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925 10
2007-06-24
许知远:中国人的制度迷恋症

南方新闻网
作者:许知远

  “这是制度问题。”在今天的中国,你与任何自以为受过良好教育的人进行一场超过10分钟的谈话,几乎必定听到这样一句话,它可能是在谈论中国社会的未来,也可能是关于自己工作的组织,或仅仅是日常生活。

  他们说的全对,但结果却以一种如此时髦的悖论出现了。所有人都知道今天的中国社会问题成堆,但整个社会又被包围于一种强烈的惰性情绪中,这种情绪中又蕴涵着某种盲目的乐观——人人都期待那个既具体又抽象的“制度”发生变化,然后相信之后的一切都会向良性的方向发展。细微地观察中国社会的很多微小的组织,它可能是一家公司,一份报纸,或是一所大学,领导者与员工们都喜欢谈论“制度建设”,每个人却不付诸个人行动,他们的态度是明确的——个人的作用渺小、不值得信赖,只有依靠整体制度的改变,才是有意义的。

  于是,中国社会陷入了这样一种情绪,人们迷恋物质上的成就,迷恋整体制度,却不相信个人创造性。举例而言,在中国公司世界中一种普遍心理是这样的,如果一家公司非常成功,人们对于那位杰出领导人首先的反应不是你是如何获取成功的,而是某种习惯性的不信任——你如此成功,但你的成功肯定缺乏对应的制度保证。

  在很大程度上,今天的中国人单调地把社会仅仅视作几种不可抗拒的力量的作用,它是技术的作用,全球化的作用,传统社会的作用等等不同力量的合力的结果。人在这种分析中彻底缺席了,似乎人仅仅是这种环境的产物,他不能改变现有的发展方式,不能创造性地改变历史轨迹,而只能做出被动的反应。中国社会今天表现出的思想上的保守与沉闷,是因为我们,尤其是知识精英,放弃对自身力量的信仰。

  过分迷恋制度,更多是对自身懒惰的一种陈词滥调式的自我安慰。今天的中国社会,我们需要一批真正的精英分子宣称自己敢于改变现状,致力于为这个社会提供新鲜的思想与行动,他们相信自己在被淹没在历史洪流之前,至少会激起足够的涟漪。(原载6月20日中青在线,作者许知远,本报有删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6-24 13:46:00
只能说制度是创造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6-24 14:38:00

说的很好。

先做好自己的事吧,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负担太承重了、抱负又太大,都想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不愿从小事做起。

把问题归结于制度(另外一些经常见到的情况是历史或者国情)这其实是一种卸责,制度是什么?制度是大家的事,所以没有我自己的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6-24 16:54:00

中国的问题,不在于制度完善不完善(存在不完善),而在于有制度不去执行,拿制度不当制度。

例如宪法,就是一切人的一切活动的根本规则。执行了宪法,则人人各得其所,人人各负其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6-24 21:55:00

顶!中国的问题是制度经济学可以解决得了的吗?我怎么觉得以前制度也缺失但靠着人们的信念信仰而弥补了制度缺陷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18 13:18:22
感谢楼主分享,学习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