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行为经济学与实验经济学
167 2
2025-10-07
田刚4.jpg 田刚3.jpg
命题的产生
我们想想,命题是怎么产生的?需要怎么样去证明?

演绎证明某事肯定是这样,演绎是从一般到特殊,只有演绎推理形式是必然有效的,因为大范畴的存在,是小范畴存在的充分条件,所以,演绎推理是必然的因果关系推理。

归纳说明某事在实际上是有效的,归纳是从一些特殊到一般。

溯因推理是说某事可能是这样。溯因推理是推理形式最弱的一种。

溯因推理借助不完全归纳,预测成为一个命题叫做猜想(证明一个猜想是告诉你结果,让你按照规则找出原因-过程的必然性,把道理讲清楚)。

归纳只能预测,不能证明。

我们证明一个数学命题就是一种整体上弱势溯因加归纳推理,每一个局部需要强势演绎推理。

为什么不能用归纳法证明?因为设立命题时是使用少量样本归纳出来的,再用少量样本证明,就不可靠了。

用哥德巴赫猜想举例:

原始信息(6=3+3,8=3+5,..。就是逐一归纳有限的样本,具有某种性质(两个素数之和),于是归纳推出“哥德巴赫猜想”推导出(预测)有无穷多个的数量样本的偶数也具有某种性质)。

在有限数量基础上归纳产生的猜想,通过演绎证明是不对等的。

归纳是在一个有穷大的样本中逐一列举, 只要样本空间没有被穷尽, 使用的都是简单枚举归纳推理。

而命题是对于无穷大的样本, 我们根本不可能穷尽该样本空间, (例如哥德巴赫猜想中的偶数就有无穷多个)因此只能使用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是一种扩大了前提条件的推理, 它的结论是不可靠的。

使用归纳推理提出假说, 其假说是非常脆弱的, 因为对它的逐一证实是绝对不可能的, 除非你穷尽样本空间, 而一旦这样, 你使用的已经不是归纳推理了。

它的脆弱性体是:只要一个反例, 就可以推翻这个假说命题。

无穷多个样本的数学定理必须是全称判断,数学家必须完成一个:由归纳出来的有限个事实样本去证实无穷多个元素的--不可能完全证实的命题进行演绎方法证明,并且结论是全称肯定判断的正确三段论只能是第一格的AAA式。这是绝大多数数学命题证明无法做到的。

归纳法可以正确预测出没有属性的结构性命题例如恒等式。归纳法无法预测出具有属性的全称判断命题。属性是在大前提中--这是经过定义方式产生的。

溯因加归纳推理是从结果追溯原因的推理,溯因推理是采纳预测的推理.-—— 一个留待观察的假说,归纳产生的全称命题。它仅以疑问的或猜测的方式断定其结论是真的。

归纳推理是基于有限观察的,从有限样本推出一般结论的推理, 它的前提是关于个别事物具有某种性质的论断, 结论却试图得出全体事物皆具有此性质的论断,结论所断定的知识范围超出了前提所包含的知识范围。中间有一个巨大的逻辑空挡。

不完全归纳出来的全称判断形成的待证命题,怎么可能通过演绎推理回到初始信息?怎么越过这个巨大的逻辑空挡,让初始信息变成一个定理?

归纳产生的样本,推导出命题,归纳的样本没有进入命题因果关系;没有进入证据链,前提不是结论(即全称判断的命题)的必然原因,所以只能是猜测。

因为少量归纳产生的元素具有某种属性,夸大和膨胀了命题属性(有无穷多个元素),证明命题时候就要填补这个夸大的空缺。数学家拿什么填补这个空缺?
莫毅明的论文归纳法证明
莫毅明23.jp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25-10-13 21:22:50
皮亚若公理第5条对二阶逻辑命题无效

皮亚诺的这五条公理用非形式化方法叙述如下:


