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hhj在2007-5-20 7:35:00的发言:
我与“技术体系”派有所不同,因为我认为,自由竞争的均衡正体现了劳动价值论的成立,正是劳动价值论在背后决定着自由竞争的均衡。而生产价格既然要建立在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条件下,那么它就难以回避“均衡”状态了。马克思用“平均”来掩盖均衡运动,那是不好的,并不符合马克思一贯主张的辩证发展思想。
孟捷教授的这篇文章我看过。
孟的那篇文章的观点是仅但是指劳动价值论的成立不需要均衡条件,生产价格的决定也不从属于均衡概念--看来你只认同前者,不同意后者--我倒是觉得他对后者的分析也同样有道理。
我想,我们的分歧正是:我认为,自由竞争的市场条件,并不必然导致均衡结果的出现--动态和不确定性的分析框架下,均衡并不必然成立,相应的分析框架如果将其结论建立在均衡的基础上,所能讨论的问题要局限的多了(生产价格理论中,马克思对“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这种资本市场均衡状态的交待,也只是作为一般性趋势,不是均衡状态下必然的绝对的静态结论,可以看一下,他对这部分分析的交待,以及动态条件下的不同情况)。
平均与边际的差别很明显,我反而觉得,边际分析讨论的是一种极限意义上的理性结果--这结果的得出有这样一种隐含的意义:条件既定前提下,最接近极限的理性决策已经做出--在这种条件下,被分析的经济体在决策上的差别已经消失;用平均分析来讨论同样的问题是,则可以允许另一种更接近现实的情况的存在:条件不断变化的同时,决策主体并未在每一条件下做出极限意义上的最优决策,就已经沿着新的方向运动了--对此采用平均分析法来讨论时,只取其平均意义,则允许被分析的经济主体在决策上存在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