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3244 16
2012-01-20
人的劳动就是人本身有目的的满足劳动对象需求过程的自主性行为。这个过程包括客观事实认识→价值事实认识→价值事实实现→重新对自身与环境事实认识→重新价值事实认识→重新价值事实实现。。。。。。的自主性行为活动过程。
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不在于有没有劳动,而在于这种同样都是本身有目的的满足劳动对象需求过程的自主性行为活动过程之中应用工具和环境资料的能力,这种能力即满足自身与物种的劳动生产力。
这种劳动生产力即广义的劳动力使用价值或者人的必要劳动生产率,必要劳动生产率是指在劳动对象的必要需求满足之前的劳动生产率,可以用公式:必要劳动生产率=生产量/时间表示,但是,必须注意劳动生产率并不一定总是等于必要劳动生产率,只有在前面已经说过是必须在劳动对象的必要需求满足之前的劳动生产率,即劳动对象的必要需求≥劳动生产率时,劳动生产率才是劳动主体的必要劳动生产率,否则,当劳动对象的必要需求<劳动生产率时,生产行为就不完全是必要劳动或者有用劳动,因为超过劳动对象的必要需求的部分就是多余的不必要的劳动(或者无效劳动或者无用劳动),这种劳动不是劳动者应该的行为。
劳动者在劳动的过程之中其实也是一个价值转移的过程,首先是对于自身与环境事实的认识(包括:感觉器官的信息感觉、信息加工、信息事实判断、信息价值判断、信息确定或者肯定);其次,是由自我意识主导的对于自身与环境事物的控制选择、操作、实现等等。
劳动对象可以是自身,也可以是社会甚至自然物品。①以自身为劳动对象的劳动叫做私有劳动,这种经济活动就是个人经济活动,这种劳动的目的是满足自身需求,劳动力的使用价值转化为自身(生理学意义上的本我和心理学意义上的自我)效用;②以社会上的他人或者其他社会经济系统作为劳动对象的劳动叫做社会劳动,这种劳动的目的是满足社会上他人与其他社会经济系统的需求,当社会上他人与其他社会经济系统的需求得到劳动者的满足时,劳动力的使用价值转化为社会使用价值,这实际上也是劳动者的劳动力使用价值的在社会对象上的使用价值实现,它的目的是为了为了协助社会经济系统(一般为企业、公司、社团、种族、国家等等所有人类经济系统)按照自身的社会价值规律平衡、健康、优化发展;③以外界的自然物品作为劳动对象的劳动叫做自然劳动,这种劳动的目的是满足客观事物的需求,劳动力的使用价值转化为自然使用价值,这种劳动的目的是为了协助自然经济系统(一般为生态系统)按照自身的自然价值规律平衡、健康、优化发展;
但是,从人性的自利性来说,个体总是趋利避害,追求自身使用价值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的经济系统,所以,上面所说,劳动者协助社会经济系统、自然经济系统等等按照自身的自然价值规律平衡、健康、优化发展。。。。。。最后还是要回归劳动力自身价值的再生产恢复、维持和优化发展的使用价值实现,在三个不同层次的劳动力使用价值实现过程中,以自身的(本我与自我)作为劳动对象的,个人经济活动的自己生产自己消费使用的劳动行为是最底层次的劳动力使用价值实现,而与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环境经济系统,作为劳动对象实现自身的劳动力使用价值的同时,把自身当成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经济系统的元素甚至领导者,这时,劳动力使用价值就会成为一个开放系统,而融入更加大的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经济系统之中,从中吸取养分,获得自身作为孤立的劳动力使用价值(个人生产力)系统没有办法获得的更大的使用价值,所以说,高层次的劳动力使用价值实现是与社会和自然环境之间共同协作,来达到劳动力使用价值(生产力)最大化而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成本耗费最小化人力、物力资源的状态倾向。这个与社会和自然多赢、利己利人、互惠互利、帕累托改进、物尽其用的发展、优化的过程就是劳动者的天人合一过程。
我写这些东西的目的是要告诉人们,不要把人与动物形式上一样的有目的的满足劳动对象需求过程的自主性行为活动
神密化,从而认为应该从两者的能力(能够满足自身的必要劳动或者劳动力使用价值)内容的差异方面去区分人与其它动物。
人本身就来自于是自然之中动物的一成员,只不过是目前为止发现的地球上智慧最高的动物而已,过分提高自身物种而贬低任何其它物种的说法本身就是一种类似于宣传神学的伪科学的态度,作为一个真正的唯物主义者在描述事物时应该众生平等而不应该带有有色眼镜,这种唯我独尊的态度就是唯心主义的态度,是不利于使经济学成为一门科学的。
说不定这个世界上还存在比我们地球人更加高级的动物也是有可能的,谁能说得清楚?如果这个比人类智能更高级的智能生物,有一天来到我们地球,并且把地球上当作为他们的殖民地,并且一起共同来进行经济生产,那么,人类这时作为一种相对于这些外星人来说比较低级的智能生物,人类之中的许多经济学理论就要进行修正了,因为,如果外星人把人类也可作为物,他们自己才是“人”,如果他们把这些物——地球人类的劳动可作为不可变,不会创造价值的死劳动时,不知道作为地球人类的那些所谓的经济学家们会怎么想呢?我想他们首先要做的就是马上修改他们那种人类中心主义倾向的经济学思想,因为一方面避免外星人看到这种思想而生气人类把他们可作为“物”,而另一方面,让外星人产生一种你们地球人类没有资格谈论自己是“人”,你们才是我们奴役的“物”,于是产生两种思想的斗争,当然,斗争的结果肯定是两种:第一种,外星人说服不了地球人类以确定自己的地位,觉得这种成本太高,甚至高于这些被殖民的地球人类为他们创造的劳动力使用价值存在的价值时,他们会采取消灭地球人类的方式;另一种是双方的思想家和领导人都认为斗争可能双输,因为对于外星人来说消灭地球人类需要消耗他们的武器和失去可能因为因为大家一起合作而获得更加大的使用价值的机会成本;对于地球人类来说,反抗将会被种族灭亡,因此,只有说服外星人在借助他们的更加先进的生产力系统设备(先进的生产资料与先进的生产工具)的应用过程之中,创造的比自身原来创造的劳动力使用价值更加大的使用价值,并且在这更加大的星际合作或者协助之中,交换和分配产品或者商品的使用价值,从而节约各自的劳动时间与能源等等成本耗费,来达到共同的双赢!呵呵。。。。。。继续联想之中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19220&page=7&from^^uid=717906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1-20 19:42:44
请LZ说说前沿在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0 20:22:58
那么,在回答你这个问题之前,想了解一下你认为的“前沿”是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0 22:24:53
哦呵,越来越大了啊。