0是自然数;
每一个确定的自然数a,都有一个确定的后继数a' ,a' 也是自然数;
对于每个自然数b、c,b=c当且仅当b的后继数=c的后继数;
0不是任何自然数的后继数;
任意关于自然数的命题,如果证明:它对自然数0是真的,且假定它对自然数a为真时,可以证明对a' 也真。那么,命题对所有自然数都真。

其中,一个数的后继数指紧接在这个数后面的数,例如,0的后继数是1,1的后继数是2等等;公理5保证了数学归纳法的正确性,从而被称为归纳法原理。

若不将0视作自然数,则公理1,4,5中的“0”要换成“1”。

于是,数学家们就以为归纳法可以用于数学命题的证明了。

大家知道高斯的故事,老师让小学生用自然数累加,从1加2再加3,...。一直加到100.。

高斯很快做出结论。

第一个自然数1加上本次设立的倒数一个自然数n,等于1+n。

第二个自然数2加上倒数第二个自然数n-1,等于1+n。

第三个自然数3加上倒数第三个自然数n-2,等于1+n。

........。

第n/2个自然数加上倒数第n-n/2+1,等于1+n。

高斯没有也无需将省略号以后的所有的加法做完。因为根据皮亚若公理第5条,归纳法是成立的。



这里,因为自然数是一个普遍概念,普遍概念的特征就是每一个元素都具有这个概念的全部属性。

如果命题中的变量不是普遍概念,而是集合概念,皮亚若公理就无效了,因为集合概念的每一个元素不是必然具有概念的属性。好了,这就告诉我们,对于集合概念的命题,例如费马大定理,黎曼猜想,货郎担问题,它们都是变化率的变化率,即二阶逻辑问题。a成立,a+1不一定成立。需要逐一证明,就是说,对于二阶逻辑命题,数学归纳法不能推到多米若骨牌。

不完全归纳法不能用于这一类命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5-10-13 21:22:57
皮亚若公理第5条对二阶逻辑命题无效

皮亚诺的这五条公理用非形式化方法叙述如下:


0是自然数;
每一个确定的自然数a,都有一个确定的后继数a' ,a' 也是自然数;
对于每个自然数b、c,b=c当且仅当b的后继数=c的后继数;
0不是任何自然数的后继数;
任意关于自然数的命题,如果证明:它对自然数0是真的,且假定它对自然数a为真时,可以证明对a' 也真。那么,命题对所有自然数都真。

其中,一个数的后继数指紧接在这个数后面的数,例如,0的后继数是1,1的后继数是2等等;公理5保证了数学归纳法的正确性,从而被称为归纳法原理。

若不将0视作自然数,则公理1,4,5中的“0”要换成“1”。

于是,数学家们就以为归纳法可以用于数学命题的证明了。

大家知道高斯的故事,老师让小学生用自然数累加,从1加2再加3,...。一直加到100.。

高斯很快做出结论。

第一个自然数1加上本次设立的倒数一个自然数n,等于1+n。

第二个自然数2加上倒数第二个自然数n-1,等于1+n。

第三个自然数3加上倒数第三个自然数n-2,等于1+n。

........。

第n/2个自然数加上倒数第n-n/2+1,等于1+n。

高斯没有也无需将省略号以后的所有的加法做完。因为根据皮亚若公理第5条,归纳法是成立的。



这里,因为自然数是一个普遍概念,普遍概念的特征就是每一个元素都具有这个概念的全部属性。

如果命题中的变量不是普遍概念,而是集合概念,皮亚若公理就无效了,因为集合概念的每一个元素不是必然具有概念的属性。好了,这就告诉我们,对于集合概念的命题,例如费马大定理,黎曼猜想,货郎担问题,它们都是变化率的变化率,即二阶逻辑问题。a成立,a+1不一定成立。需要逐一证明,就是说,对于二阶逻辑命题,数学归纳法不能推到多米若骨牌。

不完全归纳法不能用于这一类命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