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2-9-30 16:42:54
[1]是的,“酒窖自身就可以完成新酒变陈酒的过程”,但你忽略了,而且是刻意忽略了酒窖从来不会随着葡萄酒制造商的“需求”自动出现,除非葡萄酒厂商追加劳动投入去建造这样一个酒窖。还要提醒你,最简单的酒窖无需任何资本,只要劳动力,在指定的地方挖地洞就可以。
如果你想追究挖地洞的资本,那么我就告诉你,在合适的地方,挖地洞的话,只需要锹镐。如果你想追问锹镐作为资本,那么我不得不告诉你,锹镐从来不是自动出现的——无论你怎样需求——它一定通过劳动才能出现。

[2]从来没有说过,没有劳动力参与的生产也叫劳动过程,恰恰是指,劳动力退出直接制造制作产品之后,为令产品提高价值,所必需追加的附加价值或者对其进行的价值转移(也就是将其它已经完成的劳动成果作为价值,转加到新葡萄酒上)仍然属于产品的生产过程。
资本从来不会独立劳动,就象锹镐不会自动挖地一样。你安装只需要点击一次鼠标就可以完成的程序安装背后只是因为,为了使得这种程序可以只点击一次就完成安装,程序员追加了劳动。永远记住,只点击一次就可以完成安装的那个程序如果需要点击很多次才完成安装,那么程序员可以少些很多代码和程序语言。
所以,任何一种所谓资本或者工具或者器械或者设备的所谓自动,都是因为追加了劳动。
你把此次劳动与上一环节的劳动混为一谈。此次劳动只涉及此次的劳动力和酒窖等资本,为此,此次的劳动产品只能限于此次计算,怎么把上一环节的劳动扯进来呢?如果上一环节的劳动也要计算价值,不在此次生产活动之前了结,那么是不是意味着,提供上一环节劳动的劳动者也要参与此次生产收益的分配,甚至无限参与下去,直至该价值耗尽?

比如酒产品,建造酒窖的劳动者也要计算价值,参与此次生产收益的分配,而不仅仅是生产酒的劳动者与资本提供者之间原来的两方分配。同时,酒窖的劳动还参与了新酒的生产,是不是建筑酒窖的劳动者也要参与新酒收益的分配?

此外,对于陈酒,厂商只不过是垫付了酒窖的建造费用,再从差价中拿回这部分费用而已,而没有得到这部分费用的额外价值,厂商这样做的意义何在?你一直都在回避这一问题。
提供物化的劳动价值的人在通过自己的劳动交换到这种物化的劳动价值的时候,他当然是劳动者。当他雇佣劳动进行生产,并进行价值转移,从而使得自己的产品被出售的价值可以补偿自己所购买来的物化劳动价值时,他也可以是劳动者。当他补偿完自己所购买的物化劳动价值(——也就是补偿完自己的劳动之后),他所雇佣的工人所给他提供的劳动就是全额的剩余价值了。
雇佣和被雇佣,这都是权利平等、政治地位平等的产物,同为劳动者的一方凭什么可以“补偿完自己的劳动之后”,还能够得到另一方劳动提供的“剩余价值”?《资本论》是怎么论证出来的?你可不要搞循环论证,称《资本论》里有论证,所以是如此;或因为如此,所以《资本论》才论证。

此外,从头到尾都是劳动概念,劳动力和物化的劳动价值,那么资本概念在哪?

其次,有不使用生产工具的劳动吗?也就是如果生产工具是物化的劳动价值,那么物化的劳动价值是劳动者使用什么生产出来的?
这种意义就是陈酒比新酒有更高价值(或者你难以理解的话,就用你那个庸俗的表达方式:更高的售价)。《资本论》第一卷就已经论证了资本不可能带来超出自己价值的价值。资本家要想有你所说的“超出资本自身的价值获利”,必需是通过活的劳动。
直观地说,在陈酒和新酒的例子中:新酒中也有超过资本的剩余价值,那就是制作葡萄酒的工人超出补偿自己劳动力的工资后的剩余劳动。
如果差价部分是建造酒窖劳动带来的,厂商得到的只是垫付的补偿,那么“剩余价值”从哪里来?如果差价大于补偿部分就是“剩余价值”的话,那么陈酒与消费者的交换就不是“等时”导致“等价”交换,也就是交换双方没有按所谓的“劳动时间”交换,劳动价值论按“劳动时间”交换的理论又如何成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 01:28:03
自己理解错误,别在这里丢人现眼。

要是有这么浅显的错误,还要等到你来说。
要知道,《资本论》刚出来时,西方有多少著名的经济学家在找刺;
所以绝不会留下这么浅显的错误,等着你来挑!!!你以为你彼那些著名的经济学家聪明伟大,或那些著者名的经济学家都是笨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 08:08:41
mdyblog 发表于 2012-10-1 01:28
自己理解错误,别在这里丢人现眼。

