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斯大林理解马克思
——给老同学的信
老同学:你好!好长时间没有看到你的信息了。最近身体可好吗?
以前我探讨改革开放的生产方式,多次给你说过该到总结的时候了,但是随着探讨的深入,总是有新的发现,所以,总是不能总结!最近,我在探讨生产关系这个题目时,发现,改革开放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既不是剩余价值的剥削,也不是雇佣劳动,虽然雇佣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原因;既不是经济危机,也不是生产的无ZF状态,虽然无ZF状态是经济危机的原因;既不是资本的用钱赚钱的活动,也不是商品经济,虽然商品经济是资本赚钱的原因。那么改革开放的生产方式的本质是什么呢?就是把产品变成商品!把产品生产变成商品生产!因为把产品变成商品,就发生了产品的价值形式即商品形式或者货币形式以及产品的资本形式的运动过程。正是这个运动过程决定了改革开放的生产关系。正是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组成了改革开放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所借以树立起来而且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与其相适应的那个现实基础。
这就是改革开放的社会经济形态,在这个经济形态中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的人格化即资本家和工人不过是承担者。至于谁是资本家,谁是工人那是不断地变化的,而经济形态则是不变的。所以,对改革开放的认识,我们不要着眼于资本家和工人的现状如何,而要着眼于经济形态的发展如何。以美国为首的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就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典型的发展过程。因此,改革开放的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发展的结果,就是以美国为首的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人们之所以对此缺乏认识,并且错误地认为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就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道路,其原因就是:人们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完全是按照斯大林的所谓的生产关系理论认识的!
斯大林的生产关系谬论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不同阶级在生产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产品分配方式。斯大林在这种生产关系的基础上,第一,杜撰了人类历史的五种基本生产关系。第二,杜撰了人类社会连续发展的五种社会类型。第三,杜撰了资本的定义,并杜撰了所谓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第四,杜撰了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第五,杜撰了实现共产主义的条件。因为,斯大林把这些谬论说成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所以,社会主义国家没一个国家和政党不是把斯大林的谬论当做马克思主义来建立自己的理论的!而且没一个国家和政党不是把斯大林的这些谬论当做马克思主义来建设自己的经济的!这就是自斯大林以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危机的原因!也是自斯大林以来社会会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的原因!因此,要批判斯大林,理解马克思!
1,关于生产关系。马克思说过,资本是一种生产关系,资本的公式是:货币——商品——货币。因此,资本是一宗货币,这宗货币变成为商品,以便再变成比原先数量更多的货币。这就是资本的运动过程,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与自然界发生的关系,人与人之间发生的关系,物与物之间发生的关系就是资本的生产关系,在资本的生产关系中劳动产品的价值形式是资产阶级生产方式的最抽象的、但也是最一般的形式,这就使资产阶级生产方式成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生产类型,因而同时具有历史的特征。消灭资本主义,就是要消灭资本的生产关系!生产资料的所有制不过是生产关系中人和人的关系的一部分,斯大林把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生产关系,抛弃了生产关系中最重要的商品交换的关系!正是劳动产品的商品交换关系决定了资本的生产关系!因为,没有商品,就没有商品交换,没有商品交换,就不会产生货币,没有货币也就不会有资本!
