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劳动经济学
9407 14
2005-05-31
——南亚访问归来后的一些思考与建议

丁元竹

应澳大利亚工业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长Mark Lyons博士的邀请,我于2003年1月14-21日赴越南河内参加亚大地区公益部门管理与组织效益评价项目中期评估专家会议。参加这次会议代表的多是亚太地区各国大学的教授或大学有关部门负责人。会议期间,针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我与他们交换意见。现将他们提供的一些情况和观点记录下来,同时也查阅有关文献,进行一些思考,整理出来,供有关部门和领导参考。

近年来,特别是去年年底以来,由于大学扩招以来第一批毕业生将进入劳动力市场,以及我国就业领域本身存在的种种问题难以解决,使大学生就业问题凸现出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时下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引起各级政府以及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如何看待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关系到如何正确判断当前教育形势和社会形势,也关系到未来国家教育政策调整和就业政策的如何调整,因此,必须认真对待,作出准确判断,既不要掉以轻心,也不要惊惶失措。

一、大学毕业生不能够全部进入就业岗位是一种全球现象,几乎存在于主要国家的发展中,是教育模式与产业结构不适应的结果, 在经济不景气时尤为突出。从整个国际趋势来看,部分甚至相当部分大学生不能马上进入就业岗位是一种正常现象。

越南科学技术部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Khuot Thu Hong 女士说,目前越南的就业问题比较严重,失业率在10%以上,越南的失业人口大约有100万人。越南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更加突出,估计有50%的大学生难以就业。越南大学生不能就业的原因一是工作岗位少,特别是城里工作岗位少,大学毕业生又不愿意到农村和边远地区去。另外用人单位对于大学生认同程度低,认为他们工作经验缺乏,不能胜任工作。Hong女士说,河内的劳动力市场上用人的标准是一般须有二年以上的工作经验,而大部分大学生都缺乏工作经历。

香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董事会主席陈达文教授说,在香港,大学生已经不再是高职厚薪人选,香港每年毕业15,000大学生,加上海外每年大批毕业生回港就业,其他国家和地区来港求职的人也甚多,目前香港大学生毕业后有40%的人不能找到工作。陈教授说,香港的继续教育却十分发达,以他掌门的港大继续教育学院来说,目前该学院目前有学生十万人,生源来自企业、政府部门和社会部门,学生在职攻读学位。该学院发展很快,目前有资产70亿。陈教授说,他们计划在100亿时,将学院上市。目前该院在香港各主要交通点附近购置校舍,方便招生。

印度Mysore大学研究生院院长Yashavantha Dongre教授说,大学生在印度就业很难,Mysore大学有50%的学生不能找到工作。Dongre教授说,找不到工作的学生有三条出路:第一,灵活就业(Part-time);第二,自己创业,Dangre教授说,大学毕业生自己创业的情况较多,政府在这方面也有优惠政策,如给学生一定的资助或低息贷款,支持他们发展事业。当然大学生创业比较难,因为他们刚涉足社会,缺乏经验和社会关系;第三,加到农村去,有的人在城里暂时不能就业,就回到农村,待经济形势好转后,再回到城里工作。

印度尼西亚Trisakti大学校长Thoby Mutis教授说,印尼大学生就业形势很严峻,几乎有40%的学生难以就业,学生基本选择灵活就业的方式就业。印度尼西亚大学生不能就业的重要原因是亚洲金融危机后,印尼经济的不景气。在印尼,还有一部分大学生,选择建立非营利部门,从事一些非营利活动,如扶贫等等,来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

菲律宾大学教授Ledivina Carino博士说,在菲律宾,大学生找工作是比较难的事情,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毕业以后不能马上就业。菲律宾大学生找工作难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增长很快,劳动力大量供给,市场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另外,大学生的专业难以适应市场要求。Carino博士说,教育结构总难以适应完全经济的快速发展,中间总会有脱节。为了解决就业问题,有大量菲律宾人外出找工作,特别是那些穷人家庭的人口。菲律宾整个国家失业率也比较高,估计在14-15%,经济处于低迷状态。

来自韩国汉城国立大学研究生院的Junki Kim博士认为,目前韩国大学毕业生又进入了找工作的季节,但是他们似乎又回到了1997年“毕业即失业”的金融危机时期。在2002年夏季毕业的21万四年制大学毕业生中,只有1万名左右的学生被录用。起亚汽车公司准备录用600名大学生,可提出申请的却超过了4万名;SK电讯公司虽只需再聘用50人,却有3950人报名。从毕业的学校看,汉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维持在40%,汉城一般大学的就业率在30%左右,最不好就业的是地方大学的毕业生,就业率只有10%—20%。汉城大学1999年夏和2000年2月毕业了4300多名学生,实际就业率只有31%,加上考研的和留学的才达72%左右。Junki Kim博士认为,韩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的不景气。为了防止今后经济不景气致使自己就业艰难,许多大学生选择了现在就当兵或者出国留学。

