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12-9-5 01:43:21
马列光 发表于 2012-9-5 01:05
你说有几年患了神经衰弱,是忧郁吗,忧国?能讲讲其中的故事吗?
主要是强迫症,表现为见到任何一个人都想与他比“能力”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在想着自己的“能力”提高了还是下降了。
归根结底就是因为中学时期的排名制度,从那个时候就一心想着与人比高低。
这个对自己“能力"的过分关切以后也就引发了一些诸如多疑那样的情况,也就是说由于对自己能力的过度关注导致的精神压力的过大,从而引发了精神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当然了还基本上是比较轻微,主要表现为疑病,严重的时候怀疑自己马上就要死去,惶惶不可终日。
在对自己进行一系列的分析,以及走上社会上以后对接触到的人的分析,我发现中学阶段的排名没有任何意义,解下了那个心结以后,就只剩下当年在强迫症还吃药的情况下又要面对那么多的考试习题,而且在那种情况下还对自己的考试提出了过多的要求,从而导致了记忆力出现严重问题,关注度出现散射(就是自己在想一件事情的时候,常常会关注度漂移想到另外一件事情去,特别是做与中学所受教育有关的事情,例如买菜的计算,我基本上是算不对的),这个就需要时间来慢慢恢复了。
总的来说,我的中学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记了。当然这也迫使我走上社会,否则按照我自己的设想,显然是想一直走进图书馆那里永远不出来的,结果也就对社会有了很多的接触,三教九流的都有所接触,对社会特别是对企业管理方面都有了更直接的认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5 01:47:16
wenfangwenfang 发表于 2012-9-4 20:53
我认为你很二。二是不是骂人呢?你可以举报吗?
二这个字眼大概是一种对性格的描述,一个人的性格我的理解更多的是一个人对外交往中表现出的一种倾向性,也就是说属于一种公共的范畴,而不是诸如身体某部位,各个系统特别是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情况----智力的评论,这些属于私人范畴,对私人范畴进行评论是对他人隐私的严重侵犯,是不允许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5 01:49:41
01666797 发表于 2012-9-4 20:32
从头看到尾,看了一下午,很多东西不太明白,说说我的看法吧。开始我是很反感楼主的言论的,可能跟如今的 ...
james的辩论还可以,可以说他是对其所信奉的理论的自洽性的一种辩护,即他在努力的证明他所相信的理论在逻辑上是自洽的,他那样做还是有意义的,类似于论文答辩,如果你要否定某一个理论,攻击其理论的自洽性,那么就需要接受像他那样的质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5 02:17:24
jameschin007 发表于 2012-9-3 13:52
只要央行严格控制发钞,简单的将就是央行不直接贷款。M2年增幅不高于GDP增幅3个百分点, 在未来6个月-12个 ...
只要央行严格控制发钞,简单的将就是央行不直接贷款。M2年增幅不高于GDP增幅3个百分点, 在未来6个月-12个月内,物价停止上涨。  利率那么高,很大程度是对通胀的预期。通胀停止,利率自然回归到自然需求。
在这6-12月内,民间借贷资金自然会释放流动性。 后果是三角债严重。在通胀稳定后,适度释放流动性,可以逐步解决三角债。
好了,总的来说,我还是很欣赏你这个人的认真劲头,尽管学术权威在我眼中也只是”粪土当年万户侯“,我更看重的是态度,所谓态度决定一切---这个当年带领中国足球队打进世界杯的米卢的这句话我认为是很正确的。
但是希望你以后高抬贵手,不要再对我个人的智力状况进行评价,我对这个方面有些敏感,或者说过敏,请您体谅我这一点,可以吗?
回到对货币政策的讨论上来,我觉得您还是把问题简单化了。
在物价已经涨上去了的时候,再维持同样的流通货币意味着什么呢?我们考虑这一个瞬间,那就意味着能够参与流通的商品的减少(注意,我这里说的是参与流通的商品,而不是说生产出来的商品,这两个概念还是有区别的),如果物价上涨了一倍,但是你还是维持原来的货币量,那么在这一个瞬间,依据费雪方程,流通商品量也就减少到只有原来的一半。
当然,您可以说,接下来,价格会往下调整,然后商品又开始增多。
但是万一价格不往下调整呢,那不是就造成流通商品减少了一半,或者说相应的GDP也就要减少一半了吗?
