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311 6
2012-07-14
马克思分析的柳叶刀是,发展和维系生产力是统治阶级的进行统治的必要条件。这也是唯物史观基本序的动力学。至于合法性、道统、民生、民意都是浮云。

ZG为什么不会崩溃?

发布时间:2012-07-09作者:大卫·伦德奎斯特/文 董幼学/编译 来源:中道网

摘要:ZG稳定的最大威胁不是一次硬着陆、软着陆或者全盘崩溃,而是没有改革的大繁荣。经济放缓不会导致ZG2012年发生革命,尤其是如果BEIJING被低估的改革继续下去的话。以亨廷顿的标准,ZG是一个相当现代的政体。亨廷顿会把ZG视为"公民政体",这是因为ZG的制度建立在政治活动层面之上。简而言之,这个制度能承受经济压力。




  导读:ZG崩溃论并不少见,其中一个比较充分的论点来自章家敦。但是,清华大学西方哲学讲师大卫·伦德奎斯特认为章家敦的论点太看重经济方面的因素,而缺乏政治分析。他认为只要ZG的改革继续下去,ZG就不会崩溃。2012622日美国《国家利益》杂志刊发了伦德奎斯特的观点。主要内容翻译如下:

  ZG稳定的最大威胁不是一次硬着陆、软着陆或者全盘崩溃,而是没有改革的大繁荣。经济放缓不会导致ZG2012年发生革命,尤其是如果BEIJING被低估的改革继续下去的话。

  认为ZG即将崩溃的理由有很多,任何一个理由或者全部理由都可以让成本日益昂贵的国家机器失效。导致ZG崩溃的因素包括腐败、高房价、高昂的教育费用、焦躁不安的中产阶级,以及前景暗淡的大学毕业生。另外,ZG男多女少有可能埋下"光棍炸弹"。

  但这些理由只是对政治变革的一种狭隘的理解,即认为不满将导致政权更迭。如果用一种更加细微的视角来理解的话,经济分析就必须让位于政治分析。

  其中一个论点充分的ZG崩溃论来自章家敦(Gordon Chang)。他认为ZG享受了三十多年由D改革、全球化和人口红利推进的高速发展已经接近尾声。章家敦的分析可能完全是正确的,但这并不就意味着会发生剧烈的崩溃。

  首先,尽管ZG经济正在放缓,但硬着陆的可能性不大。而章家敦太着重于经济方面的因素,正是这一点极大地削弱了他的论点。他预测经济疲软会使ZG领导层和社会之间的紧张关系加剧,进而导致决策者和不满群众之间的冲突。这个分析看起来毫无问题,但缺乏相关的证据支持。我们必须考虑:一场经济危机到底如何破坏ZG的稳定?也就是说,经济数据图表如何演变成街上的暴动?

  绘制革命

  1979年伊朗革命可能是类似革命的一个教科书案例,普遍的看法是全球油价急剧下降导致了伊朗革命。但ZG经济并不依赖石油,且ZG没有像阿拉图拉·哈梅内伊那种用录音带布道的方式来激发民众不满情绪的人物。与老一套的崩溃论正相反,有很多理由可以说明ZG经济放缓将使处于紧绷状态的ZG社会出现一丝缓和。

  ZG是一个现代且复杂的政体,拥有一个经验丰富、行动敏捷的ZF在塞缪尔·亨廷顿的著作《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中,亨廷顿认为暴力是社会现代化的一个标志。在亨廷顿看来,现代性意味着三大要素:ZF被承认是合法的武力实施者;劳动分工在军队、ZF、科研和司法之间分配;大众政治参与--在这一点上,亨廷顿的意思是指所有形式的政治参与,无论是民主的还是极权主义的(比如文化大革命时期)。

  以亨廷顿的标准,ZG是一个相当现代的政体。亨廷顿会把ZG视为"公民政体",这是因为ZG的制度建立在政治活动层面之上。简而言之,这个制度能承受经济压力。

  显然,对于民众的不满情绪,BEIJING已做好充分的准备:对抗、转移或者让步。一个国家如果有坚实的制度保障,就相对不容易受到经济不稳定因素的影响,章家敦的论点没有考虑过这一点。相反,通过主动应对经济困局,ZG甚至可能从民众中获得信任和合法性。

  毕竟,当西方ZF急于缓和2008~2009年的流动性危机时,茫然而紧张的民众对于ZF印钞票和为大银行买单的行为连一个字都没说。只有在危机发生多年以后,各种"占领华尔街"运动才把它提出来,作为抗议过度资本主义的一点理由,但这些抗议活动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一个陷入困境的经济并不必然导致混乱,即便是缺乏有效的制度。《纽约时报》最近一篇反对西方制裁伊朗的社论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即伊朗人一旦衣食无忧并兴旺发达起来,反而可能会起来反抗压迫。这个道理在ZG也适用。

