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期的《你怎么看?》回贴现金大奖花落199楼 @何妨一下楼。请私信你的手机号,给您充值50元。灰常感谢!希望你多多支持本栏目!
------ 关于我们------
·《你怎么看?》栏目由gongwng创办的内容合作组织承办。
·致力于通过集体智慧来明辨经济学常识!
------ 关于栏目------
·《你怎么看?》栏目欢迎大家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每一条好的见解都有重奖,每一期公认最佳见解,将获赠50元人民币或等值手机充值卡!
每一期时间:发贴后7天内,第7天任意时间内结贴。如本周3到下周3,下周3我随时结贴。
·如何界定最佳见解:用户评分最多的人,同时gongwng认为最好的见解。
·例外:如果本期高人不出现,本话题自动递延一周直至高人出现。
------欢迎加入------
·同时欢迎组员!欢迎你们,你们经济学的未来!基础差的出钱出力,基础好的出思想,出案例!
·我是内容合作组织的负责人,有兴趣的人请关注微博账号 @牛人说 ,想加入的人直接加QQ23202528
------欢迎赞助------
·如果有人觉得每期悬赏金额太少,欢迎赞助并增加每期悬赏金额(现阶段我自费)。
欢迎一起来致力于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欢迎赞助商,赞助商可以买下本栏目的广告位。
本文结构一、逆向选择趣谈
二、论坛的逆向选择
三、生活中遇到的一个“逆向选择”问题
附带:@猫爪 对此概念的见解
一、逆向选择趣谈
经济学里面有个概念叫做adverse selection。中文解释应该叫做逆向选择。
-
举个例子就是,比如卖车,买车的人不知道这个车子到底是好车(cherry)还是不好的车子(lemon),但是卖车的人通常掌握这个信息。于是二手车市场上出现了一个价钱,是中和了这个车子可能是lemon的风险因素。本来一辆好车应该值10万,但是由于很多不好的车子只卖3-5万,好车的价格也要被迫降低下来,因为买家也不知道哪个是好车,哪个是不好的车。于是市场价格可能是7.5万了现在。Lemon的车主暗自庆幸,cherry车主心中不满.于是有好车的人说,算了,不在这里卖了,我换一个市场,或者我就是卖这个价钱,直到有识货的人来买。 车子价值在8万,9万和10万的车主都走了,现在只剩下价值7.5万的车主了,他们开始想,不对呀,只有我的车子真的值7.5万,他们的破车也卖这个价钱,我不是赔了吗?我也走吧。或者我也卖7.5万吧,但是这个时候这个市场上的车子的平均价格已经因为好车的撤走,变成了5万。一怒之下,7.5万价值的车主也走了,“老子去其他地方卖!”
-
以此类推,最后留下的都是一次一次淘汰留下的次品。换言之,能够找到更好的市场的人都走了,留下的都是没有更好机会的人,都是次品中的次品,或者更加次品的。
-
小城市里面的人第一次去纽约,除了震撼之余,通常会被overwhelm,小城市的人也许会说“我才不喜欢纽约的,没有意思”。而New Yorkers已经习惯了纽约的速度和节奏,觉得繁华的曼哈顿一如既往,稀松平常,他们也不愿意去小城市的平静。纽约还是纽约,看风景的人的背景和心态以及世界观不同,难免感受不同。
-
Adverse Selection换成大白话就是一种“劣胜优汰”的现象,这种理论同样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一等美女嫁的大多是三等男人,根据自由选择,一般一等美女身边会有众多追求者,其中1-3等男人都有,这个时候美女陶醉在一种自我满足感中,她不知道这么多男人中哪个是真心爱她的,尽管每个男人对于自己用情深浅是清楚的。美女不愁嫁,所以她多半会延迟做出选择,因为时间可以淘汰用情不深者。2年过后最先退出的是最优秀的男人,因为自然法则决定他身边也有很多女人围绕,他想: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又2年过后,2等男人出于同样的原因退出,因为在这里耗着看不到回报。再2年过去,美女的价值随着年岁的增加呈现“跳水”的趋势,当她决定做出选择的时候,发现身边仅有的男人只剩几个了,虽然条件不好但起码鞍前马后陪了自己这么多年,证明了痴心一片,将就一下就嫁了。对于3等男人,有时并非用情极深,只不过他着条件在哪个女人跟前都不是最优选择,转换目标还不如一直在这赖着,终于熬走了一波又一波的竞争者。这就是Adverse Selection吧。
