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基金与课题申请
4329 19
2013-06-13
今天看了社科网《一人搞科研,全家随便吃?——揭秘科研经费流失路线图》一文甚是气愤,首先科研经费有被套取的情况,但是科研经费管理规定中,大家可以看看,根本没有科研人员报酬这一块,以前的劳务费也是专门针对参研人员的,一个项目需要的研究周期很长,要想解题,基本要投入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那么科研人员的价值体现在哪里呢?体现在名气?哈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6-13 18:35:06
外行人看来就是如此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6-13 22:31:15
支持课题项目应有科研负责人报酬这一项支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6-13 22:41:51
给别人报酬没事,负责人自己拿就不行,而决定权又在负责人。——这其实是**制度设计缺陷的一个具体表现罢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6-13 23:04:00
科研经费的悖论,本来今天看到新闻我就有同感。高校教师的工资很低的,可以说光靠工资维持生活就很难。科研经费可以在某种意义上改善科研者的生活。说的明白点,如果科研经费不承认科研者的报酬的话,为什么要做科研呢,那点工资做不做科研都是有的。做科研应该是额外的劳动,既然这样,就应该付酬。因为目前我国的科研管理体制不承认科研者的报酬,所以才出现诸多弊端。如果严格地监管支出,科研者为什么要做科研呢。难道为了理想吗,扯淡去吧。科研之处每年4000多亿,还不够ZF的招待费呢,为什么有这么多重要的问题不看,而盯住这点事情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6-13 23:22:00
应该将恶意侵占科研经费与课题负责人的合理附带开销加以区分;很明显,一个社科项目的完成根本不需要太多钱,但大量的紧张的脑力劳动又是无形的付出,当然不可能开出什么“发票”。所以,科研人员在使用经费上的合理性是一个不可一刀切的问题。应该刚中有柔,体现对知识分子的人性化关怀。其实,目前的课题经费连自己吃顿快餐的钱都不能报销,更不用说挪用数额巨大的科研经费了。应该适当赋予科研人员合理支配经费的权利,这样他们不必四处找发票去“违规”使用经费(当然必须有经费使用类别的限制和相应的约束机制)。目前,好多学校基本上管理的还是比较严格的,社科类好一些,自科类的项目动辄数百万元经费,的确容易产生财务上的疏漏。本人坚决反对将科研经费当成肆意挥霍的小金库,这是学术的耻辱;但是,本人同样支持合理改善科研人员基本生活起居品质的建议。科研人员压力普遍较大,身心健康更容易受到损害;可是科研经费中却没有任何一部分涉及这方面的内容。所以,科研经费使用上的腐败到底指的是什么,必须界定清楚;不要一提到课题负责人,就感觉是个暴发户;在进行政策上的革新之际,也必须充分考虑到科研人员所遭受的身心压力。恶意用假发票去套取经费当然是可耻的,但有没有一种政策能够使得科研人员不必为了几顿图书馆门口的工作餐而不得不找打的票去替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