要是有这么浅显的错误,还要等到你来说。
你除了发泄一下口沫,口中还有什么实质东西,既然不是“这么浅显的错误”,那就请你来解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 10:37:09
he_zr 发表于 2012-10-1 08:08
你除了发泄一下口沫,口中还有什么实质东西,既然不是“这么浅显的错误”,那就请你来解答。
因为他看懂了我们的辩论。
你在越来越丢人现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 10:40:09
he_zr 发表于 2012-9-30 16:42
你把此次劳动与上一环节的劳动混为一谈。此次劳动只涉及此次的劳动力和酒窖等资本,为此,此次的劳动产品只能限于此次计算,怎么把上一环节的劳动扯进来呢?如果上一环节的劳动也要计算价值,不在此次生产活动之前了结,那么是不是意味着,提供上一环节劳动的劳动者也要参与此次生产收益的分配,甚至无限参与下去,直至该价值耗尽?
笑翻了,所以固定资产有折旧,而且折旧不能一直折旧下去,有价值耗尽的一天呀?
你可知道会计学上,折旧可以折尽资产价值,但资产的使用寿命还远远没有到?
跟你说了,你丝毫没有一点点哪怕是庸俗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的基础啊!
he_zr 发表于 2012-9-30 16:42
【1】
比如酒产品,建造酒窖的劳动者也要计算价值,参与此次生产收益的分配,而不仅仅是生产酒的劳动者与资本提供者之间原来的两方分配。同时,酒窖的劳动还参与了新酒的生产,是不是建筑酒窖的劳动者也要参与新酒收益的分配?
【2】
此外,对于陈酒,厂商只不过是垫付了酒窖的建造费用,再从差价中拿回这部分费用而已,而没有得到这部分费用的额外价值,厂商这样做的意义何在?你一直都在回避这一问题。
你这个问题我分两种情况来回答,实际上前面我已经答复了,只不过我的答复是复合型的,所以你看不懂了。
【1】
酒窖可以是酒窖建设商的产品。
酒窖建设商雇佣劳动建好的酒窖,卖给葡萄酒生产商。所以在酒窖建设商那里,他已经从购买他产品(酒窖)的葡萄酒生产商那里拿回了全部的投入费用和利润。
葡萄酒生产商现在只需要把酒窖的价值转移到新生产好的葡萄酒新酒里面去,使之陈化为陈年葡萄酒。
【2】
我们也可以假设得简单些。
酒窖生产者不是一个资本家,而是一个会建造酒窖的自耕农。所以在酒窖建设者那里不存在剩余价值的剥削等等。自耕农应葡萄酒生产商要求,谈好价钱后,建好酒窖,拿了足够偿付他劳动的钱之后走了。(当然,酒窖建材可以采取包工包料的形式或者由葡萄酒生产商提供,这不妨碍问题的进行)
接下来,葡萄酒生产商可能在酒窖建造的同时就开始了葡萄酒的生产,算好了两者的进程同步后,直接把生产好的新葡萄酒存进也刚刚恰巧建造完的酒窖里。
然后就等新葡萄酒陈化了。
从新葡萄酒进酒窖的那一天起,酒窖就开始进行价值转移。
----------
如果你还要问,为什么需要酒窖,我就告诉你,新生产好的葡萄酒露天随意放置,只会酸化变质,而不是陈化。
我估计以你的理解能力,你对 “从新葡萄酒进酒窖的那一天起,酒窖就开始进行价值转移。” 这一句又要开始感觉神秘了……
he_zr 发表于 2012-9-30 16:42
此外,从头到尾都是劳动概念,劳动力和物化的劳动价值,那么资本概念在哪?
从来就没有什么资本,从来就是劳动者创造一切。资本一直就是而且只是劳动的物化累积而已。
he_zr 发表于 2012-9-30 16:42
雇佣和被雇佣,这都是权利平等、政治地位平等的产物,同为劳动者的一方凭什么可以“补偿完自己的劳动之后”,还能够得到另一方劳动提供的“剩余价值”?
是的,举一个太简单的例子给你恐怕有助于你的理解。
假设你he_zr卖耳机好不?
假设你家很穷,你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你爸又不是李刚。于是你选择卖耳机为生。
你节省下你的口粮费,进货100副耳机,恰巧你卖耳机的地段、年份都很好,销路很好,你一天内就全部卖掉了。
假设你耳机进货是5元一副,你售价25元都可以当天卖空,你一天赚多少钱呢?2000元。
连续一个月都是如此。你发觉收入不错,而你的生活费用只有每月5000元。于是你每月多了15000元。
再假设,你卖耳机的时候比较聪明,发现了不同地方,有时候这个地方A白天销路好,有时候那个地方B晚上销路好。但是都没有固定的交错时间差。
而你两边都不想放弃。因为你发现两边的需求都足够让你在每一个地方,都每天销售100副耳机。
于是你开始找人帮你在A或者B当中的B蹲点。
你家只有你父亲和你相依为命,你老爸不懂耳机也不懂营销,于是你只好招聘。
来了个大学生。你很满意。
你让他在B看着店。他居然也和你一样一天卖掉了100副耳机。
你怎么做?把2000元一天的利润都给他?
不行,因为那个B点是一个好的销售点是你发现的,你为此付出了劳动,所以你要取得报酬,而且,进的货也是你的,所以你决定一天只给他1000元。每天赚1000元,这在我们国家已经是很不错的收入了。
大学生得到了工资,你因为同时经营销售两个点,所以每月收入变成了2000+1000=3000元。
虽然B点那里大学生只拿了1000元,但因为是你发现的地方,也是你垫支资本(那是总口粮里省下来的啊!令人感动!!!),所以你从B点那里取得2000中的一半,你觉得很合理。
到此什么问题也没有。但是某天,你贪心上来了。你发现,你原来或者在A点或者在B点,反正每天都能攒2000元。你现在不是做加法而是做乘法,就是说,你不是A+B,你是A∩B,也就是同时经营两个点。你应该每天收入4000元才对。你丝毫不认为B点有那个大学生在劳动,你认为B点是你发现的,你又垫支货源货款。你的两个因素超过大学生只提供劳动力这一个因素。于是你开始想办法要求大学生每天加班,不是每天晚上来看着点,而是白天也来,因为你根据你的经验知道,B点和A点一样,说不定白天生意也很好,你以前两个地方来回跑,都能赚到2000元/天,如果连个点白天和晚上都不放弃,你可以赚超过一倍。但你怎么跟大学生说呢?
于是你就说,你在A点这里不是只看点白天,而是晚上,也加班,大学生晚上来B点,是不错,但如果能学习你的榜样白天也能来,你就加工资给他。
大学生答应了。谈工资的时候,你加给他500,让他变成1500元一整天。为什么不是加倍呢?
因为你说,虽然白天也要来,但你也是A点那里白天和晚上都做的,另外呢,B这里,白天和晚上不可能都一样忙的——鬼知道你事先踩点知道B那里白天生意也很好——所以只加给大学生500。
大学生因为不知道情况,而且500元一天的加班费实在很客观,于是答应了。
这样,你在A点白天和晚上都做,每天赚得比以前多一倍,变成4000元,而以前呢,你只做白天,每天赚2000元,B那里原来大学生只做晚上,每天收入2000,你拿掉1000。现在白天也做,变成收入4000。但大学生只拿1500元,你拿了2500元。现在,你在A和B两个地方每天赚6500元,相比你以前两个地方或者放弃A,或者放弃B相比,你的收入增加了3又1/4倍。但大学生的收入增加只有50%。
差距那么大?是的,以上算术很简单,只有傻瓜才算错。但戏法就是这样变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 11:29:24
he_zr 发表于 2012-9-30 16:42
其次,有不使用生产工具的劳动吗?也就是如果生产工具是物化的劳动价值,那么物化的劳动价值是劳动者使用什么生产出来的?
有啊,你用双手刨坑种萝卜。土质松软水分多,远古时候人类就是这样在原始村落周围种萝卜的。
he_zr 发表于 2012-9-30 16:42
如果差价部分是建造酒窖劳动带来的,厂商得到的只是垫付的补偿,那么“剩余价值”从哪里来?如果差价大于补偿部分就是“剩余价值”的话,那么陈酒与消费者的交换就不是“等时”导致“等价”交换,也就是交换双方没有按所谓的“劳动时间”交换,劳动价值论按“劳动时间”交换的理论又如何成立?
就知道问这种蠢问题。所以我们也可以假设葡萄酒生产商是找了自耕农来建造酒窖。
如果问题复杂点,那么酒窖专业制造商必定要投入建材、劳动力。但葡萄酒生产商支付给酒窖制造商的时候,必须把酒窖制造商的利润也给酒窖制造商,否则酒窖制造商是不会离去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 17:22:29
笑翻了,所以固定资产有折旧,而且折旧不能一直折旧下去,有价值耗尽的一天呀?
你可知道会计学上,折旧可以折尽资产价值,但资产的使用寿命还远远没有到?
