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eschin007 发表于 2012-9-5 10:00 
本来不想谈了,你写这么多,简单回你。
1,货币流通速度是个变量,不是常量,虽然变得偏慢,但是会根据情 ...
好吧,我同样以为货币流通速度是个变量,问题在于这个变量是变快了还是变慢了呢?
以俄罗斯实施休克疗法期间的情况而言,当物价变得不可预测的猛涨的时候,这个时候你作为消费者,是不是会尽可能快的把自己手上的钱给花出去,那么这个货币周转速度是变快了还是变慢了呢?
本来工资发到手上,你可能要花一两个月才把你手上的钱给花掉,现在为了避免货币贬值,你马上把工资拿去买生活必需品,并且储藏起来----如果说这个时间是5天的话,那么你从原来的60天将你的手上的货币---即工资做一次消费,现在你5天就把相应的货币做一次消费,这个时候货币流转速度----准确的说是货币周转次数是原来的6倍了。
注意,这个时候货币周转速度是原来的6倍。俄罗斯1992年的物价的25倍的涨幅,其中最大的贡献是货币周转速度的贡献,沿用上面的分析。
25倍的涨幅里面,货币周转速度的增长,是6倍的涨幅,俄罗斯的商品数量的下降----大约下降了一半,这里提供了2倍的涨幅,俄罗斯的货币的增长,这个要注意我们要比较的是存量而不是增量(即俄罗斯货币的存量---我这里没有去考证具体的数字,如果原来是25万亿卢布,而原来的年增量是1万亿卢布,现在年增量是25万亿卢布,这个到年底卢布存量增加了多少倍呢,仅仅增加了一倍而已
这样25约=6*2*2
不然你怎么解释俄罗斯的物价的25倍的上涨幅度呢?
2,什么1号发工资,1号价格就上涨,您以前不是说了价格对货币有个滞后效果呢,怎么现在你又认为不存在滞后了?
关于滞涨,你认为原因是由凯恩斯主义造成的吗?
我认为不是,这个说法本来就是忽悠,真正的原因在于昧国制造业竞争力在日本德国以及其他东亚经济体的竞争下越来越被动(例如造船业,70年代昧国ZF曾经出台造一条补贴半条船的钱的政策,但是依然没有把他的造船厂扶持得高效起来),这一点是凯恩斯主义所无法对付的。
而里根新政以后的昧国经济的变化怎么解释呢?
我认为真正的原因在于里根新政的高利率政策导致了海外资金的大规模涌入,也就是说尽管昧国本国的货币政策是紧缩的,但是由于昧元和德国马克和日本日元之间的巨大利差,从而导致了大量的海外资金涌入昧国,也就是说紧缩货币政策导致的效果并不紧缩。
而由于海外的大量的廉价产品的涌入,降低了昧国物价的平均水平,这样至少从表面上看来,外国投资
带来的繁荣和海外产品提供的廉价产品使得昧国经济呈现出经济发展,物价平稳的假象,但是这是以扼杀昧国本土制造业的巨大代价换来的,昧国经济从里根时代开始成为最大的贸易赤字,ZF赤字经济体,制造业逐渐空心化与里根新政是有很大关系的,今天的昧国之所以不像以前的“滞涨”与中国大陆的大量的廉价商品拉低其物价是很有关系的。
3,我一再的希望你能够从微观机制来解释货币对价格的具体的传导机制,是的宏观经济学有一套方法体系,我不认为这个方法体系是完全错误的,所以宏观经济学至少有着一些科学的模样,但是再科学的学科,也需要与其他学科相互印证是吧?
宏观的价格传导机制需要从微观的市场的每一次买卖来提供支撑是吧?
真正的微观机制应该是表现为供求双方的一种博弈,而影响博弈的信息则是供给和需求各自的大小。
宽松货币意味着投资的增加,投资的增加就意味着供给的增加,宽松货币增么不会影响供给呢?
同样紧缩货币意味着投资的减少,投资少了,供给不就少了吗?紧缩货币政策怎么就不会影响供给呢?
如果你有一些经济的实践,例如自己做一做生意,我认为你的一些看法会更实际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