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545 0
2013-07-08

刚从安倍经济学走出来,近期又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克强经济学。这个新名词并不是在Facebook上炒作出来的,它是巴克莱资本以中国总理李克强的名字而命名的。

如安倍经济学一样,克强经济学理论也基于三个支柱:

1)通过减少政府主导的投资结束财政刺激。

2)为削减债务而去杠杆化

3)结构性改革,包括放松价格管制和利率自由化。

巴克莱表示,实施这些政策将使得中国在接下来的十年里GDP增速维持在6 - 8%水平。李克强本人表示中国2013年7.5%的GDP增长目标是可以实现的。下面一些看法认为这两种说法都是不切实际的。

减少经济刺激意味着抑制GDP增长

因中国政府很少发行债券,“财政刺激”实际上只是意味着“放贷”。在中国,贷款是刺激该经济体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之一,——事实上,其经济现在强烈的依赖新增贷款的增长。

或者至少说,看上去它正在增长。

GDP是衡量经济活动的指标。但它并不衡量经济价值,也就是经济活动未来赚钱的潜力。例如某人借了3000万美元投资开设一个钢铁工厂。这3000万美元是计入GDP的,因为它购买劳动力和原材料来建设工厂,即使没有人买这家工厂的钢铁,或者说工厂根本不盈利。投资者仍需偿还其贷款。但是没有收入,他们必须贷更多的款,用新债偿还旧债。

这些很真切地发生在当下的中国经济中。资金需求量越来越大,经济增长越来越缓慢。让我们来看看广义货币供应量M2与GDP增长的关系(看货币供应量时应该意识到一定程度的流动性来自于影子银行, 影子银行发行的贷款并不记录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中,因此不被纳入官方的贷款数据):

结束刺激,例如放贷,将使名义GDP增长率无法维持在李总理所承诺的7.5%水平。甚至将有可能仅在6%左右。

正如Michael Pettis,致力于研究中国经济的经济学家,最近发布一篇文章称,消费可以促使GDP每年增长3 - 4%,但有一个警告:“如果投资增速大幅度下降,我们无法确保消费是否还能继续维持其增长。”这是因为人们需要工作来确保足够的生活支出。如下,当我们做更多的探究时,我们发现被巴克莱所框定的克强经济学将给工作提供者带来巨大风险。

遏制经济增长意味着胃口更大

整个中国都需要减债——意思是说,削减与总产值相关的借贷比例——以便再次开始用于生产性的投资。在一般意义上来看,克强经济学与钱息息相关。

但为了还清债务,公司必须赚钱。如果他们赚不到钱,他们将要拖欠债务。

在中国目前这是一个大问题。经济增长已开始迅速下滑,这使得企业拥有越来越少的现金流来偿还债务。削减放贷将使得这种资不抵债暴露无遗。大量地方政府的投资平台,房地产开发商和工厂等将破产。

的确,延期解决坏账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但因坏账所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将导致整个经济崩溃。等待非生产性资产盈利可能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这也是来自惠誉的中国债务研究专家Charlene Chu在近期的一份报告中所提到的“日本式通缩“。换句话说,产能过剩,消费将无法跟上产出从而压低价格。与此同时,无法贷到新款的公司将把利润用以偿还他们的债务,这将压低工资,从侧面又抑制了消费。

999.jpg

中国的银行还没有准备好迎接克强经济

结束经济刺激和去杠杆化都将剥夺银行的利息收入,糟糕的是,当他们的债务人破产时他们将会面临空巢。更重要的是,正如近期所发生的一样,克强经济将放松政府对利率的管制。

没做好准备的中国银行目前很危险。

目前,银行存款利率由政府设定,并被压的很低,这使得银行有大量的钱来放贷。让银行自主设定利率意味着他们将在竞争中争夺储户,使得银行的资金额度降低。

这对家庭消费来说是好事。财富从国家和国有企业中流出会使得许多家庭开始感觉有钱了,更加有信心去消费。正如我们已经讨论过很多次,从长远来看这是很重要的。

但它也会粉碎银行利润率,并推高企业借贷利率。高贷款利率将会使得用新债换旧债的企业更加艰难。上个月的银行间利率激增暗示,高借贷成本极容易导致一连串中小银行破产。下面来看看过去四年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变化趋势:

国企和结构性改革

这两项都对国有企业有害无利,国有企业即指由中国政府拥有并控制的公司,以直接干预经济发展。

90年代的改革摧毁了一些糟糕的国企,但现在存活下来的,在2008年的经济刺激下,规模比以前更强大,权利也比以前更大。国企现在贡献中国超过40%的GDP。

他们可能很大,但国有企业并不一定竞争激烈。事实上,相比于私营企业他们的效率极其低下。他们的利润一直在下降,从这张世界银行图表中清晰可见:

这或许是因为大部分国有企业利润并非取决于其绩效,而是取决于政府赞助。作为计划经济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他们受益于垄断以及极低的贷款利率。

克强经济会使得利率上升。最重要的是,为公共事业引入市场定价机制意味着减掉了一个国家补贴政策。这也将在短期内打击经济增长,即便改革对非国有企业来说是刺激其增长的。

质疑的原因

以上理由足以表明克强经济学将使得中国当前的经济增长模型崩溃。从长远来看,这是一件极好的事情,但这并不符合李克强关于2013年GDP7.5%的增长目标预期。这不得不使人怀疑,这位总理关于克强经济中牺牲经济短期增长的理念是否经过深思熟虑。

同时这并不是让人产生怀疑的唯一原因。还有李克强所赞成的一万亿美元城镇化建设计划,将需要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巨额投资。刺激、杠杆、压低利率,也许李克强需要调动起所有这些工具,来支持这些钢筋混凝土的建设,因为中国已经负担不起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