以实际的例子而言,当物价普遍的上涨的时候,企业所需要的贷款也就需要原来物价没有上涨以前的两倍才能满足其资金需求----购买原材料零部件,发工资等,因为这些的价格都已经上涨了一倍,所以你需要两倍的贷款,而你维持原来的货币流通量,那不就是导致只有一半的企业可以得到贷款。
那其他的企业怎么办?全部死光吗?
没有一个中央银行的行长敢这么做。每一个企业都不仅相关着一个资本家的利益,更相关着广大就业者的利益,工人群体的诉求如果得不到基本的满足,那反抗的力量是极大的。
我也懒的跟你扯了。 最后强调一点,既然俄罗斯的通胀最开始不是紧缩政策引起的,那么后面的通胀,你很难说是紧缩政策引起的。
凭什么呢,如果一个人原来生了病,接着又感染了另外一种病毒,难道就一定要认为后来得的病与原来得的病是一样的吗?
因为印钞机对通胀的贡献远大于有通缩导致生产不足再导致商品供应不足这样复杂的传导关系。
请从微观的角度来论述印钞机对通胀的贡献?
我前面对印钞机对通胀的贡献的微观机制是有论述的,那就是印钞机产生了更大的需求,从而导致了供给小于需求,从而带动物价上涨,如果印钞机产生的需求不大于供给能力,那么对价格基本上没有多大影响。
但是从俄罗斯的情况来看,俄罗斯的印钞机根本就没有满足休克疗法期间的俄罗斯企业的货币需求,表现为大量的企业缺乏资金,普遍陷入三角债,高利贷因此盛行。
你认为印钞机对通胀的贡献还有什么样的微观机制呢?
另外你需要认识到,这个所谓的100%的高利率时期根本一点也不高。这是名义利率。 考虑到通胀率,1994年还是307%, 也就是如果说实际利率是-207%。 这个利率你好意思说是紧缩?举个例子,我从银行借1000万,买了黄金。然后一年后卖出,自然通胀率就把价格变成3070万。然后我还银行2000万。净赚1070万。 这种情况你觉得是货币紧缩?实际情况是俄罗斯以紧缩的名义,再行恶性货币扩张之举。
你这个是事后诸葛亮的说法,实际上当时的决策者盖达尔等人肯定就是想象着100%的利率政策下去,然后通货膨胀就如同此前实施休克疗法的南楣的那个国家一样马上平稳下来,但是后来的情况证明了,俄罗斯的结局与以前的那个南楣国家的结局不一样,这是出乎盖达尔等人的预料的,另外:
预祝您能在主要国际国内刊物发表您的高见,我真心认为这一伟大的理论,将指导人类社会进入一个时代新纪元。当然我可以预见,由于某些学霸,学阀及固有的经济学偏见及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偏见,您的这一洞察未来,指导人类社会进入新纪元的伟大理论,将受到各种阻挠。退稿声明将纷至沓来。但您一定也能先知般的预见到,这是资本主义学阀阻挠的结果,而非此项思想的不伟大。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真实世界的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 ... =22&from^^uid=3246731
对货币和价格之间的机制,我相信真正的西方经济学界,请注意真正的这三个字,肯定是不会如同弗里德曼的理论那样的肤浅的,这可以从昧联储官员10个有9个支持宽松货币政策,并且在实施了宽松货币政策以后依然担心通货紧缩而不是通货膨胀看得出来,也可以从我前面贴出的昧联储的主席伯南克对1930年的危机的金融政策的反思中看出来。
因为像我前面对费雪方程的分析,可以说实在是太简单,西方数学从总体上可以说是遥遥领先于中国的,那样低级的BUG他们竟然全部看不出来?
因为财团的利益的关系,西方学者们知道什么话可以说什么话不可以说,简单一点的说,他们推出的一些模型就是拿来耍你的,没有别的目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5 05:52:17
怎样避免受骗 发表于 2012-9-5 01:43
主要是强迫症,表现为见到任何一个人都想与他比“能力”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在想着自己的“能力”提高了还 ...
谢谢楼主的故事,青春期都会出现各种忧虑和精神状态,毎个人都如此,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先生是比较严重的,也昰具有天才气质的人常有的困境,难怪先生有如此强列的抗争意识,和战斗力。那时留下的后遗症,神经衰弱可能会伴随你一辈子,望多保重身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5 07:36:50
01666797 发表于 2012-9-4 20:32
从头看到尾,看了一下午,很多东西不太明白,说说我的看法吧。开始我是很反感楼主的言论的,可能跟如今的 ...
你叫我怎么给这人解释。 我实在不知道。 他这样断章取义,或者说基础知识缺乏,我实在不知道应该说什么好。就像他,包括论坛上很多其他人,揪着“佛里德曼说通货膨胀永远是货币现象”,之后拿一些转轨中的经济体来扯,这明显就是扯蛋。 佛里德曼在56年的时候发表的论文(货币数量论),不知道这些人到底有没有看过。

