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价值的概念
价值(功用或效用)是一个事物 (系統)对另一个(系統)所引起或产生的符合某种标准(目的)的效应。
价值是使系統引起或产生的运动、状态、效应发生变化的原因。但价值不能脱离事物(系統)而独立存在,某一价值主体系统获得了价值,必然有另一施加价值作用的事物(系統)存在。假设有两个事物A、B,价值关联式可以用:A→B(B←A))或B→A(A←B)表示。但两个事物A、B,不管是A→B(B←A))或B→A(A←B),引起或产生的的什么效应,它都必须是符合某一价值参照系統的某种标准效应(目的)。
二、价值的分类
以上关于价值的概念只是我对价值宠统的概括,其实要想理解价值概念的内涵及外延,根据价值转化实现的层次,又可细分为:㈠、从可能是否完全转化实现的最大潜在价值——“价值成本”;㈡、 从己经完全转化实现的价值成本部分——“价值”(功用或效用);㈢、从己经不能转化实现的价值成本部分——“价值损失”;㈣、从可能但由于系统与环境的暂时平衡或满足、合理而不能立即完全转化实现的价值成本部分——“价值剩余”(当然,如果应用不当,“价值剩余”也可能转化为价值损失)四种;
从个体与其所处的集合或系统之中的其它个体(在这里主要是指同类)间比较寻找共同点,以及个体与集合或系统整体比较寻找层次之间区别,又可细分为:㈠、①具体价值成本、②平均价值成本、③集合(或整体系统)价值成本;㈡、①具体价值、②平均价值、③集合(或整体系统)价值;㈢、①具体损失、②平均损失、③集合(或整体系统) 损失;㈣、①具体价值剩余、②平均价值剩余、③集合(或整体系统) 价值 剩余;
如果把价值参照系看作为一个能与环境系统的互动、具有回馈机制的控制系统(或耗费结构)的关系区别,我们再深入又再可以分为:㈠、①具体价值耗费成本、②平均价值耗费成本、③集合(或整体系统)价值耗费成本;㈡、①具体价值机会成本、②平均价值机会成本、③集合(或整体系统)价值机会成本;㈢ 、①具体功用价值、②平均功用价值、③集合(或整体系统)功用价值;㈣、①具体效用价值、②平均效用价值、③集合(或整体系统)效用价值;㈤、①具体功用价值损失、②平均功用价值损失、③集合(或整体系统) 功用 价值损失;㈥、①具体效用价值损失、②平均效用价值损失、③集合(或整体系统) 效用 价值损失;㈦、①具体价值功用剩余、②平均价值功用剩余、③集合(或整体系统) 功用价值剩余;㈧、①具体价值效用剩余、②平均价值效用剩余、③集合(或整体系统) 效用价值剩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9-30 16:35:40编辑过]
还是先明确一下你的概念及其关系吧?
什么是你的效用、成本与价值,它们是什么关系?
系统价值耗费成本 设为A | 系统功用(使用价值) 设为B | 系统功用(使用价值)损失 设为C | 系统功用(使用价值)剩余 设为D |
A=B十C十D | B=A-(C+D) | C=A-(B+D) | D=A-(B+C) (注:在孤立系统中D≤○) |
价值耗费成本率 设为E | 功用(使用价值)价值率 设为F | 功用(使用价值)损失率 设为 G | 功用(使用价值)剩余率L |
E=A/A=1 (注:系统仍的成本率永远都是“1”,即整体) | F=B/A | G=C/A | H=D/A |
环境系统耗费成本价值 设为I | 环境系统功用价值 设为J | 环境系统功用损失 设为K | 环境系统功用(使用价值)剩余 设为L |
I=J+K+L | J=I-( G +K) | K=I-(G+L) | L=I-(G+K) |
环境系统价值耗费成本率 设为M | 环境系统功用(使用价值)率 设为N | 环境系统功用(使用价值)损失率 设为O | 环境系统功用(使用价值)剩余率 设为P |
M=I/I=1 | N=G/I | O=K/I | P=L/I |
大系统价值耗费成本(或广义价值耗费成本) 设为Q | 大系统功用(使用价值) 或广义功用(使用价值) 设为R | 大系统功用(使用价值)损失 或广义功用(使用价值)损失 设为S | 大系统功用(使用价值)剩余或广义功用(使用价值)剩余,设为T (注:在在开放系统中M大于、小于或等于○都有可能) |
① Q=R+S+T ② Q=A+I →③R+S+T=A+I | ① R=Q-(S+T) ② R=B+J →Q-(S+T)=B+J | ① S=Q-(R+T) ② S=C+K →Q-(R+T)=C+K | ① T=Q-(R+S) ② T=D+L →Q-(R+S)=D+L |
大系统价值耗费成本率(或广义价值耗费成本)率 设为U | 大系统功用(使用价值) 率 或广义功用(使用价值) 率 设为V | 大系统功用(使用价值)损失率 或广义功用(使用价值)损失率 设为W | 大系统功用(使用价值)剩余率 或广义功用(使用价值)剩余率 设为X |
U=Q/Q=1 | V=R/Q | W=S/Q | X=S/Q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1 21:44:39编辑过]
你的概念是不明确的,你的概念之间的关系是混乱的。
成本是生产范畴的概念,价值与效用则是人与物的关系概念,效用是人与物之间关系质的界定,价值是人与物之间关系量的界定。它们三者根本不具有确定的关系。
别拿一些你认为成熟的东西来让别人去看,你自己解释一下罢,因为你只按你自己的思路,而你的思路是建立在系统能与耗费的关系问题,如果你研究这一类问题,请参考熵、耗散结构,别再浪费价值概念了?
