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2923 11
2007-04-01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
<P  align=center><B>中国的教育改革是否已走入误区?</B><B><o:p></o:p></B></P>
<P  align=left> <o:p></o:p></P>
<P  align=center>李宗发<o:p></o:p></P>
<P  align=left> <o:p></o:p></P>
<P > <o:p></o:p></P>
<P >    二十世纪初的猫狗教育没有为中国培养出大批世界级的大师和科学家,二十世纪末的填鸭教育,同样没有为中国培养出大批世界级的大师和科学家。痛定思痛,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们又开始了新的教育革命,但是这些年来教育的效果证明,我们这次新的教育革命已走入误区。<o:p></o:p></P>
<P > <o:p></o:p></P>
<P >    我们无论学术界还是普通老百姓,无论是民间人士还是ZF有识之士,呐喊得最多的也是教育。这非常好。但是,我们在推动教育革命中却找错了方向。主要表现在如下四大方面:<o:p></o:p></P>
<P > <o:p></o:p></P>
<P >    一、漠视教育战线的人才战略<o:p></o:p></P>
<P >    最优秀的技师,生产最优秀的产品。同样,最优秀的人才才能培育出大量最优秀的人才<a href="#_edn1" target="_blank" ></A>。这是再浅显不过的道理。但是我们却在以一般性的人才,希望为国家培育出大批最优秀的人才。<o:p></o:p></P>
<P >    我们严重违背“获取财富之力远比获取一时的财富重要”之规律,并且在国民建设和民族复兴大业上严重缺乏这一思维意识。我们对人才不管是政策性配置还是市场性配置,都违背了这一规律。毫无疑问的是,由于政策上的配置失误以及教师工资待遇的低下,直言不讳地说我们民族的最优秀人才的绝大部份并非聚集在教育战线,而是“下海”获取财富。看看过去,由于工资、待遇不高,最优秀的学生通常是不会去读师范的,而是去选读其它学校和专业,只有刚上线没办法的考生才会报读师范。即使在教育战线,最有能力的人才大多数也往往是不会留在教育战线点清灯,而是下海去获取财富。(这绝对是事实)<o:p></o:p></P>
<P >    实事求是地说,就是今天,我国教育战线,无论是普通教师,还是教授工资都不是很高,很难留住最具能力的人才,更极难吸引全社会最优秀的人才到教育战线上为国家培育优秀的大批人才。<o:p></o:p></P>
<P >    将中国最优秀的人才配置到教育战线是极为重要的,它会使中国的优秀人才成积数倍的增多,使中国未来的财富也成积数倍的多。<o:p></o:p></P>
<P >    我们这些年来将重视教育看作就是免除全民族的学费。从学术讨论的角度来看,这种投入巨大的举措看似不错,但对中华民族的进步不可能会产生革命性的促进作用。重视教育的核心不在于免除所有学生的学费,而在于聚集国内外最优秀的人才为全中国的父母们培育出最优秀的子女——也就是为中国培育出大批世界最优秀的人才。<o:p></o:p></P>
<P > <o:p></o:p></P>
<P >    二、必考课程的设置严重失误<o:p></o:p></P>
