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799 0
2015-01-21

 

  每到年末,各高校都会迎来一轮科研经费的报销高峰。最近有媒体犀利吐槽了高校科研经费体制、揭露了其报销审批过严、项目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引起广泛关注。

  要让科研经费充分用于科研,需要对我国科研管理体制进行全面改革,建立现代科研和现代学校制度,从科研立项,到科研项目开展、评价,都要摆脱行政和利益因素的影响,实行学术管理和评价。

  首先,应成立独立的科研基金会,负责科研立项,在立项时坚持学术共同体评价。我国目前的科研立项,基本上由行政主导科研,再由行政对科研经费进行监管。行政主导科研项目立项评审,导致在科研立项中往往难以彻底坚持学术标准,而会受制于行政标准和利益标准,这使得科研项目申报变为争夺科研资源的游戏,有行政级别和学术头衔者在科研项目申报中占据优势,造成学术竞争不平等。另外,在申报科研项目时,也存在跑要现象。这从一开始,就注定科研并不纯洁。

  其次,应推行高校和科研院所财务信息全部公开,要求公布所有不涉及国家机密的信息,接受公众监督。在发达国家的世界一流大学,学校所有办学经费收支情况,包括具体的细目,都必须公开。这远比事先确定预算,再严格按预算执行更符合科研规律——科研具有未知的不确定性,谁能预计究竟在哪里花多少钱?

再次,要改革高校的薪酬制度,取消科研提成制度,由现在的基本工资、津贴、奖金薪酬制度,改为年薪制。多年前,为鼓励科研人员投身科研,我国实行科研提成制度,即科研经费中有多少比例可以提成作为科研人员的劳务费用、奖励或者津贴,这在一定时期内激发了科研的积极性,但随着科研经费的增多,再实行这一制度就可能制造科研经费黑洞。近年来,国家课题明确限制用于劳务费用的比例,但由于高校还把教师的收入与申报课题经费挂钩,同时,对于与社会机构、企业合作的横向课题,还实行高提成制度(可提成40%用于劳务费用),因此,科研经费到手后,不少研究人员会想着怎样把经费折腾到自己的口袋里。在严格的科研报销制度规定下,研究人员还是有各种手段。对于教师和科研人员,完全可以实行年薪制,进而取消科研提成。  

不对科研管理制度、学校办学制度、教师薪酬制度进行根本改革,只在科研经费报销规定上做文章,就会陷入两难”——严格报销规定,科研人员确实没有科研经费的自主权,天天为怎样花经费而烦恼;而放松报销规定,给科研人员更大的经费自主权,可却缺乏相应的配套机制,会造成科研经费被侵占、挪用。要让科研经费用到实处,真正起到让教师、研究人员更好地从事学术研究的作用,必须切实推进改革。(文章源于千人智库/熊丙奇,EWW150121ZYY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