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 </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劳动价值论,就是为了给出一个商品交换比例的依据。例如,钢铁和煤交换,一吨钢铁应该换几吨煤,或者说一吨钢铁等于几吨煤,应该怎么确定,应该凭什么确定?<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我们平常常有这样的问题:一头大象等于几头猪?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得有个比较的依据。如果按重量比较,一头大象假设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FONT>吨,一头猪假设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0</FONT>斤,那么我们就能说一头大象等于<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FONT>头猪。如果按体积比较,一头大象假设体积是<st1:chmetcnv w:st="on" TCSC="0" NumberType="1" Negative="False" HasSpace="False" SourceValue="3" UnitName="立方米"><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FONT>立方米</st1:chmetcnv>,一头猪假设是<st1:chmetcnv w:st="on" TCSC="0" NumberType="1" Negative="False" HasSpace="False" SourceValue=".1" UnitName="立方米"><FONT face="Times New Roman">0.1</FONT>立方米</st1:chmetcnv>,那么我们就能说一头大象等于<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0</FONT>头猪。在上面的两种比较方法中,我们都寻找到了大象和猪共同存在的东西,要么是重量,要么是体积,只有按相同的量才能比较。</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同样的道理,要知道一吨钢铁应该换几吨煤,也应该寻找它们共同含有的某种量,找到这个量后才能比较。而钢铁和煤,含有的共同的量有很多,例如,它们都有体积,都有重量,都有使用寿命,都消耗了劳动时间,都有边际效应,都消耗了人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都消耗了资本,都有科技含量。可是,如果按体积来交换,例如一吨钢铁的体积是<st1:chmetcnv w:st="on" TCSC="0" NumberType="1" Negative="False" HasSpace="False" SourceValue=".1" UnitName="立方米"><FONT face="Times New Roman">0.1</FONT>立方米</st1:chmetcnv>,一吨煤的体积是<st1:chmetcnv w:st="on" TCSC="0" NumberType="1" Negative="False" HasSpace="False" SourceValue=".5" UnitName="立方米"><FONT face="Times New Roman">0.5</FONT>立方米</st1:chmetcnv>,那么一吨钢铁应该换<FONT face="Times New Roman">0.2</FONT>吨煤,这显然不合理。同样用重量来确定交换比例,一吨钢铁就应该换一吨煤,这也不合理。所以经济学从来都没有这样的荒谬结论。然而,其他的几种量在经济学上却出现过。例如,就有经济学家提出按商品的边际效应的大小来确定交换比例的,也有的提出以脑力劳动的多少来确定商品的交换比例的,有的提出以科技含量的多少来确定交换比例的,有的提出以消耗资本的多少来确定交换比例的。提出以边际效应大小来确定交换比例的,就把商品的边际效应叫价值,这就是边际效应价值论;提出以消耗资本的多少来确定商品交换比例的,就把资本叫价值,这就是资本价值论,等等。这些,有的已经被否定了,有的还有一定的市场,例如边际效应,还在西经教科书里供学生们学习。而这个边际效应理论也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这里就不说了。那么究竟应该用什么来确定商品交换比例呢?这个量是不是我们到现在还没找到?早已经找到了,就是劳动时间,这大概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配第最先提出来的。商品消耗的劳动时间就是商品的价值量,这就是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虽然是资本主义经济学家提出的,可是却一直被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所应用,所以我们就可以说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观点。</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说完劳动价值论,再说说价值规律。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但是价值规律却不是。价值规律是所有经济学都承认的一个规律,它是所有经济学都承认的经济活动中的一个基本规律。也就是说,所有的经济学都认为,商品交换必须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不管你认为什么是价值,就是你认为资本是价值也好,就是你认为科技含量是价值也好,就是你认为劳动时间是价值也好,只要是商品交换,双方商品的价值量就必须相等。</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下面我们再把劳动价值论和价值规律综合起来说说。劳动价值论提出,商品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商品的价值量;而价值规律又提出,商品交换时双方商品的价值量必须相等,那么把这两点综合起来后,就可以得到,商品交换时,双方商品各自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必须相等。这样,商品的交换比例就由商品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确定了。例如,假设一吨钢铁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0</FONT>个工日,那么一吨钢铁的价值量就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0</FONT>个工日,一吨煤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FONT>个工日,那么一吨煤的价值量就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FONT>个工日,那么一吨钢铁就应该换<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FONT>吨煤,一吨钢铁和<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FONT>吨煤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都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0</FONT>个工日,正好相等。