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帖子虽是议论,但事实上是本人的困惑、迷茫和疑问,欢迎各位批评指点、拍砖灌水、讽刺谩骂(请限于本人,勿伤及家人)。
鄙人在三本教书,学校的宗旨是“应用型”人才培养,培养方案也侧重应用,学生学知识也侧重应用,他们常常会问“这个东西学了有什么用?”。由此迫得懒于思考的我开始认真琢磨经济学对现实的用处。
找来《经济学的性质和意义》,看到末尾也只是说:第一,可以使我们更了解我们做事的机会成本;第二,使我们了解经济政策目标选择范围。第一点,作者举贸易保护的例子,第二点作者举通胀与就业矛盾的例子。其实这些东西,即便不学经济学,也能略知一二的;知道经济学,未必就知道了真相——就业和通胀之间真的存在稳定的消长关系吗?即便有,控制它们真的具有可操作性吗?恐怕只有那些刚刚读完经济学原理的学生才会误以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像汽车的油门和刹车一样便捷有效。
找来《经济学不是研究马尾巴功能的?》来看,作者认为经济学就是研究马尾巴功能的——在现实中没用,但是有可能在学科发展中有用。作者还认为经济学应该高深到外行看不懂,否则门外汉也能和专家“大战三百回合”,那么学科的尊严和必要性也就丧失殆尽了。
找来《魔鬼经济学》来看,很想知道这部名著是如何把经济学应用到现实中去的。可是看了很失望,开头一个关于走路和开车哪个更危险的探讨,用的仅仅是统计学知识;最著名的那章,关于犯罪率下降与准许堕胎之间关系的探讨极有说服力,可是从中实在看不到经济学理论。
记得以前读过克鲁格曼的经济学原理,读过加里贝克尔的书,可是里面关于经济学在生活中应用的道理,我并不觉得非经济学专业的人不懂。假如人有两种,一种是用DZ表示,指因天性或经历而未能洞明世事;DZ的补集用JMR表示。我相信那些JMR即便没学过经济学,也懂得那些经济学教科书上的道理;而经济学的作用只是使那些DZ对社会有个肤浅了解而已。例如,一个经济学学生学了弹性之后就知道茶叶商提价既可能使其收入增加,也可能使其收入减少。而一个茶叶商,即便不知道弹性为何物,也能知道这个道理。不仅如此,茶叶商还能够以超过50%的正确概率估算出其是增还是减。而一个学生,要以超过50%的把握给出某类产品提价的结果却十分困难。由此可见,学了经济学,对产业的判断和了解也很难超过行里人。
由此,我开始怀疑大学教育,看了那篇芝加哥大学教授在新生入学时的演讲,比较信服。他认为大学的作用主要是信号传递——向社会表明其毕业生是个人才。而大学教育本身的用处,他认为是增加人的体验——此时已经上升到了人生和哲学的高度——根本与工作无关。他认为,包括经济学在内的高等教育对毕业后的工作的作用微乎其微。
当然,从人类社会思想的发展来看,经济学的作用还是显而易见的,但是,那仅限于很粗线条的思想指导:比如,市场应该放任还是应该管理。至于具体问题的研究,大概靠谱的就比较少了。而对这些毕业后多数将走向企业的三本学生来说,思想和研究跟他们是无关的,我真不知道学习经济学究竟对他们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