跟你说了,你丝毫没有一点点哪怕是庸俗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的基础啊!
你的理解力低下到触目惊心的地步,居然看不懂酒窖生产者参与酒产品收益分配与酒窖资本折旧,也就是“价值转移”之间是什么差别。又在自编自导获取自慰式的傻笑。
你这个问题我分两种情况来回答,实际上前面我已经答复了,只不过我的答复是复合型的,所以你看不懂了。
【1】
酒窖可以是酒窖建设商的产品。
酒窖建设商雇佣劳动建好的酒窖,卖给葡萄酒生产商。所以在酒窖建设商那里,他已经从购买他产品(酒窖)的葡萄酒生产商那里拿回了全部的投入费用和利润。
葡萄酒生产商现在只需要把酒窖的价值转移到新生产好的葡萄酒新酒里面去,使之陈化为陈年葡萄酒。
什么“复合型”,十足的混乱型。既然酒商支付了酒窖生产者的全部价值,酒窖在酒生产中就是资本,你提酒窖是“物化的劳动价值”干什么?这与物不物化有什么关系?上一环节的劳动与此次生产还有什么关系?已经了断了,还东拉西扯。
我们也可以假设得简单些。
酒窖生产者不是一个资本家,而是一个会建造酒窖的自耕农。所以在酒窖建设者那里不存在剩余价值的剥削等等。自耕农应葡萄酒生产商要求,谈好价钱后,建好酒窖,拿了足够偿付他劳动的钱之后走了。(当然,酒窖建材可以采取包工包料的形式或者由葡萄酒生产商提供,这不妨碍问题的进行)
接下来,葡萄酒生产商可能在酒窖建造的同时就开始了葡萄酒的生产,算好了两者的进程同步后,直接把生产好的新葡萄酒存进也刚刚恰巧建造完的酒窖里。
然后就等新葡萄酒陈化了。
从新葡萄酒进酒窖的那一天起,酒窖就开始进行价值转移。
酒窖的建筑与是什么人无关,只要不是酒商自己,酒商就得支付费用交换。
如果你还要问,为什么需要酒窖,我就告诉你,新生产好的葡萄酒露天随意放置,只会酸化变质,而不是陈化。
我估计以你的理解能力,你对 “从新葡萄酒进酒窖的那一天起,酒窖就开始进行价值转移。” 这一句又要开始感觉神秘了……
典型的由病态产生的幻觉。
从来就没有什么资本,从来就是劳动者创造一切。资本一直就是而且只是劳动的物化累积而已。
是吗?人类第一件生产工具怎么来的?两只手或两只脚在空气中抖动一下,生产工具就“物化积累”?
是的,举一个太简单的例子给你恐怕有助于你的理解。
假设你he_zr卖耳机好不?……。
啰里吧嗦一大堆,真正有效信息没几个。你设想的“你”这个角色与大学生之间,无论谁得多得少,在什么地点和什么时间劳动,有没有谁强迫谁的情况?他们俩收益分配是否平等的协商进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 17:38:18
有啊,你用双手刨坑种萝卜。土质松软水分多,远古时候人类就是这样在原始村落周围种萝卜的。
还“土质松软”,我还以为连土都不要,就两只手就可以劳动了。土地不是生产工具吗?土地这个生产工具是哪个劳动者使之“物化积累”的?
就知道问这种蠢问题。所以我们也可以假设葡萄酒生产商是找了自耕农来建造酒窖。
如果问题复杂点,那么酒窖专业制造商必定要投入建材、劳动力。但葡萄酒生产商支付给酒窖制造商的时候,必须把酒窖制造商的利润也给酒窖制造商,否则酒窖制造商是不会离去的
问东答西。既看不懂问题,又回答不了问题。只能以对方“愚蠢”这种方式来发泄了。所谓“你在越来越丢人现眼……”,也就成了自诉状,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2 09:55:47
难道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享受,在于吃喝玩乐吗?那你退回到动物状态好了。人,就是为着改造世界而存在的,不劳动,你进化个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2 11:14:49
yuemonglong 发表于 2012-10-2 09:55
难道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享受,在于吃喝玩乐吗?那你退回到动物状态好了。人,就是为着改造世界而存在的,不劳 ...
劳动是否带来劳动成果是一回事,劳动本身是痛苦,是代价,则是另回事。这都不是“生命的意义”,而是自然规律决定它不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2 12:36:57
he_zr 发表于 2012-10-1 17:22
居然看不懂酒窖生产者参与酒产品收益分配与酒窖资本折旧,也就是“价值转移”之间是什么差别。
你难道不知道在企业经营中,固定资产折旧就是逐渐将固定资产的价值转移进产品中的吗?
一台500万美元的机床是不能一次将其价值转嫁到一台轿车或者另外一台所生产的机器上的。这也不懂?
你去问问你所在学校的老师,因为你所在学校一定有固定资产的,或者你在企业,你去问问你们企业里的会计师,什么是固定资产折旧。
he_zr 发表于 2012-10-1 17:22
既然酒商支付了酒窖生产者的全部价值,酒窖在酒生产中就是资本,你提酒窖是“物化的劳动价值”干什么?这与物不物化有什么关系?上一环节的劳动与此次生产还有什么关系?
上一次环节的劳动与本次生产就是连续性的关系呀。
耕种玉米和饲养猪是什么关系知道吗?
种植玉米可以卖给猪农做饲料,猪农在售卖猪的时候必须把买来的玉米价值转移到猪上,否则不亏死啦?
he_zr 发表于 2012-10-1 17:22
是吗?人类第一件生产工具怎么来的?两只手或两只脚在空气中抖动一下,生产工具就“物化积累”?
所以劳动是有目的性的,有目的性的判断才产生价值啊,这和你的客观价值论相悖,所以你想不通了。换句话说,你的客观价值论导致你对企业经营和生产循环的思维一片混乱。
he_zr 发表于 2012-10-1 17:22
土地不是生产工具吗?土地这个生产工具是哪个劳动者使之“物化积累”的?
笨啊,古典政治经济学就感觉土地可以自己劳动了。现在的问题是,土地自己的劳动只能是对不交换的个人有效啊。
一旦进入交换经济,土地的劳动就必须经过人的劳动才可以实现,否则大家都坐等土地的劳动了。
为什么自然经济建立在农耕基础上,而市场交换中不可能有自然经济形式明白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2 18:29:46
你难道不知道在企业经营中,固定资产折旧就是逐渐将固定资产的价值转移进产品中的吗?
一台500万美元的机床是不能一次将其价值转嫁到一台轿车或者另外一台所生产的机器上的。这也不懂?
你去问问你所在学校的老师,因为你所在学校一定有固定资产的,或者你在企业,你去问问你们企业里的会计师,什么是固定资产折旧。
还是看不懂问题。上一环节的劳动者,也就是酒窖的劳动者是否参与此次生产,也就是酒产品生产收益的分配,这才是问题。什么“折旧,转移”等这些不是问题,你有没有阅读的基本能力呀?
上一次环节的劳动与本次生产就是连续性的关系呀。
耕种玉米和饲养猪是什么关系知道吗?
种植玉米可以卖给猪农做饲料,猪农在售卖猪的时候必须把买来的玉米价值转移到猪上,否则不亏死啦?
酒窖生产者的劳动已经退出,哪来的劳动连续性?开始的是资本的作用。只有你把资本视为什么“物化的劳动积累”这种认识,才产生什么“连续性”。劳动结束,资本开始,这是两个不同事物决定的。按你这种逻辑,电灯泡厂的生产是爱迪生劳动的连续,产品归爱迪生劳动所有。
所以劳动是有目的性的,有目的性的判断才产生价值啊,这和你的客观价值论相悖,所以你想不通了。换句话说,你的客观价值论导致你对企业经营和生产循环的思维一片混乱。
答非所问,回答不了就倒打一耙。
笨啊,古典政治经济学就感觉土地可以自己劳动了。现在的问题是,土地自己的劳动只能是对不交换的个人有效啊。一旦进入交换经济,土地的劳动就必须经过人的劳动才可以实现,否则大家都坐等土地的劳动了。为什么自然经济建立在农耕基础上,而市场交换中不可能有自然经济形式明白吗?
又在答非所问,接着就东拉西扯。土地是不是生产工具,与土地是否“自己劳动”的认识有什么关系?现在问你,你是不是理屈词穷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3 09:41:59
劳动价值论的辩护者(劳辩者)的思辨能力低下得无与伦比。除此次劳动力要素外,人们论证此次资本产生产品,资本就是此次产品的创造者,可劳辩者却称什么“资本是劳动者创造的”。劳辩者就是用这种论域混淆,或偷换论域的方式来辩护,自己无知还振振有词,大言不惭。按劳辩者这种逻辑,电灯泡的发明者不是爱迪生本人,二是他父母,他父母创造了爱迪生,爱迪生才能创造出电灯泡。