前有量子经济学,后有演化理论,现在你又搞宇宙经济学,有什么原创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1 02:42:33
第一,劳动价值论目前还用不着扩展到“宇宙”,

第二,劳动生产率与生产率不是一回事,

第三,社会生产力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就如同文艺创作有“繁荣”而没有“先进”之说一样,思想和文化亦是如此,有“开放”和“包容”而没有“先进”之说一样,更没有“革命”与“反动”之区别一说,

第四,“联想”的核心是“联系”,不根据客观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而做出的“联想”,就不具有真正的学术意义,

第五,就是思考的过程总是表现为概念的递进,一个概念要紧紧地衔接下一个概念,依次顺序而行。第一个概念尚未清晰地解析,就跳进另一个概念之中,这样做就让读者找不着道,会犯迷糊。例如:“这种劳动生产力即广义的劳动力使用价值或者人的必要劳动生产率”,这句话里就有三个概念——劳动生产力、劳动力使用价值、劳动生产率,它们相互叠加在一起,来说明“必要需求满足之前的那种劳动生产率”。那么,这个“必要需求”就应当是最前置的一个概念。

第六,在古典政治经济学和马克思经济学中,以上这几个概念都已有了相应的诠释。但与您引用到这里的内涵似乎不大一样。比如:“必要需求”——在亚当·斯密那里,就是“有效需求”——亚达·斯密是第一个提出的这一概念的人【1】,并且亚当·斯密还明确地指出:“虽然劳动是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但是,商品的价值通常却不是用劳动来衡量的。确定两种不同劳动数量之间的比例常常是很困难的。仅仅靠花费在两种不同工作上的时间常常是不能确定这种比例的。工作中忍受的艰难程度的不同、工作中所用的技巧程度不同,这些都要考虑进去。”摘自《国富论》 唐日松等翻译 华夏出版社 2004年版本 第15页——第一篇《论劳动生产力逐步提高的原因及产品在不同阶层之间自然分配的顺序》——第五章:《论商品的真实价格和名义价格,或论用劳动表示的商品价格和用货币表示的商品价格 》

