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式中,P为某商品的价值,U为该商品的使用价值,Uo为该商品的社会必要使用价值,Co为该商品的社会必要成本。
上述推导过程并不严谨,有人还通过非常严谨的方式,证明了上述价格公式。证明过程为:http://wenku.baidu.com/view/5d2229232f60ddccda38a071.html
上式表明,商品价值与商品的使用价值U成正比,与商品的社会必要使用价值Uo成反比,与商品的社会必要成本Co成正比。这就很好地解决了商品价格既与商品的品质(使用价值)成正比,也与商品的成本(劳动)成正比的矛盾!
利用上式,我们可以轻松地解释许多之前劳动价值论无法解释的价格现象。例如为什么同类商品之间,品质越高,价格越高?利用劳动价值论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但是利用上面价值公式就很好回答:这是因为品质越高,意味着使用价值U越高,从而根据价值公式 P=U/Uo*Co,价值P就更高。
四、商品价值最终等于生产成本
那么,价值公式 P=U/Uo*Co是否改变价值的一元论?也就是商品的价值的源泉,不仅仅是生产成本(劳动),而且还有使用价值(效用)?实际上,上述价值公式并不改变价值的一元论。因为 P=U/Uo*Co可以变形为:P/U=Co/Uo,其中P/U是单位使用价值的价值,用Pu表示,Co/Uo是单位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成本,可用Cuo表示,从而P/U=Co/Uo就变形为:
Pu=Cuo
上式表示,单位使用价值的价值Pu,将等于单位使用价值的生产成本Cuo。这与劳动价值论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只不过在这里,商品价值决定中,商品的最小单位,是商品的单位使用价值(或品质)。
这说明,虽然使用价值影响商品价值,但是,商品价值最终还是只决定于生产成本,并且等于生产成本,劳动价值论的正确性,真的无可辩驳啊。
五、最后,举一个理想化的例子,来说明上述内容的逻辑!
假设甘蔗仅用于榨取蔗糖,并且从甘蔗种榨取蔗糖的成本可忽略不计,从而,我们可用甘蔗的蔗糖含量来表示甘蔗的使用价值。假设土地分优等地和劣等地,劣等地甘蔗生产成本为10元/株,优等地甘蔗的蔗糖含量、劣等地生产的甘蔗蔗糖含量都为100克蔗糖/株。此时,甘蔗的社会必要成本为Co=10元/株,甘蔗的社会必要使用价值Uo为100克蔗糖/株。
此时,优等地甘蔗价格P、劣等地甘蔗的价格Po将为:
P=Po=Co=10元/株。
此时,甘蔗单位使用价值的价格为Pu=P/U=Po/Uo=15/150=0.1元/克蔗糖。单位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成本为Coo=Co/Uo= 10/100=0.1元/克蔗糖。Pu=Coo。
如果优等地的甘蔗蔗糖含量提高为U=200克/株(其他条件不变),那么根据新的价值公式P=U/Uo*Co,优等地的甘蔗价格应为:
P=U/Uo*Co=200/100*10=20元/株
甘蔗品质提高一倍后,甘蔗价格也提高了一倍,从10元/株提高到了20元/株。此时,甘蔗的社会必要成本没有变,还是Co=10元/株。这个过程,劳动价值论看似失效了:社会必要成本没有变的情况下,甘蔗价格因使用价值上升而上升了。
其实,劳动价值论并没有失效,只是改变了个形式。因为,当优等地甘蔗由于使用价值上升到200克/株,而导致价格上升到20元/株时,单位使用价值的的价格仍然为Pu=P/U=20/200=0.1元/克蔗糖,仍然等于单位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成本Coo=0.1元/克蔗糖。
也就是说,虽然在新的价值公式P=U/Uo*Co下,存在商品价值P与商品使用价值U成正比的情形,但这与劳动价值论并不矛盾。因为此时,不管使用价值U如何改变而导致价值P改变,单位使用价值的价值始终等于单位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成本,劳动价值论还是得到了贯彻,只不过改变了个形式。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