劳辩者只能是这种说东扯西的水平,智力尚属类人孩,不具正常人的交流能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3 09:42:35
he_zr 发表于 2012-10-2 18:29
还是看不懂问题。上一环节的劳动者,也就是酒窖的劳动者是否参与此次生产,也就是酒产品生产收益的分配, ...
资本产生的物理化学作用和价值作用是两码事
酒窖为新葡萄酒的陈化保持了环境温度和湿度以及避免太阳光线的辐射等条件。这些条件是通过酒窖建造者的劳动才得以和可能实现的。所以其价值必须是转移到新葡萄酒上去的,其结果就是一方面在化学性质上使新葡萄酒陈化,一方面在价值上转移酒窖的价值到新葡萄酒上去。明白不?
he_zr 发表于 2012-10-2 18:29
酒窖生产者的劳动已经退出,哪来的劳动连续性?开始的是资本的作用。只有你把资本视为什么“物化的劳动积累”这种认识,才产生什么“连续性”。劳动结束,资本开始,这是两个不同事物决定的。按你这种逻辑,电灯泡厂的生产是爱迪生劳动的连续,产品归爱迪生劳动所有。
什么时候开始扯起的劳动连续性?你自己出来的“劳动连续性”名词吧?
你知道什么是劳动连续性?
这里是价值的连续啊?
我们假设灯泡是爱迪生发明的,如果他本人申请了专利,那么全世界所有使用电灯泡的人都必定为此支付他发明的价值。
首先引进专利生产电灯泡的厂必须支付专利费。
分两种情况:
一,分年度逐年支付。
二,一次性买断支付。
第一种情况,灯泡厂将把每年支付的专利费分摊到每一个销售出去的灯泡上。
比如每年专利费是10万美元,而这家厂每年的销售量正好是10万只,那么每只灯泡就要在生产成本上加价1美元。
第二种情况,灯泡厂将核算销售预期,把一次性支付的专利费摊销到将来销售出去的灯泡上。
比如,一次性买断支付要200万美元,灯泡厂考虑20年后专利过期进入厂商将很多,但头五年购买专利的竞争厂会比较少,所以应尽可能多地摊销专利费,价格也就可以高些,于是头五年摊销80万。第二个5年呢,摊销比如60万。第三个五年呢,摊销40万,最后一个五年只摊销20万。合计正好把200万专利费摊销完。这叫价值转移,不叫资本创造价值,懂不?
你如果学财务或者学金融,这都不懂,你老师不抽你?
he_zr 发表于 2012-10-2 18:29
土地是不是生产工具,与土地是否“自己劳动”的认识有什么关系?现在问你,你是不是理屈词穷呀?
因为你不懂,所以我先不跟你说太多,只有连最基本的使用了马克思固定资产价值转移原理的财务知识都不懂的人才会理屈词穷啊。
土地自动生产使用价值是因为即便是无主土地,都是可能自动生长出供人类食用的植物的。但这仅仅是为人提供使用价值。
正如你在这里的例子所说,陈年葡萄酒比新葡萄酒为什么可以卖更高价,这就是而且只是基于交换行为才有可能。
一个自己酿造陈化葡萄酒给孙子曾孙的人所获得的不是高价,而只是陈化葡萄酒更醇厚的口味,没有高价!而每个人对陈化葡萄酒的口感是不同的,比如我自己喜欢喝新酒,对陈酒不喜欢。
土地也是一样,一旦进入交换领域,土地上出产的任何东西,只要是不经过劳动的,都是没有交换价值的。举例来说,我在我家周围的土地上采摘青菜10斤,而你也可以在你家边上的土地上采摘青菜10斤。你我进行的交换没有意义。如果凑巧,你家土地长的不是青菜,是菠菜,那么你会说,为了换换口味,我们各自留5斤菠菜和青菜,其余5斤用来交换。这是可以的。但里面只有使用价值的增加而没有交换价值的增加。
接下来你想要交换价值的增加。你要土地作为资本为你创造价值,你会怎么做?你必然令你家周围的这片土地不仅可以出产10斤菠菜,而且要可以出产20斤菠菜。但你不是真的要种20斤菠菜,而是让土地达到20斤菠菜的肥力,然后让土地出产10斤菠菜以外,另外还留有肥力可以供你支架搭棚种葡萄。额外的10斤菠菜的肥力可能只能供产出7斤葡萄,但供你一个人吃,你可能只要吃4斤,于是你多了3斤来诱惑我,我感觉很好吃,我会怎么做?
我就必须让我的地里出产你没有的东西,比如莴笋。于是我就必须施肥排灌等,使得我的土地增加肥力,不仅出产青菜,而且出产莴笋。
那么前面的增加肥力,种葡萄要的支架搭棚、种莴笋要的施肥排灌,都是是为令土地可以满足交换所需要的额外的出产而进行的劳动。
所以,没有劳动,没有价值。懂不懂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3 10:18:10
Rousseau 发表于 2012-10-3 09:42
资本产生的物理化学作用和价值作用是两码事
酒窖为新葡萄酒的陈化保持了环境温度和湿度以及避免太阳光线 ...
又在自编自导物质意识论证过程。爱迪生的父母是不是把创造爱迪生的价值转移到电灯泡上去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3 11:17:02
什么时候开始扯起的劳动连续性?你自己出来的“劳动连续性”名词吧?
你知道什么是劳动连续性?
这里是价值的连续啊?
我们假设灯泡是爱迪生发明的,如果他本人申请了专利,那么全世界所有使用电灯泡的人都必定为此支付他发明的价值。
首先引进专利生产电灯泡的厂必须支付专利费。
所谓“价值连续”,实际承认了是两段价值,一段是酒窖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一段是酒窖资本创造的价值。所谓“支付专利费”,也就同时承认了一段价值的了结。人们并不需要两段价值在价值概念上是连续还是不连续,人们需要的是这两段价值是不是分属不同的所有者。主观观念上的“连续”与物质归属上的“分开”,你有没有这个区分的能力呀?换句话说,酒窖劳动者不能,也不会凭观念上的价值连续去参与物质上利益分配。因此,所谓“价值连续”,实际等于放屁。马克思还没有你那么愚蠢,还有资本概念,还不至于仅凭放屁来证明“无偿占有”。
因为你不懂,所以我先不跟你说太多,只有连最基本的使用了马克思固定资产价值转移原理的财务知识都不懂的人才会理屈词穷啊。
上复“价值折旧,转移”不是问题,居然看不懂。
土地自动生产使用价值是因为即便是无主土地,都是可能自动生长出供人类食用的植物的。但这仅仅是为人提供使用价值。
正如你在这里的例子所说,陈年葡萄酒比新葡萄酒为什么可以卖更高价,这就是而且只是基于交换行为才有可能。
一个自己酿造陈化葡萄酒给孙子曾孙的人所获得的不是高价,而只是陈化葡萄酒更醇厚的口味,没有高价!而每个人对陈化葡萄酒的口感是不同的,比如我自己喜欢喝新酒,对陈酒不喜欢。
问你土地是不是生产工具,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敢正面回答啊?扯什么土地有主无主,自动生产,回答不了问题就开始东拉西扯。

