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2035 13
2016-01-06
为何60%科研经费花在“开会出差”上?       近年来,一批科研单位、科研工作者频涉腐败案,像广州科技和信息化局系统腐败案、准院士段振豪案尤其引发关注,这也引发了各方对科研经费投入方式的广泛关注。而事实上,过去数年间,全国科研经费大概只有40%是真正用于科技研发的,60%都用于开会、出差等。媒体发出追问:万亿科研经费去向何处?
       其实,近年来科技界屡屡爆发丑闻,类似科研经费“开会出差”被侵占、挪用等的问题一再曝光,直观说明根子在现行的科研体制尤其是科研经费管理漏洞上。而目前来看,科研经费已经陷入了“投入越多,挪用越多”的怪圈。
目前,很多科研经费的使用在科研部门内部秘而不宣,科研经费花在哪儿大家不知道,取得了什么结果大家也不知道。所以说,每年的审计报告都着重对科研经费存在的冒名领取、借壳套现、虚开发票等问题进行披露。可从审计结果来看,科研经费一直未能逃脱“唐僧肉”的命运。
      这是因为,一方面,科研经费管理粗放、责任追究机制不健全,是科研经费滥用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另一方面,也源于科研经费报销制度不合理。一些高校往往忽视了科研人员的人力成本、智力成本,忽视了他们为一个课题殚精竭虑耗费的苦心与付出的精力,这就逼迫科研人员只能凭发票、差旅费为自己报销。这其实也是科研经费被滥用的深层题。                                      
           而在科研发达的美、英、日等国,由于设置、审计、监管很严格,并有相关法律,科研经费被贪污的事情很少发生。政府资助的科研课题,主管部门日常监督,研究机构内部控制,审计部门事后审计,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实现了研究经费使用的全过程监控。此外,还特别注重依法管理课题经费,比如美国颁布了《总监察长法》《联邦会计和审计法》《单一审计法》等法律;日本最高科技部门综合科技会议出台了《关于防止公共研究费不正当使用的共同指导方针》,文部科学省出台了《研究机构的公共研究费的监管指导方针(实施准则)》等规定。一旦被查出问题,责任人就会受到法律的惩处。
         目前,在科研领域里,国内还没有一部关于科研项目立项、审批、经费使用、监管责任的系统法律。因此,我们必须加快立法步伐,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引入公正、公平、公开的专家评审制度,做到重视人才、尊重人才,才能有效打破万亿科研经费“开会出差”怪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1-6 09:24:31
确实需要监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6 09:28:3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6 10:51:21
科研经费根本没用在科研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6 11:16:47
根子在于,报销制度就这么规定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6 16:34:48
kxm0804 发表于 2016-1-6 11:16
根子在于,报销制度就这么规定的。
大部分科研就是玩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