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847 2
2012-10-24
看到帖子里这样写:《资本论》中关于相对剩余价值之所以费了那么多笔墨,只是为了向人们真实地展示马克思思考纠结的过程。再加上听课时候表示对这个概念的混沌,再加上看了各个师兄师姐们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自己对此有如下看法:

“剩余价值”这一概念是为了解释资本增值和价值规律的矛盾而引出的概念,而价值规律的正确性我还没有去仔细看过。
自从劳动力概念被创造出来,自然相对的去完善这整个理论的其他概念也随之创造出来。而绝对和相对的剩余价值的提出时从剩余价值的生产方式提出,m‘=m/v ,绝对是增大分母,相对是减小分子(其实抽象成简单的数学问题不更好?现在国内的教材还是这样保留,国外的政治经济学教材没有看过,非要花大量文字不放过每一个批判资本主义的机会,搞得头晕转向,和时代脱轨)
首先,这种分类就不是很高端,就直接说早期(马克思理论也只能主要解释早期的)人们生产力不发达的时候资本家通过增加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来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而某些资本家有相对更好的技术,能够使自己的必要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均值,这个差值也能产生“剩余价值”,而且是一种更加适合社会发展的方式,所以在后期被资本家(公司企业)们普遍采用,同时由于市场竞争的机制和理性人假说,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追求(利益)就迫使他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管理等(因为通过“增大分母”的方式短期内是可行的,但长期会导致工人罢工,信誉下降等恶果,不利于其对价值追求的出发点,故弃之)(,从而在不断地追求利益中,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久被逐渐的缩短,从而推动了社会(主要是科学技术管理技术方面)的进步。而剩余价值的部分意义也就是部分的解释了我们社会是怎么进步的。而剩余价值规律也可以理解是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升级版。

这样就不用去解释什么绝对相对超额,每个人思考问题都会有时候复杂化陷入死胡同,马克思也不例外,什么相对绝对超额也不过是一个概念,去研究其内在区别和用这区别去分析谁多了钱谁少了钱既耗费时间也没太大实际意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10-24 11:51:4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24 19:59:39
什么“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根本就不成立。

《资本论》第三篇《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第五章《劳动过程与价值增值过程》,63版P186,76版P216:“假设在劳动力的售卖上一日劳动力的价值等于3先令,在3先令中有6小时体现着,........在3先令的金量中体现着同样的劳动时间。所以,棉花由纺纱的劳动本身被增加了3先令的价值。”

马克思说:3先令=6小时劳动时间。有什么根据?

如果资本家说:3先令=12小时的劳动时间,岂不是“棉花由纺纱的劳动本身”没被增加了3先令的价值。

我说:3先令=24小时的劳动时间,工人剥削了资本家3先令,你同意吗?

他说:3先令=18小时的劳动时间,工人剥削了资本家1.5先令,你同样吗?

你说:3先令=9小时的劳动时间,资本家剥削了工业1.5先令,你同意吗?


以上,你认为哪个对?为什么?3先令=?劳动时间由谁来决定?马克思是怎么得出这样极其荒唐的货币与时间的换算单位?

现在你手中的1元人民币=多少劳动时间?1美元=多少劳动时间?去找马克思的换算表?如果你找不到,那么“剩余价值”就绝对不成立!

引号大红字是《资本论》那页的摘抄。


我给你摘抄的是《资本论》核心的心核。这个不成立,《资本论》=一堆废纸。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