售价问题不在于交不交换,而在于按什么交换。连基本问题在哪都搞不清,你还来辩什么?

高价是因为“更醇厚的口味”,这么说劳动价值论“按劳动时间”交换纯属子虚乌有喽?你没觉得交换以劳动时间以外的因素进行,劳动价值论死得还要快?
所以,没有劳动,没有价值。懂不懂啊?
劳动创造价值与谁的劳动创造价值,会不会区分呀?也难怪,按你的逻辑,爱迪生的父母创造爱迪生,与爱迪生创造电灯泡,都是爱迪生父母的“价值转移”和“价值连续”了,还怎么会区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3 11:23:53
he_zr 发表于 2012-10-3 10:18
又在自编自导物质意识论证过程。爱迪生的父母是不是把创造爱迪生的价值转移到电灯泡上去了?
爱迪生不是商品呀
如果我们现在处于奴隶社会,爱迪生就是有价值的,你购买爱迪生,你就要支付他父母爱迪生的养育和教育费用。明白不?
在古代,一个会制作梯子的奴隶比一个只会搬运东西的奴隶有更高的价格,这个价格必须支付给教会这个奴隶制作梯子的人。
如果一个人把自己出售为奴隶,所获得的钱用来抵债,那么这个人如果会制作梯子,他就会索取更高的价钱,从而令自己的债务额更小甚至是可以抵偿债务而不必为奴。
你还想什么特例尽管上来

我告诉你,你真的不幸被我选中成为靶子 ,我就把象你这样不学无术上来喷狗血,以反对马克思的理论作为沽名钓誉和政治野心实现工具的人驳斥得体无完肤、落花流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3 11:56:00
Rousseau 发表于 2012-10-3 11:23
爱迪生不是商品呀
如果我们现在处于奴隶社会,爱迪生就是有价值的,你购买爱迪生,你就要支 ...
“价值转移”和“价值连续”与是商品是人有什么关系呀?价值是人的主观观念,想赋予物就赋予物,想赋予人就赋予人,只要能说明问题,证明你的逻辑荒唐就行。

什么“沽名钓誉,政治野心”,哪家疯人院传出来的怪调?所谓“体无完肤,落花流水”,那只不过是你的幻觉。实际恰恰相反,对于你这位学识浅薄,以猎取些许词句为炫耀,食而不化,面对问题无言以对,先是自编自导论证过程,接着就东拉西扯,无知还不自知,就倒打一耙,如此学品低劣的人物,你尚有从病态恢复的那一天,你只会觉得碰到我才使你倒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3 13:30:33
he_zr 发表于 2012-10-3 11:56
“价值转移”和“价值连续”与是商品是人有什么关系呀?价值是人的主观观念,想赋予物就赋予物,想赋予人 ...
你有本事就反驳嘛,反驳不动了,开始喷狗血了?
我什么时候说过“价值连续”这个术语呀?
恐怕是我让你这个不学无术连基本会计和财务知识也不懂,说哪一行都不懂的人出丑了才是进一步让进来时候连基本概念都没搞懂就上来自以为能反驳马克思经济学的人都倒楣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3 16:13:49
Rousseau 发表于 2012-10-3 13:30
你有本事就反驳嘛,反驳不动了,开始喷狗血了?
我什么时候说过“价值连续”这个术语呀?
恐怕是我让你 ...
上复列举了你丢人现眼的大量事实,你的理解能力、阅读能力、逻辑分析能力、不懂认识论、唯心效用论、东拉西扯、倒打一耙,等等等等,可谓是学识学品劣迹斑斑,数不胜数。这个论坛有那么几个同类,你是当中比较恶劣的一个。你仔细看看下图,是不是你嘴巴的喷出来的“狗血”:
1.jp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3 17:16:06
he_zr 发表于 2012-10-3 16:13
上复列举了你丢人现眼的大量事实,你的理解能力、阅读能力、逻辑分析能力、不懂认识论、唯心效用论、东拉 ...
你就自己看看清楚你截图上我的原话吧
图中我引用了你的“连续”,然后反问你这是你所谓的“连续”?

我已经揭露了你在会计、企业资金流和企业物流、行业经济实务和企业生产循环方面的一系列无知。
你还想继续出洋相,包括把自己提出的术语运用错嫁到我的头上,请继续。

非常感谢你让我通过对你的辩论获得申请网络课堂的资格,不过我不是来讲授政治经济学的。
这个论坛中某些人可能还以为我是经济学方面的博士教授呢,笑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3 22:09:11
抵赖是没有用的,白纸黑字板上钉钉,别人谈劳动是否连续,你扯什么“价值的连续”。如果你不扯“价值的连续”,后面怎么还谈什么“支付专利费”,还分什么两种情况?“价值连续”不是你扯的东西还是谁的?

至于什么“网络课堂”,以你这种品学兼劣的人在里面充数,也可见那里被你搞成什么地方,物以类聚,蚊蝇逐臭,四周上下少不了污浊之气。你也拿来炫耀,这才叫令人笑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4 13:12:57
he_zr 发表于 2012-10-3 22:09
抵赖是没有用的,白纸黑字板上钉钉,别人谈劳动是否连续,你扯什么“价值的连续”。如果你不扯“价值的连续 ...
我抵赖吗?
我立刻就找到是这个这个帖子让你又迷糊了
是你自己是思维混乱,把生产过程中包含劳动过程,的连续性,进而把新葡萄酒放进已经通过劳动完成的酒窖从而使得酒窖得以进行价值转移,即:把酒窖的价值转移到新葡萄酒上,当成了葡萄酒的生产和酒窖的生产的连续甚至是当成了施加于酒窖上的劳动和施加于葡萄酒上的劳动的连续。

第一步:
对酒窖的劳动过程已经结束,对酒窖的生产过程也已经结束,价值已经通过劳动物化成酒窖。
第二步:
对新葡萄酒的劳动过程已经结束,从而葡萄酒的价值通过劳动被物化成新产的葡萄酒。
但是,不要忘记,我们这里说的是陈化葡萄酒。
于是还要加上酒窖,你可以看成是
第三步:
把新葡萄酒放进酒窖,从而继续推进对葡萄酒的生产。
于是对葡萄酒的生产是连续的,这个连续从生产过程上来说是葡萄酒生产过程的连续。即如下图:

从劳动过程上来看,是劳动过程退出了对新葡萄酒的劳动,同时当然早就退出了对酒窖的劳动。
但从价值过程来看,是酒窖的价值通过酒窖这一劳动价值的物化形式,转移到新产的葡萄酒上。

你的混乱是误以为酒窖也是会劳动的,所以产生价值,是酒窖进行所谓的劳动把价值加到葡萄酒上。或者干脆是酒窖作为资本进行所谓的“创造价值”。所以你搞不清楚我说的连续是酒窖价值的连续和葡萄酒生产的连续而不是你所说的酒窖生产到葡萄酒生产的连续。
如果你要按照你的理解那么就必须有统筹。知道什么是统筹吗?
但是统筹法,的加入只会使得价值是从酒窖上的劳动转移到新葡萄酒上变得更加清晰和明了了。

你要继续出洋相我就让你继续出洋相,让你显示一下你对统筹法的无知也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4 17:52:33
Rousseau 发表于 2012-10-4 13:12
我抵赖吗?
我立刻就找到是这个这个帖子让你又迷糊了
是你自己是思维混乱,把生产过程中包含劳动过程, ...
这样来跟你说吧。首先是两个论及概念:劳动和价值。

其次有三个过程:酒窖的劳动、新酒的劳动和陈酒的生产。你那个图里只给出两个过程,如果“退出劳动”是在新酒和陈酒的切分点上,“退出劳动”成立;如果切分点是在酒窖与新酒之间,那么“退出劳动”就不成立,而是“劳动连续”。

就劳动和生产过程而论,生产过程指的新酒和陈酒过程。酒窖劳动和新酒劳动皆在陈酒生产过程已经退出。酒窖是上一环节的生产,其劳动过程就根本不是此次酒生产的过程,因为酒窖劳动者已经获得付费而退出了。

