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6048 17
2009-12-19
我在“关于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理解”一贴的回复(散见于28-38楼)中,对于劳动价值论进行了在不少人看来比较另类的分析,由之得出了比较另类的推论。本帖利用此推论分析当前经济学中常见的概念——GDP。为了阅读方便,首先把上述回复中的推论引用如下:

这种抽象的一个推论是: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的划分只适合体力劳动的范围,不适合脑力劳动的范围,更不适合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间的转换。至此,如果我们坚持劳动价值论的逻辑,我们就必须坚持:
1、脑力劳动不创造价值(也即脑力劳动的使用价值不是创造价值,补充一句,实际上是创造资本)。
2、脑力劳动不能量化,任何人的脑力劳动都是特殊的,不存在一般脑力劳动。
3、脑力劳动既不可能是其他脑力劳动的自乘,也不可能是体力劳动的自乘。
4、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的转化只适合与体力劳动的范围
5、如果按照习惯或常识,复杂劳动主要是指脑力劳动,简单劳动主要是指体力劳动,那么复杂劳动无法转换为简单劳动。


实际上,从这种对抽象劳动再次抽象的概念出发,还可以解决当前劳动价值论中众多的问题和谬误,在此无法一一详述。

GDP这个概念在当前经济学界可以说是最为走红的概念,它是判断一国经济发展程度和发展速度的首要指标,翻遍宏观经济学的书籍和论文,出现频率大概无有出其右者。特别是在我国,年均两位数的GDP增长速度大概是国人自豪感和幸福感的主要来源了。

在本坛中有网友强烈质疑GDP这个概念,认为其纯属西方经济学的概念,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不相容的。诚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经典著作中没有出现GDP这个范畴,可是这并不能作为反对GDP这个概念的理由。任何范畴都是理论家的创造,在《资本论》出现以前,劳动力、抽象劳动等都不是经济学的范畴,但是现在,一个真正的经济学家至少不可能无视这些概念。GDP也是一样,鉴于GDP概念在经济学中的广泛应用,在当前无视和抵触GDP这个范畴至少不是一种科学和客观的态度。重要的是我们如何运用劳动价值论来分析和审视这个范畴,从而批判地吸收其合理的内核。

GDP(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缩写)按照通常的定义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值(引自百度百科)。从劳动价值论的角度,它相当于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新创造价值的总量,即相当于新增社会价值总量这样一个概念。从GDP的统计方法来看,尽管具体方法有多种,但是各种统计方法的共同目标是使GDP的计量尽可能接近“全社会新创造价值的总量”这个GDP的真实内涵。由此看来,GDP这个范畴并非与劳动价值论水火不容,相反,它有自己确切的内涵,也并不违反劳动价值论的任何逻辑,因而完全可以纳入到劳动价值论的框架之内。

既然GDP概念在质的规定性上并无不妥,下面再从劳动价值论的角度考察其量的规定,亦即GDP的计量。从劳动价值论的角度考察GDP的计量,为了排除一些次要的干扰,首先需要明确三个前提。

(1)计量单位使用劳动时间。在当前的经济实践中,GDP是以统一的货币单位来计量的,比如在我国是以人民币为单位计量。这种计量单位本身并不违背价值计量的原则。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说过,价值既可以使用劳动时间来计量,也可以使用货币单位来计量,二者并无本质区别。但可以肯定的是劳动时间是价值计量的初始单位,而货币只是次生的计量单位。更为重要的是,《资本论》中的货币是金属货币,其本身有价值,而当前经济实践中的货币是纸币(或电子货币),这种货币本身无价值(或价值与票面价值相比可以忽略不计),是再一次次生出来的价值计量单位。为了排除次生计量单位的影响,我们将直接使用劳动时间这个原初的价值计量单位来考察GDP的计量。

(2)以个人劳动时间为基本的劳动时间单位(小时/人)。这是一个不言而喻的前提。劳动的最小单元为个人劳动,不会存在0.5个人的劳动时间这样的情况。但是,当代的社会劳动大多为多人协作劳动,比如像30人在同一生产线上协同劳动3小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将之计算为90小时/人。这应该是不会引起歧义的。

(3)GDP总量为创造价值的劳动时间的总量。这个前提规定了GDP计量的范围。根据劳动价值论,只有创造价值的劳动(生产劳动)才会形成价值,也才能计入社会价值总量。因此创造价值的劳动(生产劳动)的范围决定着GDP的计量范围。

根据以上三个前提,我们在三种假定情况下讨论一国一定时期内(假定为一年)GDP的计量结果(为了讨论方便,略去对外贸易的影响;同样是为了讨论方便,我们假定就业者个人年劳动时间是个恒量)。