M/P=f(y, w,r,x) ,当中M是货币量,P是一般价格水平,y是一般持久收入,W是非人力财富比重,r是各种资产收益,x是其他因素。(身边没有原文,我也背不下来整条函数,所以简化了整个表述)。而佛里德曼的那段被楼主捉着来骂的原话表述是“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之后逗号,“当货币数量增长速度超过产出增长速度的时候,就会发生通货膨胀”。

假如用着函数来解释俄罗斯,中国,或者其他转轨国家的问题的时候。 就必须要考虑这些国家原本的经济结构和金融系统结构。 比如在配给值的情况下, 就其实存在于两种货币,一种是票据,另外一种是我们说的货币。 而楼主说转轨经济体的问题的时候,就根本忽略了这种情况的存在。而偏偏这就是经济转轨的时候,诱发通货膨胀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而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这些计划经济体本来就存在的供给不足,就像我大学的老师,就是乌克兰人,而且本身属于中产阶层,父母都是知识分子,他小的时候最深刻的记忆就是日用品短缺,但是他家还能有不少存款。

后来俄罗斯出现的供给减少,本身就是通货膨胀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因为转轨的时候,供给本身没有增加,而废除了票据体系而直接使用了钞票,那就直接等于货币超发了。而根据佛里德曼的货币理论,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必然都会先去抢购,因为日后货币价值会降低。这样就推高一般物价水平,产生了通货膨胀。 之后企业所需的各种原材料价格都开始上升,企业开始减产,或者破产。

任何学科里面,都有一套逻辑,模型框架,专业术语,而不搞清楚这些之前就把所谓的“生活问题,或者其他乱七八糟的”等等塞进去,那最后得到结果只能一地浆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5 08:26:53
01666797 发表于 2012-9-4 20:32
从头看到尾,看了一下午,很多东西不太明白,说说我的看法吧。开始我是很反感楼主的言论的,可能跟如今的 ...
另外一个我为什么说楼主没有受过系统教育。 因为他连很多术语说的是什么都不知道,也根本不清楚这些学科的逻辑框架。

比如楼主常说的ZF需要干预私人企业,并且前几页好像还拿了矿难来做解释。 这就是另外一个明显的例子说明楼主根本不知道经济的属于和内在的逻辑框架。

我们今天看的比较主要的经济学派的理论,包括新古典,凯恩斯,芝加哥学派等等,都是有知识和逻辑继承的,这些继承来自斯密的国富论,洛克的ZF论,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等等。就好比物理学里面,很多思维方式和逻辑框架都继承了R.Bacon开始的经验主义,和后来笛卡尔理性主义。

好了,回到原题。LZ说的ZF干预,和经济学里面说的ZF干预,压根不是一回事。因为从古典政治学开始,对于ZF的职能是有争论的。但是基本上都确定了,ZF最基本职能就是保护人身安和财产安全的基本权利。而这些对应起来的ZF部门,就是法院,警察,军队。就算最自由派的经济学家,都不会扯蛋的说,不需要法院,不需要警察。

而经济学家所说的ZF干预是什么,主要是针对是不是限制“不危害基本个人权利的经济活动”干预,比如干预价格,行政管制,公共支出的方向等等。

假如把ZF职能分成A和B。A是工人基本的人身安全和人身自由,和能不能在正常情况下拿到他们合同明确的报酬。B是ZF应该不应该干预工人到底应该拿多少报酬(最低工资),工人到底应该去当矿工,还是去当去开叉车。经济学里面的干预,仅仅是B,而楼主却以为经济学说的是A+B。这明显就是没有搞清楚定义,不懂就在装。

更别提楼主其他扯谈了,比如制造业产值统计,中国和新加坡经济自由度对比,瞎扯法学的概念,扯谈什么阴谋论,对西方国家其他扯谈,还有其他断章取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5 09:00:37
怎样避免受骗 发表于 2012-9-4 06:19
好了,如果你判定某人不懂什么,是你的权利,但是你要判定他人装懂,在缺乏证据的时候就属于一种无端的 ...
其次,别给我乱扯什么发表的行为规范。我这里发表的不是paper。在一般讨论,引用他人观点,甚至原话,给出链接或者出处之类根本没有必要。况且我仅仅就是想套一下,你瞎扯之前,到底看懂原文没有,结果再一次证实,没有。好了,告诉你把,那就是被你断章取义+添油加醋之前的默克尔说话原文。

