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ghtsOn 发表于 2013-6-29 17:06 
没有上下文啊?
对于刚来的读者很费解的
好吧,我解释一下:
马克思想建立的劳动价值论是客观的、与市场无关的价值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排除资本家利用市场供求情况的变化创造价值,这样才能保证剩余价值理论——资本利润完全来自剥削、只能来自剥削——的成立。
劳动价值论的思路是:商品价值取决于劳动量,劳动量由劳动时间和劳动性质共同决定。
“劳动性质”即劳动的艰巨或精巧程度。
斯密和李嘉图都说不同劳动的换算比例是在市场上决定的。既然这是在讨价还价过程中决定的,那么必然涉及当事人对各种劳动性质的主观判断。
这在马克思的经济学里是不可容忍的。于是他在谈到这个问题时,用含糊其辞的“社会过程”代替了前人的“市场过程”。
马克思又怕读者追问这个“社会过程”具体是个什么过程,于是他又说以后不换算异种劳动,直接把各种劳动当作同样的劳动,计算劳动量时只考虑劳动时间。(至于个别劳动时间转换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后话了。)
至此,马克思完成了偷梁换柱的过程,把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
商品价值 = 劳动时间(和市场无关) × 劳动性质(和市场有关)
变成了:
商品价值 = 劳动时间(和市场无关)
于是和市场有关的主观价值论——古典劳动价值论——被马克思扭曲成了和市场无关的客观价值论——马氏劳动价值论。
但实际上市场上的商品价格是和供求情况有关的,为了弥补这个漏洞,马克思又打了一块补丁:
商品价格可以偏离商品价值,随着市场供求情况而围绕商品价值上下波动。
0000 完全不知道马克思的这些苦心,居然大呼:“(异种劳动之间的折算)就算涉及市场又如何呢?不代表折算不可行啊?马克思也没说这个折算必然不经过市场啊!经过市场了就都不可行了?”
可见其一点也不知道马克思经济学说了点什么。
马克思经济学学者们批判西方经济学时的一个重要角度就是:西方经济学的价值论都是主观价值论,是唯心主义,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客观价值论,是唯物主义。
0000 连基本情况都不知道,就乱开炮,还不谦虚,洋相越出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