来自新加坡的学者说,新加坡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因受国家经济不景气的影响而大幅下降。据统计,2001年,新加坡国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是79.4%,比2000年下降了12.2个百分点。南洋理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为81.6%,比2000年减少了14.4个百分点。为了能够获得一份工作,很多大学毕业生还在学校时就早早地开始找工作,他们已不像经济状况好的时候的毕业生那样能够挑肥拣瘦,有些人甚至主动向应聘的单位提出降薪以提高自己获取工作的可能性。

自1948年建国以来,以色列始终把教育置于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优先地位,教育普及程度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然而,今天的以色列大学毕业生,不管拥有学士学位还是硕士学位,都面临找工作难和专业不对口的问题。据以就业管理部门统计,至2001年9月,在就业部门登记找工作的大学生有1.2万多人,占以失业人数的12%,而2002年只占7%—8%。人们普遍认为,人文科学或艺术类属非实用性专业,找工作相对难一些。而如今,那些被认为实用性较强的专业找工作也不容易。

由于经济不景气,美国遭受失业痛苦首当其冲的是大学生,据说,2002年,只有65%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找到工作,其余的35%的大学毕业生,或者考研,或者外出旅游,或者选择一些效益差的工作作为临时选择。

二、我国目前大学生就业难以及人们对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惊慌失措与人们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心理误区有关, 也与教育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与磨合有关,在就业高峰时期表现突出,是我国经济体制、教育体制和社会体制深层矛盾的具体体现

1. 我国最近出现大学生就业难与人们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心理误区有关,大学生失业是整个失业现象的必然部分。

从国际经验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结构与经济和产业结构不协调的直接体现,由于教育结构与经济产业结构永远不可能完全协调,部分大学生不能在毕业后马上进入就业岗位实际上是一种正常现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常态。我国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大学生作为国家的稀缺资源一直由国家分配,所以形成了:第一,大学毕业是直接进入就业岗位是理所当然的;第二,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国家可以通过行政的手段将大学生,哪怕是难以安置的学生都安排到就业岗位上去,近年出现大学生就业难使得人们心理一时难以接受。

2、与其它国家比较,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是教育结构产业结构调整不协调,同时加上就业高峰出现,大学生就业与青年就业问题一样,随市场波动而波动。

在与国际学者交流过程中,他们提出一个有意思的问题:亚洲其它国家经济不景气,造成大量失业和大学生就业难,为什么中国经济一直保持旺盛增长,失业率还一直上升? 我想可能解释的理由有:

第一、我国人口和劳动力大量供给是失业率高的根本原因和长期原因;

第二、我国目前的失业率过多是由于社会和经济转型造成。从大学生就业来看,我国主要不是由于学生过多,而是由于经济和产业结构快速调整,教育结构调整相对滞后,或者说教育结构不能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造成的。国外朋友的说法是,大量外资和技术被中国快速的经济发展吸引,成为当前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如果此说法成立的话,那么可以想像进入我国的外资和技术,自然需要新的人才资源,这不是目前的教育体制和教学结构能够应对的。

3、与其它国家比较,中国的用人制度还没有完善起来,没有形成一种人才流动的机制,通常是由于户口等因素,一旦就业,再流动,特别是向城市和发达地区流动就十分困难。在美国大学生毕业后不能马上就业,甚至毕业后不能就业的毕毕皆是,有的改转业,继续学习,有的改行从事其它工作,由于美国社会发展比较持衡,地区差别、城市差别不大,所以人们找工作主要看收入和福利,从而不会使就业群体高集中在某一地区。当然在一定程度上,纽约等大都市依然是就业机会较多的地区。印度的学生在城里找不到工作,可以暂时到农村,待经济形势好转后,再回到城里找工作,这不仅是就业观问题,也是一种体制设计问题。我国大学生宁愿在大城市等待就业,也不愿意暂时到农村或边远地区就业表明我们的就业体制设计有缺陷。所以,大学生就业难是我国经济体制、教育体制和社会体制深层矛盾的具体体现。

我国当前体制性矛盾的实质是:户籍制度加大了地区和城乡差别,造成人就业人口过渡集中。从长远发展来看,消除地区和城乡差别是解决中国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增长并不是解决就业的唯一途径,合理和健全的经济和社会结构对于扩大就业也十分重要。因此,在探索扩大我国就业的途径过程中,不可忽视体制设计因素。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对策应当侧重于转变大学生以致全社会的就业观念,促进教育模式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逐步建立完善的社会结构,保持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