2,关于社会经济类型。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分为部落所有制、古代所有制、封建等级所有制。后来马克思在论述资本主义以前的生产方式时,把所有制分为亚细亚所有制、古典古代所有制、日耳曼所有制。在这些所有制形式中出现了奴隶制度,农奴制度。而斯大林把人类社会划分为五种类型是和马克思的划分不相符的或者说根本不是马克思的划分。斯大林之所以这样划分,就是为了建立他的五种生产关系的谬论。
3,关于五种生产关系。人类的生产关系,取决于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以及怎样交换产品。也就是取决于生产方式。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谈到资本的神秘化过程以后,说“在以前的各种社会形态下,这种经济上的神秘化主要只同货币和生息资本有关。按照事物的性质来说,这种神秘化在下述的场合是被排除的:第一,生产主要是为了使用价值,为了本人的直接需要;第二,例如在古代和中世纪奴隶制或农奴制形成社会生产的广阔基础,在哪里,生产条件对生产者的统治,已经为统治和从属关系所掩盖,这种关系表现为并且显然是生产过程的直接动力。在原始共产主义占统治地位的原始公社中,甚至在古代的城市公社中,公社本身及其条件表现为生产的基础,而公社的再生产表现为生产的目的。甚至在中世纪的行会制度中,无论资本还是劳动都不是不受素束缚的。相反,它们的关系由公会制度,由各种与这种制度相联系的关系,各种与这些关系相适应的关于职业义务、师徒制度等等的观念所决定。”对这段话我的理解是,既然资本主义以前的经济形态是亚细亚所有制、古代所有制、日耳曼所有制。那么在那里,生产的关系不存在神秘的关系,在所有这些所有制形式中,人们生产的是产品,所以是产品的生产关系。可见,人类社会的生产关系在资本主义以前是产品的生产关系。因为,资本既是商品,又是货币,既是价值的生产,又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因此,在资本主义中是商品生产关系、货币生产关系、资本生产关系的总和。可见人类社会的生产关系仅仅分为产品生产关系和商品的生产关系,而绝不是斯大林说的五种生产关系。
4,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在资本主义以前的经济形态中,由于生产力不发展,各种所有制毫无疑问都是自给自足的产品生产方式。生产的目的是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存,为了维持家庭的生存,为了维持部落或公社的生存。所以产品不进入交换。除了消费之外剩余的产品进行交换,这种交换的产品就是商品。所以,在所有这些所有制形式中,生产方式是产品的生产方式,而绝不是商品生产方式。中国解放前追溯到商朝几千年间,自然村(马克思叫公社)的村民在市场中交换的是自己生产出来的产品,也就是说,几千年村民没有专门为市场生产商品。马克思谈到西方城市中的行会手工业生产,这种生产确实是为交换而生产,但是,这里生产的是为了自己需要而和别人交换的使用价值即产品,而不是生产交换价值即货币!由此可见,在资本主义以前的经济形态中,有多余产品的商品交换,但没有商品生产!所以。斯大林说什么商品生产为奴隶社会服务过,为封建社会服务过,是一种毫无根据的臆说。斯大林想以此臆说,为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寻找历史根据。因为商品生产占统治地位是资本主义的特征,所以斯大林让社会主义存在商品生产就是把社会主义变成资本主义。历史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
5,关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斯大林为了为他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辩护,就为资本杜撰了一个定义:资本是剥削工人剩余价值的价值。恩格斯的定义讲的是一宗货币变成商品,以便再变成比原先数量更多的货币,恩格斯的定义包含的是资本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正是这种生产关系才产生了资本家剥削剩余价值这种现象。在斯大林看来,社会主义只要消灭了私人资本家,就消灭了剥削工人剩余价值的现象,也就消灭了资本。既然资本消灭了,既然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存在商品生产,那么社会主义也就存在商品生产。为了宣传这种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在他的主持下制定了《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在这本书的社会主义部分,我们看到资本主义的经济范畴或者劳动产品的价值形式和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家的著作中没有任何区别,只不过戴上了“社会主义”的红帽子。
6,关于实现共产主义的条件。因为斯大林把商品生产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核心,那么,商品生产自然而然地按照资本的生产关系发生作用,或者说完全按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经济。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就是消灭资本主义,也就是消灭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消灭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斯大林尽管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带上社会主义的红帽子,但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是以人们的良好愿望、人为意志为转移。所以,在不消灭资本主义,在不取消商品生产的情况下,斯大林就把进入共产主义的条件规定为第一,全部社会生产不断增长。第二,把集体农庄所有制提高到全民所有制。第三,提高全社会的文化水平。甚至把提高工人的工资也作为条件。这就是人们现在谈论共产主义的条件,这个条件是渺茫的条件。
老同学,以上就是简单的初步的批判想法,当然我的这些想法,不一定正确,甚至有错误!期望能得到您的帮助!
劳动者2012年10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