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299 10
2012-11-26

经济学普及知识(23)—不同的考核指标,让清华大学博士生的选择与“专家”们的选择不一样

        

    这些年,我看到三个新闻:120年前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许多同学,并没有如大家期望的那样,成为××领域的尖子,而是出家当了和尚。2、许多北大高材生,也没有众望所归地成为国家××领域带头人或者“杰出”人士,而成为一些寺院的修行者或者是主持。3、最近又看到一个新闻,清华大学博士生,执意要到中学教书,导师苦苦相留,要求其在清华大学留校搞科研,可是该生还是当了中学老师。于是大家和“专家”纷纷表示“惋惜”,认为他“大材小用”。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想,主要原因是大家以及“专家”与这些高材生在这件事情上用的原理不一样,或说考核指标不一样。

    大家和“专家”对这些高材生用的理论是G线理论:一个人的价值,等于他对社会的贡献,如果他对社会没有贡献,那他就没有价值。所以,高材生们如果勤奋工作,一生本来可以为社会贡献100万个面包,可是,现在选择当中学老师,一生只能贡献50万个面包,甚至当和尚,一生只能贡献0个面包(凡人们和“专家”们就是这样认为的)。所以,凡人们和“专家”们对这些高材生深表惋惜。认为他们没有尽自己最大努力为社会做贡献。

    如果高材生能为社会的贡献是Q1,则该高材生的价值量就是G1

    高材生价值量与对社会贡献量图

    1.JPG

   

   

    可是,高材生对自己运用的却不是上述凡人和“专家”们所用的G线理论,高材生利用的是X线理论:一个人的幸福度在开始时,与他的付出量成正比,随着付出量的增加,幸福度增加,并达到最高值(E点),付出量再增加,则幸福度下降,并突破0幸福线,成为负幸福状态。

    当一个人整天无所事事的时候,他的幸福度是比较低的,他会找些事情做,比如义工或者其他事情,这个大概就是马克思描述的共产主义状态时,人把劳动当做第一需要的状态吧。随着付出的增加,幸福度增加,达到E点,在该点,估计相当于每天劳动时间5小时,每周工作4-5天的情况(这是我估计的,不一定准)。付出再增加,幸福度开始下降,直到Qk点,幸福度为0,付出量再增加,幸福度进入负值状态。幸福度为0或者负值状态(QKP)时,个人对人生未来没有希望,过劳死现象和自杀现象频繁,就如华为以及富士康等公司的工人状态。

    对于该清华大学博士来说,他选择的中学教师工作,相当于在OET曲线段上的一点,比如T点,而在清华大学做科研,相当于在D点。凡人和“专家”们认为QDQT大,所以认为该博士生大材小用,而博士生认为幸福度XT XD高,所以博士生选择当中学老师的T点,而不是在清华大学搞科研的D点。

   

   

    2.JP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11-26 18:20:45
这样的分析很新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26 18:25:17
支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27 09:08:34
我觉得对别人的人生品头论足的都是白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27 09:49:53
中国ZF官员和企业老板以及与他们结合的“专家”评价工人的价值指标是“对社会的贡献”
对社会贡献=工人创造的税收+工人创造的企业利润

所以
工人的价值=工人创造的税收+工人创造的企业利润

工人创造的总价值=工人提供的税收+工人创造的企业利润+工人工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28 08:48:55
tiger2002 发表于 2012-11-27 09:49
中国ZF官员和企业老板以及与他们结合的“专家”评价工人的价值指标是“对社会的贡献”
对社会贡献=工人创造 ...
对高材生的判定也是一样的,对于官员和资本家来说:税收+企业利润才是最重要的,压榨点工资算个啥,他们是不会分你是高材生还是农民工的,农民工不给钱,立马就敢罢工,而且因为知道高材生没有退路,对他们的压榨比对农民工更厉害,更没有尊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