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高级会员区 学者专栏
1509 0
2013-07-29

四、资本积累理论

m-G是扩大再生产。

导言:两个假定,假定生产出来的产品能够全部卖出去(流通过程通畅),把生产者作为所有m的所有者。第21节简单再生产,第22节扩大再生产,第23节资本积累的结果,第24节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第25节强度资本不是物,而是一种生产关系。

(一)   再生产的一般问题

定义:生产过程周而复始重复不断的进行。

动因:消费需求推动。

条件:生产本身的条件,劳动力,生产资料(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类型:简单再生产,扩大再生产,萎缩再生产(马克思没有提)

(二)   简单再生产

规模不变的基础上进行,A, Pm都不变,没有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质上生产出来的产品在补偿了消费以后,没有剩余。M全部用于资本家的生活消费。

内容:V再生产,Pm的再生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三)   扩大再生产(资本积累理论的核心)

生产在规模扩大的基础上,生产过程连续不断的进行。

劳动生产率提高。

实质:产品在补偿了消耗品以后还有剩余,能够追加到下一个生产过程中去。M一部分用于资本家消费,一部分用于积累,实现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m->G。剩余价值资本化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类型:外延型(粗放型),指在劳动生产率不变条件下,由于劳动力、生产资料的增加引起的再生产。例如农业中耕地增加。内涵型(集约型),由于生产率的提高所以起的规模的扩大,提高了效率。

资本积累的原因:内在动力,资本家对更多剩余价值的追求。外在动力,企业之间的竞争。

(四)   积累的规律(结果)对工人的影响(劳动者)

1.       资本有机构成:有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的,并且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的价值构成。

生产资料/劳动力,价值构成C/VPm/A。有机构成上升,每个劳动力推动的生产资料增加;有机构成下降,每个劳动力推动的生产资料减少。

2.       有机构成不变对工人的影响是不大的

3.       有机构成上升,使得资本积累增长对劳动力需求增长不同步,由于有机构成上升,资本积累反而使得工人就业机会相对减少,从而形成相对过剩人口。

4.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财富在资本家手中积累;贫困在工人中积累;导致无产阶级数量增加。

绝对贫困:工人收入、生活水平绝对下降;相对贫困:工人收入、生活水平也提高,但是相对于资本家是下降的。

(五)   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m——G——资本积累(生产力)——扩大再生产——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企业间联合更加广泛——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

m——G积累(生产关系)——扩大再生产——m更加集中在资本家手中——Pm私人占有程度提高

——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历史趋势:资本主义的灭亡

马克思如何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过程


第一卷:狭义生产过程

第二卷:资本流通过程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我要注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