(一)、假定将所有劳动都视为创造价值的劳动,再假定将所有的劳动都视为无差别的劳动,也即不管是歌唱家的劳动还是农民的劳动,不管是资本家的劳动还是工人的劳动等等,都是统一视为无差别的创造价值的劳动。在这种假定条件下,一国一年的GDP总量应该是个人年劳动时间乘以一国从业人口总量。根据这种算法我们可以得到以下推论:一国一年的GDP总量取决于一国所有行业从业人员数量,二者之间呈正比例关系。一国相邻年份GDP总量的变化取决于所有行业从业人员数量的变化,既有可能增加也有可能减少,如果一国所有行业从业人员变化的幅度很小,那么一国一年GDP总量大致可以视作一个不变的恒量。

(二)、假定将体力劳动视为创造价值的劳动,脑力劳动视为不创造价值的劳动,再假定将所有体力劳动视为无差别的简单劳动。在这种假定条件下,因为体力劳动主要集中在工农业生产行业及生活服务行业,这些行业我们大致可以归类为第一、二产业;脑力劳动主要集中的生产服务、****、事业单位、金融服务等行业,大致可以归类为第三产业加上****(事业)机构。因此,一国一年GDP总量应该是工农业生产行业(包括少数生活服务业)的从业人员总量乘以个人年劳动时间。根据这种算法我们可以得出如下推论:一国一年的GDP总量取决于一国第一、二产业的从业人员数量,二者之间呈正比例关系。如果一国的就业结构逐年由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从而造成第一、二产业的就业人口逐年减少,那么,一国每年GDP总量的变化趋势应该是逐年减少的。

(三)、假定将所有劳动都视为创造价值的劳动,再假定将体力劳动视为简单劳动,将脑力劳动视为复杂劳动,复杂劳动可以换算为自乘的简单劳动,且脑力劳动的技术含量越高,其复杂程度越高,其与简单劳动的换算比率越大。在这里我们仍然把第一、二产业从业人员视为体力劳动者,把第三产业和****(事业)机构的从业人员视为脑力劳动者。在这种假定条件下,一国一年GDP总量应该是第一、二产业从业人员的数量乘以个人年劳动时间,加上第三产业****(事业)机构的从业人员乘以相应的换算系数再乘以个人年劳动时间。根据这种算法我们可以得出如下推论:一国一年GDP总量既取决于就业人口总量,也取决于就业人口结构。在就业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就业人口增加,年GDP总量随之增加;在就业人口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就业结构中脑力劳动的比例增加,则年GDP总量增加。在就业人口和就业结构都不发生显著变动的情况下,年GDP总量也大致保持不变。(待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12-19 13:52:46
(续上)上述三种假定所得出的结论和推论迥异。这三种假设情况的设定是具有针对性的。

第(二)种假定情况是根据我对劳动价值论的理解,亦即文首所引的推论而设定的。就我的观点来看,这种假定情况下所采取的GDP统计方法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之上,符合劳动价值论根本原则的统计方法。其得到的结果和推论是真实和科学的。但是其结果和推论却与不少人的经验感觉相悖。很多人本能的相信生产力在发展,财富在膨胀,价值量在增加,从而GDP总是在增长。尽管GDP的增长并不一定有统计数据所反映的那么快,但总不至于不增反降。但在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看来,这是一种屈服于经验而缺乏批判能力的错觉。这种错觉的形成一方面来源于在理论上混同了价值和财富,另一方面来源于实践中的货币幻觉。实际上这种错觉不需要多么高深的理论,仅仅用简单的算术计算就可以戳穿。我们这里是采用劳动时间来计量GDP总量,而实践中是采取币值来计算的。我们知道,在纸币充当交换媒介的条件下,货币增发会改变货币的实际币值,也就是说会改变货币与劳动时间的对应关系。假定以劳动时间为计量单位的GDP总量以每年2%的速度下降,而纸币的真实膨胀率(扣除了通货膨胀率)为10%,那么以货币为计量单位的GDP总量就会增长8%。就是说采取不同的计量单位,得到的结果会截然相反,这是相当荒谬的。可以说,现代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已经由马克思时代的“商品拜物教”发展为“货币拜物教”了。在纸币和金融的遮蔽之下,所有真相都是以其反面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如果说我在分析中所坚持的劳动价值论的逻辑是正确的话,那么一国年GDP总量逐渐下降的结论就是一个勿容置疑的铁律。仅就这个结论本身来看,它具有如下两层涵义:1、从社会生产的角度来看,用于满足人们物质需求的价值生产的劳动时间会逐渐缩短,这表明社会的劳动生产力在逐步提高;2、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看,体力劳动时间的逐渐缩短,意味着劳动者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用于休闲和自由自觉的智力创造活动,从而达到个性的全面发展。这是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进程相一致的。