系统价值耗费成本 设为A | 系统功用(使用价值) 设为B | 系统功用(使用价值)损失 设为C | 系统功用(使用价值)剩余 设为D |
假设动力系统的功用是动力(如发动机)部分,那么它的耗费成本是多少,它的功用又如何损失的。别把质与量搞混了。量可以相加而质是不能够相加的。
系统成本是制造该系统的生产费用,而功用是该系统所能够发挥的作用,如果系统成本大于系统功用,那么,人们生产该系统有何用。
你的概念是不明确的,你的概念之间的关系是混乱的。
你能否指出这些概念之间关系的混乱或不含罗辑之处吗?
成本是生产范畴的概念,价值与效用则是人与物的关系概念,效用是人与物之间关系质的界定,价值是人与物之间关系量的界定。它们三者根本不具有确定的关系。
成本是生产范畴的概念?说明你还未了解生产范畴的成本概念只是一种耗费成本,它不能够代表整个成本概念的内涵。你可看《狭义的价值成本与广义的价值成本 》。
别拿一些你认为成熟的东西来让别人去看,你自己解释一下罢,因为你只按你自己的思路,而你的思路是建立在系统能与耗费的关系问题,如果你研究这一类问题,请参考熵、耗散结构,别再浪费价值概念了?
我并没有认为这些东西来让别人去看就以为成熟的,相对正是因为自认为还有不足,才到处展现出来,按受你们的批判、赐教呀!我的思路是建立在系统能与耗费的关系问题,不错!
关于熵的概念我以为其实也是价值概念,它们也应该可以用我那些概念中的价值损失或价值损失率或(边际价值损失率及边际价值损失);与之相对的还有“火用”这个概念,早先对价值论的研究正是从这方面入手的。在下发明那些价值概念正是想打通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因此,我的价值论属于广义的价值论!明白了吧?价值(功用或效用):即价值可分为功用与效用两种,功用是指参照系统付出的价值耗费成本被目标系统吸收己经转化为有用部分价值;效用是指参照系统吸收环境系统的价值流向且己经转化为有用部分的价值,两者不同,但是价值的两面,功用属客观价值概念,效用属主观价值概念,当然,属主观价值概念的效用也有层次之分;
效用价值即是效用。如果把价值参照系看作为一个能与环境系统的互动、具有回馈机制的控制系统(或耗费结构)的关系区别,我们再深入又再可以分为:价值耗费成本与价值机会成本两大类,当然,还可再分,己经说得够多了,暂不多说了。
我说的就是不要老叫别人看你的这个那个的,就是因为你自己按你自己的思路去走,别人是不易理解的。所以还请你自己解释吧?
关于熵的概念我以为其实也是价值概念,它们也应该可以用我那些概念中的价值损失或价值损失率或(边际价值损失率及边际价值损失);与之相对的还有“火用”这个概念,早先对价值论的研究正是从这方面入手的。在下发明那些价值概念正是想打通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因此,我的价值论属于广义的价值论!明白了吧?
你知道什么是熵吗?什么是价值吗?熵是系统内部的能量状态描述,而价值是系统与系统环境关系的描述,虽然系统内的态与环境与关系,但什么时候系统内部的存在态与不能够与系统与系统环境的关系相等同。
系统价值耗费成本 设为A | 系统功用(使用价值) 设为B | 系统功用(使用价值)损失 设为C | 系统功用(使用价值)剩余 设为D |
假设动力系统的功用是动力(如发动机)部分,那么它的耗费成本是多少,它的功用又如何损失的。别把质与量搞混了。量可以相加而质是不能够相加的。
系统成本是制造该系统的生产费用,而功用是该系统所能够发挥的作用,如果系统成本大于系统功用,那么,人们生产该系统有何用。
你这是扯到那去了?我说的是价值耗费成本而不是价格耗费成本,价格与价值是不同的。而且,这里所说的“价值”是指具体的功用或效用,当然也不是指马克思的“价值”概念,你还是看一下《物品(系统)功用价值与健康医学的经济学原理 》吧,里面的系统成本正是价值耗费成本。
价值(功用或效用):即价值可分为功用与效用两种,功用是指参照系统付出的价值耗费成本被目标系统吸收己经转化为有用部分价值;效用是指参照系统吸收环境系统的价值流向且己经转化为有用部分的价值,两者不同,但是价值的两面,功用属客观价值概念,效用属主观价值概念,当然,属主观价值概念的效用也有层次之分;
对照此说,功用与效用的系统内外之分,那么你的价值概念更加混乱,那么你的价值究竟是功用,还是效用,还是效应,但概念只能是其一,如若为三,那么,就要违犯逻辑的同一律。
你这是扯到那去了?我说的是价值耗费成本而不是价格耗费成本,价格与价值是不同的。而且,这里所说的“价值”是指具体的功用或效用,当然也不是指马克思的“价值”概念,你还是看一下《物品(系统)功用价值与健康医学的经济学原理 》吧,里面的系统成本正是价值耗费成本。
自己的逻辑问题,说别人扯的不是地方,你的价值不是效用、功用吗?我正是按你的效用和功用价值概念套的.
