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跟同学聊天,不经意就说到了这个话题。
经济学上总是说产权明晰能够有效提高经济效率,有效保护自身权益。这点我完全赞同,在知识产权方面的体现就更是如此。局部而言,就音像图书市场而言,中国版权界定模糊、缺乏有力的法律保障,导致国外机构望而生畏不敢踏足中国市场,进而导致产业的国有垄断而无法提高质量等等,都是很现实的问题。中国的问题,在于连最微薄的保护都指望不上,所以将知识产权清晰界定并有效保护,使之提高一个足够有效的水平,这是中国需要面对的现实。
然而,产权的过度明晰,究竟是不是一件有益无害的好事?
我想也并非如此。前段时间,深圳唯冠与苹果公司就在中国iPAD商标权一事打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官司。最后苹果还是低头向唯冠支付了6000万美元的调解赔偿金。唯冠真的是占着大义名分,做了一件让人不齿的事情。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谷歌、三星、苹果、微软......围绕所谓专利权问题一通混战,也让我们充分认识到了知识产权界定的威力。这些东西究竟归谁所有?其实估计吵架双方都心里有数,只是大家仍然要吵来吵去,最终总是支付巨额的赔偿金或者调解款。如果说这代表了市场经济的高效率性,实在是很难让人信服。产权界定所导致的解决成本越来越高昂,这是一个方面。
另外,各家公司对自己的技术都敝帚自珍,所考虑的是自身理性人所追求的利益最大化。弗里德曼认为,所有人各自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最终总能导致市场的完美高效运行。未必如此吧?如果技术能够在一定层面上进行公开交流,围绕同一项技术所做的无用功就会大幅度降低,最终开发的新技术既是人类的加速进步,对各家公司而言也能形成共赢不是嘛。产权界定所导致的畸形产权保护,这是第二个方面。
最后,我们摆脱经济学,从人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当今世界,对于产权界定和保护最为纠结的国家是日本。在日本,你几乎得为你想要的任何东西付费。音乐、图像、文章......稍不留意你就可能惹上这个侵害那个赔偿。人的尊严与自由自信何在?过度追求一切产权的界定,对于人类的健康稳定发展,不压抑人自身所有的价值,有着不小程度的伤害。产权过分界定所导致的压抑人性,这是第三个方面。
当然,我在一开始也说了,中国还远远达不到“过度保护”的级别,最多只是“噱头保护”“畸形保护”而已。但是我深感我们也不能一味把产权保护当做真理一般供奉。不知道论坛诸君对此有何宝贵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