至于攀比,你也太看得起你自己了吧。我是爱攀比,但是我很看攀比的对象。对于你这样的,更应该是我另外一种恶习,爱损人。当然,你也可以说我傲慢,反正都差不多。

至于为什么我说你不懂装懂。 就好比流体力学那个问题上,你说要“考虑粘性的时候就应该用N-S equation,而不能用bernuolli equation” 那就明显的说明你根本就不了解这些模型。 居然后面还卖弄了一堆微分什么的,那就是说明你根本也不知道这公式是怎么推导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5 09:20:00
算了,删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5 09:27:51
winston1986 发表于 2012-9-5 07:36
你叫我怎么给这人解释。 我实在不知道。 他这样断章取义,或者说基础知识缺乏,我实在不知道应该说什么好 ...
我补充一点,市场化,就是把隐形通胀变成了显性通胀,所以归根结底还是一直货币现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5 10:00:33
怎样避免受骗 发表于 2012-9-5 02:17
好了,总的来说,我还是很欣赏你这个人的认真劲头,尽管学术权威在我眼中也只是”粪土当年万户侯“, ...
本来不想谈了,你写这么多,简单回你。
1,货币流通速度是个变量,不是常量,虽然变得偏慢,但是会根据情况变化。
2  货币供给对供需关系产生的影响很小。不然凯恩斯主义也不至于把美国及欧洲在1970年代搞成滞涨。最后让MF 成名。如果有个国家每个月1号发工资,工资涨50%,那么很简单,物价每个月涨50%,而且实在1号。那么你说的所谓刺激需求,不过是发工资那天在没涨价之前的抢购罢了。所以,这种疯狂的印钞只有一种可能就是摧毁生产。货币超量投放,最终就是物价后面加几个0.
你谈到“盖达尔肯定是这样想的”这种主观推断的话还是少说吧。至少钙达尔懂得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区别。

最后谈一下,为什么芝加哥学派和奥地利学派在ZF的少,因为他们认为经济学家能做的很少。各种调控,措施只会扰乱经济。说白了,脑袋决定屁股做在哪里。在中国刚巧相反,财政部是凯恩斯的天下,央行是芝加哥的天下。利益使然。

最后强调一点,货币超发所产生的刺激消费的效果,随着通胀的增加,越来越小。当大家都意识到货币在持续快速贬值时,大家对通胀有了预期,物价也有了预期。增发的货币还没到手物价已经涨了。这样可怕的场景相信每个人不愿看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5 11:31:02
01666797 发表于 2012-9-4 20:32
从头看到尾,看了一下午,很多东西不太明白,说说我的看法吧。开始我是很反感楼主的言论的,可能跟如今的 ...
对于楼主的神奇理论,我一直在说,需要数据支撑。至少现有数据是明显支持MF的理论的。
对于楼主的严重的知识缺陷,我已经不厌其烦的帮他扫盲了。比如M2里是包含金融交易的货币,为什么不能把证券资产的资产值统计到M2中。甚至给他说了什么叫名义利率,实际利率。
再如最开始我告诉他MV=PY, 这四个都是变量。 他非说是吴老认为是常量,如何如何。
最后他自己绕进去,说P升高一倍,M不变,Y必须降一半。好像V是常量似的。这些话跟他说了,他假装看不到,我也没办法。

我质疑LZ的学识或智商,是因其自身言论的逻辑性,知识性的缺乏。 例如当我在谈数据所表现的统计学意义时,他却质疑我某一个独立数据不符合回归方程给出的相关关系。他要么没有学习过统计学,要么学些过但根本不理解。前者是学识的问题,后者是智商的问题。
最后说一句,只有装睡的人,才永远叫不醒。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5 11:54:53
winston1986 发表于 2012-9-5 07:36
你叫我怎么给这人解释。 我实在不知道。 他这样断章取义,或者说基础知识缺乏,我实在不知道应该说什么好 ...
佛里徳曼的公式是个隐函数,如果写不出显函数,即不能硧定那些对应的点,这个理论就是哲学上的意义了,也就是说没有定论,谁都可以在隠函数里塞进自己的东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5 13:52:06
jameschin007 发表于 2012-9-5 10:00
本来不想谈了,你写这么多,简单回你。
1,货币流通速度是个变量,不是常量,虽然变得偏慢,但是会根据情 ...
好吧,我同样以为货币流通速度是个变量,问题在于这个变量是变快了还是变慢了呢?
以俄罗斯实施休克疗法期间的情况而言,当物价变得不可预测的猛涨的时候,这个时候你作为消费者,是不是会尽可能快的把自己手上的钱给花出去,那么这个货币周转速度是变快了还是变慢了呢?
本来工资发到手上,你可能要花一两个月才把你手上的钱给花掉,现在为了避免货币贬值,你马上把工资拿去买生活必需品,并且储藏起来----如果说这个时间是5天的话,那么你从原来的60天将你的手上的货币---即工资做一次消费,现在你5天就把相应的货币做一次消费,这个时候货币流转速度----准确的说是货币周转次数是原来的6倍了。
注意,这个时候货币周转速度是原来的6倍。俄罗斯1992年的物价的25倍的涨幅,其中最大的贡献是货币周转速度的贡献,沿用上面的分析。
25倍的涨幅里面,货币周转速度的增长,是6倍的涨幅,俄罗斯的商品数量的下降----大约下降了一半,这里提供了2倍的涨幅,俄罗斯的货币的增长,这个要注意我们要比较的是存量而不是增量(即俄罗斯货币的存量---我这里没有去考证具体的数字,如果原来是25万亿卢布,而原来的年增量是1万亿卢布,现在年增量是25万亿卢布,这个到年底卢布存量增加了多少倍呢,仅仅增加了一倍而已
这样25约=6*2*2
不然你怎么解释俄罗斯的物价的25倍的上涨幅度呢?



