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8054 43
2007-09-30
<P>新古典框架下的微观行为人,如果不考虑ZF,有两类:消费者(consumer)和厂商(firm)</P>
<P>而对于消费者的最优化行为,其目标为最大化其效用,而受约束其预算约束,即</P>
<P>                斑竹有奖问答之一:新古典体系中的厂商为何没有资源约束?       <v:shapetype> </v:shapetype></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而对于厂商的优化行为,其目标为最大化利润,即</FONT></P>
<P><br>                斑竹有奖问答之一:新古典体系中的厂商为何没有资源约束? </P>
<P>此处F(y)表示厂商的转换函数,也就是代表厂商的技术</P>
<P>注意此处,厂商的优化行为同消费者最大的不同是,对厂商而言之存在着技术约束,而不存在着资源约束,似乎这意味着对于厂商而言,想在资本市场上得到多少资本都可以,想在劳动力市场上得到多少工人都可以,这显然同现实相悖,也违背了经济学的资源稀缺性的根本假设。</P>
<P>1、解释并说明原因</P>
<P>2、说明这一不同所导致的厂商理论和消费者理论之间的区别</P>
<P>3、如果加入厂商资源约束对于厂商理论的影响</P>
<P>(注:只要有些想法,合理的解释将给于适当奖励,对其中一个问题回答也可)<br></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1 17:10:30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10-1 17:40:00

一般均衡理论中,firms为consumers所有。可设每个consumer从每个firm中获得一定比例的profit(这个比例是外生的,经济学的Pareto效率并不关心这个比例的具体情况:“所有财富仅归于一人”仍是Pareto最优的)。

对于市场价格p,第i个consumer的预算约束是:p'xi=p'wi+SUMj(Tijp'yj(p))

xi是第i个consumer的需求;

wi是第i个consumer的初始禀赋;

Tij是第i个consumer从第j个firm中获得profit的比例;

yj是第j个firm的净供给(分量为负表示投入,分量为正表示产出);

SUMj(·)是对j的求和符号。

(粗写符号均是向量)

微观经济学的三元素是preference、technology、endowment。

“firm”只是对technology施加某种要求(比如profit最大化)后所形成的,或者说,它是technology的规范化的代表,再或者,其“约束”即本身。

表现technology的方法有:生产可能集、要素需求集、生产函数、利润函数、成本函数等。

consumer“有约束”,表明consumer效用最大化要受到(初始)endowment与technology的双重约束。

从另一个角度,consumer的理性preference定义在consumption set上(从而得到一个utility函数),utility最大化与profit最大化的意义是不同的:utility最大化表现的是选择,profit最大化最终表现的仍是约束(technology)。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1 17:43:00
一般均衡理论实际上认为:生产决策最终服务于消费决策。firm(针对既定technology与市场价格的profit最大化)只是technology的另一种表现方式,或者说,仍是消费决策时面临的约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1 18:14: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7-10-1 17:40:00的发言:

一般均衡理论中,firms为consumers所有。可设每个consumer从每个firm中获得一定比例的profit(这个比例是外生的,经济学的Pareto效率并不关心这个比例的具体情况:“所有财富仅归于一人”仍是Pareto最优的)。

对于市场价格p,第i个consumer的预算约束是:p'xi=p'wi+SUMj(Tijp'yj(p))

xi是第i个consumer的需求;

wi是第i个consumer的初始禀赋;

Tij是第i个consumer从第j个firm中获得profit的比例;

yj是第j个firm的净供给(分量为负表示投入,分量为正表示产出);

SUMj(·)是对j的求和符号。

(粗写符号均是向量)

微观经济学的三元素是preference、technology、endowment。

“firm”只是对technology施加某种要求(比如profit最大化)后所形成的,或者说,它是technology的规范化的代表,再或者,其“约束”即本身。

表现technology的方法有:生产可能集、要素需求集、生产函数、利润函数、成本函数等。

consumer“有约束”,表明consumer效用最大化要受到(初始)endowment与technology的双重约束。

从另一个角度,consumer的理性preference定义在consumption set上(从而得到一个utility函数),utility最大化与profit最大化的意义是不同的:utility最大化表现的是选择,profit最大化最终表现的仍是约束(technology)。

一击即中,不单独考虑厂商的行为,而是放在了一般均衡的框架中分析

不过,sungmoo版主明显好多话意犹未尽,还留了很大的讨论空间,希望大家继续跟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1 18:16:20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2 07:55:00

再加一点:

设经济中有n个consumers,m个firms,(X,Y)是需求(n列矩阵)与净产出(m列矩阵)配置,W是初始endowment(n列矩阵),配置(X,Y)是可行的(feasible),如果

xi=∑yj+∑wi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2 17:09:00

我很久没看微观了,以前看的书也快忘得差不多了。等复习好了再来慢慢讨论,现在看了二位斑竹的讨论,说说我的看法吧,但很可能没多少根据。

(1)关于消费者的最优化行为似乎没有多少疑问,但对于厂商行为的规划,按照sungmoo在3楼的思路,我觉得可以把技术变成资源的函数,即以复合函数的形式,加到厂商行为的最优规划的约束条件当中去。因为生产可能性边界,不可能只有技术维度而没资源数量的约束,否则简直是太不可思议了!

另外,“F(y)表示厂商的转换函数,也就是代表厂商的技术”————斑竹能不能稍微详细地解说一下这个约束函数。包括变量说明,以及函数的具体含义。————我觉得所有问题都出在这个厂商规划的约束上面,这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的地方。所以希望斑竹对它加以详细地解说,就算书上有(我没什么印象了,呵呵),在这里概要的讨论也是不必可少的。 转换函数对我来说比较陌生,我要去看看书才能讨论了。

(2)sungmoo第5楼给出的模型形式上看很眼熟,象是里昂惕夫的 投入产出 模型。如果按投入产出的思路来进行分析,厂商不可能不面临资源约束。

(3)如果假设市场是完全竞争和完全信息的,那么全社会的消费者购买,与全社会的生产者生产,可以统一到2个线性规划当中,第一个是消费者购买的最优计划,这个就是楼主的第一个规划,解出来的是均衡价格,第二个,是第一个的对偶规划,解出来的是所有资源的影子价格。这两个价格就是在完全竞争与完全信息社会上,最优的生产与最优的消费计划了。(印象中是这样,提出来多个思路)

仅提点思路,现在对微观还停留在以前老本的直觉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2 17:26:08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