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1,什么是商品经营资本 <br>任何产业资本的运动,都经历三个阶段,采取三种形态,执行三种职能.在资本主义初期,产业资本运动的整个过程都是由产业资本家完成的.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由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G′—W′)和由货币购买生产要素(G′—W′),这种由产业资本家独立完成的卖和买的流通行为,逐渐从产业资本的运动中分离出来,固定下来,独立起来,由一部分不从事生产活动而专门进行商品买卖的商业资本家来完成,"成为一种由分工给予特殊种类资本家的职能",这样,商品资本就转化为商品经营资本或商业资本.<br>2,商品经营资本是流通资本的一部分的转化形式<br>马克思指出:"商品经营资本只是这个不断处在市场上,处在形态变化过程中并总是局限在流通领域内的流通资本的一部分的转化形式."这就是说,商品经营资本是由商品资本转化而来的,但只是由流通资本中的商品资本的一部分转化而来的.为什么说是商品资本的一部分,而不是商品资本的全部呢 这是因为"商品的买和卖有一部分是不断地在产业资本家自身中间直接进行的".例如,纺纱厂直接把棉纱卖给织布厂,钢铁厂直接地把钢铁卖给机器制造厂.这一部分商品资本,不需要经过商业资本家之手,而是直接进行订货交易,也就没有必要转化为商品经营资本了.<br>3,商品经营资本运动形式的特点<br>商业资本家一开始以货币购买商品,然后再卖出商品,从而取得比原来更多的货币.因此,商业经营资本的运动公式是:G—W—G′.如果把它和产业资本流通的形式加以比较,就会看出它的特点.<br>产业资本把生产出来的含有剩余价值的商品卖出去,转化为货币,然后以货币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其形式是:W′—G—W.在这里,是同一枚货币换位二次,出售一种商品,然后购买另一种商品.例如,钢笔厂的资本家,把1000支钢笔卖出去,取得1万元货币,然后以这1万元货币购买生产钢笔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这里,"他购买的商品和他出售的商品,不是同一个商品,不是同一种商品".<br>商品经营资本的运动形式则不同,其形式是:G—W—G′,在这里,同一个商品换位两次,先用货币购买商品,然后用商品换回货币.例如,商业资本家买进卖出的都是这l000支钢笔,他原来预付1万元货币去购买,后来卖掉钢笔又取得1.1万元的货币,"这里两次换位的不是同一货币,而是同一商品".商品由工厂主手里转到商业资本家手里时,商品还没有被最后卖掉,商业资本家必须继续进行售卖活动,才能完成由商品资本到货币的实际转化.同一件事情,对产业资本家来说是W—G(如把1000支钢笔卖给商业资本家),对商业资本家来说则是G—W—G′(用1万元货币购买1000支钢笔,然后把它卖出,取得1.1万元货币);从产业资本家的W—G看,仅仅是商品形态变化的一个阶段;从商业资本家的G—W—G′看,"即他所预付的货币资本的特殊增殖过程","因而表现为一种独特的资本的演化".<br>由此可见,作为产业资本循环一个阶段的商品资本到货币资本的转化,在商业资本的场合,却成了一个独立的商业资本特有的循环,从而使商业资本具有一种独特的资本职能,商品资本转化为商业资本的特点也正在这里.<br>4,商品经营资本具有一个独立的执行职能的资本的性质<br>既然商品经营资本是商品资本的转化形式,是一个独立执行职能的独特的资本,那么,要具备什么条件,才能使商品经营资本成为独立的资本形态呢 <br>第一,商品经营资本的独立存在,是社会分工的一种特殊形式,它表明:在资本家阶级中,分离出一个和产业资本家集团不同的商业资本家集团,使得以前作为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一个阶段的商品资本的职能,发展为商业资本家的专门职能,通过商业资本家的活动,实现商品资本到货币的转化.但是,仅有这一点是不够的.如果产业资本家雇用跑街,掮客之类的商业推销员或商业代理人来为他推销商品时,商品资本还不可能转化为独立的商品经营资本,所以还必须有第二个条件.<br>第二,这种专门经营商品买卖的人,必须有自己独立的资本,即要有预付的货币资本.如果他没有预付货币资本,就会像产业资本家把商品经销业务委托给他的代理人那样,推销员不是商业资本家,这时商品资本并没有转化为商品经营资本.这个转化的实现,是由于商人自己预付出货币资本,从产业资本家那里购买商品,进行G—W的活动,然后把商品卖出去,使w—G,得以实现,完成商品经营资本形式的全部运动,并从这个先买后卖的活动中,取得更多的货币,即商业利润.就是说,使这种预付的货币执行资本的职能,通过它的运动,能够增殖价值.也就是说,由于商人拥有货币,独立进行商品买卖活动,从而取得利润,商品资本才转化为独立的商品经营资本.<br>二,商品经营资本的职能和作用<br>商品经营资本总是不断处于流通领域,进行商品买卖活动,完成由商品资本到货币资本的转化,可见,商品经营资本的职能,实际上是执行原来产业资本中的商品资本的职能.商品经营资本的职能和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br>1,对产业资本的作用<br>对产业资本而言,商品经营资本的作用是:<br>第一,缩短了产业资本循环的流通过程.如果产业资本循环的全部过程是由产业资本家单独完成,那么销售商品则需要他花费一定的流通时间.商业资本家出现后,产业资本家就可以把大量的商品卖给商业资本家,从而缩短了商品的销售时间,加速了产业资本的循环.<br>第二,节省了产业资本家的货币准备金.