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_lemonjuice 发表于 2012-12-18 22:27 
恩,说的很对,我一时都没想起来近年西方高增长低通胀这回事......不过你的表述很全面,厉害!
从各个角度的质疑实在太多了,当然也正是由于这些质疑,让菲利普斯曲线一直在进化。
最早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其实反映的仅仅是工资上涨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后来经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者的努力,把价格作为工资的加成函数这一假设加入理论中,才形成了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反向关联的菲利普斯曲线。
后来,货币主义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发难。他的观点很鲜明,即通货膨胀任何时候都是一种货币现象。他提出了自然率的定义,并认为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可能是垂直的,甚至斜率可能为正。这一次理论上的冲击使菲利普斯曲线又添加了关于短期和长期的内容,长期在自然率水平上垂直的菲利普斯曲线也加入了一般的菲利普斯曲线理论中。
再后来,著名的“卢卡斯批判”也给菲利普斯曲线理论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不过很快新古典综合派就把理性预期假设加入到了菲利普斯曲线之中,由此形成了现在普遍可以看到的附加理性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附加理性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可以较好的解释“滞涨”现象。因此,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并且附加理性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其实和向上倾斜的总供给曲线就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在这里,新古典综合派、新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学派和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派可以说是殊途同归,均用自己的理论推导出了向上倾斜的短期总供给曲线。
但是,关于菲利普斯曲线的争论好像还是没有停歇。号称第二代新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学派的中流砥柱的真实周期学派则实际上坚持货币中性和市场快速出清的假设。根据RBC模型,经济周期是生产率冲击的结果,与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无关;并且劳动者会做出关于劳动供给的跨期决策,不存在非自愿性失业。这样一来,现代菲利普斯曲线的两大理论支柱——自然率和货币非中性假设都被质疑了。但是遗憾的是,真实周期学派的理论在数理逻辑上具有较好的完美性,但却与现实中的诸多实际情况并不相符,其对菲利普斯曲线的质疑也仅仅是从严格假设的数理逻辑推导出发,实际上只要放松真实周期学派的理论假设,那么他们的论证就很容易被现实推翻。所以真实周期学派的理论实际上从来没有成为任何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反倒是菲利普斯曲线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理论指导,一直广为流传。
就在质疑此起彼伏的同时,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派在论证菲利普斯曲线的存在性方面也提出了一些令人信服的证据。比如著名的“菜单成本”理论、“信贷配给”理论、“效率工资”理论、“交错价格调整”理论以及“协调问题”理论等,这些理论都从不同的侧面证明了市场不能快速的出清,货币至少在短期确实是非中性的。因此菲利普斯曲线所表达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反向关系还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