看不出来吗?复述一遍:
假设动力系统的功用是动力(如发动机)部分,那么它的耗费成本是多少,它的功用又如何损失的。别把质与量搞混了。量可以相加而质是不能够相加的。
系统成本是制造该系统的生产费用,而功用是该系统所能够发挥的作用,如果系统成本大于系统功用,那么,人们生产该系统有何用。
你知道什么是熵吗?什么是价值吗?熵是系统内部的能量状态描述,而价值是系统与系统环境关系的描述,虽然系统内的态与环境与关系,但什么时候系统内部的存在态与不能够与系统与系统环境的关系相等同。
能否说请楚点?但这应是狭义的熵,与我理解的广义的熵不同。广义的熵不仅以天文学家们所谓的“宇宙”作为参照系,还包括以这个“宇宙”中的具体事物(包括:物质、能量、信息形式的系统)作为参照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2 10:42:16编辑过]
对照此说,功用与效用的系统内外之分,那么你的价值概念更加混乱,那么你的价值究竟是功用,还是效用,还是效应,但概念只能是其一,如若为三,那么,就要违犯逻辑的同一律。
不是我的价值概念混乱,而是你犯了许多人都犯的执其一头以为全部的偏见,无视系统与环境辩证对立的两面:即有系统对环境的付出也有系统对环境吸收,是互动的。举个例子:A冻得要命,B给A揍近靠着传递体温,这个过程B散发出的热为100(价值耗费成本),传递过程中经空气流走的热为50(价值损失),被衣服储存的热为20(可能再利用的剩余价值),帮助A解冻的热为:100-(50+20)=30,假如,这30个单位的热量刚好符合A解冻的标准。以B为参照系,那么,我们说B对A的功用为30。换个说法,再假如,以A为参照系,那么,我们说B对A的效用为30。请问这两种说法有何不同?同一也!其它以此类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1 23:55:36编辑过]
注意:如果不引入价值参照系,并以这个价值参照系为中心,得确容易“混乱”,许多人看我文章觉得难以理解,正是因为没有了解系统之间价值状态运动变化的相对性,没有确立价值参照系这个前提,这个非常重要。比如,牛顿的物理学理当初建立时,许多理论到外星或就不管用了,何也?正是因为只以地球作为参照系的缘故,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侧克服这一难题。
欢迎大家明早继续讨论。
自己的逻辑问题,说别人扯的不是地方,你的价值不是效用、功用吗?我正是按你的效用和功用价值概念套的.
看不出来吗?复述一遍:
假设动力系统的功用是动力(如发动机)部分,那么它的耗费成本是多少,它的功用又如何损失的。别把质与量搞混了。量可以相加而质是不能够相加的。
系统成本是制造该系统的生产费用,而功用是该系统所能够发挥的作用,如果系统成本大于系统功用,那么,人们生产该系统有何用。
你这里所说的生产费用是货币价格成本,不是我所说的价值成本,我在上面己说清,当然,价格与价值(指是效用、功用)没有可比也不可以相加,这是正确的,如果把价值(指是效用、功用)估价转化为社会价格的货币形式问同一化,则又具有可比也可以相加了,看来你还未理解我所说的价格成本与价值成本之分。价格是虚的,价值才是实实在在的东西。
价值(功用或效用)是一个事物 (系統)对另一个(系統)所引起或产生的符合某种标准(目的)的效应。
价值定义太过泛化。实际上,价值意义只是针对人而言的,而不宜针对所有事物。
另外,为什么将价值定义为“一个事物对另一个事物所产生的符合某种目的的效应”?为什么事物产生这种效应即认为是有价值的?物品总是有这样那样的功用或效用,但它为什么呈现为价值功用与效用?
价值定义太过泛化。实际上,价值意义只是针对人而言的,而不宜针对所有事物。
你认为我所定义的价值概念太过泛化吗?其实,我并无意创新,这些概念都可以在许多经济学或经济学以外的学科中找类似的陈述,我不过是把所有价值概念统一在一套概念系统中而己.
针对人而言的只是以人类为价值参照系人类价值,它是广义价值中的一个特例,人是自然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因此,广义(自然)价值法则体现在人类身上即表现为人系的价值法则。用类似于国学中道家的思维:正是人道也是自然之道的体现吧。
另外,为什么将价值定义为“一个事物对另一个事物所产生的符合某种目的的效应”?为什么事物产生这种效应即认为是有价值的?物品总是有这样那样的功用或效用,但它为什么呈现为价值功用与效用?
