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2057 1
2013-03-29
唯心主义是人类哲学思辨的永恒主题,因为人类思想的出发点永远是自己的意识,意识对思维构筑了一个死循环和牢笼,各个文明的哲学都会映射出唯心主义,学术上对唯心主义的探讨一般比较枯燥。现代西方通过电影这种艺术手段将哲学深入到大众,很多人可能更多地通过电影而非书籍来体认唯心主义,至少电影可以激发大众对哲学的兴趣,很多电影发烧友会疯狂充电(哲学背景知识)来讨论电影。

我整理了一些经典的科幻电影,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展现唯心主义哲学,此处并非说唯心主义的是非,而是唯心主义本身就是唯物主义的镜像,而科幻电影本身恰恰从不同题材表现出镜像(比如空间的切换)本身,由镜像牵引哲学。

科幻电影可以分类出意识、精神分裂、梦境、记忆、时空、人性等题材。比如对人性的探讨,如果你在虚拟空间的经历对于你而言是真实的还是虚幻的,在虚拟空间的经历产生了人格扭曲,而这种扭曲对现实行为产生影响,那么什么是真,什么是假,这样空间之真假和心理之真假的边界在哪里?如果我们经历了这些镜像,我们真地可以区分哪里是真哪里是假?

意识空间在大脑和电脑之间切换:攻壳机动队(日本动画片,黑客帝国的灵感来源),黑客帝国,异次元骇客,感官游戏(裘洛德)、源代码、全面回忆;

精神分裂:禁闭岛;(还有很多精神分裂题材的电影,在电影中你无法区分哪段是真哪段是假)

梦境:盗梦空间,全面回忆;

时空穿越:十二只猴子,蝴蝶效应,回到未来,环形使者;

记忆:最终剪接,记忆裂痕(吴宇森);

灵魂:恐怖游轮(迷失三角洲),移魂都市;

其他:少数派报告,阿凡达,逃出克隆岛,替身行动(xchange),电子世界争霸。


人类的意识在何处?肉体(大脑)?载体?容器?意识分成机制和内容(空间)两个概念,一般我们可能在探讨意识时混淆两个概念。从机制上我们都受限于容器,容器本身已经给我们的意识构筑了死循环,但是容器的概念本身隐含了唯物,而我们探讨意识更多是基于内容概念,我们意识到的世界就是内容概念。唯心主义者会从内容之意识映射到机制之意识,也就是因为内容所以机制,这里会思维打架,正如很多电影本身的结局是开放式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3-31 12:23:02
很好的帖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