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分工是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一个源泉的话,那么交易便是这个源泉的泉眼所在。人们之所以选择了一个职业并保持下去,并不是他们的先天天赋迥异,究其根源,而是社会中人人都有交易的倾向,并且每个人都有交易的自由。斯密对人类分工生产同动物分工生产(捕猎)进行了比较,结果有些令人吃惊:在动物世界中同样有分工,然而交易的倾向和交易的活动却是人类所独有的特征。小狗要得食,就要向大狗百般谄媚已获得垂帘,架构要得食,便要向主人现出种种娇态以取悦。人类中尽管不乏阿谀奉承之辈,长远来看,交换却是人们获得其他人帮助的根本解决之道。把你的东西给我吧,同时你能从我这里拿到你想要的东西,这就是交易的通义。绝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是依靠这种手段来获取别人的帮助。正因如此,每个人才能坚守自己的职业,做他们所擅长做的事同时换取他们想要的东西。于是,“我们每天所需的食料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我们不说自己有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利。” 在一个没有交易的社会里,分工将是不明确的,一个大学教授必须要去种田和养殖,以获取自己的衣食所需。如果想将分工明确的保留下来,计划分配是一个不错的办法,然而在一个纯计划的社会中,分工应该无法继续细化,劳动生产率也无法进一步提高。因为资源有限、交易没有了自由,每个人得到的东西并不一定是他所需要和所喜欢的东西,而且做何种工作获取的成果都将相同,裁缝可以去养猪,建筑师可以去放羊,教授可以去耕田。社会生产率提高因此会受到限制,每个人所做的并不一定是自己所喜欢或者擅长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