以价值来论,在酒生产过程,新酒产品是劳动力和酒窖资本的贡献,新酒包含两者价值。陈酒产品只剩酒窖资本的价值。对此,你按马论认为酒窖资本是“价值转移”也无所谓。但此过程绝非存在酒窖劳动力的价值,因为酒窖劳动力在酒窖建成后得以补偿了断,已经退出,其劳动力价值也随之了断。

在新酒出来后,新酒劳动力的价值也得到了补偿而了断。因此,在陈酒生产过程只剩下酒窖资本与陈酒的关系。你按马论认为陈酒的差价是“价值转移”或“价值创造”都无所谓,反正只有这两个因素存在。

如果劳动力价值是不分生产环节,没有了断,环节层层追溯或延伸,那么这种价值计算就是一笔糊涂账。追溯和延伸到最前最顶端,岂不是说,世界上只剩第一个劳动者,所有的产品价值都是第一个劳动者劳动力价值的“连续”?之后的劳动者都是在做无用功,资本家应该把报酬付给第一个劳动者才对?世上还能有比这更荒唐的逻辑?具体详见本人《劳动价值论“过去的劳动”是个荒唐逻辑》。https://bbs.pinggu.org/thread-1530980-1-1.html

那就看看最后谁出洋相,况且你出的洋相早已够多,可谓劣迹斑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4 18:03:51
关于“新葡萄酒转为陈酿(葡萄酒)”的问题之辨析:

第一,庄稼总是有其数个月的自然生长过程,在这数个月的自然生长过程中,除了相应数天的田间管理的必要劳动外,并不需要将人们的劳动施加其上,所以,庄稼的自然生长过程仅是劳动过程的延续,而非劳动过程的终止。特别是在中国北方的“冬小麦”的自然生长上,尤其明显。中秋节令过后,开始播种冬小麦,霜降前后,冬小麦长势大约在10公分左右,此时要进行数天的田间管理,包括施肥、灌水、保墒等,初雪前后就须将以上工作量完成。此后至开春的3-4个月期间属于冬小麦的自然生长过程,其间不需要将人们的劳动施加其上。同理,新葡萄酒转为陈酿(葡萄酒)的过程,也是劳动过程的延续,不是劳动过程的终止。

第二,“酒窖的价值通过酒窖这一劳动价值的物化形式,转移到新产的葡萄酒上”。它(酒窖)作为固定资本,是以其整体价值形式参与陈酿(葡萄酒)的价值增值过程,但是它的价值转移至陈酿(葡萄酒)中的那部分价值,却是以其磨损程度计量的,按照马克思的固定资本折旧理论,酒窖价值仅是“转移”,故而不会自行增值;

第三,新葡萄酒转为陈酿(葡萄酒)的过程中,确实发生其价值的增值。这是事实。【注1】马克思解释为,其一是陈酿(葡萄酒)对于新葡萄酒而言,改善了新葡萄酒的使用价值;即葡萄酒的使用价值在质量上得以提高;【注2】其二是新葡萄酒本身作为商品,不是一般的商品而是资本(商品资本)。由于资本的自我增值的本性不会因为采取新葡萄酒的现实形式而消逝。在新葡萄酒转为陈酿(葡萄酒)的过程中,表现为资本的滞留过程。资本的”滞留时间“即是资本的“计息时间”,在葡萄酒“发酵”这一时间内,资本的生产成本,即西方经济学所说的“机会成本”,是与新葡萄酒的使用价值的改善相对应的。所以,新葡萄酒转为陈酿(葡萄酒)的过程中,加入了资本的利息;

第四,新葡萄酒转为陈酿(葡萄酒)的过程中,资本的这一“自我增值”在其间几乎没有任何劳动的参与!恰恰说明了,与劳动相对立的资本,并非是“铁板一块”,它具有结构性。其中包含在资本解构中的科学及技术,可以为资本带来“附加值”,促使其实现自我增值;

第五,关于“新葡萄酒转为陈酿(葡萄酒)的过程中的价值增值”的问题,是由英国经济学家穆勒在与李嘉图的通信中提及的。为此,李嘉图也感到十分为难【注3】。麦克库洛赫是《李嘉图全集》的主编,他本人与该问题没有关系,该问题与穆勒有关。

马克思认为,新葡萄酒转为陈酿(葡萄酒)的过程中,由于资本的利息加入其中,由此产生了价值的增值。以后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后继者进一步认为,新葡萄酒转为陈酿(葡萄酒)的过程中,由于所谓的“资本竞争”的缘故,使得资本的平均利润的加入其中,由此产生了新葡萄酒价值的增值。这解释纯属“想当然耳”!因为,马克思本人已明确指出,在新葡萄酒转为陈酿(葡萄酒)的过程中,新葡萄酒价值的增值,与资本间的“竞争”毫无关系;由于新葡萄酒的使用价值得以提高和改善(注:新葡萄酒的品质提升,实现了满足社会需求的价值属性上。),表现为新葡萄酒(资本产品)价值的增值上,而平均利润并不涉及到这一点。【注4】



【注1】:
“如果价值尺度是在一年期间生产的,要加以计量的商品就必须按年估值,决不可用在商品上实际使用的劳动量来估值,而是用致力于作为尺度的那种商品的生产时,其价值所能雇用的劳动量来估值。”详见:《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4卷第361页。

“穆勒先生说,商品的价值以所投入的劳动量为根据,对他提出的反对意见是,棉布和藏了多年的葡萄酒这两者的价值是不按所投入的劳动量成比例的,因为在葡萄酒的价格中,必然要包含对商人所投资本在时间上的补偿。对此他回答说,这样的反对意见表明,对于所争论的原理运用得过于严格;葡萄酒的价值并不完全按所投入的劳动量成比例,它的价值是由拉入了劳动量的商品的价值规定的,这就有充分理由挑选这种商品为价值尺度。但是这个说法并不十分正确。”详见:《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4卷第353页。

【注2】:
好象窖内的葡萄酒,经过一定时期会改善它的使用价值一样。资本现在是物,而作为物它是资本。货币现在“害了相思病”。只要它被贷放出去,或者投到再生产过程中去(这时,它会为自己拥有资本的职能资本家,除提供企业主收入外还提供利息),那就无论它是睡着,还是醒着,是在家里,还是在旅途中,利息都会日夜长到它身上来。这样,生货币资本的表现)实现了货币贮藏者的虔诚愿望。”详见《马恩全集》第25卷第443页。


【注3】:
麦克库路赫不但在自己的论著里宣传李嘉图的经济理论,而且在爱丁堡开班讲授政治经济学;他常把自己的论著和讲稿寄给李嘉图看,征求他的意见,并按照他的意见修改自己的论著。他们在信中谈到,一棵树最初栽种时所费劳动不多,而长成以后价值很大;葡萄酒经过贮藏,它所包含的劳动量并未增加,而价值增殖。李嘉图感到用他的劳动价值论来解释这些现象很困难.因而对自己的理论发生动摇。他在致麦克库洛赫的〈第491 号〉信中说:“在以商品所需要的劳动量来计算商品的价值方面,您比我走得更远一些,您似乎不允许有任何例外或修正,而我总是愿意承认商品相对价值的某些变动可以是由于生产商品所必需的劳动量以外的原因。”详见:《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9卷第2页。