2,什么1号发工资,1号价格就上涨,您以前不是说了价格对货币有个滞后效果呢,怎么现在你又认为不存在滞后了?
关于滞涨,你认为原因是由凯恩斯主义造成的吗?
我认为不是,这个说法本来就是忽悠,真正的原因在于昧国制造业竞争力在日本德国以及其他东亚经济体的竞争下越来越被动(例如造船业,70年代昧国ZF曾经出台造一条补贴半条船的钱的政策,但是依然没有把他的造船厂扶持得高效起来),这一点是凯恩斯主义所无法对付的。
而里根新政以后的昧国经济的变化怎么解释呢?
我认为真正的原因在于里根新政的高利率政策导致了海外资金的大规模涌入,也就是说尽管昧国本国的货币政策是紧缩的,但是由于昧元和德国马克和日本日元之间的巨大利差,从而导致了大量的海外资金涌入昧国,也就是说紧缩货币政策导致的效果并不紧缩。
而由于海外的大量的廉价产品的涌入,降低了昧国物价的平均水平,这样至少从表面上看来,外国投资
带来的繁荣和海外产品提供的廉价产品使得昧国经济呈现出经济发展,物价平稳的假象,但是这是以扼杀昧国本土制造业的巨大代价换来的,昧国经济从里根时代开始成为最大的贸易赤字,ZF赤字经济体,制造业逐渐空心化与里根新政是有很大关系的,今天的昧国之所以不像以前的“滞涨”与中国大陆的大量的廉价商品拉低其物价是很有关系的。
3,我一再的希望你能够从微观机制来解释货币对价格的具体的传导机制,是的宏观经济学有一套方法体系,我不认为这个方法体系是完全错误的,所以宏观经济学至少有着一些科学的模样,但是再科学的学科,也需要与其他学科相互印证是吧?
宏观的价格传导机制需要从微观的市场的每一次买卖来提供支撑是吧?
真正的微观机制应该是表现为供求双方的一种博弈,而影响博弈的信息则是供给和需求各自的大小。
宽松货币意味着投资的增加,投资的增加就意味着供给的增加,宽松货币增么不会影响供给呢?
同样紧缩货币意味着投资的减少,投资少了,供给不就少了吗?紧缩货币政策怎么就不会影响供给呢?
如果你有一些经济的实践,例如自己做一做生意,我认为你的一些看法会更实际一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5 14:30:38
winston1986 发表于 2012-9-5 09:00
其次,别给我乱扯什么发表的行为规范。我这里发表的不是paper。在一般讨论,引用他人观点,甚至原话, ...
我觉得看一个人秀傲慢很有意思。
你接着表现你的傲慢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5 15:15:20
怎样避免受骗 发表于 2012-9-5 13:52
好吧,我同样以为货币流通速度是个变量,问题在于这个变量是变快了还是变慢了呢?
以俄罗斯实施休克疗法 ...
在此显示了你的口无遮拦。
货币周转速度增长6倍?你怎么获得的数据?25倍的CPI,算是有点根据。这个6倍,则是你信口说来。
然后你就敢开始做这个计算,那个计算。这就是你做研究的方法。
我可以查到的数据1993,M2增长率400%。 换言之,如果原来的存量是25万亿,一年新增发行100万亿。这仅是93年,92年应该比这个更凶猛。 猫版提供过数据。你自己看吧。


价格的迟滞效果,实在货币增发不显著的情况下。我前面说的很清楚了。所谓增发货币对经济的刺激,就来源于价格迟滞效果。当有人拿到新增发货币时,价格还没变化。这就刺激了消费。当货币增发过大,每个人都产生了通胀预期,哪里还有什么迟滞效果。货币增发越严重,持续时间越长,价格迟滞时间就越短,刺激效果就越少。

