此,价值是计量财富交换功能的尺度,它只能出现在商品经济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