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3269 3
2012-11-14
原题:在技术不变的条件下,只要各种投入不同步增加,某些投入的边际产出最终必然递减。
答案:错。边际产出递减规律的原因在于要素投入之间存在一个最佳数量组合比例。要素投入不同步增加并非必然导致要素组合偏离最佳组合比例,从而边际产量并非必然递减。

我的答案:错。因为原题的条件只在短期生产函数中符合,在长期中不存在边际产出递减这一说法。

谁有道理呢?

新手入门,谢谢大家解答!感激不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11-14 18:30:17
帮我一下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29 20:40:04
此题不知出处何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5 23:05:25
  其实我刚刚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是认为它是正确的。虽然在高鸿业的教材里说到MP递减规律适用于短期生产。但在后面的章节里,MP递减规律是作为MRTS递减规律的原因出现的,它也被应用在长期生产理论中。在章节结束语你会看到,编者说微观经济学里长短期生产的划分并不是十分绝对的,其表现就在于长期生产理论的基本规律被解释为MP递减规律的结果。正如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一样,它们的消费者均衡条件最后是相同的。因此在长短期生产的区分上,我觉得用效用论里的区分思想也是可以的,毕竟各种理论都会有自己的缺陷和优点。
  但我在仔细思考后就觉得原题答案是正确的。因为在长期中全部生产要素都可以调整,同时由于生产要素的不同步投入,原来短期的TFC约束没有了。即使某一或某些生产要素被投入的速度比其他生产要素要快,但是其他生产要素也在同时被投入,我们就可以推断出这些生产要素之间最佳的投入比例也是在不断变化的。综上所述,我觉得原题是错的,原题的解释是正确的。
  至于你之间所说的之间的解释,我在第一段回复里已经解释过了。你可以回去仔细看看高鸿业微观生产论的结束语,同时对比一下它效用论的结束语,可能会更清楚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