  ZG的改革

  每年发生在ZG民众和ZF之间的冲突有成百上千件,但除了去年发生在ZG南方农村乌坎的侵占土地事件之外,这些冲突极少会上升到暴力程度,更谈不上政权更迭,很多时候只是劳动纠纷。参与者并没有想过要建立一个未来的民主ZG。和ZG的中产阶级不同的是,中产阶级几乎没有进行抗议的物质动力,但却会失去许多抗议的动力。

  章家敦承认ZG民众普遍没有革命的企图。但改革不同于革命。没有一个ZG人不受到ZF行动迟缓的影响,即一个家长式、技术官僚、社会主义或功利主义国家的法律和行政中的缺点。这意味着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

  不幸的是,ZG重要的国内改革倡议很少受到西方媒体的关注,由此强化了这种意识,即认为ZG是一个由宝贵的工人阶级的血汗驱动的、完全非法的寡头政体。这是一种为了迎合民主价值观而歪曲ZG事实自以为是的描述。事实上,尽管改革的速度缓慢且笨拙,但中共通过很多以前政权都没有尝试的方法在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进而积累了政治资本。

  今年2月下旬,世界银行发布了一份名为《2030年的ZG》的报告。这份报告认为ZG经济要保持健康,需要国家减少对重要工业的控制,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保障,报告同时也呼吁税制改革、减排以及发展绿色能源。虽然在世行的发布会上,有一个ZG学者发出抗议,要求保护国企,但事实上这份报告是ZG国务院和世界银行共同撰写的。一个ZGZF机构签署命令来改变国企的垄断利益,这是公民社会发展的一个基石。

  ZG的国企被批评为价格操纵者和寻租行为的获益者。虽然国企经常受到民族主义情绪的保护,但他们现在开始受到学者和报刊的批评,这是对世界银行报告的正面回应。国企被认为是特殊利益,而非公共利益。

  ZG的其他地方,地方ZF正尝试修改极具争议的户口制度。户口制度有将ZG一分为二之危险:受到法律保护的城市人口和农民工。后者在城市辛苦工作,却享受不到医疗或教育福利。在一个农民国家里,国内的人口流动不仅仅是一个民权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经济转型的问题,因为这些农民已经在城市安家落户,早已忘了如何务农。由于ZG人口的城市化,决策者已经显现了其适应性及尝试各种改革方案的意愿。

  诚然,对于一些改革法案,比如刑法自由化,已经发出不同的声音。但这些不同的意见是否就像章家敦暗示的那样意味着领导C的分裂呢?

  也许不是。第一,这些只是存在于技术官僚之间的实际差异,而技术官僚的目标是一致的,即通过稳步增长来维护稳定。第二,政见争论也是ZG决策过程比以往更具协商性和分权化的一个标志。像上述的户口改革例子,一旦下放一定的权力,相对于中央ZF,各省市就可以在较小范围内实践,就像美国的联邦制度一样。

  最后,利益集团和派系在ZG政治里并非是新生事物。因此,不能错误地认为派系分歧会使党的领导C、军队和警察同时瘫痪,又进而煽动抗议者使他们表现出暴力和违法倾向。而且,近几十年来关于派系分歧的学术著作经常关注到ZG,这些著作显现出派系之间如何通过一种类似竞争平衡的方法达到共存,甚至共荣。这可能解释了1989年后ZG高层政治环境相对平静的原因。

  何以ZG不会倒下?

  政治因素必须与经济因素一起分析。ZG的制度仍优于社会需求很多。BEIJING会深受亨廷顿理论的影响并不奇怪,因为亨廷顿的著作在ZG知识分子中很受欢迎,尤其是那些对ZF具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同时,威权的中共使ZG经济保持高速发展,这对ZG庞大的老龄化人口很重要。无论是硬着陆还是软着陆,并不会让ZG在2012年头碰血流。崩溃论根植于理想主义,但是并不会因此就成为事实。

  【相关信息】

  作者:大卫·伦德奎斯特(David Lundquist ),系BEIJING清华大学西方哲学讲师。

  原文"Why China Won't Collapse?"2012年6月22日刊登于美国《国家利益》杂志官方网站。原文链接:http://nationalinterest.org/commentary/china-isnt-headed-collapse-7046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7-15 15:32:57
楼主这篇文章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单因素决定论”,而且以静态看问题,容易找到反例。

