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与物化劳动相对立的是非物化劳动,活劳动。前者是存在于空间的劳动,后者是存在于时间中的劳动,前者是过去的劳动,后者是现在的劳动;前者体现在使用价值中,后者作为人的活动进行着,因而还只处于它物化的过程中;前者是价值,后者创造价值。”。(马恩全集 47)
首先,该论把V+C中V看作可变资本,即现在的劳动;把C看作不变资本,同时又是“物化的劳动”或“过去的劳动”。这在概念上混淆了动作主体和动作。生产三要素中,只有劳动力要素和资本要素,这都是从事劳动的主体,而不是主体劳动的行为,即不是劳动。所以,根本不存在什么“现在的劳动”和“过去的劳动”说法。主体就是主体,行为就是行为,岂能把主体说成是行为。
其次,从产品价值形式看,该论又混淆了行为和行为结果。价值是劳动,是现在的劳动,而生产工具这个产品价值就不是劳动,而是劳动的结果,有结果才能形成“过去”的说法,否则逻辑上就行不通。行为就是行为,行为结果就是行为结果,两者岂能混为一谈。
再次,就算这个“过去的劳动”成立,那么过去的劳动也同样包含一个V+C内容,否则就生产不了现在的产品C,那么这个C就成了过去的过去劳动,过过过……去,无限过去,几时的过去才能是头?可见,所谓“过去的劳动”,纯粹是一笔糊涂账。如果一笔糊涂账成立,那么这个不变的C又如何计量?又怎知其“不变”呢?
再其次,对一个可以准确计量的东西,用一般糊涂账蒙混过关肯定不行,那么人们就沿着这笔帐追溯下去,结果发现,这个生产工具C是人类石器时期的石块,而石块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礼物,并非经过人类劳动生产而生。这样,所谓生产工具是“过去的劳动”的说法就不攻自破。
另外,所谓“活劳动”不过是感性认识的产物,在感性认识者眼中,他们只能看到具体形象的事物和事物关系之间的表面联系,所以回答不了“为什么人(劳动力)不与物(资本)结合就没有劳动产生”的问题。人们只有把这个问题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解答这个问题,即把生产过程抽象为生产三要素构成的关系式中看问题,这个问题才迎刃而解。这种抽象思维的理性认识才是人们对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关系深入、全面的把握。
综上,劳动价值论不仅混淆概念,逻辑上还稀里糊涂,一笔糊涂账。因此,可以说,劳动价值论论述的手法是个十足的荒唐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