<P >    我们在民族教育的课程设置上有一最大的失误:那就是强令全民族的学生务必学外语。众所周知的是,我们在学校中的极大一部份精力与时间被迫花在学英语上,否则,我们不可能考上大学,否则,我们不可能获得学位,否则,我们不可能考上研究生,否则,我们不可能考上博士。为了学英语,我们放荒了我们的数学,我们放荒了我们的物理、化学,我们甚至放荒了我们的国语。大量民族的未来为英语所殆害,最终被拒之于继续深造的大门之外,被拒之于大学、中专的大门外,甚至许多学生的整个学业被英语所拖垮而最后辍学。我国考上研究生和博士生的“人才”与其它人相比又怎么样呢?直言不讳的说,很大一部份与其说其具有超凡的研究能力,倒不是说其具有合格的英语能力。而我们这些读了大学的幸运者和“佼佼者”学了英语又怎么样呢? 据笔者个人的考察,我们中90%的人工作基本就没有用英语,而70%的人工作中根本就用不上英语。最多有3%的人有幸在外贸部门和翻译部门而对英语学有所用。如果从经济管理的投入产出角度来分析,的确,将某一外语设为中华民族学生的必考课程成了中国亏损最严重的一桩买卖。现在中国的有识之士们对此设置已深恶痛绝。但是我们直到现在的教育改革对英语作为必考课程的设置仍然不予重新讨论和论证。这是令人遗憾的。反对将英语作为中华民族必考课程,并不等于反对学外语,并不等于外贸、翻译等专业不学外语。实际上我们不仅肯定外贸、翻译等专业必须学好外语,而且对于大中小学的学生我们也是赞成鼓励学外语的。但鼓励学外语并不等于将其设为必考课程。在新的教育改革中,将外语作为鼓励选考课程更为务实。况且中国的劳动者们能将已翻译的科技著作与学术著作看完一部份已经不错了,另外中国在未来应该更多地是自主创新,而不太可能再走向国外全面模仿的老路,这也决定了中国的学生更应该侧重于创造素质的培养,而不是侧重于能够读懂外语的培养。当中国全民族的学习资源有四分之一,甚至有三分之一、二分之一的时间被迫浪费在某一外语上时,中华民族在提高各类素质上不可能不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和抑制。 <o:p></o:p></P>
<P > <o:p></o:p></P>
<P >    三、我们的教育缺乏创造思维的培养<o:p></o:p></P>
<P >    我们近些年来的一个失误是,将过去填鸭式教育和重压式教育改为放任性的教育。这对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于事无补。重要的是我们要对我们的课程及考核内容进行科学设置。毫无疑问的是,我们必须加强全民族学生的创造学教育,加强培养他们对科技、文艺等各类财富的创造思维、创造意识、创造习惯、创造方法与创造能力。当培育出的民族人才都学会思维时,我们中国就必会产生大批世界级的大师与科学家。<o:p></o:p></P>
<P > <o:p></o:p></P>
<P >    四、教学改革迷失方向<o:p></o:p></P>
<P >    以个人之观点,考试是必然的,适当的刻苦学习也是必然的。否则我们培养出的未来就会成为太平公,就会缺乏竞争力,就会缺乏推动中华民族走在世界前列的能力。看看我们近几年来每年虽然已能培育出400多万的大学毕业生,但是总体素质却在大幅度下降。教学改革应该考虑的是我们该教些什么、怎么教和该考些什么、怎么考,才能培养起学生的创造素质、办事素质、做人素质和学习素质?<o:p></o:p></P>
<P > <o:p></o:p></P>
<P >    总之,中国新的教育改革涉及的内容很多。但最重要的是:1、将教师待遇提高到全社会最高水平上来在,从而通过政策与市场这两只手将大量最优秀的人才配置到教育战线,以为国家培育出更多的大批优秀人才,以在未来获取积数倍多的财富;2、撤销英语作为中小学毕业、大学考试、研究生考试的必考课程,将其设置为国家鼓励的选考课更为恰当;3、大力加强中国学生的创造素质教育,全力铸造中国的创造能力;4、在涉及教学内容的改革上必须围绕四素质要求进行,以科学的教学促进中国人才素质符合未来的需要。<o:p></o:p></P>
<P > <o:p></o:p></P>
<P > <o:p></o:p></P>
<P > <o:p></o:p></P>
<DIV ><BR clear=all>
<HR align=left width="33%" SIZE=1>