第(三)种假定情况和第(二)种刚好相反,其假定的条件违反了劳动价值论的逻辑,但是它却符合当前大多数“专家学者”的“常识”。在这种假定条件下采取劳动时间为单位来计量价值,进而测算GDP总量实际上已经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在这种假定条件下,只有体力劳动(简单劳动)的劳动时间才会直接计入GDP总量,一旦涉及到脑力劳动(复杂劳动),就必须首先确定换算系数,然后以换算以后的劳动时间计入GDP总量。可是,各种不同的脑力劳动究竟可以换算为多少倍的体力劳动,并不存在一个公认的标准,这将导致GDP总量无法准确测算。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没有标准的地方,意见就会成为标准,也就是说,一国一年的GDP总量,想让它是多少,它就可以是多少。这样,以劳动时间来计量价值和GDP总量就变成了数字魔术。相反,在这种情况下采取货币来计量GDP总量反而相对客观一点,因为用货币来计算无需确定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换算系数,从而增加了数字魔术的难度。由此可以反观这种假定在理论上的荒谬绝伦。但是在这种假定情况下所得出的结论却与经验感觉最为符合——比如,我国GDP总量逐年增加,同时我国就业人口逐年增多,产业结构调整逐年加快。持有这种“常识”的“专家学者”们欢欣鼓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当代终于获得了重大突破,终于由纯粹的意识形态发展成为能够解释“社会现实”的经济“科学”。它还能够科学的阐明影视明星和山区老农收入差别的根本原因:影视明星比山区老农的收入高一万倍,那是因为艺术表演比手工劳动复杂一万倍。

第(一)种假定情况是对(二)、(三)两种假定情况的折衷。从其假定的条件来看,并不符合劳动价值论的客观逻辑,但是“将所有劳动都视为创造价值的劳动,将所有的劳动都视为无差别的劳动”,这既符合一个普通劳动者的朴素意识,又符合资产阶级的“人人平等”原则。不过,在这种假定条件下,年GDP总量大致相当于年就业人口的变相指标,就其本身而言,它既不能反映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不能反映社会经济的不发展。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GDP范畴有确切的内涵,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相容的,可以纳入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分析框架;
2、在所谓信用货币的条件下,以币值计算的GDP总量是虚假的,只有以劳动时间计量的GDP总量才是真实的;建立在以币值计算的
GDP总量基础之上的GDP增长速度所反映的不是社会新创造价值的增长速度,而是变相反映了交换媒介(货币等)的膨胀速度
3、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框架内,按照GDP的真实内涵,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年GDP总量会逐渐减少,至多也就是保持相对稳定,而决不可能逐渐增加。
4、从社会价值生产的角度反映经济发展,我们不能使用GDP这个范畴,而应该使用社会价值存量这个范畴,其大致的内涵应该是:社会价值存量=上期末社会价值总量+本期GDP-本期社会消费总量。这样才能真正反映经济发展程度。
5、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需要建立自己的统计指标体系,在经济学上与“国际接轨”,只能会导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析能力的削弱,最终失去生命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9 16:04:32
好文章。
你还缺少一个假设:"体力劳动"不创造价值,脑力劳动创造价值。
马克思说:一般劳动是一切科学工作,一切发现,一切发明。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652217&page=6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9 17:36:32
“只有以劳动时间计量的GDP总量才是真实的”。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1&from^^uid=65722
  我不同意上述观点,如果以劳动时间量来判断社会经济有无发展,那么,一个社会只要劳动时间总量不变,那么,就会被判定为经济无发展,而事实上,劳动时间不变经济也会极大地发展,因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劳动技术的进步,会使一个社会的财富大为增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22 15:01:09
首先要强调一个问题,现在的流行经济学界是把GDP当成生产涵数在使用,经济增长、财富增加也只有和生产涵数才有关。

然而GDP是不是生产涵数?对于持劳动价值论的人来说,它不是生产涵数。流行经济学界把它定义成像生产涵数一样的东西,根本上说就是错的,它不能代表财富的增加,只能代表在一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下商品货劳动力的增加。

在财富不会因GDP增加而增加,但多数劳苦大众(从交换整体来说,单个的国家没有意义)确会因GDP增加而变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22 15:04:12
我要再次强调的是,民众可能会因GDP增加而越来越累,而社会真正的财富确没有增加。在劳动价值论者看来价值不是计量财富的,不代表生产积累,而是计量商品货的流通劳动力的

以机器等生产资料的积累来说,假如世界发生核战被打回石器时代,但只有技术人员还在有一定的人口,完全能在十几二十年的时间生产出原有的所有机器并恢复到原有的物质文化水平(库存的机器只是最近十到二十年的,几乎每个国家的政府为了防止偷税都规定的机器的折旧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