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8523 71
2012-08-28

无论是自给自足的“产品经济”还是互相等价交换的“商品经济”,人类耗费劳动生产出来的物品都是具有价值性   


从价值的“代价---补偿”角度来看,无论是自给自足的“产品经济”还是互相等价交换的“商品经济”,人类耗费劳动生产出来的物品都是具有价值性的。比如,如果是自给自足的产品经济,那么产品的价值即表现为产品对生产者自身劳动耗费的一种补偿。如生产者种谷自用,那么稻谷作为粮食能够满足生产者自己的需要,能够补偿他自己在种谷劳动中的体力耗费,维持他的生存,就体现了他所生产的稻谷的价值性。因为价值的最高意义是:人类生存与发展;它能够满足他的需要就体现出了它的价值性。如果说这种自产自用的稻谷满足它的生产者生存发展的需要不算是一种价值,那这种“价值观”也太错误了。如果是等价交换的商品经济,情况也完全一样,只不过生产者不是用他自己所生产出来的稻谷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与补偿自己的劳动耗费,而是通过交换,将用稻谷交换的别人生产的其它物品来满足与补偿自己而已。这两种方式,都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采取的方式,因此都体现价值的最高意义。当然,由于交换建立在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具有更大的生产率,因此商品交换方式能够比自给自足方式使人类获得更大的生存与发展条件,因而体现出更大的价值性。

    应该特别指出,马克思的思想取向是建立一个不再以物品的价值存在与价值规律为基础的理想社会,因此在他的《资本论》中,始终暗含着一条物品价值趋向越来越小的线索,比如他揭示了“物品价值与生产物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及“无论生产力有多大,同等劳动量所形成的价值总是相等的”这样的重要价值规律;也揭示了资本利润率随着科技进步、社会生产率提高与市场竞争加剧,而趋向下降的规律;这些都反映了《资本论》中的这条线索。到他的《哥达纲领批判》,就更明显了,在那里他明确提出“产品生产”理论,提出不再通过“价值”这个迂回曲折的环节。这样便使后人产生了急于取消物品价值,不再按价值规律办事的倾向;而不是通过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耐心等待物品价值[作为代价耗费]普遍地趋等于零。因此,到底是让物品价值自然地趋向于零呢?还是人为取消物品中仍然存在着的价值而急于过渡到理想社会?就构成一种矛盾。如果物品价值已经普遍趋等于零,那么当今盛行的市场经济就成为一种多余的东西,于是计划经济就是一种可取的经济方式,此时它可以真正做到无偿地、不计任何代价地按需调拨这些物品,从而实现“按需分配”的理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8-28 12:06:43
无知者无畏。“产品经济“还能与“自然经济”并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30 10:51:01
黑色清道夫 发表于 2012-8-28 12:06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把产品经济看作自然经济,这是每个人的权利,就象把你看成女人,也是每个人的权利一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1 22:39:43
hhj 发表于 2012-8-30 10:51
把产品经济看作自然经济,这是每个人的权利,就象把你看成女人,也是每个人的权利一样。
按照你的逻辑,每个人都有权利把你爸看成女人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2 06:43:33
黑色清道夫 发表于 2012-9-1 22:39
按照你的逻辑,每个人都有权利把你爸看成女人了。
那是你的权利,就算你是神经病。你实施你的权利并不等于你的权利是对的,是合理的。但无论你说得是不是对,都没有人禁止你说,因为言论自由是每个人的人权。但一个人的人权不能侵犯一个人的权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3 18:49:37
    产品可以有价值特性,但是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无法体现出来。没有体现,几乎就等于没有。这好比每个人的身体中都有癌细胞,在没有癌变生长时也就不算得癌症。
    财富的本质属性是使用价值,财富的关系属性叫价值。财富的本质属性很好理解,每个思维正常的人都懂得用品的各种效用。也就是说,他们是用自己的需求去评价财富的本质属性。而财富的关系属性就比较难于理解,没有一定能力的人是无法评价价值属性的。评价价值属性的能力是什么呢?一,计数能力。二,计量标准。如果不知道5>4,怎么知道五个苹果的价值多于四个苹果的价值。如果不采用货币单位,怎么知道五个苹果的价值等于十个馒头的价值。
    人类评价财富的习惯尺度或常用尺度是效用,致使许多人认为价值的评价尺度也是效用。但是,效用尺度因为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它不能用于评价财富的价值内容。首先,效用尺度只能对所有的财富进行也分开的评价,也就是一个个的独立评价。比如,分别评价一个苹果、二件衣服、三张凳子、四间房子、五本书、、、、、、的不同类型的效用。难以对不同的财富进行对比。请问,二件衣服的效用是否大于五本书的效用?在交换时,独立评价财富的方法已经失去了评价价值的能力,必须采用一种可以同步评价两种不同财富的评价方法,这个方法也就是人类后来采用的价值(或者价格)尺度的评价方法。由此看来,效用评价因为简单,它与人类的历史同步。价值评价因为复杂(需要一定的评价能力和评价尺度),它只出现在近五千年的时期。
    所以,不是所有的财富都有价值属性,只是近五千年出现的商品才有价值属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