【注4】:
“为什么会产生不同流动资本的流通时间的这种差别呢?因为同一资本在一种情况下停留在本来意义的生产领域内的时间较长,虽然在这段时间内劳动过程并没有继续。葡萄酒放在窖里变陈,以及制革、染色等化学过程,就是这种情况。”详见《马恩全集》第26卷(下册)第196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4 18:24:08
he_zr 发表于 2012-10-4 17:52
其次有三个过程:酒窖的劳动、新酒的劳动和陈酒的生产。你那个图里只给出两个过程,如果“退出劳动”是在新酒和陈酒的切分点上,“退出劳动”成立;
正确
he_zr 发表于 2012-10-4 17:52
如果切分点是在酒窖与新酒之间,那么“退出劳动”就不成立,而是“劳动连续”。
又开始乱了不是?
新酒生产出来以后,对新酒的劳动结束,但对新酒的生产过程没有结束,因为还要将新酒陈化,而这个陈化是是包含在生产过程中的。且分点在对新酒劳动结束,进入酒窖后,也就是切分点在新酒制作完毕这一时间点上就是劳动结束,接下来是酒窖的价值转移过程。这个价值转移过程加上前面的对新酒的劳动制作过程统称“生产过程”。
he_zr 发表于 2012-10-4 17:52
就劳动和生产过程而论,生产过程指的新酒和陈酒过程。酒窖劳动和新酒劳动皆在陈酒生产过程已经退出。酒窖是上一环节的生产,其劳动过程就根本不是此次酒生产的过程,因为酒窖劳动者已经获得付费而退出了。
正确,总算搞懂了?
但是提醒表述的严密性,酒窖劳动应该指“对酒窖的劳动”或者“施加在酒窖上的劳动”或“建造酒窖的劳动”,对葡萄酒也应该这样表述清楚免得以后把自己搞乱掉。
he_zr 发表于 2012-10-4 17:52
以价值来论,在酒生产过程,新酒产品是劳动力和酒窖资本的贡献,新酒包含两者价值。陈酒产品只剩酒窖资本的价值。对此,你按马论认为酒窖资本是“价值转移”也无所谓。但此过程绝非存在酒窖劳动力的价值,因为酒窖劳动力在酒窖建成后得以补偿了断,已经退出,其劳动力价值也随之了断。
算了,我跟你这样说吧,你回去问一下你家里有没有做审计、会计,或者做财务的。干脆有没有人经营企业。
酒窖建造完成以后,当然是酒窖的劳动者或者酒窖的参与方(其中也可能包含资本家)就和购买酒窖的葡萄酒生产商了断了。
接下来就是葡萄酒生产商按照这个了断的价值转移到新葡萄酒上去的事情了。

葡萄酒生产商制作新酒100瓶,每瓶10的生产费用。因为酒窖建造耗费5000。预计葡萄酒陈化50年。于是50年后葡萄酒的价值就是100×10+5000=6000,折合每瓶就是60。
这里不计算通涨等因素和届时的市场供求波动导致的价格变动。
这里有两种情况。
一是,就最低成本价来说,这个葡萄酒商无论如何不会以低于这个价出售陈化的葡萄酒,否则就亏了。
二是,这个葡萄酒商不可以因为是用酒窖进行了陈化,误以为酒窖也参与了劳动或者误以为酒窖是生产价值的,所以把自己的成本价值抬高到比如11000。这种把酒窖当作会生产这额外5000价值的做法,会在市场上立即引起竞争者的注意。市场上其它同类同质的产品会立刻戳穿其误把酒窖当作创造价值的把戏。消费者会抛弃他而购买其它陈年葡萄酒。因为人家也有每瓶价值为10的新酒生产费用,和正好5000的酒窖建造费用,和正好50年的陈化。

这种情况之所以被误以为是酒窖创造了价值是因为陈年葡萄酒的供应往往处于垄断局面,供应者往往限量保价从而获得更高的总收益。所以被人误以为陈化的酒中有某种神秘的东西在创造价值,而劳动作为价值的必要条件因为最先退出,所以资本被误以为是创造了价值。
he_zr 发表于 2012-10-4 17:52
如果劳动力价值是不分生产环节,没有了断,环节层层追溯或延伸,那么这种价值计算就是一笔糊涂账。追溯和延伸到最前最顶端,岂不是说,世界上只剩第一个劳动者,所有的产品价值都是第一个劳动者劳动力价值的“连续”?之后的劳动者都是在做无用功,资本家应该把报酬付给第一个劳动者才对?世上还能有比这更荒唐的逻辑?具体详见本人《劳动价值论“过去的劳动”是个荒唐逻辑》。
因为你对劳动价值论没有系统学习过,偶尔看点章节还是介绍转述的,所以才有自以为的糊涂账。
马克思明确区分了劳动创造价值的细分。
一方面是创造价值,即最初的价值的创造
另一方面是在已有价值的基础上的增加价值。
尤其是增加价值不是说把以前的劳动成果都否定掉,都消灭掉,而是以前的劳动成果物化后,随着物质的自然属性而逐步灭失。(当然这里有自然灾祸和战争等各种因素,暂且忽略不展开)
新的劳动创造新的价值,不仅一方面继承以前的劳动,在以前的劳动成果上添加或者说增加价值,另一方面也因为以前的劳动成果使得新的劳动能够更快地创造出新的使用价值。
这里有两层意思:
一是快于物质的自然属性而创造价值。用简单重复累加概念比较好理解。比如旧的斧子总要用坏的,但劳动效率提高了,可以节省出以前砍柴的时间用来制作新斧子。以前用石头砸效率慢。
二是创造新的效用。比如因为斧子砍柴的效率更高了,不仅节省下来的时间做了新斧子,而且新斧子可以比旧斧子使用寿命更短的时间内制作出来,于是新斧子可供两个人用,砍柴效率的增量比一个人用斧子砍柴对于一个人单纯用石头砸的效率增量要高很多。于是时间大大节省下来可以制作弓弩了。弓弩就是全新的使用价值了。

人类文明就是在一把斧子,一把石刀的基础上积累起来的,从来就是。

至于价值归属问题。
资本被积累后,可能物主已经死了很久了。一般来说,价值是继承的。但因为有了雇佣和交换。所以问题就不同了。
比如,我以前用10天制作一把可以用1年的斧子,10天用柴比如10担。然后我雇佣你帮我砍柴。这样我可以空下来制作新斧子。但是我雇佣你砍柴的数量远远超过甚至是100天可用的量。而我说你这10天帮我砍柴是因为有斧子所以才能砍这么多的柴。所以按照你用最原始的方法,用石头砸来支付你柴草把你打发走。这就是剥削。合理的分配是,因为我制作了新斧子,就的斧子折旧100天需要补偿,相对于一年比如300天的砍柴日(其余天数因为下雨不能砍柴)则有10天当中的1/3天数的柴是需要补偿我原来在斧子上的劳动的。这就是折旧。然后我雇佣你砍柴,你的每天柴的消耗大约和我一样,也是1担,于是支付你10担。但是由于你使用斧子砍柴,10天砍了100天原来用石头砸的量。所以还剩下80又10分之7的柴草量。这个量上因为我是雇佣你砍柴,我自己没有砍柴而是去做斧子了,所以这10天的柴也要补偿,于是还剩下70又7/10担的柴。这些柴应该全部是你的。因为你的劳动而有了这样大的柴的剩余。
那么表面上看,我得到了仅仅10又3/10的柴,和100担总量相比简直少得可怜。但因为你帮我砍柴10天,我制作了一把全新的斧子。对不起,这把全新的斧子和你没关系,因为你的劳动我都给你了,而且旧的斧子也是我的,也和你没关系。
这个例子很清楚了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4 19:44:29
xiaxt 发表于 2012-10-4 18:03
第三,新葡萄酒转为陈酿(葡萄酒)的过程中,确实发生其价值的增值。这是事实。【注1】马克思解释为,其一是陈酿(葡萄酒)对于新葡萄酒而言,改善了新葡萄酒的使用价值;即葡萄酒的使用价值在质量上得以提高;【注2】其二是新葡萄酒本身作为商品,不是一般的商品而是资本(商品资本)。由于资本的自我增值的本性不会因为采取新葡萄酒的现实形式而消逝。在新葡萄酒转为陈酿(葡萄酒)的过程中,表现为资本的滞留过程。资本的”滞留时间“即是资本的“计息时间”,在葡萄酒“发酵”这一时间内,资本的生产成本,即西方经济学所说的“机会成本”,是与新葡萄酒的使用价值的改善相对应的。所以,新葡萄酒转为陈酿(葡萄酒)的过程中,加入了资本的利息;
放弃当前的享受而推迟到50年以后让后人享受,这是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做法。
说新酒陈化可以改善使用价值的说法是二百五的说法,即可以这样说,也可以否定,比如我自己个人还有我认识的某些人其实就不喜欢陈酒.这种取决于个人口味和效用判断的命题不是很严密,所以我读到马克思和相关著作的时候,也认为马克思其实是趔趄了一下。但我的逻辑会比较严密,我不接受这种似是而非可此可彼的说法。
对新酒的享受推迟长达50年,从而新酒变陈酒后这一“利息”一贯是庞巴维克自以为推翻马克思理论的法宝。但是与其说这是一种利息,不如说这是一种保险费。
庞巴维克自己舞弄了反对自己这一利息理论的另外一面盾牌:他说,