广义的价值概念是:系统与环境的不平衡而产生的相互作用关系,这是由于系统与环境的差异(即不同一性)引起的,当然,如果一个系统与环境不存在差异,将不存在价值差异或价值同一。一个事物对另一个事物与系统与环境是一个意思,价值的产生正是事物与事物(或系统与系统)的差异(即不同一性)引起的,如果一个事物(或系统)与环境系统出现差异(即不同一性),那么,为了使本事物(或系统)在环境系统中继续稳定的存在与发展下去,系统与另一个事物(或环境系统)必须产生交换(包括自然交换与社会交换),产生交换就会有得失,但每一具体事物(或系统)之间的标准是不一样的,符合这种参照系统标准的状态或效应的自确定便是参照系的效用,被其交换对象确定的为功用。这种不一样的标准在不同的参照系中在体现为不同的功用或效用。功用或效用是站在不同参照系的角度陈述参照系统标准的状态或效应的自确定与被确定的概念。
另,须明白在下所说的功用其实就是广义的使用价值,效用也是广义的效用,即被参照系统被确定的标准或优化效应,这是系统力求继续存在、保持稳定发展的目的体现。
传统的价值概念大都以人为参照系,这是一种人择法则,过于强调这种法则的理论便是人本主义的理论。只要不太过很,我不反对,但同时我们又要理解自然也会选择,因此,只有做到懂得一方面与自然环境(应该说是自然环境中的其它同一价值竞争物种或环境系统)博奕,另一方面又要顺应自身所处的更高层次的环境系统(或与其它具有共同敌人不同利益的价值物种或环境系统合作),这样的物种才可能长存。
回楼主:
希望楼主明白这样一个逻辑,你的价值概念再广,他也必须是同一的,他不能既是这,又是那,你看你的价值概念——效用、功用、效应,这是你明确说明的三个,从你的应用中成本也应该是你的价值概念之一,能量态——熵也可能是你的价值概念,你就可能有五个价值概念,这不叫广,这是混乱,广义是指范畴上的广,如人比男人或女人的概念范围要广!!!
你不仅仅体现在你的概念混乱上,你尚体现在你的概念不准确上,给你提醒你尚不觉,如效用,它是质的概念,你如果要加,也必须用效用量才能相加。你的这几个概念可以说没有一个能够相容的,你的成本、能量是事物量的概念,你的效用、功用是事物性质的概念,而你的效应则是一种事物发生发展结果的性质。如果以你的广法,你的价值概念尚不够广,你尚没有包括的东西多着呢?你没有包括机器、开机器、人、杀人、孩子、生孩子等等呢?做学问是严格的事。
你的文章不容易理解不仅仅在于以上两个方面,更关键的还在于你强奸概念,比如你的熵概念、成本概念,没在明确说明的情况下无缘无故地什么广义化;再如你上面的价值与价格概念的说明,随便说生产费用是“货币价格成本”,后面又说价格是虚的,那么,也就是说生产费用是虚的了。任何概念的确立都要经过严格的论证和说明,不要太随便了;再如,你的例子,AB能量的传递问题,你的价值概念显然是能量态——熵,而你却把熵流当作熵来应用,你的价值是热能(不含方向)也就罢了,而不要把热能的传递(含方向)当作价值,我们不能把生孩子和孩子等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2 23:56:26编辑过]
回楼主:
希望楼主明白这样一个逻辑,你的价值概念再广,他也必须是同一的,他不能既是这,又是那,你看你的价值概念——效用、功用、效应,这是你明确说明的三个,从你的应用中成本也应该是你的价值概念之一,能量态——熵也可能是你的价值概念,你就可能有五个价值概念,这不叫广,这是混乱,广义是指范畴上的广,如人比男人或女人的概念范围要广!!!
你不仅仅体现在你的概念混乱上,你尚体现在你的概念不准确上,给你提醒你尚不觉,如效用,它是质的概念,你如果要加,也必须用效用量才能相加。你的这几个概念可以说没有一个能够相容的,你的成本、能量是事物量的概念,你的效用、功用是事物性质的概念,而你的效应则是一种事物发生发展结果的性质。如果以你的广法,你的价值概念尚不够广,你尚没有包括的东西多着呢?你没有包括机器、开机器、人、杀人、孩子、生孩子等等呢?做学问是严格的事。
你的文章不容易理解不仅仅在于以上两个方面,更关键的还在于你强奸概念,比如你的熵概念、成本概念,没在明确说明的情况下无缘无故地什么广义化;再如你上面的价值与价格概念的说明,随便说生产费用是“货币价格成本”,后面又说价格是虚的,那么,也就是说生产费用是虚的了。任何概念的确立都要经过严格的论证和说明,不要太随便了;再如,你的例子,AB能量的传递问题,你的价值概念显然是能量态——熵,而你却把熵流当作熵来应用,你的价值是热能(不含方向)也就罢了,而不要把热能的传递(含方向)当作价值,我们不能把生孩子和孩子等同。
哦,我想起来了,你就是几个月前与我讨论《价格的本质与产生 》那位呀!