别扯什么微观传导机制了,用微观的角度去分析宏观的问题,无异于南辕北辙。问你一个问题,如果今天在23:59,对所有个人,企业账户存贷款余额后面加1个零。 明天物价会不会怎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5 16:35:30
吴敬琏最近一篇 中国经济矛盾社会矛盾几乎到了临界点   也是经典著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5 23:41:02
jameschin007 发表于 2012-9-5 15:15
在此显示了你的口无遮拦。
货币周转速度增长6倍?你怎么获得的数据?25倍的CPI,算是有点根据。这个6倍, ...
好了,你需要数据,那么我就可以给你数据。
关于俄罗斯的1992年新增货币的情况,这里面有----这个文摘我以前给过的,就在这个主题里面,你当时没有注意到的
1992年货币发行量6一9月份的平均增长率为25%,12月份竟高达43%,达3275亿卢布,为1月份的170亿卢布的19.2倍。
1960-1990年的30年间,全苏共发行货币]338亿卢布,而戈尔巴乔夫下台的1991年即发行1373亿卢布,超过了30年的总和,市场流通的货币达1.3万亿卢布。
http://euroasia.cass.cn/news/142280.htm(注: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IREECAS的网页)
我们现在要计算的是1992年年末的市场流通货币的存量与与1991年年末的1.3万亿卢布的比值,看看增加了多少倍,我猜你没有看到数据以前以为货币存量增加了25倍是吧。
实际上就算是每个月都增长3275亿卢布,那也仅仅4.5亿左右,不到4倍
更精确一点的估算我们可以设每个月的货币增量的增长率是30%

那么应用等比数列的求和我们可以得到1992年的新增货币大约为(170*1.3**12-170)/0.3约=170*22.3/0.3=12636亿卢布
这个增量和原来的存量1.3亿卢布相比,差不多。
这个数据也就证明了我前面的判断,货币流通量仅仅增加了一倍,而不是25倍。
也就是说增发货币仅仅造成2倍的物价增长,还有12倍怎么解释呢?就是流通速度加快和物质生产减少所共同造成的,。
而流通速度的加快则是因为物质生产的减少所造成的,即物质减少,物资匮乏,引发了居民抢着囤积生活必需品。
我以上的数据来源:李仁峰 来源:《经济研究参考》1993年Z4期
另外以上数据也证实了在休克疗法期间,至少在6月份以前,盖达尔们还是试图极力的压缩货币流通的,此后货币的猛增是因为物价已经飞涨,不得不增发的---这个也是我一再表述过的观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5 23:50:22
winston1986 发表于 2012-9-5 08:26
另外一个我为什么说楼主没有受过系统教育。 因为他连很多术语说的是什么都不知道,也根本不清楚这些学科 ...
时间在变,你还是喜欢这种无谓的辩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5 23:51:44
caibolin 发表于 2012-9-5 16:35
吴敬琏最近一篇 中国经济矛盾社会矛盾几乎到了临界点   也是经典著作
应该说吴敬琏在复制他在1988年,1989年时候的作法,即鼓吹猛烈的“改革”---所谓一步到位,长痛不如短痛。
吴敬琏的意思就是说经济矛盾,社会矛盾快到临界点了,赶紧来猛烈的改变吧,赶紧放弃此前的渐进式的步骤吧。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某方就是让弗里德曼和国内的以吴敬琏为代表的“学者”一起出动,其中弗里德曼还给当时的国家领导人一封信,建议私有化,紧缩货币,紧缩财政,以及加大进口,减少出口
这一系列的主张吴敬琏依然在鼓吹着,其中关于进出口方面,吴敬琏现在用比较学术的姿态对中国的出口导向模式进行猛烈攻击,但是二战以后,发展起来的国家或者经济体哪个不是出口导向的?搞进口替代的拉楣变成什么样了呢?
某方的想法很巧妙,首先利用伪学者鼓吹休克疗法人为制造经济危机,然后引发政治危机,社会危机,最后可能就是军事干涉---例如对前南地区的军事干涉,俄罗斯因为有苏联时期的庞大的核武库,所以对方不敢进行军事干涉,但是对俄罗斯内部的反ZF武装,西方是积极的资助的。
这里很多学者鼓吹私有化,问题在于私有化以后,秩序混乱,大量的私有企业不纳税(俄罗斯就发生了这样的情况),那么你们的工资怎么来呢?
到时候连工资都没有,怎么吃饭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6 01:49:24
怎样避免受骗 发表于 2012-9-5 23:41
好了,你需要数据,那么我就可以给你数据。
关于俄罗斯的1992年新增货币的情况,这里面有----这个文摘 ...
你的质疑精神呢。前后矛盾的数据,你一点都不质疑。
1991年投放货币1373亿, 1960-1990年共投放货币338亿. 两项相加1700亿多一点。就算1917年到1959年共发行400亿,事实上不可能,因为新增货币肯定是原来越多。共计2100亿。 哪里来的13000亿的存量。
难道1917年到1959年累计投放了1.1万亿货币?