可是,马克思他老人家就是听不进去,非要“联想”一番,搞出来一个“抽象劳动”概念来,不为别的,就是为了“凑对”,或叫“凑数”。辩证唯物主义学说不是讲究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关系”吗?那就对了——“放之四海而皆准”嘛!所以,商品是对立统一体,生产商品的劳动也是对立统一体。小到家庭,大至社会,都是“对立统一体”——家庭内部夫妻关系就是对立统一体;社会经济形态(生产方式)——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关系也是对立统一体。社会关系(阶级关系)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更是对立统一体,以至于人的思想意识形态乃至精神文化建设,无不都是对立统一体。这些“对立统一体”的内部双方关系,都具有绝对的斗争性和绝对的对抗性的性质。对立的双方之间你死我活、斗来斗去,没完没了,最终导致统一体破裂,大家一块玩完。当“大家一块玩完”时,事物内部的矛盾就解决了、事物就发展了、就前进和进步了。

针对这样的认识“偏执”,我不得不引用江苏电视台《非诚勿扰》节目主持人孟非的口头禅:“有意思吗?!”

第七,论坛上始终弥漫着“斗争”的味道,根本就找不到什么“学术基础”。认认真真地搞研究学术,做学术积累的人,确实少。

第八,劳动价值论呀,劳动价值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内核”——马克思的“价值”概念,真的就是“起着调节和优化资源配置作用”的那个“价值”吗?【2】

万一,我说的是:万一。如果在学术争鸣中,万一证明了马克思的那个“价值”,不是经济学体系中的那个“价值”,仅仅是交换价值的一个“变种”或“转化形式”,怎么办?楼主,您想过没有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1 12:48:28
附注:

【1】

亚当·斯密:“每一种特定商品的市场价格,是受实际进入市场的商品数量与人的需求比例所支配的。这类人可被称为有效需求者,他们的需求可被称为有效需求。”.......“所有进入市场的商品数量,会自行适应其有效需求。” 摘自《国富论》 唐日松等翻译 华夏出版社 2004年版本 第28页——第一篇《论劳动生产力逐步提高的原因及产品在不同阶层之间自然分配的顺序》——第七章:《论商品的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 》

【2】

亚当·斯密:“劳动是为购买一切东西付出的初始价格,是原始货币。最初用来购买世界全部财富的不是金或银,而是劳动;财富的价值,对于那些拥有它并想用它来交换某些产品的人来说,正好等于它能使他们购买或支配的劳动的数量。”  摘自《国富论》 唐日松等翻译 华夏出版社 2004年版本 第14页——第一篇《论劳动生产力逐步提高的原因及产品在不同阶层之间自然分配的顺序》——第五章:《论商品的真实价格和名义价格,或论用劳动表示的商品价格和用货币表示的商品价格 》

亚当·斯密:“除了食物之外,衣服和住宅是人类的两大需要。最初原始状况下的土地,在衣服和住宅的原料方面所能够供给的人数,大大多于在食物方面所能够养活的人数。在改良状态下,土地优势所能够养活的人数,比它在这些原料方面所能够供给的人数更多,至少从他们需要这些原料并愿意付出代价这两方面来说是如此。所以,在第一种状态下,这些原料始终过于丰富,因而基本没有价值,或完全没有价值。在第二种状态下,经常缺少这些原料,这必然提高它们的价值。在第一种状态下,这些原料的大部分被作为废物而抛弃。在第二种状态下,所有的原料都得到了利用,需求常常得不到满足。”  摘自《国富论》 唐日松等翻译 华夏出版社 2004年版本 第91页——第一篇《论劳动生产力逐步提高的原因及产品在不同阶层之间自然分配的顺序》——第十一章:《论地租——第二节:论间或能提供地租的土地产品 》

显而易见:

第一,亚当·斯密所讲述的是,“劳动可以作为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的问题。但是,“劳动起着调节和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却是另外一回事。第二,亚当·斯密所讲述的需求原理——人类对衣食住行的这四大项的生存需求之满足,就具有一种“价值”属性。当大自然的无私馈赠已无法满足人类这些需求时,人类就要另觅它途,它途无非就是两类抉择,一是限制人口数量的增加或人为地降低人口数量,以适应大自然的供给量;

二是生产劳动,通过人类的劳动活动,制造供给量。无论人类选择哪一种,满足人类衣食住行的生存需求的东西,在人类眼里都具有“价值”属性。满足人类这些需求的大自然的馈赠物——我称之为“自然价值”,而通过人类的劳动活动,制造出可以满足人类这些需求的供给物——我称之为“需求价值”。

显然,商品经济条件下,以物或金银充当流通媒介和一般等价物的“交换价值形态”才是马克思所述的“历史性”的经济形态。劳动作为价值的唯一源泉,与劳动作为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二者并不是一回事。这就如同,尺度与长度不一样的道理是一样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