这样,商品交换的比例就确定下来了,大家就都可以按照这个比例进行交换,例如一吨钢铁卖<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00</FONT>元,一吨煤就必须卖<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0</FONT>元,这样正好是一吨钢铁换<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FONT>吨煤。</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劳动价值论是正确的,正确的原因这里就不说了。可是,现在还有很多人认为它错误。认为它错误,原因也有不少,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所有人,包括经济学家,都把现实当成了理想。为什么这么说呢?</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要知道,劳动价值论和价值规律在上面提出的那些,都是一个理想,即理想上要求大家都按照各自商品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多少进行交换,例如钢铁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煤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FONT>倍,那么一吨钢铁就应该换<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FONT>吨煤,而现实中,人们并不按这个理想的要求进行交换。例如说吧,有时候一吨钢铁卖<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000</FONT>元,而一吨煤才卖<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0</FONT>元,是一吨钢铁换<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0</FONT>吨煤。这就好比,ZF希望大家上班时都不闲聊,规则上规定大家在上班时都不闲聊,这是ZF的理想,可是现实中大家都不可能做到,可以说没有人不闲聊的。</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在这种现实和理想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有人却进行反推。例如,上面说现实中一吨钢铁的价格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000</FONT>元,一吨煤的价格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0</FONT>元,就有人反过来认为一吨钢铁的价值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000</FONT>元,一吨煤的价值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0</FONT>元,一吨钢铁的价值量是一吨煤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0</FONT>倍。这就完全错了。这荒唐到什么程度呢?就好比你看到大家在上班时都闲聊,就反推ZF在规则上允许大家都可以闲聊一样。</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商品的价值,也就是商品消耗的劳动时间,在商品被生产完之后就确定下来了,不管到何时,不管在何地,都还是那么多,都不会再变化(不考虑运输等),那么理想上商品的交换比例也是确定下来的,是唯一的,而现实中,商品的交换比例,即商品的价格却随时随地都在变化,所以不能把现实当作理想,不能用商品的价格反推商品的价值是多少。</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可是,在这方面,连包括马克思的经济学家都犯了错误,都把现实当做理想,都用价格来反推价值,例如一双鞋的价格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FONT>元,他们就认为这双鞋的价值就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FONT>元。他们还认为,(现实中)如果一件衣服和<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FONT>斤大米进行交换,那么这就是等价交换,即一件衣服的价值量和<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FONT>斤大米的价值量相等。可是,他们都没有仔细考虑过,一件衣服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真会和<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FONT>斤大米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恰好相等吗?其实这是不可能相等的,所以现实中,等价交换是不存在的,经济学家的理想没有实现。</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为什么现实中人们不按照理想的要求进行交换呢?就是因为追求利润。如果按照劳动价值论和等价交换的要求进行交换,那么谁都不会有利润,所以所有的生产者都想尽可能多地换别人的商品,这就打破了理想的要求,使理想成了永远不可能实现的幻想。</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因为现实和理想不一样,所以我们不能把现实当成理想,把理想当成现实,而认为劳动价值论就是现实中的样子,从而认为劳动价值论是错误的。就象你不能看到大家在上班时都闲聊,就认为ZF的规定也是这样的,就认为ZF的规定是错误的一样。</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正是因为现实中的商品交换不可能实行等价交换,所以才有贫富的产生。怎样才能实现等价交换呢?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大家都追求利润,都不想按照等价交换的要求办。例如,按照等价交换的要求,一吨钢铁假设应该换<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FONT>吨煤,可是生产钢铁的看到市场上钢铁很少,煤炭很多,他就偏想换<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0</FONT>吨,换不换拉倒,没有办法,别人还是得换,这样就产生了贫富。所以,现实中,商品的交换比例(价格)是由供求决定的,不是由价值量决定的。这样,等价交换就不可能实现。所以,要想消除贫富,唯一的办法就是废除市场经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