所以我认为1991年底存量货币不多于2100亿。 看看1992年12月,一个月货币就新增3275亿,高于1991年一年新增货币量。你好意思说是紧缩政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6 01:57:14
怎样避免受骗 发表于 2012-9-5 23:41
好了,你需要数据,那么我就可以给你数据。
关于俄罗斯的1992年新增货币的情况,这里面有----这个文摘 ...
不妨来看看猫版给的数据吧

                                 1990    1991   1992   1993

货币量(十亿卢布,年底数)        890     928    7140    36718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真实世界的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 ... &from^^uid=218394


我认为这个数据更合理。当然你不妨问问猫版数据来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6 07:18:00
jameschin007 发表于 2012-9-6 01:57
不妨来看看猫版给的数据吧

                                 1990    1991   1992   1993
你说的猫版是winston吗?一个在网上活动的没有公开身份的人的数据,显然可信度不是那么的大的。
从他在这里介绍的一些情况来看,他是一个实业家,是接受过钢结构加工教育的工程人士,是一个在古巴,在中国大陆,在台湾,新加坡等地都有过投资经历的,并且在国外接受过教育的,拿不确定的某国护照的人士(不知道怎么变身经济学专家了?),而且他在与我进行关于经济问题的辩论的时候显得极无耐性,不断的变换话题。
而且在前面他贴出一段德文,我要求他给出链接,他竟然说他不需要给,而且还说我就这么傲慢怎么了?---当然这不是他的原话,他的原话你可以在这座楼里面----即他最后回复我的那一个贴里面好好找。
实际上从他与我争论供给对货币的影响(他开始承认,后来不提了),后来又试图从流体力学出发说明我的基础知识的牢靠程度,好了,当然了,这里不是力学论坛,但是当需要考虑流体粘性的时候就不能用伯努利方程这个是学过一点流体力学的人都知道的,因为大家都知道,伯努利方程是对理想流体(至少假定流体无粘性)的分析的,而Navier-Stocks方程则是针对普通流体的----当然考虑了粘性,您可以自己去简单的百度一下理想流体,伯努利方程,Navier-Stocks方程,看看两个方程哪个是适用理想流体的,而理想流体又是什么就行了。
总的来说,我的判断是此人无公信力,甚至有可能如同吴敬琏他们一样,就是主动造假的,当然了他没有吴敬琏那么高级。
即便是他的数据是可信的,那么也有一个问题,就是93年到92年,货币流通量增加了4倍左右,那么还有5倍是怎么来的呢?
显然是流通速度加快以及商品减少所共同造成的。
也就是说不能仅考虑货币增量的变化,需要考虑商品数的变化,和流通速度的变化,弗里德曼的论述是存在漏洞的,即使不说是故意误导的漏洞的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6 07:37:20
jameschin007 发表于 2012-9-6 01:49
你的质疑精神呢。前后矛盾的数据,你一点都不质疑。
1991年投放货币1373亿, 1960-1990年共投放货币338亿 ...
关于苏联时期的货币情况,这个需要考虑到计划经济时期的特殊性,在中国的计划经济时期,难道价格不是一直维持在很低的位置,货币投放也在一个很低的水平?
俄罗斯的1万亿左右的货币存量是怎么来的,至少我们要考虑到卫国战争时期的巨大的变化,在这个时期的货币投放量与后来计划经济的稳定时期是相当不同的,当然了,这一切都是需要具体的事实和具体的数据支撑的。
而且在1917年苏共夺取政权以后,它一次性发行了多少货币呢---这个建国初期的货币发行量肯定会非常的大,就好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人民币的流通量的增加显然比此后60年代,70年代的增加量要大很多很多。

1992年12月份一个月就投放了3000多亿,看起来很多,但是正如你前面在提利率,强调的什么名义利率,实际利率一样,在物价已经涨了20倍的时候,这个时候的3200多亿实际上也就相当于1991年的160亿,还没有1月份的170亿多。而且12月份的新增货币的猛增显然也是盖达尔即将下台前遭到了巨大的压力实施休克疗法已经不那么坚定的情况下新增的。
不管怎么说,我引用的文章的作者作为一个学者要说错误的话,也不可能在所有数据上犯错,1992年新增货币1万亿左右的卢布这个数据应该是值得可信的,因为他几乎给出了1992年里面12个月里面的好几个月的新增货币量,是一个非常具体的数据,而且1992年1月份新增170亿的数据也与1991年全年新增1700亿左右的数据相互吻合。
特别是WINSTON给出的数据一点都无法说明“休克疗法”的含义,在所有权威文献中,休克疗法都是包含严厉紧缩货币的政策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6 07:55:57
怎样避免受骗 发表于 2012-9-6 07:18
你说的猫版是winston吗?一个在网上活动的没有公开身份的人的数据,显然可信度不是那么的大的。
从他在 ...
你假装看不到我对你提出的数据的质疑?
另外,货币与物价不是一个确定的函数关系。两者具有统计学上显著相关,但你要拿一个单一数据,用某个公式确定一个函数关系,那你的数学水平不过在高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6 08:31:37
怎样避免受骗 发表于 2012-9-6 07:37
关于苏联时期的货币情况,这个需要考虑到计划经济时期的特殊性,在中国的计划经济时期,难道价格不是一 ...
你说话不要违反最基本的经济学常识和实践好吗。
为了保持币值的稳定,通常要把新增货币增长率控制在于GDP差不多的情况下,根据各国情况不同,在GDP增幅的基础上,增加1-10%。
当出现某种特殊情况,比如战争等情况,要大量超发货币,货币大幅贬值。 在恢复正常后,维护物价及币值的方法,是在现有的基础上,保持正常货币增长率(控制在GDP+10%之内)。