老兄!做学问不严格的事是你吧?我叫你看我以前那几篇文章,你又不看,在这里咬文嚼字、断章取义,我所说的概念不是你所理解的这些,如果你不明可以问嘛,我可不想用我的这些你还不大明白理论来强奸你,强扭的瓜是不甜的,因为,我自知越是这样,就容易使人拒绝。
不说这些了,只是,我有点建议,那就是不要把你自己的理解来强奸我,记我们在讨论《价格的本质与产生 》时,你说单价就是价格,而我说价格包括:单价、平均价格、总价格等等也是如此争论不休的,就像你上面所说的“如人比男人或女人的概念范围要广”这是从人的性别区分,女人或男人两者任何一个概念都属于人的概念范围,单价的概念属于人的概念范围,如今,我们又在这里争论价值这个概念,也一样,价值关系当然包括参照系与环境系统的效用关系、功用关系、价值成本关系等等的,虽然说效用、功用、价值成本、价值损失、价值剩余等有区别,它们代表不同意义。但在性质上却相通的,比如,价值成本、价值损失、价值剩余指的就是价值的成本、价值的损失、价值的剩余。另,从它们的一些比率:效用/价值成本、功用/价值成本、价值成本/价值成本可以得概率上的确定性。
上面的文字理论表达可能太难懂,请看我一年前写的一篇有关价值与熵方面的比较通俗的文字,不过,下面我以人做为价值参照系,这次希望你能明白:
需要和价值与边际效用以及功用(能)的关系
首先,试问什么是需要和价值?对于这2个问题不知难倒古今多少专家学者,然而至今未有令人满意的答案。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或说明这个概念,本人也写过几篇文章,但总觉得不够通俗,现为了把这个这个概念变得够通俗易懂,在这里,将用比喻、类比的手法来论述,并顺便介绍一下与边际效用以及功用(能)的关系。
在进论证之前先问各位看官几个问题进而了解一下“需要”的概念:1、假设某科学专家小组,要做一个实验,把一个人裸着全身关在一个恒温的房间中,这个房间是作为实验用的,房里设有(有温度双向调节功能)中央空调,室内温度可以让专家随意控制,但控制的开关设在室外,只有专家可以掌握。现专家通过各种先进科学仪器检测以及询问他的心理感觉、反复测试、比较多数次之后,最后统计得出比较符合他自己的最舒适环境温度为30摄氏度,并告诉他这是他自己的最舒适环境温度(下面,假如不考虑其它原因或条件不变能的情况下,把这种符合自己的最舒适环境温度跟自己的最佳生理状态同等看待);设为标准状态!
而后专家又在30摄氏度的起点通过控制释放热气升高室内温度,使室内温度达到他的身体不适为止,或继续加温,超过他个人身体所能承受的极限。又通过各种先进科学仪器检测以及询问他的心理感觉、反复测试、比较多数次之后,最后统计得出他再升温可能受伤害的环境温度(假设)为80摄氏度;并告诉他这是他自己的最多能承受的再升高就可能伤害的环境温度。
最后专家又在30摄氏度的起点通过控制释放冷气降低室内温度,使室内温度达到他的身体不适为止,或继续降温,超过他个人身体所能承受的极限。又通过各种先进科学仪器检测以及询问他的心理感觉、反复测试、比较多数次之后,最后统计得出他再降温可能受伤害的环境温度(假设)为零下20摄氏度;并告诉他这是他自己的最多能承受的再降低就可能伤害的环境温度。
又如果这个人就是您!假如您在下面的实验过程中随时可以通过随身所带的温度计观察室内环境温度,那么在面对下面的情况时,您如何做?我来提几个问题:
(1)首无,假如您可以通过随身所带的温度计观察室内环境温度,看到水银所达的刻度上刚好升向高于30—80摄氏度范围内,因为这种环境温度高于您自己的最舒适环境温度,从而使自己身体产生不舒适的不平衡状态。而这种自身最舒适环境温度与环境温度所产生不舒适的不平衡状态的正是环境温度-自身最舒适环境温度(30摄氏度)=温度热能差,在30摄氏度向80摄氏度上升的过程时,由于环境室温越来越高,温度热能差也就越来越大,而生理上的不舒适感也越来越明显,由于在实验过程中您总是随时可以通过随身所带的温度计观察到室内环境温度,知道温度计观察到室内环境温度离自身最舒适环境温度越来越高,由于您知道室内温度控制的开关设在室外,只有专家可以掌握,心理状态可能会程显出焦急、心慌等紧张状态,人体整体结构状态开始混乱无序或熵递增,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室温降低或使自己体温降低,长久下去将可能引起自身受热过头引起伤害,这时您为了不想受到这种身体不平衡状态或室温超过自己的最多能承受的再升高就可能伤害的环境温度极限而影响健康,所以,便产生了为维持自己的最温舒适环境温度--30摄氏度的需要和动机,当这种需要和动机达到一定的阀值时,就会推动身体感应器编码、神经系统译码和反馈过程控制行为:可能用减少运动消耗自身热能使自己的身体降热,可能是您通过信息传递给专家,让他降低温度,当然,也不排除您当时因为情绪过度激动把室内的中央空调毁坏,不过以上的行为不过是达到需要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最终、真正应该去满足的需要目的是:使房间启动该中央空调的冷气装置,以释放冷气使室内的温度与受热的体温温度都维持在自身最舒适环境温度范围内,避免可能伤害的环境温度极限而影响健康。而要达到这种需要目的的量,也是消涂您最舒适环境温度与环境温度的温度热能差所要的冷气能量(或负熵流量)。 而这种需要便是您自身最舒适环境温度与环境温度热能差造成的产生不平衡状态。
(2) 假如您可以通过随身所带的温度计观察室内环境温度,看到水银所达的刻度上刚好升向低于30——零下20摄氏度范围内,因为这种环境温度低于您自己的最舒适环境温度,从而使自己身体产生不舒适的不平衡状态。而这种自身最舒适环境温度与环境温度所产生不舒适的不平衡状态的正是环境温度-自身最舒适环境温度(30摄氏度)=温度冷能差,在30摄氏度向零下20摄氏度下降的过程时,由于环境室温越来越低,温度冷能差也就越来越大,而生理上的不舒适感也越来越明显,由于在实验过程中您总是随时可以通过随身所带的温度计观察到室内环境温度,知道温度计观察到室内环境温度离自身最舒适环境温度越来越低,由于您知道室内温度控制的开关设在室外,只有专家可以掌握,心理状态可能会程显出焦急、心慌等紧张状态,人体整体结构状态开始混乱无序或熵递增,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室温降低或使自己体温升高,长久下去将可能引起自身受冻过头引起伤害,这时您为了不想受到这种身体不平衡状态或室温低过自己的最多能承受的再降低就可能伤害的环境温度极限而影响健康,所以,便产生了为维持自己的最舒适环境温度——30摄氏度的需要和动机,当这种需要和动机达到一定的阀值时,就会推动身体感应器编码、神经系统译码和反馈过程控制行为:可能用减少运动消耗自身热能使自己的身体升温,可能是您通过信息传递给专家,让他升高温度,当然,同样也不排除您当时因为情绪过度激动把室内的中央空调毁坏,不过以上的行为不过是达到需要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最终、真正应该去满足的需要目的是:使房间启动该中央空调的热气装置,以释放热气使室内的温度与受冻的体温温度都维持在自身最舒适环境温度范围内,避免可能伤害的环境温度极限而影响健康。而要达到这种需要目的的量,也是消涂您最舒适环境温度与环境温度的温度冷能差所要的热气能量(或负熵流量)。 同意这种说法吗?