原文链接
二、论坛的逆向选择
论坛的逆向选择
论坛的逆向选择
1.人大经济论坛是个交流平台。
1.1所谓交流平台,就是交流思想(观点,看法)的市场。
2.有市场,但并不一定能有效交易。
2.1所谓有效交易,就是高质量的观点或想法和高质量的观点或想法交流(交易);低质量的和低质量的交易。
3.这个论坛以及论坛每个话题,基本上,每个人都可以自由选择参与或退出。
4.选择参与还是退出,就是是否参与交流(交易)。
5.理性的人的选择,要考虑成本和收益。
5.1成本是参与话题的时间,拥有高质量的想法的人(或高手),时间成本高;反之反是。
5.2收益是所参与的话题的质量,高质量的话题,有想法有启发有收获,即高收益;反之反是。
6.参与人面临的话题众多,质量高低不等,且由于信息不完全或者获得信息的成本过高,难以区分高质量和低质量的话题。所以对话题的质量取均值。
7.时间成本高于此均值的人,选择退出话题和论坛;时间成本低于此均值的人,选择参与话题。
7.1时间成本高的人为高手。
8.结果,高手退出论坛(市场)。
9.所以,均衡结果是低手充满论坛,话题质量也就难以提高。
10.补充说明,虽然话题质量以及讨论难以提高,或讨论难以有效进行,但是文献上传下载还是非常有效的。
10.1原因在于文献的质量相对容易判断。信息成本小。
三、生活中遇到的一个“逆向选择”问题
今天去学院办事,办事的老师对我牛哄哄的嚷嚷半天,我当时真纳闷:“明明就是按程序办,为什么非要用N个无聊的理由来为难我呢?”这典型的一素质问题。
这倒让我联想起经济学里面的一个逆向选择问题。首先,这些能力较低的人上岗(我在这里4年了,他们办公室的人都升了,就她还“坚守岗位”)一没有经过我们投资者(用学费对学校进行的投资)的选举,二不是市场竞争挑选出来的,估计是走后门上岗的。这种上岗方式对他们产生了两种负面的激励效应:1.由于没有竞争,故自认为自己很有才。2.由于没有选举,她的到来不是来服务学生,而是来领导学生。如果一个组织的大部分成员都是这样的人,那必然造成该组织生产效率下降,而那些真正有抱负有作为的人,会跳出这样的环境,去寻找更适合自己发展的地方,最终这个组织留下来的就剩下这群低效率的人。这就是逆向选择(由于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产品价格下降,最终劣质品驱逐优等品,最终导致整个市场的中整体产品质量下降)的简单分析。
但这里仅仅是类似,而非完全符合逆向选择问题。因为典型的逆向选择是靠价格调控,也就是说那些低效率的工作人员的工资应该会降低,但现实并非如此,我们常常看到他们的收入非降反而增加。(这更增加了自我优越感)在这里,我们不能就此否认基本经济学理论,而应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分析。
1.大学收入可观。大学教育的需求仍然大于供给,学费只会上涨不会下降,更何况还有财政拨款。2.体制仍属于国有,而非完全市场化(股份制)。这就使其一方面具有学费的定价权,另一方面其劳动力工资由国家发放,而非更具其劳动生产率(MPL)而定.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理解那些拿着纳税人的钱却仍然对我们狐假虎威的仍存在了,如果完全真的完全市场化了,他们也就被大浪淘沙淘掉拉。借用朋友的一句话:“他们只能在这里对着我牛还能对着谁牛。”
@猫爪 对此概念的见解
大神 @猫爪的回复:如果想用逆向选择分析,应该比书上的例子复杂些:
1、假定某中等层次高校职员分为两类,高能力的和低能力的。
2、高能力者对于高校的待遇和环境不满意,希望离开。低能力者满意。
3、随着高能力者的水平不断提高,他的不满意和希望离开的激励越高,最终会离开学校,进入更高层次的学校或者其他地方。
4、学校的新进入的员工的能力假设为平均分布。(其实还存在“选劣逐优”的现象)。
5、由于存在“年限”的工作经验和贡献激励,后加入者的平均收入低于先前加入者。
6、循环往复。
-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