你在告诉我,由于二战或其他原因,有一段时间货币超发相当严重。在恢复正常后,其后30年的货币增长总量不超过3%?平均每年0.1%的M2货币增长率? 你觉得可能吗?你觉得是苏联30年GDP没有变化?还是苏联通缩了30年?

你在论述时,充满主观臆想,不做逻辑推理。为了维护观点,而维护观点。

比如这句
而且在1917年苏共夺取政权以后,它一次性发行了多少货币呢---这个建国初期的货币发行量肯定会非常的大,就好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人民币的流通量的增加显然比此后60年代,70年代的增加量要大很多很多。
为什么PRC 刚成立时,货币新增量要比60,70年代大,还很多很多。不说数据,逻辑上就说不同。经济是发展的,随着经济规模的增加,货币需求量肯定越来越大,新增数量肯定是越来越多。
如果你连这点最基本的经济学道理都不明白,我也没什么好说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6 08:40:06
jameschin007 发表于 2012-9-6 08:31
你说话不要违反最基本的经济学常识和实践好吗。
为了保持币值的稳定,通常要把新增货币增长率控制在于GD ...
我现在倾向于认为中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的网页出了一个编辑错误,30年间新增货币应该是1300亿,而不是130亿,即后来的人在将这篇1993年的文章录入的时候,遗漏了一个0,否则原文作者不会说1991年新增比30年还多,而会说1991年新增货币量比30年新增货币量的10倍还多,这也就解释了您后面的质疑
其后30年的货币增长总量不超过3%?平均每年0.1%的M2货币增长率? 你觉得可能吗?你觉得是苏联30年GDP没有变化?还是苏联通缩了30年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真实世界的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 ... amp;from^^uid=3246731
你的这个质疑是正确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6 08:53:23
jameschin007 发表于 2012-9-6 07:55
你假装看不到我对你提出的数据的质疑?
另外,货币与物价不是一个确定的函数关系。两者具有统计学上显著 ...
这个就要从数学原理的函数的定义出发了。
应该说从费雪方程出发可以得到价格和货币的一个式子,表现为价格=f(货币量),这个f(货币量)就是一个函数,问题在于在这个函数里面的所有变量又都是由几乎是无穷多的其他的变量所确定的,而且变量和变量之间又彼此存在着互动的关系。
也就是说这样的函数至少不是初等函数。
从微分方程的角度而言,有些函数就不能用初等函数来积分,但是可以用椭圆函数(一种双周期函数)来积分。当然这个价格和货币的函数关系应该比椭圆函数要复杂。
在不同的点,函数会有不同的走向,意味着数学的分叉
像我这里提到的椭圆函数,分叉等等都可以说是近现代数学的概念,我只能说是稍微有所了解,例如分叉而言只能说是听说过,我只是想说函数具有各种高度复杂的表现形式。但是由费雪方程出发得到的一个价格和货币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函数,只不过这个函数的具体形状非常的难以确定。
由费雪方程出发可以得出价格和货币和流通速度,和商品量之间的关系,但是货币量,流通速度,商品量三个变量又是彼此相互联系的,对这样的方程进行更深入的数学分析会是很有意思的,很可能会得到现代数学的一个新领域,但是这需要对数学的投入,专注----因为现代数学的专业深度不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6 09:12:43
详细的俄罗斯90年代的货币数据。 庄X敏中间那个字不会拼,就是人民大学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的那个主任, 在2002年和2004年的论文里面有,我的数据也是那里找的。

另外R.I. Mckinnon在94 和95年发表的转轨经济体比较的论文也有数据。

手机回复,不能直接查找原文,见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6 09:39:58
并且对楼主,我是和你辩论任何问题都没有多少耐性。 原因就是你的基础知识真的很差。

我一直都认为货币政策在长远而言都供给有影响,但是影响的路径和你说的不一样。我给出那段德文原文。就是你断章取义说默克尔说中国人不能喝牛奶,印度人不能一天吃两顿饭的原文。

我再傲慢,也绝对不敢班门弄斧,因为我知道丑字是怎么写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