凡预计将来情况会好转的人,对现在的物品评价要高些,而预计未来情况会变差的人,对未来的物品评价要高于现在。

这就是说,这一葡萄酒上的所谓“利息”其实不一定存在。至少连庞巴维克自己也不确定,因为他自己从来没有表示他担保别人一定要处于乐观状态或者命令别人只能处于乐观状态。


我有幸“拜读”庞巴维克《马克思体系终结》一书,发现该书颠三倒四,对马克思的意思不是指鹿为马就是避重就轻,难怪如此抓眼球的书名在后来那么多绞尽脑汁要反驳马克思的经济学大师那里都没有一句被引用的(估计人家为了更有效反驳马克思,唯恐他著作里的某些胡说八道反而毁掉自己反驳马克思的整体逻辑,所以干脆把这本书撂一边了)。

这样的小丑,我还是在思想史板块把他的著作列作了十大经济学名著之一了,也算我是很宽容的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4 20:39:22

RE: “价值是劳动”违反自然规律

冷眼老克 发表于 2012-7-31 10:43
嘿嘿!恕我直言。你读书不求甚解呢。“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劳动” 么?
请想想,上述等 ...
同意这位大虾的,不能打等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5 00:38:31
Rousseau 发表于 2012-10-4 18:24
正确

又开始乱了不是?
又开始乱了不是?
新酒生产出来以后,对新酒的劳动结束,但对新酒的生产过程没有结束,因为还要将新酒陈化,而这个陈化是是包含在生产过程中的。且分点在对新酒劳动结束,进入酒窖后,也就是切分点在新酒制作完毕这一时间点上就是劳动结束,接下来是酒窖的价值转移过程。这个价值转移过程加上前面的对新酒的劳动制作过程统称“生产过程”。
居然看不懂原文,重复本人的论点。上述三个过程说得明明白白。
酒窖建造完成以后,当然是酒窖的劳动者或者酒窖的参与方(其中也可能包含资本家)就和购买酒窖的葡萄酒生产商了断了。
接下来就是葡萄酒生产商按照这个了断的价值转移到新葡萄酒上去的事情了。
又在重复本人的论点,酒窖劳动已退出。
这种情况之所以被误以为是酒窖创造了价值是因为陈年葡萄酒的供应往往处于垄断局面,供应者往往限量保价从而获得更高的总收益。所以被人误以为陈化的酒中有某种神秘的东西在创造价值,而劳动作为价值的必要条件因为最先退出,所以资本被误以为是创造了价值。
把垄断扯进来,你还不如直接宣布“按劳动时间”交换作废。
因为你对劳动价值论没有系统学习过,偶尔看点章节还是介绍转述的,所以才有自以为的糊涂账。
马克思明确区分了劳动创造价值的细分。
一方面是创造价值,即最初的价值的创造
另一方面是在已有价值的基础上的增加价值。
尤其是增加价值不是说把以前的劳动成果都否定掉,都消灭掉,而是以前的劳动成果物化后,随着物质的自然属性而逐步灭失。(当然这里有自然灾祸和战争等各种因素,暂且忽略不展开)
新的劳动创造新的价值,不仅一方面继承以前的劳动,在以前的劳动成果上添加或者说增加价值,另一方面也因为以前的劳动成果使得新的劳动能够更快地创造出新的使用价值。
这里有两层意思:
一是快于物质的自然属性而创造价值。用简单重复累加概念比较好理解。比如旧的斧子总要用坏的,但劳动效率提高了,可以节省出以前砍柴的时间用来制作新斧子。以前用石头砸效率慢。
二是创造新的效用。比如因为斧子砍柴的效率更高了,不仅节省下来的时间做了新斧子,而且新斧子可以比旧斧子使用寿命更短的时间内制作出来,于是新斧子可供两个人用,砍柴效率的增量比一个人用斧子砍柴对于一个人单纯用石头砸的效率增量要高很多。于是时间大大节省下来可以制作弓弩了。弓弩就是全新的使用价值了。
人类文明就是在一把斧子,一把石刀的基础上积累起来的,从来就是。
论证酒窖资本与陈酒的关系时,你把酒窖建造的什么“积累价值”扯进来;此刻又大谈什么“最初的价值”和“增加价值”,需要什么你就顺着你的意志转移。那么建造酒窖的机械工具没有“都消灭掉”,其价值是不是还在延伸到酒产品中来,该机械工具的劳动者是不是也要参与酒产品的收益分配,或酒厂是不是也要支付其这笔费用?
至于价值归属问题。
资本被积累后,可能物主已经死了很久了。一般来说,价值是继承的。但因为有了雇佣和交换。所以问题就不同了。
现在酒窖建造的机械工具主人没死,酒厂是不是也要算他的价值延伸而补偿其费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5 08:55:51
xiaxt 发表于 2012-10-4 18:03
关于“新葡萄酒转为陈酿(葡萄酒)”的问题之辨析:

第一,庄稼总是有其数个月的自然生长过程,在这数个 ...
马克思关于“葡萄酒的使用价值在质量上得以提高”的论调实际是自打嘴巴,在他的理论中,使用价值只有量的规定,没有质的规定,使用价值增加必是数量的增加,因为所有商品都是“无差别商品”,导弹与茶叶蛋一个性质,差别只是导弹比茶叶蛋包含的劳动时间代表的劳动量不同。

此外,无论是“利息论”还是“口味论”,都与“按劳交换论”无关了,都是劳动以外的因素决定商品交换,都能宣判“按劳交换论”的死刑。差别只是两种之中那种解释更合理。换句话说,陈酒产品首先排除了劳动时间劳动量的价值,所包含的价值只有两部分:酒窖资本的价值和资本之外的价值。至于资本之外的价值是“资本利息”还是“口味奖励”,本人偏向后者,即消费者愿意为产品的口味效用支付奖金,奖励资本的贡献,仅此而已。这更符合实际。

“利息论”不能说错,它只代表资本所有者对资本增值部分的看法不同,把消费者对资本贡献的奖励看成资本的利息而已。换句话说,资本通过延时获取利息是有条件的,不是任意行为,必须建立在产品品质有无改进的基础上。比如衬衫生产,无论资本延伸多长,衬衫产品一经产出后,其品质皆无变化,消费者也不会提供奖励,资本利息就无从谈起。既然利息来自于消费者的奖励,直接表述则更好,更准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