我们由此可见,首无,人(系统)自身的标准与环境的差距是不平衡状态的根源,而维持这种系统自身标准与环境的平衡状态(确定性)或消除系统自身与环境的不平衡状态(不确定性)的愿望和企图便称之为系统的需求(需要),为满足这种需要的实际的量便是需求(需要)量。在(1)例子中是指冷能,在(2)例子中却是指热能了,可见物品(系统)对主体的有用性或能满足主体需要的特性,是它(他)对主体是否有价值的根据!
当然,通过上面这2个例子,我是以“您”为参照主体论述人体系统处在高于或低于自身体温的两种相反环境中,自身标准与环境如何产生不平衡状态的根源以及维持这种系统自身标准与环境的平衡状态(确定性)或消除系统自标准与环境的不平衡状态(不确定性)的方法。实际上需要的主系统不仅仅是指人,它(他)可以是物、也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组织、也可以是集团、也可以是社会系统······;等等。同样道理,在这里我又以个人为例子,把他看作一个开放系统,运用系统的相似性、同态原理来类比、泛指、所有存在系统。以便为大家提供一个视角窗口,以使根据我上面的论述举一反多!根据这个原理,个人参与的组织、集团、社会系统······等等更高层次的环境系统的需要标准或目标实现的一致或统一,也是个人-自我需要目标实现的扩充或作为“大我”需要的表现。那么,这跟广义价值又有何关系呢?
下面我们再来了解价值的概念:我的答案:广义的价值是:参照主体获得的环境的有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程度或参照客体作用于主体的有用物质、能量和信息(广义负熵流)。如上面的例子中您为了维持身体的最舒适环境温度,是防止身体不平衡状态(不确定性)的发生,避免不平衡状态(不确定性)引起的健康损害,产生了在第1例子中降温(输入冷能)和第2例子中的升温(输入热能)来达到调节到身份所能适应的最佳状态。这两种冷热不同的能都是环境系统输入的功用价值。而您身体体温在环境系统输入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功用下引起的符合环境优化效应或需要的满足程度就是效用价值。在这里以衡量功用价值为例:以“您”为参照主体论述人体系统处在高于或低于自身体温的两种相反环境中,当您处在第(1)例子中,最舒适环境温度30摄氏度向80摄氏度上升的过程时,为避免可能伤害的环境温度极限而影响健康。您会使房间启动该中央空调的冷气装置,以释放冷气使室内的温度与受热的体温温度都维持在自身最舒适环境温度范围内,并最终傍得以实观。那么,中央空调的冷气装置,以释放的冷气对室内的温度与受热的体温温度产生的功用就是中央空调的功用价值;而当您处在第(2)例子中,最舒适环境温度30摄氏度向零下20摄氏度下降的过程时,为避免可能伤害的环境温度极限而影响健康。您会使房间启动该中央空调的冷气装置,以释放热气使室内的温度与受冻的体温温度都维持在自身最舒适环境温度范围内,并最终傍得以实观那么,中央空调的热气装置,以释放的暖气对室内的温度与受热的体温温度产生的功用也是中央空调的功用价值,这是从释放的热气使室内的温度客观的观察。但从的您的边际效用出发,在第(1)例子中,并不是使室内的温度与受热的体温温度降得越冷越好,只有在从80摄氏度向30摄氏度下降时边际效用才可能递增,达到30摄氏度再下降就边际效用递减了;在第(2)例子中则相反。
如果还看不明,我再通俗点:有两类系统包括(自然系统和人工系统)A和B相互联系(A为参照主体系统),A方对于B方的输入、做功(负熵流)所引起A自身需要的满足(系统的结构优化效应)程度 为B对A的效用价值,;而A方向B方的输出、做功【(火用)的付出】引起B方需要的满足(系统的结构优化效应)程度为A对B功用、功能价值。反之对于B方来说也一样,看我们的立足点(参照主体系统)是A还是B而言。以上便是我的价值相对论。
由此可见,价值环境系统是相对于参照主体系统需要而言的功用(或效用)性。对某物的需要是某物价值的根源!而某物与主体的价值则是满足或被满足的价值关系!系统的不平衡状态(需要)有多大,其间所隐含的价值可能有多大!
