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
“关于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理解”一贴的
回复(散见于28-38楼)中,对于劳动价值论进行了在不少人看来比较另类的分析,由之得出了比较另类的推论。本帖利用此推论分析当前经济学中常见的概念——GDP。为了阅读方便,首先把上述回复中的推论引用如下:
这种抽象的一个推论是: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的划分只适合体力劳动的范围,不适合脑力劳动的范围,更不适合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间的转换。至此,如果我们坚持劳动价值论的逻辑,我们就必须坚持:
1、脑力劳动不创造价值(也即脑力劳动的使用价值不是创造价值,补充一句,实际上是创造资本)。
2、脑力劳动不能量化,任何人的脑力劳动都是特殊的,不存在一般脑力劳动。
3、脑力劳动既不可能是其他脑力劳动的自乘,也不可能是体力劳动的自乘。
4、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的转化只适合与体力劳动的范围
5、如果按照习惯或常识,复杂劳动主要是指脑力劳动,简单劳动主要是指体力劳动,那么复杂劳动无法转换为简单劳动。
实际上,从这种对抽象劳动再次抽象的概念出发,还可以解决当前劳动价值论中众多的问题和谬误,在此无法一一详述。
GDP这个概念在当前经济学界可以说是最为走红的概念,它是判断一国经济发展程度和发展速度的首要指标,翻遍宏观经济学的书籍和论文,出现频率大概无有出其右者。特别是在我国,年均两位数的GDP增长速度大概是国人自豪感和幸福感的主要来源了。
在本坛中有网友强烈质疑GDP这个概念,认为其纯属西方经济学的概念,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不相容的。诚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经典著作中没有出现GDP这个范畴,可是这并不能作为反对GDP这个概念的理由。任何范畴都是理论家的创造,在《资本论》出现以前,劳动力、抽象劳动等都不是经济学的范畴,但是现在,一个真正的经济学家至少不可能无视这些概念。GDP也是一样,鉴于GDP概念在经济学中的广泛应用,在当前无视和抵触GDP这个范畴至少不是一种科学和客观的态度。重要的是我们如何运用劳动价值论来分析和审视这个范畴,从而批判地吸收其合理的内核。
GDP(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缩写)按照通常的定义是指:
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值(引自百度百科)。从劳动价值论的角度,它相当于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新创造价值的总量,即相当于新增社会价值总量这样一个概念。从GDP的统计方法来看,尽管具体方法有多种,但是各种统计方法的共同目标是使GDP的计量尽可能接近“全社会新创造价值的总量”这个GDP的真实内涵。由此看来,GDP这个范畴并非与劳动价值论水火不容,相反,它有自己确切的内涵,也并不违反劳动价值论的任何逻辑,因而完全可以纳入到劳动价值论的框架之内。
既然GDP概念在质的规定性上并无不妥,下面再从劳动价值论的角度考察其量的规定,亦即GDP的计量。从劳动价值论的角度考察GDP的计量,为了排除一些次要的干扰,首先需要明确三个前提。
(1)
计量单位使用劳动时间。在当前的经济实践中,GDP是以统一的货币单位来计量的,比如在我国是以人民币为单位计量。这种计量单位本身并不违背价值计量的原则。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说过,价值既可以使用劳动时间来计量,也可以使用货币单位来计量,二者并无本质区别。但可以肯定的是劳动时间是价值计量的初始单位,而货币只是次生的计量单位。更为重要的是,《资本论》中的货币是金属货币,其本身有价值,而当前经济实践中的货币是纸币(或电子货币),这种货币本身无价值(或价值与票面价值相比可以忽略不计),是再一次次生出来的价值计量单位。为了排除次生计量单位的影响,我们将直接使用劳动时间这个原初的价值计量单位来考察GDP的计量。
(2)
以个人劳动时间为基本的劳动时间单位(小时/人)。这是一个不言而喻的前提。劳动的最小单元为个人劳动,不会存在0.5个人的劳动时间这样的情况。但是,当代的社会劳动大多为多人协作劳动,比如像30人在同一生产线上协同劳动3小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将之计算为90小时/人。这应该是不会引起歧义的。
(3)
GDP总量为创造价值的劳动时间的总量。这个前提规定了GDP计量的范围。根据劳动价值论,只有创造价值的劳动(生产劳动)才会形成价值,也才能计入社会价值总量。因此创造价值的劳动(生产劳动)的范围决定着GDP的计量范围。
根据以上三个前提,我们在三种假定情况下讨论一国一定时期内(假定为一年)GDP的计量结果(为了讨论方便,略去对外贸易的影响;同样是为了讨论方便,我们假定就业者个人年劳动时间是个恒量)。
(一)、
假定将所有劳动都视为创造价值的劳动,再假定将所有的劳动都视为无差别的劳动,也即不管是歌唱家的劳动还是农民的劳动,不管是资本家的劳动还是工人的劳动等等,都是统一视为无差别的创造价值的劳动。在这种假定条件下,一国一年的GDP总量应该是个人年劳动时间乘以一国从业人口总量。根据这种算法我们可以得到以下推论:一国一年的GDP总量取决于一国所有行业从业人员数量,二者之间呈正比例关系。一国相邻年份GDP总量的变化取决于所有行业从业人员数量的变化,既有可能增加也有可能减少,如果一国所有行业从业人员变化的幅度很小,那么一国一年GDP总量大致可以视作一个不变的恒量。
(二)、
假定将体力劳动视为创造价值的劳动,脑力劳动视为不创造价值的劳动,再假定将所有体力劳动视为无差别的简单劳动。在这种假定条件下,因为体力劳动主要集中在工农业生产行业及生活服务行业,这些行业我们大致可以归类为第一、二产业;脑力劳动主要集中的生产服务、****、事业单位、金融服务等行业,大致可以归类为第三产业加上****(事业)机构。因此,一国一年GDP总量应该是工农业生产行业(包括少数生活服务业)的从业人员总量乘以个人年劳动时间。根据这种算法我们可以得出如下推论:一国一年的GDP总量取决于一国第一、二产业的从业人员数量,二者之间呈正比例关系。如果一国的就业结构逐年由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从而造成第一、二产业的就业人口逐年减少,那么,一国每年GDP总量的变化趋势应该是逐年减少的。
(三)、
假定将所有劳动都视为创造价值的劳动,再假定将体力劳动视为简单劳动,将脑力劳动视为复杂劳动,复杂劳动可以换算为自乘的简单劳动,且脑力劳动的技术含量越高,其复杂程度越高,其与简单劳动的换算比率越大。在这里我们仍然把第一、二产业从业人员视为体力劳动者,把第三产业和****(事业)机构的从业人员视为脑力劳动者。在这种假定条件下,一国一年GDP总量应该是第一、二产业从业人员的数量乘以个人年劳动时间,加上第三产业****(事业)机构的从业人员乘以相应的换算系数再乘以个人年劳动时间。根据这种算法我们可以得出如下推论:一国一年GDP总量既取决于就业人口总量,也取决于就业人口结构。在就业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就业人口增加,年GDP总量随之增加;在就业人口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就业结构中脑力劳动的比例增加,则年GDP总量增加。在就业人口和就业结构都不发生显著变动的情况下,年GDP总量也大致保持不变。(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