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6987 208
2013-01-27
我很早就在本论坛注册,可惜当时没有碰到今天的这么多高人,所以后来很少来,以至于连密码都忘记了,后来就注册了今天的用户名。

如果撇开那些对马克思一窍不通就在这里乱咬一通的人不变,那么,我要说,无论是对马克思赞成的人,还是反对的人,都值得尊重。我已经表示了这种尊重,今后还会继续表示这种尊重。

但我也发现,无论是赞成马克思的人,还是反对马克思的人,都忽视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一个背景:马克思自己说,他是从否定的方面去理解“劳动”的。

因此,劳动价值论,如果按照一般的理解,根本就不是劳动价值论,而是相反的东西。用哲学术语说,叫“异化劳动”价值论,用经济学术语说,叫“抽象劳动”价值论。两者一脉相承。

“异化劳动价值论”是“1844年手稿”的理论。马克思在批判国民经济学时指出:国民经济学是从私有制出发的,它假定了资本和劳动、土地的分离。这样的“劳动”实际上是异化劳动。在马克思看来,国民经济学家的错误在于错把异化劳动当成了劳动的“正常”形态
所谓“异化劳动”,简单地说,就是自己反对自己的劳动。因此,它是自相矛盾的,而不是像国民经济学家理解的那样,似乎是自洽的。
由此出发,马克思研究了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我们可以看到,四个规定表现的都是劳动之自相矛盾的特征。

那么,异化劳动与正常的劳动有什么区别呢?简单地说,正常的劳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体现人的本质的活动。它本身就是目的。而异化劳动则把劳动作为其他更高目的的手段。对于资本家来说,异化劳动表现为“为赚钱而赚钱”,对工人来说,表现为“为工资而赚钱”。赚钱,而不是幸福和自由,成为劳动的最终目的。
但这由不得资本家,也由不得工人,它是由私有制所决定的。只有重新实现劳动与劳动条件的结合,才能回到自由自觉的劳动。

但在马克思看来,由于所有自相矛盾的事物必然都会走向自我否定,因此,异化劳动(其结果表现为私有制或私有财产)必然也会自我扬弃,从而走向自由自觉的活动(其结果是私有制的扬弃)。

(待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1-27 11:02:42
(续)
马克思很快放弃了这种思辨的理想主义。他很快就认识到,我们必须从当前的劳动形态出发,而不是从某种理想形态的劳动出发,来考察人的存在状态。

那么,当前的劳动是什么呢?马克思认为,它是一种二重性的劳动:一方面是为自己的劳动,即私人劳动;另一方面是为他人的劳动,即社会劳动。其中,为自己生产的是交换价值,为他人生产的是使用价值。

马克思把生产交换价值的劳动叫作抽象劳动,把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叫作具体劳动。因为产品生产出来,只有使用价值,只有通过交换,才表现出交换价值。
但劳动既然是为交换价值而生产,那么,这种劳动就不再单纯表现为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是同时表现为人与人的关系。而以前的经济学主要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角度去考察,把人与人的关系当作由市场决定的关系,置于视野之外。
马克思试图避免这种状况,既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也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从而是从生产方式(两者结合)角度去考察。

为此,首先必须明确,使用价值表现在效用中,交换价值表现在货币中。马克思在1857-1858年,首先建立了他的货币理论。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研究了货币如何转化为资本,从而奠定了“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它既不是财富或使用价值,也不是交换价值,而是自我增殖的价值(能够带来价值的价值)。
但为此必须确立“价值实体”的概念。
马克思从“价值实体”的概念出发,试图反过头来对抽象劳动进行重新界定。他找到了劳动的抽象性的自然基础——作为体力和脑力的一般耗费。

人们之所以把“抽象劳动价值论”理解为一般意义的“劳动价值论”,原因正在于这种本质主义的阐述。这是《资本论》的阿基里斯之踵。如果人们理解,马克思所说的“本质”,实际上只是社会存在,而不是自然存在(马克思把它称为“拜物教”),也许就可以避免这种误会了。

可惜,很少有人从马克思思想发展的角度理解马克思,赞成者和反对者都拘泥于《资本论》的本质主义论述,忽视了马克思思想的本义。
如果从这样的角度出发,我会说,我也是马克思的反对者。
(待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7 11:16:21
(续)
有些劳动价值论的维护者们说,所有财富都是劳动创造的,资本和土地不创造财富,因此,劳动者是世界的主人。应当把劳动价值论当作无产阶级解放的工具,推翻剥削者、压迫者。有的人甚至认为这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真义。
这是胡说八道。

实际上,把劳动价值论当作无产阶级解放的理论,并不是马克思的观点,而是蒲鲁东的观点。在马克思看来,劳动价值论只能是无产阶级受奴役的“公式”,而不可能是无产阶级得解放的“公式”。
这是因为,劳动的抽象性质从而人的抽象存在,并不是由资本家决定的,而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资本家和工人同样受到这种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方式的束缚,只不过资本家从这种束缚中感受的是自我肯定,从而成为这种制度的维护者,而工人从这种束缚中感受的是自我否定,从而成为这种制度的否定者,如此而已。实际上,从生产力的发展来看,资本家和工人都得到好处,只不过在特定条件下,这种好处可能被资本家凭借有利地位加以独占而已。
马克思指出:按劳分配和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并不是一回事。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只能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不可能按劳分配。因为财富(其物质内容就是使用价值)并不是只由劳动创造的,而是由劳动与资本、土地共同创造的。在私有制条件下,资本家和地主必然凭借对资本和土地的所有权索取来自资本和土地的那一份财富。
只有价值(交换价值)才是单纯由劳动者的劳动、但也只是由抽象劳动创造的。

马克思甚至指出: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到按劳分配,虽然是历史的巨大进步,但在这种情况下,劳动仍然是一种受到束缚的劳动,因此,“劳动解放”并没有完成。
马克思把按劳分配称为“资产阶级权利”(旧译“资产阶级法权”),而不是“无产阶级权利”。

不知道这样说,大家对劳动价值论是否可以理解得更深一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7 12:33:04
“实际上,把劳动价值论当作无产阶级解放的理论,并不是马克思的观点,而是蒲鲁东的观点。”

------------------------------------------------------------------------------------------------------

蒲鲁东主义认为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都有弊病,都不合乎理性,以“个人占有”为基础的“互助制”社会是最好的社会模式;主张建立以无息贷款为基础的“人民银行”作为改造资本主义制度、实现“互助制”社会的根本途径;宣扬阶级调和与和平革命,反对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鼓吹个人绝对自由,反对任何国家和ZF,反对一切权威。正是马克思要使用暴力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

你还是再研究一下马克思的整体思想是什么再来吧?研究一下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为什么而论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7 12:37:40
向楼主请教:
十五大提出的“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楼主怎么理解?是进步,还是根本没搞清基本概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7 12:58:55
qi509 发表于 2013-1-27 12:33
“实际上,把劳动价值论当作无产阶级解放的理论,并不是马克思的观点,而是蒲鲁东的观点。”

---------- ...
暴力还是非暴力,既不是由蒲鲁东决定的,也不是由马克思决定的,而是由资产阶级决定的。
无论是欧洲,还是美国,都有过用暴力镇压无产阶级反抗的时期,那时候无产阶级只能用暴力反抗暴力。后来资产阶级变得文质彬彬起来,无产阶级再采取暴力革命的手段,就显得无比愚蠢了。

至于“马克思的整体思想”,当然需要研究,不过,阁下比我更需要研究吧?甚至连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为什么而论的,这也需要“研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