1、今年是大学生扩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的第一年,社会各界都极为关注,也容易引发各种舆论和社会不稳定因素,为了缓解由于大学生就业难引发的社会压力,一方面要采取措施,扩大大学生的就业渠道;另一方面,也要宣传各国大学生学生就业的情况,以及部分大学生不能马上就业的客观原因与必然,转变人员的就业观,特别是对大学生就业的看法。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教育事业的发展,部分大学生毕业后不能马上找到工作将成为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

2、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从国际经验来,大学毕业到农村和不发达地区,以及选择灵活就业方式都不是没有先例的,这种情况发达国家有,不发达的亚洲国家印度也有,为什么中国大学生就不可以采取灵活就业方式?实现全社会就业观念转变是缓解当前就业压力,其中包括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重要步骤。实现全社会就业观念转变的另一个方面就是要认识到高校扩招是提高全民文化和教育方法基本手段,不论将来是否能够马上就业,大学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不能因为一时大学生难以就业就缩小招生规模,当然说扩招导致教育质量下降,应另当别论。

3、全社会都要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部分大学生难以找到工作的原因是专业与社会需要脱节,这一方面要解决学校教学结构与产业结构脱节问题,另一方面要促使这类学生重新选择适合市场需要的专业,继续学习,使终生学习成为人们的基本生活和生存方式。

4、鼓励大学生自己创业,大学生有知识、有技术,同时又具有创业精神。鼓励大学生创业,不仅可以创造大学生自身的就业机会,同时也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从长期来看,对于缓解国家就业压力是不失是一条道路。大学生是知识精英,鼓励他们自主创业,引导他们到边远地区和农村地区创业,对于发挥他们的技能,推动当地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扩大当地就业都具有重要意义,是未来扩大就业,缩小地区差别,城乡差别的重要手段。

为了推进大学生自己创业,建议:

第一,制定相关政策,包括信贷、技术创新等方面政策,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己创业;

第二,鉴于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和经营经验,建议有关部门开展大学生创业的培训和实习,帮助有创业冲动的大学生尽快进入创业;

第三,学校就业管理部门应当与学校教育结合起来,在教育结合调整中,适度增加帮助学生创业的培训。

鼓励大学生自己创业的另一建议就是,不仅要鼓励大学生在经济领域自主创业,也要创造条件,让文科大学生在社会服务领域、社区发展领域创业。社会发展领域的创业,不仅可以解决文科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可以推动社会发展,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5、加大高等教育改革力度,使高校教学模式能够与快速发展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相适应。大学改革应该朝两个方向发展;一是采取积极措施,加大资金、技术和人才投入力度,建立科学研究和创新的国家队。这主要通过建立国家级实验室、研究基地和博士培养等等,为国家长期科学发展培养人才;二是建立适应市场和社会需要的学科和教学模式,此类教学模式和学科应当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教学模式的改革应当包括:一是确保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保持一致,二是建立教学实习制度,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安排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在企业、政府或其它机构从事实习工作,增长其社会实践,实际应用,人际交往的能力。大学可以考虑实行三个学期制度,或增加暑期时间,让学生利用这个时间从事实习生工作和勤工俭学。

6、为了配合学校教学模式的改革,用人单位人事制度也要做相应的调整,即用人单位要建立接受实习生的制度。用人单位可以根据自己机构当前及今后长期发展的需要每年或在适当时期接受大学生研究生的实习,并对于他们给予适当的安排。用人单位对于实习生可以支付一定报酬,也可以不支付报酬,根据单位情况而定。不支付报酬的实习生应视为志愿人员,但是不论是有报酬还是没有报酬,用人单位最后都应当为实习生提供实习评价,为他们将来就业提供支持。

7、为了推进大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学生实习制度的建立,尽快制定公民服务法规条例。

8、在促进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的同时,也要调整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逐步消除地区差别和城乡区别。

在我国当前快速经济增长的条件下,就业压力依然居高不上,表明单纯靠经济增长本身的确不能带来完全解决就业问题,必须考虑体制自身和结构性因素,从体制改革和完善结构来创造就业岗位,这可能是今后我们缓解就业压力的一个重要选择。体制改革的实质就是: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使经济与社会的各个环节协调发展,包括经济与社会,经济与教育,城乡与农村,地区之间等等。从国际经验来看,各个部门的协调发展和合理的制度按排是降低失业率的一个根本条件。

作者:丁元竹 转贴自:中国社会学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6-1 08:14:00
这有利于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深化改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13 21:31:00

普通老百姓对大学生毕业后不能就业持“惊惶”态度,可以理解。

全家人的积蓄全部投入到大学教育了,大家都眼巴巴地指望着毕业后找一份好工作改善生活。

[em04]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13 21:53:00
但愿如此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13 22:55:00
值得中国政府,社会,大学生的深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14 19:20: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