当然,我也从不认为自己的理论就是真理,有些文字概念表达可能不恰当会导致 您的误解,正所谓道可道,非常道,道出来的东西是虚(是实在的信息表现)的,同样,言也不能尽意,我意想的大家也不能全了解,反之也然。不过,有异见是正常的,但我只想通过语言文字这一思维工具来通过论坛这个平台达我们之间思维的某部分共振,进而多同少异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3 11:29:38编辑过]
回楼主:
如果以你的广法,你的价值概念尚不够广,你尚没有包括的东西多着呢?你没有包括机器、开机器、人、杀人、孩子、生孩子等等呢?
不过,说真话,到目前为止在下还的确很少(可能没有)发现不能用我的价值论分折的。你能否举出一个具体事件?我可以试试。(当然,有个前提,分折的事物必须是我能理解的。)
不然你写这几个文字不着边际,的确不知如何分折起。[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3 13:00:01编辑过]
不过,说真话,到目前为止在下还的确很少(可能没有)发现不能用我的价值论分折的。你能否举出一个具体事件?我可以试试。(当然,有个前提,分折的事物必须是我能理解的。)
不然你写这几个文字不着边际,的确不知如何分折起。这个问题前面已经回答你了,不着边际吗?你也知道不着边际呢?希望你仔细看一下前一篇回复,不要再贴那种我已经回答的问题。我把对你上两贴的回复再摘抄下来:“再如,你的例子,AB能量的传递问题,你的价值概念显然是能量态——熵,而你却把熵流当作熵来应用,你的价值是热能(不含方向)也就罢了,而不要把热能的传递(含方向)当作价值,我们不能把生孩子和孩子等同。”
说实话,
希望楼主明白这样一个逻辑,你的价值概念再广,他也必须是同一的,他不能既是这,又是那,你看你的价值概念——效用、功用、效应,这是你明确说明的三个,从你的应用中成本也应该是你的价值概念之一,能量态——熵也可能是你的价值概念,你就可能有五个价值概念,这不叫广,这是混乱,广义是指范畴上的广,如人比男人或女人的概念范围要广!!!
你不仅仅体现在你的概念混乱上,你尚体现在你的概念不准确上,给你提醒你尚不觉,如效用,它是质的概念,你如果要加,也必须用效用量才能相加。你的这几个概念可以说没有一个能够相容的,你的成本、能量是事物量的概念,你的效用、功用是事物性质的概念,而你的效应则是一种事物发生发展结果的性质。(你不能把事物的量与事物的质,及事物发生发展的结果等同)如果以你的广法,你的价值概念尚不够广,你尚没有包括的东西多着呢?你没有包括机器、开机器、人、杀人、孩子、生孩子等等呢?(这是指你对概念的错误的离谱的广法,如同下述把孩子和生孩子做为同一概念来应用)。
你的文章不容易理解不仅仅在于以上两个方面,更关键的还在于你强奸概念,比如你的熵概念、成本概念,没在明确说明的情况下无缘无故地什么广义化;再如你上面的价值与价格概念的说明,随便说生产费用是“货币价格成本”,后面又说价格是虚的,那么,也就是说生产费用是虚的了。任何概念的确立都要经过严格的论证和说明,不要太随便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3 16:08:31编辑过]
这个问题前面已经回答你了,不着边际吗?你也知道不着边际呢?希望你仔细看一下前一篇回复,不要再贴那种我已经回答的问题。我把对你上两贴的回复再摘抄下来:“再如,你的例子,AB能量的传递问题,你的价值概念显然是能量态——熵,而你却把熵流当作熵来应用,你的价值是热能(不含方向)也就罢了,而不要把热能的传递(含方向)当作价值,我们不能把生孩子和孩子等同。”
说实话,
希望楼主明白这样一个逻辑,你的价值概念再广,他也必须是同一的,他不能既是这,又是那,你看你的价值概念——效用、功用、效应,这是你明确说明的三个,从你的应用中成本也应该是你的价值概念之一,能量态——熵也可能是你的价值概念,你就可能有五个价值概念,这不叫广,这是混乱,广义是指范畴上的广,如人比男人或女人的概念范围要广!!!
你不仅仅体现在你的概念混乱上,你尚体现在你的概念不准确上,给你提醒你尚不觉,如效用,它是质的概念,你如果要加,也必须用效用量才能相加。你的这几个概念可以说没有一个能够相容的,你的成本、能量是事物量的概念,你的效用、功用是事物性质的概念,而你的效应则是一种事物发生发展结果的性质。(你不能把事物的量与事物的质,及事物发生发展的结果等同)如果以你的广法,你的价值概念尚不够广,你尚没有包括的东西多着呢?你没有包括机器、开机器、人、杀人、孩子、生孩子等等呢?(这是指你对概念的错误的离谱的广法,如同下述把孩子和生孩子做为同一概念来应用)。
你的文章不容易理解不仅仅在于以上两个方面,更关键的还在于你强奸概念,比如你的熵概念、成本概念,没在明确说明的情况下无缘无故地什么广义化;再如你上面的价值与价格概念的说明,随便说生产费用是“货币价格成本”,后面又说价格是虚的,那么,也就是说生产费用是虚的了。任何概念的确立都要经过严格的论证和说明,不要太随便了。
请问你所说的“AB能量的传递问题”中的“能量”是热力学的热能吗?你能解释一下能量态是什么意思吗?“能量态——熵”是否就是你所说的熵?它与负熵、“火用”等有何联系,熵流又是什么?我的价值概念显然是能量态——熵?我的价值概念几时成了熵?我的价值是热能(不含方向)?A→B或A←B中的箭头的“←”和“→”不是方向是什么?我有说过AB之间的价值传递只是能量的问题吗?我上面的例子用热、温度等来描述价值传递,只是为了让人明白我的价值公式原理而己,没想你的如此理解,我只能苦笑,我又什么说我对熵概念是广义的,因为,熵概念到现在就争论不体,有几种解释,你的熵概念是以谁为基标的?清给我解释清楚我们再谈吧!