产业资本家为了保持再生产的连续性,总会保留一定数量的货币准备金,以便在出现商品滞销时,用来购买生产要素,随着商品经营资本的介入,产业资本家的货币准备金相对减少,使用于生产过程的资本相对增加,从而扩大了生产规模.<br>第三,节约了产业资本家出卖商品的时间.由于商业资本家专门从事商品的买卖活动,使得产业资本家就可以"把出售商品的时间节省下来用于监督生产过程".<br>2,对社会总资本的作用<br>对社会总资本而言,商品经营资本的作用是:<br>第一,节约了用于商品买卖方面所需要的资本量.由于商品经营资本的出现,在社会总资本中"专门用于买卖的资本"会"小于产业资本家在必须亲自从事他的企业的全部商业活动时所需要的这种资本".<br>第二,加快了由商品到货币形态转化的时间.由于商业资本家专门从事商品经营活动,业务熟悉,因而比产业资本家在时间上更快实现商品向货币形态的转化.<br>第三,减少了流通中的资本量,缩短了各部门的产业资本周转的时间.就全部商人资本同产业资本的关系来看,商人资本的一次周转,不仅可以代表一个生产部门许多资本的周转,而且可以代表不同生产部门若干资本的周转.因为同一商业资本可以购买一个生产部门不同厂家的产品,因此,商人资本的周转"对同一生产部门中的不同资本的周转起中介作用",当然,这要受到这个生产部门的总生产的限制,"但是,它不受该部门的单个资本的生产范围的限制."不仅如此,同一商业资本还可以买卖不同生产部门的产业资本家的商品,在一个生产部门对另一些生产部门的资本周转起中介作用,所以,商业资本的一次周转,可以代表不同生产部门若干资本的周转.<br>以上谈的是商业资本周转对产业资本周转的影响.必须注意的是,商业资本的周转和产业资本的周转是不同的.马克思说:"商人资本的周转,与一个同样大小的产业资本的周转或一次再生产,是不同的;相反地,它同若干个这种资本的周转的总和相等,而不管这种资本是属于同一生产部门还是属于不同生产部门."例如,生产一台拖拉机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消耗为8000元,某厂两个月内生产50台,共40万元,这就是说,该厂两个月内的40万元资本周转一次.假定有某商业资本家,也有40万元的商业资本,它不仅仅买卖拖拉机,也可以同时买卖纺纱机,织布机或棉纱,棉布等等商品,不管经营何种商品,只要其总价值达到40万元,就是周转了一次.<br>那么,在社会总资本中,究竟要有多少数量的资本作为商业资本呢 这一方面取决于商业资本的周转速度,一方面取决于社会生产的发展程度.<br>首先,从商业资本的周转速度来看,商业资本周转得越快,社会总资本中用作商业资本的部分就越小;反之,商业资本周转得越慢,社会总资本中用作商业资本的部分就越大.决定商业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又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生产过程更新的速度和不同生产过程互相衔接的速度;二是消费的速度.<br>其次,从社会生产发展的程度来看,生产越不发达,商业资本总额在投入流通的商品价值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就越大,但其绝对量则越小;相反,如果生产发达,投入流通中的商品价值总额较大,商业资本在其中所占的比例虽较小,但其绝对量则比较大.但是,投入流通中的商品总额的大小,还取决于信用制度的发展程度.商业资本必须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购买商品,另一部分把买来的商品卖掉,如果作为支付手段的信用制度发展起来,"商业资本的货币资本部分同这个商人资本完成的交易额相比,就会更加减少."信用制度越发展,社会上用于商业资本的数量就越小.<br>3,对加强资本主义剥削和增加剩余价值的作用<br>对加强资本主义剥削和增加剩余价值而言,商品经营资本的作用是:<br>第一,商业资本在流通领域执行职能,虽然不能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但"它有助于流通时间的缩短",从而"间接地有助于产业资本家所生产的剩余价值的增加".<br>第二,商业资本有助于市场的扩大,"并对资本之间的分工起中介作用",从而有助于产业资本扩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剩余价值生产和资本积累规模.<br>第三,由于商业资本代替了产业资本中的商品资本部分在流通领域中的职能,而且有更高的效率,这样产业资本家就可以减少流通领域货币的支出,增加用于生产的那部分资本,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剩余价值生产.<br>可见,商业资本在扩大资本主义剥削,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所以产业资本家也乐意于把这部分经营活动交给商业资本家独立地去完成.<br>但是,马克思也特别指出过,商业资本发挥作用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商人资本没有超过它的必要的比例".也就是说,只有在商业资本的数量没有超过社会必要的比例的限度内,才会发生上述作用.反之,如果商业资本的数量超过了社会必要的比例,以致商业机构臃肿,商品流通环节增多,那就反而会降低社会资本的周转速度,使平均利润率降低,对上述作用产生相反的结果.<b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4 9:44:30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