<DIV>
<P ><a href="#_ednref1" target="_blank" ></A> 《财富创造论》第三十三章“培育财富之力”,第304页</P></DIV></DIV></FONT>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4-1 10:02:00

“最优秀的学生通常是不会去读师范的,而是去选读其它学校和专业,只有刚上线没办法的考生才会报读师范。即使在教育战线,最有能力的人才大多数也往往是不会留在教育战线点清灯,而是下海去获取财富。”

这是属实。

“实事求是地说,就是今天,我国教育战线,无论是普通教师,还是教授工资都不是很高,很难留住最具能力的人才,更极难吸引全社会最优秀的人才到教育战线上为国家培育优秀的大批人才。”

所处地区(城市)不同,学校不同,待遇相差很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4-1 17:08:00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那就是命根子,说它怎么重要都不为过!

因此教育的改革更要慎之又慎呀!虽然现在的教育有那么多的不足,但它还是有它积极的一面,不能一棒子打死,全面否定.

楼主文章中提出的四个方面的失误确实是客观存在的,确实是有它极大的副作用.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中国现在的教育已经不是过去的那种强调精英教育了,而是为了提高全民素质的大众教育,它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都能拿诺贝尔奖的大科学家或是工商业巨子,而是为了培养在各行各业都能谋生的国民.美国这么强大,不见得他的所有国民都是精英,大部分人都是普通的劳动者,正是这些普通劳动者才是支撑美国的基石.

扩招的大学生总体素质在下降,更进一步说明有更多代表普通老百姓素质水平的子弟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这对提高全民素质确实是有好处的.对大部分普通的学生来说,勉为其难的让他具有很强的创造力是不现实的.

我认为只要能够为国家培养出来合格的,高素质的劳动者,这个教育体制就是基本成功的.当然,我们也不能否定精英人物在历史中的巨大作用,决不能埋没高水平有创造力的人才.

说到优秀人才,我还想再罗嗦两句.实际上,古今中外,各行各业,顶尖的人才什么时候都是稀缺资源,也不见得只有优秀人才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下一代人才.李白的几个儿子全是白痴!这里面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希望大家都来讨论,欢迎拍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4-1 19:44:00
是的,教师是一个很尴尬的职业,学历是越高越好,可工资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4-1 20:24:00

本人认为,在九十年代扩招、将高等教育产业化的那段时间里,如果政府大力鼓励发展职业教育,那么现在的教育情况与就业情况都不会像现在这样一团糟。

本科的定位就不应该是大众化的,如果每个人都能成为精英,那么这种精英也就不成为精英了!与此同时,我国目前的就业市场的结构失衡相当严重:在沿海发达地区,高级技工等技术人员相当紧缺,企业找不着人;而另一方面,成千上万的大学生却不能找到合适的职位!

本科的定位本来就是应该是研究性的,而非是生产一线的,这种定位下的人才怎能大批量的“生产”呢?毕竟企业需要的生产一线的人员需求才是大多数的,而管理类、研究性的人才肯定只是少量需求而已!

如果是职业化教育普及,学生家庭的负担也不会像上大学那样重,那么对以后的回报预期也不回像大学生那样大,从而也不会容易产生不满与挫折感;同时,由于大学生的数量成功控制住了,那么,他们接受教育的环境与质量与现在相比,何止能高出一个等级?

觉醒吧!不要总是责怪大学生们!本来应该是平民化的硬是被推上了精英化的地位,质量怎能不下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4-21 00:37:00

都看过金庸的小说, 没听说过那个大侠是在平庸师傅下成为武林顶尖高手的.

学生有一定潜质是基本,但最关键的是老师怎么样. 老师越是武林高手,其徒弟越容易成为高手,这是绝对的事实.

但是当中国的教师待遇很低时,只有超级圣人才会跑去当老师.

中国要想吸引无数国内外大批最优秀的高手到中国的教育战线上去培养积数倍多的国内级的、世界级的超一流人才,需要政府将教师工资\地位提高到足以吸引最优秀人才来的水平.不要以为发几份红头文件就了不起,那只是增加中国垃圾的数量而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