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4375 3
2007-09-23
  合肥“要用15年左右的时间从目前的城建面积200平方公里左右、人口450万的城市规模扩张到城建面积800平方公里左右、人口1000万左右的特大城市”----这绝不是"大跃进"时的豪放派言辞,这是当今合肥市领导层作出的战略决策,并在某期<<新安晚报>>头版头条向全社会公布的发展规划……近些年,“好大”、“贪大”、“求大”、“做大”、“夸大”已经成为中国城市发展决策意识的“共识与通病”,在传统意义上的“大上海”、“大武汉”、“大广州”的称谓基础上,全国各地几乎同时出现了“大北京”、“大重庆”、“大合肥”、“大石家庄”的提法或口号,地方城市报的头版头条常常是“城市范围扩张”一类的新闻:北京“五环开通六环在建”;广州“将在南沙建设第二个新广州”;武汉“城市新环线即将连接仙桃咸宁孝感”……
      
    城市是否越大越好?最早,城市建设的“好大病”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在工业时代至后工业时代,西方社会曾普遍认为,城市的规模体现出一个国家发展和发达的水平。纽约、巴黎、伦敦、东京等特大城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纷纷涌现并闻名于世。然而好景不长,随着二次大战后环境污染、社会治安、文化价值观出现的系列倾斜直至各种“城市病”,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反思“大城市文明”所带来的“城市危机”,并着手加以解决。依据经济大师霍华德“花园城市”及卫星城的理论,20世纪50年代末,欧美国家纷纷开始在大城市周边地区建立“卫星城”,从“卧城”、“科学城”、“大学城”、“创意产业城”到各类新城,卓有成效地分解分担了大城市居住及就业等方面的压力。
      
    在发达国家逐步纠正错误的时候,我们却不幸染上了城市“好大病”,而且病得不轻,造成的一系列负面影响也越来越严重。比如,城市空气越来越浑浊,房价越来越高企,交通费支出越来越沉重,市民浪费在上下班的时间也越来越多,等等。此外,在城市生活的细部层面,老人所熟悉的有轨电车悄悄地消失了,自行车被逼到街角,步行道被临时停车挤压得狭窄扭曲,孩子们的儿童游戏场被工地重重包围,往日洒满阳光的小院却被淹没在邻近高层建筑的阴影中……
      
    经过50多年的反思与纠错,欧洲的小城市建设尤为引人注目,它的成功经验表明,“小城市”其实更美好。其一,生活环境更优美。城市小了,排污量就小了,空气可以更清新,河水更清澈,绿地可以达到50%,或者是更多,因为土地本身非常便宜。其二,房价不再高不可攀。这样,大多数人都能购买得起房子,人们的手头将更宽松,拥有多处住宅也不是遥不可及,而房子周围的环境以及设施无疑也可以更舒适、精细一些。其三,社会更和谐。因为城市很小,相关的人士彼此熟悉,不需要太多社交礼节;虽然仍旧存在贫富差距,但是富人很难向周围人表明这种成功,只能买上一辆豪华车。不过这几乎不具有实际效用,因为穿越城市,步行也只要几十分钟。其四,生活依然便利。随着商业的日渐繁荣,大型超市已将连锁店纷纷开设在小城市;也可以在周末搭车到中心城市购物,便利的高速公路使人们在当天就可以返回。没有通火车,但是最近的机场只有几十分钟的车程。
      
    上世纪80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出版了一部专著《小的是美好的》,文章称“人类需要重新回到“小的天平”,重新衡量“大城市”与“特大城市”带给我们城市生活的质量”!在世界城市之林,中国应走出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城市化之路。因为,提供中国城市化程度的主体要素并非大城市或特大城市,而是遍及中国各个角落的小城市与集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9-25 15:34:00
现在的官员不比大跃进时的官员有头脑,现代人就一定比古人有智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25 17:35:00
现在的官员的脑袋都不知道怎么了,他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25 20:59:00

城市和人一样,要有自己的层次和结构,不从根本考虑贪大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在城市现代化过程中,突出自己的特色,从根本上提升竞争力是当务之急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