另外,不要再贴那种我已经回答的问题。这样只会耗大家的时间;同时,我希望你能正面回答我的问题,不要老是避而不答,比如,你认为我的价值论不行,你可以举认为我不能解释的具体事件来为难我,我希望你能用事实来证伪,而不是用自己的单方逻辑认为如何如何。好吗!
下面是我从系统的纵向层次、对功用目标系统的耗费、付出的角度方面归纳的部分价值公式列表,如果你认为我的价值论概念太混乱的话,只要推出一个公式不正确,所有的公式将错误!
系统价值耗费成本 设为A | 系统功用(使用价值) 设为B | 系统功用(使用价值)损失 设为C | 系统功用(使用价值)剩余 设为D |
A=B十C十D | B=A-(C+D) | C=A-(B+D) | D=A-(B+C) (注:在孤立系统中D≤○) |
价值耗费成本率 设为E | 功用(使用价值)价值率 设为F | 功用(使用价值)损失率 设为 G | 功用(使用价值)剩余率L |
E=A/A=1 (注:系统仍的成本率永远都是“1”,即整体) | F=B/A | G=C/A | H=D/A |
环境系统耗费成本价值 设为I | 环境系统功用价值 设为J | 环境系统功用损失 设为K | 环境系统功用(使用价值)剩余 设为L |
I=J+K+L | J=I-( G +K) | K=I-(G+L) | L=I-(G+K) |
环境系统价值耗费成本率 设为M | 环境系统功用(使用价值)率 设为N | 环境系统功用(使用价值)损失率 设为O | 环境系统功用(使用价值)剩余率 设为P |
M=I/I=1 | N=G/I | O=K/I | P=L/I |
大系统价值耗费成本(或广义价值耗费成本) 设为Q | 大系统功用(使用价值) 或广义功用(使用价值) 设为R | 大系统功用(使用价值)损失 或广义功用(使用价值)损失 设为S | 大系统功用(使用价值)剩余或广义功用(使用价值)剩余,设为T (注:在在开放系统中M大于、小于或等于○都有可能) |
① Q=R+S+T ② Q=A+I →③R+S+T=A+I | ① R=Q-(S+T) ② R=B+J →Q-(S+T)=B+J | ① S=Q-(R+T) ② S=C+K →Q-(R+T)=C+K | ① T=Q-(R+S) ② T=D+L →Q-(R+S)=D+L |
大系统价值耗费成本率(或广义价值耗费成本)率 设为U | 大系统功用(使用价值) 率 或广义功用(使用价值) 率 设为V | 大系统功用(使用价值)损失率 或广义功用(使用价值)损失率 设为W | 大系统功用(使用价值)剩余率 或广义功用(使用价值)剩余率 设为X |
U=Q/Q=1 | V=R/Q | W=S/Q | X=S/Q |
请问你所说的“AB能量的传递问题”中的“能量”是热力学的热能吗?你能解释一下能量态是什么意思吗?“能量态——熵”是否就是你所说的熵?它与负熵、“火用”等有何联系,熵流又是什么?我的价值概念显然是能量态——熵?我的价值概念几时成了熵?[楼主好健忘:8楼“熵的概念我以为其实也是价值概念”]我的价值是热能(不含方向)?A→B或A←B中的箭头的“←”和“→”不是方向是什么?我有说过AB之间的价值传递只是能量的问题吗?我上面的例子用热、温度等来描述价值传递,只是为了让人明白我的价值公式原理而己,没想你的如此理解,我只能苦笑,我又什么说我对熵概念是广义的,因为,熵概念到现在就争论不体,有几种解释,你的熵概念是以谁为基标的?清给我解释清楚我们再谈吧![不是你说的,因为打骨子里你就没有这种概念,你一直再混用,你“上面的例子用热、温度来描述价值传递”,但你明白热、温度与其传递及传递的方式有区别了吗?仔细看你的例子]
另外,不要再贴那种我已经回答的问题。这样只会耗大家的时间;[什么是你已经回答的问题:这个问题你回答了吗?希望楼主明白这样一个逻辑,你的价值概念再广,他也必须是同一的,他不能既是这,又是那,你看你的价值概念——效用、功用、效应,这是你明确说明的三个,从你的应用中成本也应该是你的价值概念之一,能量态——熵也可能是你的价值概念。我的问题你回答了几个?
你的价值概念究竟是什么?我也没必要问了,问不出结果的,因为,你就没有概念的概念。]
同时,我希望你能正面回答我的问题,不要老是避而不答,[什么问题避而不答了?]比如,你认为我的价值论不行,你可以举认为我不能解释的具体事件来为难我,我希望你能用事实来证伪,[看7楼,你根本就没有理解和正面反驳]而不是用自己的单方逻辑认为如何如何。好吗![单方逻辑,哈哈,是的,在这里只有我的逻辑,你存在逻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