比如,
1、袁世凯也是一个改革家;
2、民国时期的中国生产力发展也是空前的;
3、北朝/鲜的生产力一直在倒退。
4、近期埃及遭遇的革命、希腊遭遇的尴尬,都是因为美国次贷危机地震在全球引发的余波,与该国的生产力如何如何关系不大。希腊新正府不可能在短期内提高生产力。

实际上,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下,国家的存亡,可以用博弈论来分析。比如三国时代,当魏国尚未产生大一统的实力时,蜀国活着是吴国活着的必要条件,甚至三国互为必要条件。

在当今时代,对于中、美、俄三大势力而言,三国的生存也是互为必要条件的。首先,考察一下三国在国际产业链条上的分工的互补性:中国提供劳动力和环境(不惜牺牲环境),俄国提供能源,美国提供技术和消费市场;其次,考察一下军事上的相互遏制性:三方都有足够的核武器,无论是发射还是扩散,对于对方都是致命的。

最后,所谓的“历史唯物主义”自认为是一种“必然规律”,而楼主引的这篇文章,貌似认为历史的车轮可以通过对生产力的维持来改变,从而可以证明资本主义万万年、权贵主义万万年,这让马 克思情何以堪???

哈哈哈哈[titter][titter]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16 19:42:57
“马克思分析的柳叶刀是,发展和维系生产力是统治阶级的进行统治的必要条件。”——————————————————这句话不管是谁说的,纯粹是胡说八道。没改革前统治者是发展和维修生产力吗?共产国际的国家是这样吗?朝鲜是这样吗?几千年的世界史上的各个朝代是这样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16 23:11:24
bangfu999 发表于 2012-7-15 15:32
楼主这篇文章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单因素决定论”,而且以静态看问题,容易找到反例。

比如,
不是很理解。
我看来这篇文章是说,经济放缓甚至硬着陆即便发生,政权也不会发生动荡。理由是这个政权有相当大的弹性容纳这种变动。

哪里说到可以通过维持生产力而保证稳定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17 12:31:08
茶色混沌兄:你好!开头的一段话仅仅是我在写的活的一个逻辑起点。用分析马克思主义埃尔斯特的话来说,即生产力的首要性。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虽然是马克思的,但更多的是斯大林版本的经济学标准表述。但是,马克思的生产力与生产方式的关系论述则长期被忽视。第一,在古代,生产力往往挤压生产方式;在当今则表现为人口(外来移民)挤压生产力。第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则更多地表现为挤压生产力。美国不必说,以兄留学所在国为例。自从二十年复合型萧条依赖,技术官僚办法想法用尽但经济毫无起色并且还有王小二过年的意味。说黔驴技穷冤枉他们吗?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与经济学是无关的。我以为的大趋势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会日益挤压生产力。以下是我的写作大纲,仅供参考!

作为战略的马克思经济学

一、        首要战略:维持发展生产力直至完全生产力
二、        建立最优生产关系直至社会生产关系
三、        人与自然最小合理交换:马克思生态最优
四、        人的全面适度消费
五、        社会激励体系
六、        自治管理体制
七、        建立同质社会
八、        终极目标:发展作为最大生产力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能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17 14:20:53
yiweiluoye 发表于 2012-7-17 12:31
茶色混沌兄:你好!开头的一段话仅仅是我在写的活的一个逻辑起点。用分析马克思主义埃尔斯特的话来说,即生 ...
因为这牵涉到历史唯物主义和政治哲学的问题,所以已经超出了我的知识储备。分析马克思主义的书我只读过罗默和科亨的,所以我尽我所能来理解你的提纲和你转载的这篇文章,如果有不对的地方请你指出,我去找相应文献来读。

一、按照科亨的观点(或者说他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生产力是首要的,如果生产力持续下降那么一国肯定就不会稳定,历史会转向寻求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特别是政治体制。
二、但并没有直接的证据说明生产力衰弱和经济结构以及政治结构的变动之间存在直接关系,例如罗马帝国的衰落,例如亚细亚生产方式。
三、我理解你的“挤压”就是科亨说的“阻滞”,你所提到的西方发达国家的问题,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变但是生产力日益衰落。并且你将之类比为我国目前遇到的问题。
四、我的疑问是,如何确认挤压的存在。在我国实行计划经济的初期,生产力发展很快,但是同样的,当我们开始改革开放的时候,生产力也发展的很快,甚至超越之前,那么是不是可以说计划经济初期的经济结构是对生产力的一种挤压?

在图书的公用电脑上回帖,未来得及仔细思考,见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